在小說《鄉村教師》中,劉慈欣描寫了一場發生在銀河系中,與地球無關的兩類高等文明之間的一場星際大戰。
這是一場幾乎波及整個銀河系的星際大戰,是碳基文明和矽基文明之間慘烈的生存競爭,持續了兩萬銀河年還沒有結束。
最後的決戰到來。
矽基文明被趕到了銀河系中最荒涼的一個小角落裡。
碳基文明離勝利只有最後一步了。
現在,這支碳基聯邦艦隊將完成碳矽戰爭中最後一項使命:
他們將在第一旋臂的中部建立一條五百光年寬的隔離帶,隔離帶中的大部分恆星將被摧毀,以制止矽基帝國的恆星蛙跳。
……
這樣,矽基帝國實際上被禁錮在第一旋臂頂端,再也無法對銀河系中心區域的碳基文明構成任何嚴重威脅。
——小說《鄉村教師》節選(有刪減)
1891年,波茨坦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Julius Sheiner首次提出矽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1893年,英國化學家James Emerson Reynolds公開表示支持Julius的觀點,並認為「矽基生命可以在高溫下生存」。
所謂矽基生命,是相對於碳基生命而言的。
地球上的生命都以碳元素為基礎:構成生命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DNA)都是有機物,有機物都含碳元素,且均為碳骨架物質,因此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可以稱為「碳基生命」(carbon-based life)。
矽基生命(silicon-based life),是相對於碳基生命而言的,是以含有矽和矽的化合物為主的物質構成的生命。例如人工智慧的終點,就是矽基生命。
過去幾千年來,地球上的人類都是碳元素的搬運工,我們的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全都依賴於現實的物質。
因此,以人為主體、圍繞人類本身展開的這一文明可以稱之為「碳基文明」。
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原來的世界正在急速坍塌,一個由科技主導的新文明在迅速建立。
這個新文明的主體首次把人類剝離出去,形成一個以晶片和半導體等以」矽「為基礎核心元素為主導的全新世界。
隨著科技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現在的我們已經走到了碳基世界和矽基世界的交接點上,矽基文明正在全面來臨。
在即將到來的矽基世界裡,主要生物是一個又一個擁有感情的超級電腦,彼此之間用意識波的形式交流,而這些生物留下的每一個印記都不會被抹掉,智慧得以代代延續。
在這樣的文明裡,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在人工智慧的計算下得出的最優解,工廠生產也是通過機器自主完成。未來,所有活動都會變得透明、可控、可預知。
為什麼許多人認為矽基文明終有一天會取代碳基文明?
因為區塊鏈。
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了「區塊鏈」這一概念。但是,區塊鏈最初只是比特幣交易的記帳本,是比特幣的附屬產物。
後來,越來越多的數字貨幣出現,但各種數字貨幣的交易幾乎都是通過區塊鏈實現。
隨著智能合約等協議出現,區塊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可編程化區塊鏈,此時區塊鏈的應用不再僅限於加密貨幣領域,開始應用於其他許多領域。
但區塊鏈的本質仍是點對點的公共帳本。
憑藉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資料庫、驗證機制等手段,區塊鏈能夠確保多方之間的價值轉移和價值自證。
所有數據之間的信任關係,都可以通過區塊鏈實現。
人類作為碳基生物,思想無法被讀取,同時也不受控制,主要依靠道德和教育來約束,無法完全信任彼此。
矽基生物則截然相反。
網際網路的信息就像矽基生物一樣,每一步都有跡可循,運行的過程都是可以控制的,並且整個過程都是可信的,而區塊鏈就是把多臺矽基生物組建成一個矽基文明社會。
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將是基於區塊鏈底層的數字世界,是一個雲計算、超級節點、邊緣計算混合的計算時代。
碳基文明需要成千上萬年才能完成的文明演化,對於建立在區塊鏈上的矽基文明來說,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實現。
現在,區塊鏈已經成為一個新文明誕生的起點,是人類進化史上由碳基文明向矽基文明切換的起點,在區塊鏈技術出現後,我們可以大聲喊出:矽基世界獨立了!
區塊鏈在矽基世界的建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矽基世界的基本定律是什麼?
我們又該如何識別各種偽區塊鏈項目?
區塊鏈可以做到完全去中心化嗎?
造就講者為我們講述區塊鏈
區塊鏈將是人類文明進入新的數字世界的基石,它的誕生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
那麼,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造就聯合比特幣及區塊鏈長期研究者曹曉鋼推出的《快速迭代下的區塊鏈學習手冊》知識專欄。
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地為我們揭開區塊鏈的神秘面紗,打開區塊鏈學習的正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