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課題組發現:海月水母成體生活史逆轉—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圖1 退化的水母體上長出水螅體

圖2 退化的水母體組織長出水螅體

    圖3. 海月水母生活史主要過程(紅色標註內容為本研究新發現的生活史過程,包括:A.水母體逆轉為水螅體;B.水母體在體表直接形成水螅體;C.水母—水螅複合體釋放水螅體。)

2015年12月21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課題組在《PLOS ONE》發表題為「Life cycle reversal in Aurelia sp.1 (Cnidaria, Scyphozoa)」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例缽水母成體生活史逆轉現象,引起學界極大關注,並被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

海月水母(Aurelia spp.)是刺胞動物門(Cnidaria)缽水母綱(Scyphozoa)旗口水母目(Semaeostomeae)洋須水母科(Ulmaridae)的代表種類,廣泛分布於北緯70°至南緯40°的世界海域,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現象。

該研究通過對廣分布於我國近海的海月水母(Aurelia sp.1)生活史的長期觀察記錄,首次發現其水母幼體、成體均可通過逆生長(degrowth)和形態退化(morphoretrogression),逐步遺棄口腕、緣觸手、胃管系統等水母形態,在其下傘面直接形成水螅的觸手、口及其它組織,最後長成完整的水螅體,這些水螅體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再完成從碟狀體到水母體的生活周期(圖1)。此外,水母體的傘部破損組織在沉入水底後,形成退化的細胞團,也能直接發育出水螅體,完成後續生活周期(圖2)。論文證實了海月水母具備完全的生活史逆轉潛力,擴展了海月水母生活史概念框架(圖3),補充了刺胞動物生物發育學內容。這是生活史逆轉現象在缽水母成體及暴發水母種類的首次報導,該成果不僅解決了科學界對缽水母綱(Scyphozoa)水母類生活史逆轉潛力的長期爭議,更對當前日趨熱門的水母暴發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並有望推動海月水母成為遺傳生物學家的重點研究對象。

論文發表後,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科學作家對鄭連明副教授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專訪,並於2016年3月2日對這一重要發現進行了深度報導(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6/02/160302-jellyfish-immortal-science-animals-oceans-deadpool/)。隨後,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http://www.huffingtonpost.co.uk/2016/03/03/immortal-moon-jellyfish-could-help-us-cure-cancer_n_9372124.html)、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473857/The-immortal-jellyfish-Researchers-creature-age-backward-form-hordes-clones-regenerate-lost-body-parts.html)、BBC新聞網(http://www.bbc.co.uk/newsround/35726433)、人民網(英文版)(http://en.people.cn/n3/2016/0303/c202936-9024553.html)等重要國內外媒體網站均對該發現進行了報導和討論。

論文連結: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45314。(來源:廈門大學)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廈大課題組發現:海月水母成體生活史逆轉
    海月水母生活史主要過程(紅色標註內容為本研究新發現的生活史過程,包括:A.水母體逆轉為水螅體;B.水母體在體表直接形成水螅體;C.水母—水螅複合體釋放水螅體。) 2015年12月21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課題組在《PLOS ONE》發表題為「Life cycle reversal in Aurelia sp.1 (Cnidaria, Scyphozoa)」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例缽水母成體生活史逆轉現象,引起學界極大關注,並被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
  • 【海洋生物科普系列】海月水母
    拉丁名:Aurelia aurita英文名:Moon Jellyfish  分 類: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羊須水母科\海月水母屬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是透明的,成體傘徑15-25cm,分上部的傘狀體和與之相連的口腕部兩部分。
  • 愛人的眼淚——海月水母
    有一天,宙星發現一個巨大的隕石在撞向地球,如果撞上,地球上將有一半生命消失,月亮也會脫離軌道。為了保護地球和月亮,宙星毅然的衝向隕石,隕石被消滅了,宙星也隨之滅亡。月亮落下了傷心的眼淚,淚水落到地球上的海裡,就幻化成了海月水母。所以說海月水母就是月亮對宙星的愛和思念,也是天下有情人對愛人的愛和思念。
  • 海月水母,奇妙的自我修復
    動物在生存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組織器官的損傷,有時甚至會失去身體的一部分。許許多生物會讓受損處癒合,還有的生物能夠讓失去的肢體再次長出,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海月水母擁有一種獨特的自我修復機能——重新調整身體的構造以維持對稱的分布。海月水母擁有呈輻射對稱分布的八條觸手。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年幼的海月水母的部分觸手切除,被切除的觸手不會再次長出,但也不是簡單地癒合。相反,海月水母會調整剩下的觸手的分布,在12小時至四天時間內,讓這些觸手重新形成輻射對稱的分布。
  • 水母百科|海月水母介紹及如何人工飼養?
    海月水母01海月水母名片中文名:海月水母英文名:Moon jellyfish種屬:腔腸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缽水母鋼>>旗口水母目>>羊須水母科>> 海月水母屬02水母特點介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集美貌、優雅、尊貴與浪漫於一身的水母,也是大眾比較熟識的水母——海月水母
  • 廈大一小夥亮相央視,向大家介紹「萌萌噠」水母
    他在節目中生動講述了海月水母的「長生不死」,並現場給水母餵食。其實,最近兩年,尼紫泰一直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做科普,介紹不同水母的特點。此外,他還設計一套水母表情包,用「萌萌噠」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水母。
  • 海月水母:一覺醒來為什麼從水族箱裡消失了?
    許多喜歡養殖水生寵物的小夥伴或許會認得本文的主角:海月水母。頭頂四葉草的海月水母海月水母長得萌萌的,也比較好養活,是比較適宜入手的一款水生寵物。然而許多小白在養殖海月水母時有時會碰到一個詭異的問題:一覺醒來,我的水母呢?!昨天晚上還滿噹噹的水族箱,就只剩下水了,水母都離奇消失了。
  • 『求生者對海月水母的理解』
    小編這次來到海邊遊泳,發現了一個比手掌大一些的水母,把它撈起來後,突然感到手腕處就像被針刺了一樣,發現手腕處出現了一些小紅點,接著紅腫起來,一開始可以說的非常痛,過了大約不到十分鐘,疼痛有些緩解,但還是有些痛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距離蟄傷已經過去30個小時,被蟄傷的地方依然發紅,如果用手撓一撓,還會隱隱作痛。
  • 除了水一無是處,海月水母沒有營養,捕食者為什麼還吃它?
    但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特例,海月水母就是那種既不含碳水化合物,又不含脂肪和蛋白質,依然被許多海洋生物盯上的物種。海月水母被捕食的謎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直到近期國外有一支科研團隊公布了關於海月水母的最新研究,才揭開了這個謎題。什麼是不飽和脂肪酸?
  • 龍宮海洋海月仙子帶你認識水母種類(一)
    今天由漂亮的海月現在給大家介紹,帶大家認識不同種類的漂亮水母。海月水母  moon jellyfish海月水母在海面漂浮時,猶如一輪明月映在海中,故而得名。它是水母種類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都有她的身影。
  • 青島景點熱賣"海月水母" 晶瑩透亮頗具觀賞性
    7月17日正好是星期天,僅僅白天的時間,李經理就賣出去了近百個瓶裝水母。 原來是外來的海月水母     這種瓶裝的水母到底是啥品種、怎麼養呢?7月15日記者再次來到五四廣場,就這個問題記者諮詢了好幾家攤主,得到的答案都是:「是淡水水母,回家換水的時候,直接換自來水就行。」攤主還告訴記者,這種水母不用餵食,裡面有營養液,小水母吃的是裡面的微生物。
  • 水母|美麗的漂流者
    01 概述水母是一種十分美麗的水生動物,它們的出現可追溯到6.5億年前,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現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中。水母的種類很多,我國常見水母類有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僧帽水母、海蜇等,人們往往根據它們傘狀體的不同來分類。
  • 海月水母真可憐,就好像自然界的泡泡糖,吃了沒用但人人都吃
    我們在進行的時候就會優先選擇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東西,但是近期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種生物叫做海月水母,這種生物它的體內幾乎都是水,並且基本上沒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也就相當於你吃這種東西,就類似於你在喝水,根本補充不了你的需求。
  • 水母體內97%都是水,沒有一絲營養,為何吃它的生物還有那麼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水母體內這就有可能導致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例如海月水母是一種不具備三種主要條件的海洋生物,但它依然有大量天敵,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據環球科學網7月5日的報導,近期國外一支團隊在揭開海月水母謎題上有新發現。研究人員海月水母之所以會遭受大量的捕殺,是因為其體內存在著豐富的脂肪酸,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
  • 英港口現數萬海月水母「染紫」海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5日報導,近日,英國德文郡北部伊爾弗勒科姆港口被數以萬計的海月水母「佔領」,使得海水如「紫色果凍」一樣流動。專家稱,如此自然奇觀或因酷熱天氣而產生。數以萬計的海月水母出現在伊爾弗勒科姆港口,使得海面呈現紫色。沿著海岸,相似的自然奇觀不斷出現。有專家稱,出現這種罕見景色的原因應該是近來的炎熱天氣,海水變暖給水母大量繁殖提供了條件。據悉,只要不碰到其敏感部位,這種水母對人體並無大礙。
  • 都說水母不好養 你知道水母也有淡水的嗎?
    前幾年很多城市街頭流行養水母,一個透明的水母在玻璃罐中隨著五顏六色的燈光煥發出迷人的光彩,而且價格也很親民。很多情侶看到後會買回家觀賞,這是一種海水水母——海月水母。海月水母在2005年被青島海底世界攻克繁殖難題後,原本在太平洋飄來蕩去的它們成為了人們的流行新寵。
  • 水母是大海裡的神秘生物,你有想過它會成為我們的寵物嗎?
    蛤:2007年10月,英國科學家在冰島海底發現一種名為「明」的蛤類動物,它們經鑑定被確認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明貝殼上的紋理顯示,它直到2012年10月24日,年齡已達到507歲,因為其生長初期正好處於中國明代而得名。
  • 動物界的不死生物——燈塔水母
    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老生物燈塔水母。燈塔水母從最開始出現到在大部分海域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經過的時間很短,因為在繁殖過程中數量不會減少,導致數量迅速增多。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面積的逐漸擴大,全世界正在不斷侵犯燈塔水母所在的熱帶海域。
  • 帶只水母回家養
    「水母能聽到我們說話嗎?」「水母吃不吃螞蟻?」動物世界欄目暑假親近之旅第二站:水母課堂昨日在海底世界開講!這是繼4位幸運小讀者潛入「海底」與鯊魚、海龜親密接觸後,本欄目提供的又一次免費體驗。主講專家、水族館技術主管鄧月華帶著海月水母剛走進教室,幸運小讀者就圍著他七嘴八舌地問了起來。  海月水母有毒嗎  「像傘!
  • 水母百科|大西洋海刺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種屬:刺細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遊水母科>>黃金水母屬02在切薩皮克灣中海灣和河口發現的水母的直徑約為10釐米,高度為5釐米。在開放的海洋和外部海灣的水母直徑可能為13至25釐米,高度為13至19釐米。與大多數水母不同,大西洋海刺可以在低鹽度的水中生存,它們可以棲息於微鹹水河口,低鹽度海灣以及高鹽度開闊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