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蛋殼裡面孵出來的卵生動物很常見,似乎從來都沒聽說過,從蛋殼裡面出來的小動物需要吃奶才能長大的。比如常見的小雞剛從蛋殼裡面孵化出來就能吃米糠,鴨子剛從蛋殼出來就能吃青菜,小鳥破殼而出也能張大嘴巴等待鳥媽媽叼回來小蟲子填肚子。
通常來說,我們的胃在蛋殼裡面就已經發育的比較完整了,能夠消化食譜上的大部分食物。這樣在自然界的競爭力也比較強,可以使得種群更容易繁衍下去。當然哺乳動物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幼崽只吃營養又安全的母乳,大大的提高了幼崽的存活率,而且種群的智商方面也比較高。
在澳大利亞有這樣兩種珍稀動物,它們的繁衍方式為卵生方式,但破殼的幼崽卻需要吃奶成長。它們分別是鴨嘴獸和針鼴。也是全世界現存的唯一的兩種卵生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在地球的南邊,有著地球上第六大的國土面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四面環海,理所當然的就擁有了世界第一長的海岸線,獨享一個洲的澳大利亞,也讓它擁有了很穩定的自然環境,不受外來流行病毒的侵擾和人類的獵殺,很多生物在這裡能夠穩定的繁衍生息;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在這裡有著超過100百萬種的動植物,其中其中約85%的被子植物,84%的哺乳動物,超過45%的鳥類和89%的溫帶魚類為澳大利亞特有。而鴨嘴獸和針鼴就是在這裡得以被保留了下來,
鴨嘴獸和針鼴都被稱為「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其中鴨嘴獸25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澳洲了。鴨嘴獸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一些人可能聽說過它,以為它已經滅絕了,其實它一直都在,目前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數量稀少,異常珍貴。
鴨嘴獸外形十分的可愛,體型偏肥,有著像鴨子一般的長嘴巴(不同於鴨嘴,鴨嘴獸的嘴殼是軟的),此外鴨嘴獸的腳掌也和鴨掌十分的相似,它的腳掌也很特別帶有毒液,當有天敵要想傷害它時,它會用爪子裡的毒液反擊,這些毒素可引起炎症、神經損傷、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等症狀,令人死亡。所以當在野外遭遇鴨嘴獸覺得它很可愛時,對它身上的毒液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鴨嘴獸長得胖,因為它們也是一個大吃貨,鴨嘴獸的飯量和它的體重相等,它們喜歡把家安置在河流旁邊;每當到了夜晚它們就會出來覓食,鴨嘴獸的菜單上包含陸地上各種昆蟲的卵,以及河裡面的蝦米、蚯蚓、帶殼的生物等。
鴨嘴獸的一生幾乎都喜歡獨處,一獸吃飽全家不餓。只有到了繁殖的季節它們才會成雙成對,雌性鴨嘴獸一次的產卵在2-3枚左右,剛從蛋殼裡孵化出來的幼崽,需要在媽媽身旁吃上4個月的奶後,才能獨立生活;剛獨立的鴨嘴獸並還沒有成年,通常還要再成長2年才算是成年。
如果說鴨嘴獸像鴨子,那麼接下來的針鼴就更偏像刺蝟,針鼴的外表也十分的可愛,像個圓球,長著長長的鼻子,小小的眼睛;這也形成了針鼴的嗅覺好、視力差的特點。憑藉超強的嗅覺,針鼴可以探出長長的鼻子伸到白蟻的洞穴裡面,捕食白蟻。
針鼴的壽命很長,能夠達到50年以上(美國費城動物園的一隻針鼴,從1903年活到1953年,共49年9個月,而且還不知道送到動物園時它的年齡已有多大。由此推斷,針鼴的壽命可能超過50年),此外針鼴還是一個瞌睡大王,除了在地面行動尋找食物外,針鼴每天要在自己巢穴裡面,睡上12個小時以上。
在培養下一代上,針鼴與澳大利亞當地的袋鼠一樣有專門的育兒袋,每年生長出來一次。針鼴幼崽在育兒袋裡要呆上50天左右的時間,當幼崽的後背開始長出硬刺時,雌性針鼴會感覺不適,於是就把幼崽推出育兒袋,此時的針鼴幼崽還需要在媽媽身邊生活1個月的時間,才能離開媽媽獨立生存。
鴨嘴獸和針鼴的幼崽都是由卵生而來,靠吃奶長大,所以叫卵生哺乳動物,那又為什麼叫「最原始的哺乳動物」?
那是因為這兩種生物的吃母乳方式很特別,雌性的鴨嘴獸和針鼴並沒有為幼崽,演化出專供它們吃奶的乳頭,而是由腹部直接分泌出乳汁,讓小傢伙們舔食。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原創不易,看完點個讚或者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