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過來 搬過去》
文本解讀及教學建議
鱷魚和長頸鹿是一對愛人,他們想要生活在一起。
可是鱷魚的家太小了,長頸鹿的家太大了。
這可怎麼辦呢?
我們一起走進鱷魚和長頸鹿的幸福生活吧~
一、文本解讀
作者: 達妮拉·庫洛特
出版社: 少年兒童出版社譯者: 方素珍 出版年: 2007年6月
(一)有意義的主題
鱷魚和長頸鹿的故事一共有三本,講述了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相識、相愛、和相處的故事,《搬過來 搬過去》是第二本。這是一個以愛情、婚姻為主題的系列故事,今天,我們在孩子面前提到相愛、愛人這樣的字眼,我想,應該沒有哪位老師會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吧!《搬過來 搬過去》的封底有這樣一句話:愛是天賦也是學習。的確如此,在學校教育裡,沒有哪一門學科,沒有哪一本教材,也沒有哪一篇課文會教孩子應該怎樣與自己的愛人相處,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家庭,而愛情和婚姻卻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課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一門學問。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本有意義的繪本。
(二)有意思的故事
這也是一本有意思的繪本,有趣體現在兩個方面:美好,創意。
1.美好
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相愛了,可是兩個人身高上巨大的差異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困擾。鱷魚的小房子讓長頸鹿無法生活,沒法站直、沒法睡覺、沒法吃飯……長頸鹿的大房子又讓小個子的鱷魚處處不便,便便時一不小心極有可能掉進大馬桶,儘管鱷魚先生是會遊泳的……怎麼辦?遷就、忍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面對困難,鱷魚、長頸鹿兩人攜手共進。當我們看到故事的最後,看到鱷魚和長頸鹿的新居時,我想每一位讀者都會為他倆拍手叫好吧,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主意啊!美好的愛情,美好的結局,這是我們被這個故事吸引的第一個理由。
德國女畫家達妮拉設計了卡通式的人物形象,造型略帶誇張,線條流暢圓潤,那麼可愛;圖畫色彩多採用橙、黃、綠,明亮溫暖,讓人心情愉悅。高水平的作者在用文字講故事的同時還會運用圖畫向讀者傳遞情緒。我們不得不承認,閱讀這本繪本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2.創意
創意總能給人帶來驚喜,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出乎意料。
當你看到繪本的最後一頁時,你有怎樣的感受?有沒有深深的嘆服?寬窄不同的臺階,高矮不同的房門,垃圾桶上一大一小的踩腳,手龍頭上一大一小的開關……大家應該都會和我一樣,深深嘆服於作者新奇、巧妙的創意:天哪!她是怎麼想到的!真是太妙了!
這本繪本還有一個藏著的、不容易被發現的創意。故事中還有一對戀人:小蝸牛和小青蟲。這又是一對跨界戀人,他們的戀情是怎麼發生的?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怎樣的困難?他們又是如何解決的?我猜,每一位讀者他們的愛情故事都會有一些浮想聯翩吧!
因為有了這些出人意料的情節、細節,我們讀起這本書來就會覺得更加有趣。這是我們喜歡這本書的第二個原因。
二、教學設計
美好的故事和新鮮的創意是這本繪本最耀眼的光彩,所以,這兩點成為了本節繪本課的兩大教學內容,也成為兩大教學目標。讀懂故事,學習與愛人、親人、朋友相互尊重、理解、包容,這是這節課的人文目標;看表情想像人物內心,猜猜故事發展,感受新居的奇妙創意指向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即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為實現這兩個教學目標,我們主要採用了教師講讀,學生自讀,互動閱讀,多元閱讀這四種教學策略。
教師講讀
教學伊始,我們設計了教師完整講述故事這樣的環節。這樣做的依據是:
繪本閱讀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兒童聽大人讀。因為,當兒童聽著大人讀出的文字,同時眼睛看著具有敘事性的繪畫時,耳朵聽到的語言,會使繪畫活動起來。文圖互相補充,產生一個完整的故事世界,這時,真正的繪本閱讀體驗誕生了。
常讀繪本的老師一定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自己讀繪本時,語言和繪畫一定會有時間的落差。要麼先看畫,後讀文;要麼文在前,圖在後。而繪本中語言和圖畫互為補充,互為激活,互為拓寬,圖與文在共同講述故事。那麼,閱讀繪本時,前面講到的落差,很難將圖與文在同一時刻融為一體。但是,當別人講給(讀給)自己聽時,當場就能將圖文結合。文字×圖畫,形成了豐富的故事世界。這個時候,孩子們看到的圖畫是活動著的,他們看見了連貫的、完整的、活生生的故事,看到了真正的繪本的故事世界。因此我們說,閱讀繪本最完美的享受,最愉悅的體驗就來自於大人讀給孩子聽。
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當我們聽著老師給自己講繪本時,故事中的人物、情節一定會令自己沉醉其中,再加上圖畫的翻頁過程中需要審視、思考、想像,所以這時候我們閱讀的狀態一定是專注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斷發問,要我們發言,那麼,我們的思維必須從繪本中的情節跳轉到老師的問題上。當然,我們的思維可以做這樣的轉換,但是,這種轉換勢必破壞故事的連續性,打斷我們對繪本故事的體驗,那麼,這樣的閱讀體驗肯定不是最完美的。
難怪松居直先生這樣說:「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己閱讀的書。繪本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
學生自讀
首先,這種閱讀方式適用於無字繪本或是少字化繪本的閱讀。
以自身的閱讀經驗和對兒童繪本閱讀狀態的觀察,我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孩子們翻開繪本,聽到「好久好久以前……」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已經在故事的世界裡悠遊。直到故事結束以後,他們仍舊會沉浸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裡天馬行空。在這一段寶貴的時間裡,孩子自由地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中遨遊。如果在這段時間裡,老師不斷提問,會破壞這幻想的樂趣,所以,在繪本課中,要保證孩子的自主閱讀時間,讓他們自由馳騁在自己構建的故事中,盡情享受繪本給他們帶來的閱讀樂趣。
其次,這種方式也適合繪本的二次閱讀。
「好書不厭百回讀」,有許多優秀的繪本畫面內容豐富,意蘊深刻。當孩子們翻開繪本,駐足停留時,他們會在其中發現許多第一次閱讀中沒有發現的樂趣,他們會在第二次閱讀中產生相較於第一次閱讀更為豐富的體驗。以《隧道》為例,「妹妹站在隧道口等哥哥」和「妹妹爬進隧道」這兩幅圖是連續的畫面,作者安東尼·布朗用背景顏色的明暗表現時間的流逝,這一細節的變化是我在多次閱讀後才發現的,當我發現這一表現方法的時候,真為安東尼·布朗的高超創作技巧折服,同時也為自己這一新的閱讀收穫欣喜不已。所以,建議教師們在繪本閱讀課上為孩子們留下一點自主閱讀的時間。
(三)互動閱讀
在學生充分自主閱讀繪本故事之後,我們可以適當的圍繞繪本故事、繪本主題、繪本表現手法、繪本閱讀方法、圖畫風格特點等內容與學生進行對話,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
本節課我們採用的方式有猜讀:猜猜故事會怎樣發展,猜猜人物心裡的想法。
與童話和幻想小說等作品的文字表達不同,繪本直觀而具象地呈現著幻想的新奇與美妙,特別能抓住兒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適時驅動、發揮兒童的想像力,既體驗了繪本的樂趣,也發展了他們的想像力。通過題目猜測故事主要內容;通過封面猜測故事情節;通過故事開頭猜測後續的發展;通過故事發展猜測故事結尾……猜讀是激發閱讀興趣的手段,也是訓練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以下是《搬過來 搬過去》互動閱讀部分的教學實錄:
(教師出示長勁鹿搬進鱷魚家的第一幅圖片)
師:這是長頸鹿搬到鱷魚家,看鱷魚的表情,怎麼樣?
生:鱷魚:幸福、開心
師追問:一幅陶醉的樣子。鱷魚先生,你心裡在想什麼?
生:長頸鹿搬進我家了,真是太棒了。
師:嗯!能和心愛的人住一起是一件多麼值得開心的一件事啊!
師:再看長頸鹿,它表情怎樣?
生:好像有點發愁,有煩惱。
師:長頸鹿小姐,你在想什麼呢?
生:我怎麼住進去呀?我的東西放哪呢?
師:長頸鹿心裡的想法有沒有說出口呢?為什麼?
生:她想和鱷魚在一起。
生:她可能不想傷鱷魚的心。
師小結:棒極了!看到它們的表情,我們都知道了他倆心裡在想什麼。這可是一個讀繪本的好方法呢!(板貼)
學習方法,自由想像
師:就讓我們用這樣的方法,繼續往後看——(出示三幅圖,並給每幅圖標上序號)自由看圖,和同桌交流交流,觀察表情,猜猜他們會想什麼呢?
(生自由選擇圖片說想法)
第一張圖
生:鱷魚心想,那麼高我怎麼吃飯啊?
師:對,它的難過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細心的你發現的嗎?是啊,你看鱷魚先生的尾巴都耷拉下來啦!
生:長頸鹿說,哎呀,怎麼看不到鱷魚啦!
師:是啊,吃飯都看不見彼此了。真糟糕呢!
第二張圖
生:鱷魚心想,總算可以看著對方一起吃飯了。
生:長頸鹿心裡想,能在一起吃飯真好,雖然腳涼涼的。
師小結:哎!鱷魚住進長頸鹿家,它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生),面對困難,鱷魚先生埋怨了嗎?——沒有。面對困難,長頸鹿小姐放棄了嗎?——沒有。它們真是一對怎樣的愛人?
生:彼此相愛。
生:互相理解的愛人。
生:他們都會為對方著想。
(四)多元閱讀
國內外眾多繪本研究者對講讀繪本的母親或老師建議:繪本教學不應僅限於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應發展他們的多元智能。發展多元智能也是本節繪本教學的目標之一。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呼應故事主題,大膽想像,動手 「搭建」了一座座充滿情趣、充滿創造力的小花園,他們的想像力令人驚異,他們的手腦協調能力得到提升。這樣的讀繪本中得到語言的錘鍊和想像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