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戰爭中空軍的作用越來越大,一旦動起手來,空軍的移動和反應速度就決定了他是戰爭開始後三軍中最先出動的部隊,只有取得制空權才能有力的保護己方軍隊調動部署,想當初我國陸軍也是世界上頂尖的存在,但五十年代的一場戰爭讓我們意識到了,現代化戰爭只靠陸軍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空軍等諸多兵種互相配合才能贏得勝利減少傷亡,因此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我國大力發展空軍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中國空軍所裝備的戰機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腿短』,尤其是面對南海一些島礁爭奪的時候,從南海最遠端的曾母暗沙到中國大陸約為2000多公裡,這樣的距離對於空軍當時的作戰力量和投送能力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如果在這些區域發生緊急情況,戰機沒有大航程和作戰半徑就根本無力應對,所以我國在選擇引進戰機的時候,才看中了1500公裡作戰半徑的蘇27。
蘇-27的引進開啟了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大門,使得我國戰鬥機的發展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進裝備的水平,目前中國空軍已經裝備了包括殲20、殲16、殲10以及蘇27和蘇30等在內的多款型號的戰鬥機,作戰半徑和航程相較之前有了極大提升,其中殲10戰機最新型號的作戰半徑已經達到了1200公裡,如果進行空中加油,作戰半徑還能夠翻倍,而殲16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為1300公裡,擁有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在戰場上具備較強的生存機率。
至於殲20則更勝一籌,作為目前空軍中最耀眼的明星戰機,它的作戰半徑在1500-2000公裡之間,最大航程接近5000公裡,如果從海南島的機場起飛,完全可以覆蓋整個南沙群島的所有島礁,另外我國還在加緊研製運20版的加油機,改裝之後的載油量應該會達到80噸左右,屆時將會滿足空軍一個中隊10架戰機的加油需求,完全有能力將殲20、殲16的作戰半徑擴展到第二島鏈。
再加上我國近些年在南海不斷的填海造島,並建立了跑道長度超過3000米的機場,不論是重型戰鬥機還是轟炸機、運輸機都可以起飛,一旦有敵機或軍艦闖入南海,我國戰機就能以最快速度到達指定地點,為我軍艦艇提供最有效的空中支援,牢牢把握該海域的制空權,在未來隨著多個島嶼機場的建立,中國戰機也將常駐南海,對保衛我國海域起到實質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