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長獲科技大獎」,慎言這是「資源錯配」

2020-09-07 新京報

圖片來自官網。

這些年來,「學者型官員」群體動輒被聚焦。9月6日,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正式公布,這將「學者型官員」盧柯帶入公眾視線。

盧柯有兩種身份備受關注:他是四名獲獎者之一,這次獲得的是「物質科學獎」;他還是遼寧省現任副省長。

「副省長獲科技大獎」,一時間霸佔了熱搜榜。

「副省長拿下中國諾貝爾獎」的「反常」與尋常

設立於2016年的「未來科學大獎」,已經是5次頒獎了,但今年因為巨額獎金和盧柯的「雙重身份」而格外受關注。

要知道,未來科學大獎在我國素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能獲得該獎項的科研人員,也是深耕專業領域多年的專業領頭人。因此,每年對於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輿論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此次也不例外。這次跟盧柯一起獲獎的,也都是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學術大拿」。

但從社交平臺一些網友的評論及結合自身經歷來看,對於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我也觀察到一些人的困惑。

比如,有人疑惑,一個行政事務纏身的副省長怎麼還能專注於科學研究,甚至做出巨獎級成果的。

其實,未來科學大獎獎勵的是20年來的科學成果。從公開報導裡盧柯的工作經歷就可發現,他這次獲獎的「結構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主要是他從1997年到2003年帶領團隊完成的,也正是在2003年,38歲的盧柯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

而他的從政之路,是從2006年擔任九三學社遼寧省副主委開始的,此後,2012年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2018年才調任遼寧省副省長。

而此次,憑藉一流的科研成果榮膺科學大獎之後,盧柯才進入了輿論視野。

圖片來自官網。

如何讓學者型官員充分發揮作用

近年來,「學者型官員」備受關注。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家到地方,讓一些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擔任領導崗位,這是決策科學性的必要保證。一批學者型官員帶給各級領導機關的,不只是決策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基於科學精神的新型工作風格和新型工作思維。

因此,選拔一批學術成就出眾而且也具有管理經驗和管理才幹的優秀知識分子走上領導崗位,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

如果查詢一下資料其實不難發現,這些年來,著名科學家走上高級領導崗位的並不是個例,兩院院士中,像盧柯這樣,在各地省級黨委政府中擔任副省級職務的,已有四五位。當然,從整個國家高級領導幹部隊伍結構看,這樣的學者型官員數量還是相對比較少。

眼下除了選拔更多優秀學者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如何讓這些學者型官員充分發揮作用,讓他們能夠像當年攻克一個個科研難題一樣,帶領一支優秀的團隊,有針對性解決一些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難題。

我們從這次盧柯獲獎的報導中看出,盧柯擔任遼寧省副省長後,科技就是他分管的工作領域之一,盧柯長期帶領團隊從事科研攻關,對我國科技管理體制存在的一些缺陷乃至弊端應該能夠感同身受。

說實話,我國目前的科技管理體制,是在解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從管理的角度講,許多政策自有其合理性。但行政化的管理容易形成管理本位思維,無形中忽略了科技管理的目的。

因此,當下的科技管理體制,小到科研經費的使用、大到科研成果的轉化,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不免有一些怨言,如果任由這些現象存在,長此以往也會影響我們科技創新的步伐。在此背景下,盧柯的科研經歷或許對破解這道難題不無裨益。

我們相信,在盧柯這樣優秀科學家的影響下,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更容易在尊重科技規律與提高管理效能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如果一位走上領導崗位的優秀科學家能夠在很多改革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對國家的貢獻,決不在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之下。

□王天定(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編輯 陳靜 校對 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6日在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在2018年經濟發展戰略中,遼寧提出了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其中瀋陽經濟區要構建科技創新中心,並喊出了「瀋陽振興,材料先行」的口號。盧柯出任遼寧省副省長,有利用其專長在遼寧經濟發展上謀篇布局的考量。
  • 遼寧一名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說,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性能提高越來越難,自己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納米尺度下找到更好的結果,使用納米材料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讓金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 遼寧一名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 資料圖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為專家型官員正名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9月6日 科學網) 儘管未來科學獎只是一個民間獎項,但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所以其公正性和客觀性毋庸置疑。除了豐厚的獎金之外,這次的獲獎者盧柯因為其遼寧省副省長的身份而引發了廣泛關注。 副省長摘得未來科學大獎,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意外。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10月,盧柯獲任遼寧省副省長。此外,他還是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除盧柯外,還有多位地方省級領導幹部是兩院院士,包括: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彭金輝,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副省長王曦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據悉,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說,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性能提高越來越難,自己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納米尺度下找到更好的結果,使用納米材料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讓金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 遼寧副省長獲科技大獎,希望他既做一個好官,又創造更多學術成果
    他既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還是遼寧省的副省長。這就大大超出了人們的常規認識,一個副省長還能得科技大獎,真了不起。今天,突然冒出來一個會搞科研的副省長,自然會讓人覺得有些驚訝。這是頒獎詞說的,咱也看不懂,但至少覺得這不是靠秘書捉刀就能糊弄過去的事。
  • 副省長拿下未來科學大獎 我們該做何感想?
    ,無論如何都是人生中值得慶賀的大事,但讀者朋友注意到了,「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這就讓人有點感到詫異了,因為盧副省長既是科學家,又是政府官員,這種雙重身份,的確格外扎人眼球。然而,無論如何,讀者諸君感到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還是讓人感到十分好奇和震驚,也感到他的不容易,既是一位省級政府官員又是一位科學家,這雙重身份讓盧柯處理得如此完美,還真是一個創新的奇蹟,也讓人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 遼寧副省長榮獲未來科學大獎 獎金700萬元
    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說,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
  • 遼寧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約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說,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性能提高越來越難,自己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納米尺度下找到更好的結果,使用納米材料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讓金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 新鄉籍副省長獲百萬美元大獎,獎金想咋花咋花
    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河南省新鄉市衛輝人,1990年4月參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4人上榜,副省長和三無科學家關注度極高
    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這兩位學者就是屠呦呦和張亭棟。饒毅微博發出不到4年,屠呦呦獲得了諾獎。張亭棟這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顯然也是對他科研成果的肯定。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遼寧副省長盧柯上榜獲獎百萬美元
    【僑報網綜合訊】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近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4名科學家上榜。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是遼寧省政府副省長。據悉,這個創立於2016年的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遼寧副省長也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因克服金屬材料難題獲獎綜合上海澎湃新聞、中新社報導,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獲獎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今天上午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這地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陝西辦領導幹部網球賽 省長獲亞軍副省長獲冠軍
    陝西辦領導幹部網球賽 省長獲亞軍副省長獲冠軍 2012-03-26 13:58:00     作者: 毛毛
  • 副省長、院士、科學大獎得主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獎金約700萬,遼寧副省長盧柯獲大獎
    據科學網消息,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
  • 副省長榮獲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獲百萬美元獎金!團隊發現新型納米結構
    南都記者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盧柯曾獲第一屆中國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橋口隆吉獎;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三世界科學院TWNSO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獎;全國勞動模範;國際亞穩及納米材料年會 (ISMANAM) 金質獎章和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物理類);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