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線技術的工作原理、特徵和技術優勢分析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智能天線(SmartAntenna或IntelligentAntenna)最初應用於雷達、聲納及軍用通信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0820.htm

近年來,現代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發展迅速,DSP晶片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和晶片價格的不斷下降,使得利用數位技術在基帶形成天線波束成為可行,促使智能天線技術開始在無線通信中廣泛應用。由於智能天線能顯著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容量,並增加了天線系統的靈活性,未來幾乎所有先進的移動通信系統都將採用該技術。

智能天線提高系統性能的原理

智能天線分為兩大類:多波束天線與自適應天線陣列。多波束天線利用多個並行波束覆蓋整個用戶區,每個波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寬度也隨天線元數目而確定。當用戶在小區中移動時,基站在不同的相應波束中進行選擇,使接收信號最強。因為用戶信號並不一定在波束中心,當用戶位于波束邊緣及幹擾信號位于波束中央時,接收效果最差,所以多波束天線不能實現信號最佳接收,一般只用作接收天線。但是與自適應天線陣列相比,多波束天線具有結構簡單、無須判定用戶信號到達方向的優點。自適應天線陣列一般採用4~16天線陣元結構,陣元間距為半個波長。天線陣元分布方式有直線型、圓環型和平面型。自適應天線陣列是智能天線的主要類型,可以完成用戶信號接收和發送。自適應天線陣列系統採用數位訊號處理技術識別用戶信號到達方向,並在此方向形成天線主波束。

現在,簡要地介紹一下智能天線如何克服無線通信中的時延擴展和多徑衰落來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容量。設天線陣列的不同天線元對信號施以不同的權值,然後相加,產生一個輸出信號。如果定義「天線增益」為在一定輸出信噪比的情況下所需要輸入信號功率的降低,「分集增益」為在有衰落的情況下給定誤碼率所需要輸入信噪比的降低,那麼一般來說,M元的天線陣列可以提供M倍的天線增益加上一個分集增益,具體提高的值決定於天線陣元間的相關性。

首先我們考慮多波束天線。多波束天線是在一個扇區內放置多個天線來覆蓋整個扇區,每個天線只覆蓋一部分角度範圍。扇區天線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在下行的波束方向可以利用上行的波束方向,這樣在下行方向也可以獲得M倍的天線增益。但扇區天線由於其自身的構成形式,有下面缺點:相鄰天線之間重疊的部分由於天線增益比較小,會有2dB的降低;當由於多徑或幹擾而錯誤地鎖定天線波束時,多波束天線能提供的增益很小。

自適應天線陣列中,各天線元的放置形式可有多種,相鄰天線元間距為一特定值。在接收信號到達天線陣時,每個陣元上的信號經過不同的加權,然後再疊加產生一個輸出信號,加權係數和疊加可以根據不同的準則。需要注意的是,自適應天線的陣元必須具有相似的波束,而在多波束天線中則沒有這樣的要求。與多波束天線相似,一個M元自適應天線陣可以提供M倍的天線增益,但它沒有波束之間部分重疊的缺點。M元自適應天線陣列可以完全抑制N(N〈M)個幹擾用戶,即使在N>M時也可以獲得很大的增益。儘管自適應天線較多波束天線有更多優點,但自適應天線計算加權係數的速度必須與衰落速率相當才能跟蹤用戶(注意到3G中衰落速率將達到1000Hz)。然而,多波束天線波束之間的切換隻要幾秒鐘一次即可。

自適應天線陣列用在無線系統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在視距(LOS)和非視距(NLOS)情況下的性能差異。在視距情況下,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加權、合併後產生一個天線圖案,它的主波束方向就指向目標用戶,而在其它方向上抑制幹擾用戶。此時,若天線陣元數大於到達的信號數,可以用信號處理中MUSIC、ESPRIT等現代譜估計算法來估計信號的到達角度,這樣一個陣列至少可以在M-1個方向上形成方向圖零點。在非視距情況下,無線信號的到達經由了多次反射和多個途徑(兩條不同路徑之間的相對時延大的必須作為兩條獨立的路徑)。自適應天線在多徑環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能夠抑制幹擾用戶而不管其到達的方向,也就是說,即使幹擾用戶和所有用戶只相距幾英寸,自適應天線陣也能抑制幹擾用戶。這是由於在多徑環境中天線周圍的物體就是一個巨大的反射天線,使得接收天線陣列能夠區分不同用戶的信號。特別是若接收陣元間距足夠大,陣列能夠形成比擴展角度小的波束。能夠區分的信號數隨天線陣元數、角度擴展,在擴展角度內多徑反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多徑是一個有利的因素。但由於時延擴展,自適應天線把時延信號作為幹擾信號而進行抑制。M元的自適應天線可以抑制M-1時延信號,這是一個很不利的因素。為了充分利用接收到的信號,我們可以在每個天線陣元上加一個時域的處理,比如自適應均衡或RAKE接收,然後再進行自適應波束形成。天線波束的實現方式

智能天線對陣元接收信號加權處理形成天線波束,使主波束對準用戶信號方向,而在幹擾信號方向形成天線方向圖零陷或較低的功率方向圖增益,達到抑制幹擾的目的。根據天線波束形成的不同過程,實現智能天線的方式又分為兩類:組件空間處理方式與波束空間處理方式。其中,組件空間處理方式直接對陣元接收信號支路加權,調整信號振幅與相位,使天線輸出方向圖主瓣方向對準用戶信號到達方向。在波束空間處理方式下,信號從陣元組件接收並經過模數轉換後,需經過相應的數位訊號處理過程(如FFT)得到相互正交的一組空間波束,再經過波束選擇,根據需要取其中部分或全部波束來合成陣列輸出方向圖。因為用戶信號往往深埋於噪聲信號與幹擾信號中,不易得到陣元接收信號的最佳加權。採用波束空間處理方式可以從多波束中選擇信號最強的幾個波束,以取得符合質量要求的信號,在滿足陣列接收效果的前提下減少運算量和降低系統複雜度。波束賦型算法概況

智能天線技術研究的核心是波束賦型的算法。從是否需要參考信號(導頻序列或導頻信道)的角度來劃分,這些算法可分為盲算法、半盲算法和非盲算法三類。非盲算法是指須藉助參考信號的算法。由於發送時的參考信號是預先知道的,對接收到的參考信號進行處理可以確定出信道響應,再按一定準則(如著名的迫零準則)確定各加權值,或者直接根據某一準則自適應地調整權值(也即算法模型的抽頭係數),以使輸出誤差儘量減小或穩定在可預知的範圍內。常用的準則有MMSE(最小均方誤差)、LMS(最小均方)和RLS(遞歸最小二乘)等等;而自適應調整則採取最優化方法,最常見的就是最大梯度下降法。盲算法則無鬚髮送參考信號或導頻信號,而是充分利用調製信號本身固有的、與具體承載信息比特無關的一些特徵(如恆包絡、子空間、有限符號集、循環平穩等)來調整權值以使輸出誤差儘量小。常見的算法有常數模算法(CMA)、子空間算法、判決反饋算法等等。常數模算法利用了調製信號具有恆定的包絡這一特點,具體又分最小二乘CMA算法、解析CMA算法、多目標LS-CMA算法等;子空間算法則將接收端包含有其它用戶幹擾及信道噪聲的混合空間劃分為信號子空間和噪聲子空間,對信號子空間進行處理;判決反饋算法則由收端自己估計發送的信號,通過多次的迭代,使智能天線輸出向最優結果不斷逼近。非盲算法相對盲算法而言,通常誤差較小,收斂速度也較快,但發送參考信號浪費了一定的系統帶寬。為此,學者們又發展了半盲算法,即先用非盲算法確定初始權值,再用盲算法進行跟蹤和調整。這樣做一方面可綜合二者的優點,一方面也是與實際的通信系統相一致的,因為通常導頻信息不是時時發送而是與對應的業務信道時分復用的。智能天線的優點

智能天線可以明顯改善無線通信系統的性能,提高系統的容量。具體體現在下列方面:

提高頻譜利用率。採用智能天線技術代替普通天線,提高小區內頻譜復用率,可以在不新建或儘量少建基站的基礎上增加系統容量,降低運營商成本。

迅速解決稠密市區容量瓶頸。未來的智能天線應能允許任一無線信道與任一波束配對,這樣就可按需分配信道,保證呼叫阻塞嚴重的地區獲得較多信道資源,等效於增加了此類地區的無線網絡容量。

抑制幹擾信號。智能天線對來自各個方向的波束進行空間濾波。它通過對各天線元的激勵進行調整,優化天線陣列方向圖,將零點對準幹擾方向,大大提高陣列的輸出信幹比,改善了系統質量,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對於軟容量的CDMA系統,信幹比的提高還意味著系統容量的提高。

抗衰落。高頻無線通信的主要問題是信號的衰落,普通全向天線或定向天線都會因衰落使信號失真較大。如果採用智能天線控制接收方向,自適應地構成波束的方向性,可以使得延遲波方向的增益最小,降低信號衰落的影響。智能天線還可用於分集,減少衰落。

實現移動臺定位。採用智能天線的基站可以獲得接收信號的空間特徵矩陣,由此獲得信號的功率估值和到達方向。通過此方法,用兩個基站就可將用戶終端定位到一個較小區域。由於目前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只能確定移動臺所處的小區,因此移動臺定位的實現可以使許多與位置有關的新業務得以方便地推出,而發展新業務是目前移動運營商提升ARPU值、加強自身競爭力的必然手段。


相關焦點

  • 智能天線工作原理是什麼 智能天線技術發展介紹【圖文】
    智能天線,智能天線工作原理是什麼?  背景:隨著移動用戶數量的快速增加,尤其在我國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地區,移動業務運營公司和頻率資源管理部門將面臨頻率資源短缺的巨大挑戰,頻率資源已經成為制約繼續發展的瓶頸,而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這個問題會演變得愈來愈嚴重。
  • 基於特徵模理論和CMA技術的天線設計
    特徵模分析方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分析方法,它是應用較為廣泛的矩量法結合解析本徵模理論求解電磁問題的一類新方法。它為天線設計者提供了一種最佳的天線設計手段,有助於天線設計師了解天線的工作機理。它使得矩量法有了更為清晰的物理景象,天線設計者可以利用模式分析提供的信息,更深入地理解天線的工作原理,設計出性能最優的天線,甚至設計新的天線形式[3]。
  • RFID技術原理和RFID標籤天線詳解
    目前,射頻識別技術的工作頻段包括低頻、高頻、超高頻及微波段,其中以高頻和超高頻的應用最為廣泛。  3 RFID系統中的天線  從RFID技術原理上看,RFID標籤性能的關鍵在於RFID標籤天線的特點和性能。在標籤與讀寫器數據通信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是天線,一方面,標籤的晶片啟動電路開始工作,需要通過天線在讀寫器產生的電磁場中獲得足夠的能量;另一方面,天線決定了標籤與讀寫器之間的通信信道和通信方式。
  • 指靜脈智能鎖技術原理及優勢分析
    指靜脈技術原理指靜脈識別技術是依據人類手指中流動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線,而使用特定波長光線對手指進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靜脈的清晰圖像,通過靜脈識別特有的算法對圖像進行分析比對,從而進行身份識別。技術優勢活體識別:只有血液流動時才能提取特徵進行識別。唯一性:人體獨一無二的特徵,複雜性足以用於身份鑑別。穩定性:不受疾病、溫度、溼度、手指表面狀況等影響。
  • 淺談5G手機背後的幾個關鍵技術:主板、天線和散熱
    5G手機牽涉到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它和4G手機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哪些技術又會在5G手機的普及當中起到關鍵作用,下面我們來淺談一下,5G手機背後三個關鍵技術:主板、天線和散熱 5G手機的「基礎」:SLP技術 拆開一臺4G手機,你會發現PCB板上容納的元件幾乎已經堆到了極限
  • 【乾貨】智能鎖工作原理及技術原理分析
    智能鎖技術原理是什麼?對於專業人員來說,了解智能鎖的工作原理並不難,每一項技術都有大量的資料查詢,但是對於想要了解智能鎖的普通用戶來說,了解大概的原理更有利於了解行業,了解智能鎖的使用和保養。這裡介紹一下智能鎖的工作原理和硬體組成。
  • 智能管控關鍵技術
    無線射頻讀寫器是由高頻結構和控制單元兩個基本模塊組成,EPC 標籤讀寫器具有初始化EPC標籤的信息,讀取EPC標籤信息,刪除EPC標籤信息的功能。天線一般是內置在讀寫器和標籤當中的,標籤的天線和讀寫器的天線都能夠發射和接受能量,以此來實現信息傳遞的目的。
  • 智能語音機器人工作原理解析,淺談VAD技術
    同時他們工作原理也大致相同。一般智能語音助理或語音機器人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第一階段:語音到文本的過程。信號源→設備(捕獲音頻輸入)→增強音頻輸入→檢測語音→轉換為其他形式(如文本)第二階段:響應過程。處理文本(如用NLP處理文本,識別意圖)→操作響應。
  • 基於WiFi的智能插座電路及原理分析
    打開APP 基於WiFi的智能插座電路及原理分析 發表於 2017-11-15 16:52:20   1、設計方案   智能WiFI插座設計包括硬體和軟體兩部分。
  • 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
    千家安防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本文主要就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標準及分類進行探討,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射頻識別(RFID)技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 攻關天線校準技術助力5G技術發展
    航天二院203所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努力為我國5G網絡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203所長期從事無線電計量技術基礎性研究,在天線校準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校準規範和標準。從2G、3G、LTE到當下的5G,隨著無線通信設備收發性能逐步升級,兼備低時延、波束賦形等新技術特徵的大規模多入多出天線陣列技術應運而生。新型天線的校準方法相對於傳統天線發生了革命性改變,203所承擔的天線校準工作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更面臨技術上的挑戰。早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制定5G標準之初,203所就啟動了新型天線陣列校準技術的前瞻性研究。
  • 智能視頻監控分析技術的概念及原理
    智能視頻分析是計算機圖像視覺技術在安防領域應用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基於目標行為的智能監控技術。區別於傳統的移動偵測(VMD-VideoMotionDetection)技術,智能視頻分析首先將場景中背景和目標分離,識別出真正的目標,去除背景幹擾(如樹葉抖動、水面波浪、燈光變化),進而分析並追蹤在攝像機場景內出現的目標行為。
  • RFID天線技術分析
    天線在上述無線電波傳輸的過程中,是無線通信系統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器件。       RFID天線的極化:有些應用可以採用線極化,例如在流水線上,這時電子標籤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電子標籤的天線可以採用線極化的方式。但在大多數場合,由於電子標籤的方位是不可知的,所以大部分rfid系統採用圓極化天線。
  • RFID的核心技術和優勢是什麼
    打開APP RFID的核心技術和優勢是什麼 創新佳電子標籤 發表於 2019-09-26 10:32:28 RFID晶片分為標籤晶片和讀寫器晶片。以標籤晶片為例,它集成了除標籤天線及匹配線以外的所有電路,包括射頻前端、模擬前端、數字基帶和存儲器單元等模塊。對晶片的基本要求是輕、薄、小、穩定性高和價格低。 在國內,本土廠商也已有能力自行研發生產低頻、高頻段晶片,在小體積、低功耗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價格相較國外廠商有約30%以上的價格優勢。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但是,傳統的天線在幾何形狀上基本上都是基於歐幾裡德幾何的設計。雖然,隨著天線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微帶天線, 具有低剖面、重量輕、成本低,可與各種載體共形,適合印刷電路板技術批量生產、易於實現圓極化、雙極化、雙頻段工作等優點,但其致命的缺點是窄帶性,從而 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探索現代天線的設計,解決傳統的天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
  •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7-12-26 09:47:55 無線充電技術,即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是指具有電池的裝置不需要藉助於電導線
  • RFID區域人員定位技術的優勢和組成
    定位採集目前在很多領域都是非常重視的一項技術。之前對定位的概念最為熟知的當屬GPS(全球定位系統),還有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定位系統。網際網路技術越來約強大,無線網絡技術也開始進入定位服務這一領域,RFID技術在定位領域也有非常高的應用,如室內和其他特定區域的定位上,相比有很多的優勢。
  • 陶氏超濾膜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技術優勢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陶氏超濾膜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技術優勢,一起來看看吧。陶氏超濾膜元件的原理:陶氏超濾膜元件在高壓力的作用下,溶液中溶劑與部分低能量的溶質可通過膜上微小的孔到達膜的另一端,對分子和高質量的溶解具有攔截作用,篩分膠體物質,同時膜的表面具有化學特性,對少量物質進行攔截。
  • 無線充電技術工作原理
    ,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不過,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必須解決好電磁場幹擾電腦其它元器件正常工作的問題。我們知道,在兩個共振頻率相同的物體之間能有效地傳輸能量,而不同頻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歌唱家演唱能將裝有不同水量瓶子中的一個震碎,而不影響其他瓶子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好比我們蕩鞦韆時,只需坐在上面讓下垂的雙腿同步擺動就能給鞦韆帶來動力一樣。
  • 詳解5G新體制天線技術
    詳解5G新體制天線技術 佚名 發表於 2018-04-09 08:15:00 本文通過對現今5G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瓶頸進行分析,提煉出了在5G MIMO天線技術中最為重要的耦合減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