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特徵模理論和CMA技術的天線設計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一、概述

  不斷提高通信系統的通信容量和質量,是無線通信的永恆主題。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天線的設計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採用超寬帶(UWB)技術和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在提高數據傳輸率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MIMO技術能夠提高通信系統的信噪比,提高信道容量及抑制信道衰落,對於行動裝置來說,需要多單元集成在一起,以減小整個天線的尺寸,就要求MIMO多天線單元之間的互耦較低,以此來實現各路信號之間的低相關性。採用基於矩量法的特徵模技術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特徵模分析方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分析方法,它是應用較為廣泛的矩量法結合解析本徵模理論求解電磁問題的一類新方法。它為天線設計者提供了一種最佳的天線設計手段,有助於天線設計師了解天線的工作機理。利用分析得到的不同模式信息,掌握其諧振特性以及不同模式的輻射特性等,藉助於不同模式特徵電流的分布來選擇最佳的饋電位置以激發出需要的模式,也有助於指導設計師對天線進行開槽來微調其諧振位置[1]。本文採用FEKO V14版本[2]的特徵模分析工具仿真了幾種常用天線形式的特徵模參數。模式方法為任意複雜形狀的電磁問題定義了一系列與解析法類似的本徵模式,這些模式可描述電磁問題的本徵特性,且模式之間具有正交特性,本徵值的大小直接決定了該模式對電磁問題參量的貢獻大小。它使得矩量法有了更為清晰的物理景象,天線設計者可以利用模式分析提供的信息,更深入地理解天線的工作原理,設計出性能最優的天線,甚至設計新的天線形式[3]。

  二、原理

  特徵模理論最初由Garbacz在1968年他的博士論文[4]中提出,1971年由Harrington和Mautz通過對角化導體的廣義阻抗矩陣,得到了與Garbacz定義的相同模式[5]-[6],在[5]中描述的被稱為特徵模式理論的公式相對於由Garbacz在[4]提出的更易於推導,並對任意形狀的結構體進行了驗證是非常有效的。後來Harrington等人對特徵模理論進行了擴展,可以處理電解質、磁介質以及電/磁性混合體等[7]。特徵模理論自提出以來,在計算電磁學和天線設計等領域受到廣泛關注。

  特徵模理論為任意形狀的導體定義了一系列相互正交的特徵模式,而這些相互正交的特徵模式是導體的固有屬性,本身具有收斂性和完備性,可以精確的表示電磁問題的解。特徵模理論物理概念清晰,可以明確給出電磁結構體的工作機理,同時特徵模式僅與電磁結構體的形狀,尺寸和工作頻率有關,與源點無關,因此便於指導工程設計。

  特徵模理論是建立在矩量法(MoM)基礎之上的,其本徵方程為:

   (2.1)

  把導體上的電流用特徵電流作為基函數展開為:

   (2.2)

  另外,經推導得到:

  

(2.3)

   (2.4)

  在式2.3中展開係數αn代表特徵電流在總電流中的重要性,稱為模式加權係數Modal Weighting Coefficient (MWC)。為特徵電流,λn為特徵值,Ei為入射場。在式2.4中,Vn為模式激勵係數Modal Excitation coefficient (MEC),當添加激勵信號時,確定哪種模式容易被激發。

  由於R,X均為Hermitian算子,同時也是實對稱算子,算子R為正定算子,因此根據廣義特徵值及R,X 的性質,求出的特徵值λn和特徵電流Jn均為實數(即同相位)。可以證明,特徵電流滿足如下的正交性[30]:

  〈Jm , RJn〉=δmn (2.5-1)

  〈Jm , XJn〉=λnδmn (2.5-2)

  〈Jm , ZJn〉=(1+jλn)δmn (2.5-3)

  這裡,特徵電流進行了歸一化,即〈Jn , RJn〉=1。表示輻射功率為1。由於Pmn=〈Jm , ZJn〉,因此在輻射功率為1的情況下,儲能只與λn有關,λn的正負號確定儲能的類型:當λn越接近0,表示該模式在此頻率下越接近諧振;λn>0表示該模式在此頻率下儲存磁能;λn<0表示該模式在此頻率下儲存電能。

  由於λn的值變化範圍很大,不便於觀察,工程上也採用Modal Significance (MS)和特徵角Characteristic Angle(CA)表示天線各個模式的諧振情況:

   (2.6-1)

  CA=180° -tan-1 λn (2.6-2)

  由式(2.6-1)可知,MS的取值範圍為(0,1 ],當MS越接近1,表示該模式越接近諧振狀態;反之,表明該模式遠離諧振,難以被激勵而有效輻射。由(2.6-2),當CA=180度時,表示該模式為諧振狀態。

  用MS參數可以定義模式的輻射帶寬BWn,即在頻帶範圍內,輻射能量大於等於諧振點的輻射能量一半的頻率範圍。

(2.7-1)

   (2.7-2)

  上式fU 和fL 即為MS值為0.707時的兩個頻點,fres為當前模式的諧振頻點,由(2.7-2)式就可以算出其帶寬,同樣,各個模式的工作帶寬也可以在特徵角(CA)隨頻率變化的曲線中讀出,不難得到當各個模式的MS值=0.707時,對應的λn=1和λn=-1,CA=135度和CA=225度。

  三、應用

  通過特徵模分析,可以直接得到天線各個模式的特徵值(λn)、特徵電流(Jn)、特徵角(CA)、模式電流係數MS等,在添加埠激勵後,可以得到模式激勵係數(MEC)、模式加權係數(MWC)、不同模式激勵功率、不同模式反射係數與天線效率等。

  本節將列舉幾種常用的線天線和MIMO天線PCB板等,採用FEKO v14版本軟體對天線的特徵模進行分析。

  對於寬頻帶的特徵模分析,進行模式跟蹤(Mode tracking)[8][9]具有挑戰,因為隨著頻率的變化,諧振模式會發生改變,初始的模式編號以起始頻點的模式為準,按照能量有高到低進行編號,有些模式會隨著頻率的改變逐步消失(能量佔用比率越來越小),有些新的模式會逐步出現。下邊的例子中均應用到模式跟蹤技術。還有一種模式跟蹤處理技術是確定起始頻率的幾個模式,在整個寬頻範圍內只是跟蹤這幾個確定的模式,這種方式可能會丟失一些新的模式。

  典型的特徵模分析流程[10]主要包括三步:基於幾何外形的模式分析選擇希望的工作模式,選擇饋電位置添加激勵驗證是否得到希望的模式,驗證天線的參數是否滿足設計的要求。

  A、偶極子線天線特徵模分析

  例1中採用的偶極子天線振子總長度為1.5米,掃頻範圍為50MHz ~ 400MHz,採樣201個頻點。

  

  圖1、偶極子天線幾何模型

  

  圖2-1、前三種模式特徵值(λn)隨頻率的變化曲線

  

  圖2-2、前三種模式特徵角(CA)隨頻率的變化曲線

  圖2-3、前三種模式MS隨頻率的變化曲線以及帶寬

  

  圖3、反射係數隨頻率的變化曲線(藍色曲線天線埠的總反射係數vs. 綠色曲線模式1反射係數vs. 紅色曲線模式3反射係數)

  

  圖4-1、模式加權係數隨頻率的變化曲線(藍色曲線為模式1 vs. 綠色曲線為模式2)

  

  圖4-2、埠添加激勵後的有源功率(紫色曲線天線總有源功率vs. 藍色曲線為模式1有源功率vs.綠色曲線為模式3有源功率)

  

  圖4-3、埠添加激勵後的有源功率(藍色曲線為模式1有源功率vs.綠色曲線為模式3有源功率),均採用公式計算得到,與圖4-2所示的結果吻合

  

  圖5-1、前六種模式的振子電流分布

  

  圖5-2、前六種模式的3D方向圖

  B、矩形環天線特徵模分析

  例2中採用的矩形環形天線邊長為0.229米,掃頻範圍為100MHz ~ 1400MHz,採樣131個頻點。

  

  圖6、前八種模式特徵角(CA)隨頻率的變化曲線

  

  圖7、100MHz時前六種模式的電流分布

  

  圖8、前八種模式MS隨頻率的變化曲線

  

  圖9、在方形環天線稜邊起始點饋電時其埠VSWR與不同模式VSWR隨頻率的對比曲線

  

  圖10、在方形環天線稜邊中點位置饋電時其埠VSWR與不同模式VSWR隨頻率變化的對比曲線

  C、MiMO天線特徵模分析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使信號通過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多個天線傳送和接收,從而改善通信質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通過多個天線實現多發多收,在不增加頻譜資源和天線發射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統信道容量,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被視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當前研究的熱點,CMA技術非常適合於MiMO天線的設計應用。

  例3中採用的PCB尺寸[11]為130mm X 70mm,如圖11左圖所示。該例子[12]關注與饋電位置的改變的確定以及天線之間的隔離度。圖11的右圖圖片可以看出該PCB板可以工作在兩個頻段,考慮到在低頻段可選擇的模式少,優化隔離度比較困難,工作頻率採用700~960MHz。

  

  圖11、所採用的PCB幾何模型(左圖)與S11曲線(右圖)

  

  圖12、前三種模式MS曲線與特徵電流雲圖

  由圖12可以看出:Mode #1 和#2 電流分布沿著PCB寬邊和窄邊;mode #3 電流沿著PCB四周環形,Mode 1 和2 非常適合MIMO的分集策略,Mode #3 MS值很低,因此在此頻段很難激勵。

  

  圖13、在中間(左圖)與側邊(右圖)兩種饋電方式下的電流分布

  由圖13可以看出:饋電點位於中心位置時,天線上電流從兩側邊緣流向中間,並通過PCB流向反方向;饋電點位於邊緣位置時,天線上電流只有一個方向,並且耦合到PCB的電流同向流動。理解天線的模式電流及PCB的饋電位置的電流流向,將幫助我們激勵出希望的模式。

  

  圖14、短邊饋電不同位置的電流分布與模式加權係數MWC

  從圖14可以看出:天線支節位於短邊時,非常容易激勵出mode #1,饋電點位置最好位於中間,在此頻段只有mode #1 和mode #5, 且mode #1 較mode #5大7 dB,期望!

  

  圖15、寬邊饋電不同位置時電流分布與模式加權係數MWC

  從圖15可以看出:天線支節位於寬邊時,非常容易激勵出mode #2,饋電點位置最好位於中間,在此頻段只有mode #2和mode #5, 且mode #2較mode #5大7 dB,期望!,其他饋電方式,會激勵出更多模式,造成隔離度變差。

  

  圖16、不同激勵組合激發出不同的模式

  從圖16可以看出:當天線1工作,存在模式1和模式5,天線2工作時,存在模式2和模式5,但由於模式5的MS值很小,所以有很好的隔離度。

  

  圖17、不同饋電方式下MIMO性能比較

  (CMA設計結果vs. 三種掃參優化得到的結果)

  從圖17可以看出:天線1,沒有覆蓋整個頻段,但是天線2在整個頻段匹配好,並且兩個天線之間最好隔離度;具有最好的ECC 性能(《0.1) 和》0.5 dB 的MEG;天線1和天線2分別激勵了不同的模式。

  

  圖18、CMA分析得到兩種激勵組合方式下的3D方向圖

  四、總結

  本文簡要介紹了特徵模理論基礎,並採用商業軟體FEKO v14.0版本的CMA分析模塊對幾種簡單的天線形式進行特徵模分析,得到了豐富的模式特徵參數,並展開分析,便於讓大家清楚地了解CMA技術的應用。CMA方法廣泛應用於天線設計,也同樣應用於天線布局[13][14]、電磁兼容以及目標隱身等領域。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但是,傳統的天線在幾何形狀上基本上都是基於歐幾裡德幾何的設計。雖然,隨著天線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微帶天線, 具有低剖面、重量輕、成本低,可與各種載體共形,適合印刷電路板技術批量生產、易於實現圓極化、雙極化、雙頻段工作等優點,但其致命的缺點是窄帶性,從而 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探索現代天線的設計,解決傳統的天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
  • 基於HFSS的小型圓極化GPS微帶天線設計與仿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439.htm微帶天線以其低輪廓、重量輕、成本低,易於共型和集成等優點,在實際中被廣泛應用。由於現代集成電路技術和工藝的迅猛發展,GPS天線作為無線設備的終端,小型化的要求已經迫在眉睫。
  • 一種基於矩形貼片天線的相控陣列天線設計
    一種基於矩形貼片天線的相控陣列天線設計 張玲玲 發表於 2020-01-28 17:17:00 0 引言 隨著無線通信中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通信容量逐漸遇到瓶頸
  • 天線實現多頻的方法和RFID雙頻微帶天線仿真與設計
    引言 RFID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其技術原理是通過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來實現無接觸數據交換並達到互相識別目的的一項技術。RFID系統的組成大致包括計算機系統、識讀器、和標籤。其中識讀器是由天線、耦合元件、晶片組成的讀取和寫入標籤信息的設備。標籤是由天線,耦合元件及晶片組成作為應答器的設備。
  • 基於HFSS天線去耦仿真的設計
    但是在手機等移動終端,由於空間狹窄,天線單元之間間距很小,從而會產生強烈的電磁耦合。研究表明,當天線間的間距小於或等於信號波長的一半時,接收天線上所收到的信號已經明顯受到互耦效應的影響了。當天線單元之間的間距繼續減小,這種現象就會變得更加明顯,從而嚴重影響無線系統的接收性能。因此,一個空間狹窄的無線系統,在其天線設計過程中就必須考慮儘可能好的處理天線間的互耦。
  • 基於雙錐同軸饋電的吸頂天線優化設計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同軸饋電微帶天線的室內移動通信設計,在吸頂天線的基礎上,優化天線的性能,完成信號的收發和速度的平滑處理。通過設置天線的物理特性,獲得更多的增益,提升其發射性能,且不需要在電流上做更多複雜的處理。
  • RFID小型圓極化天線的設計
    天線的目標是傳輸最大的能量進出標籤晶片,這需要仔細的設計天線和自由空間以及其相連的標籤晶片的匹配,當工作頻率增加到微波區域的時候,天線與標籤晶片之間的匹配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一直以來,標籤天線的開發基於的是50或者75歐姆輸入阻抗,而在RFID應用中,晶片的輸入阻抗可能是任意值,並且很難在工作狀態下準確測試,缺少準確的參數,天線的設計難以達到最佳。
  • 軟體無線電的射頻天線設計
    多頻段和寬帶天線的設計使天線能夠在寬頻段上工作,但多頻段意味著能在幾個分離的不同頻段上工作,在所設計的天線最高和最低頻率之間常常無相鄰覆蓋,而寬帶則意著天線設計的最高和最低頻段之間有相鄰覆蓋。在實現應用,要做到各個通信系統的互聯互通,顯然要求射頻天線具有良好的多頻段性能和可程控的多頻段、多功率射頻轉換能力。
  • 9種RFID標籤天線的設計方案
    電子標籤與閱讀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無接觸)耦合;在耦合通道內,根據時序關係,實現能量的傳遞和數據交換。RFID標籤天線是RFID電子標籤的應答器天線,是一種通信感應天線。一般與晶片組成完成的RFID電子標籤應答器。這一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等領域中。
  • 一種新型圓極化微帶天線的分析與設計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實現圓極化的天線結構,通過在貼片的一個對邊分別開槽得到圓極化並提高了帶寬特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435.htm2 圓極化微帶天線結構設計通常單饋點天線實現圓極化不需要外加移相網絡和功率分配器,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無線通信領域。
  • 基於北鬥的窖井井蓋全向天線設計
    摘要:基於北鬥的地下管網及窖井井蓋監控是實施城市安全和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目前存在著監測系統中天線受井蓋影響大、安裝困難、接收性能差等問題。1 北鬥天線設計方案1.1 設計要求  在基於北鬥的地下管網及窖井井蓋監測系統中,由於窖井井蓋天線受到窖井周圍特殊工作環境對天線性能的影響比較大,因此,當對窖井井蓋天線的建模越接近於工作的實際環境時,就能更精確地預測其工作特性。
  • 基於MUSIC和LMS算法的智能天線設計
    TD―SCDMA的核心技術之一是智能天線技術。在TD―SCDMA系統中使用智能天線技術,基站可以利用上行信號信息對下行信號進行波束成形,從而降低對其他移動臺的幹擾,同時提高接收靈敏度,增加覆蓋距離和範圍,改善整個通信系統的性能。 傳統的切換波束方式只是把空間分成幾個固定扇區,當移動臺進入扇區時,切換波束系統選擇一個收到最強信號的波束用於該用戶。
  • 了解天線設計和匹配網絡
    當談到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天線時,有很多知識都是經驗性的。眾所周知,這個領域有很多理論——有解釋點電荷輻射方式的(麥克斯韋方程),有解釋匹配需求的(微波理論),還有解釋偶極子天線輻射方式的——但這些定律基本上都無法解決天線設計的實際問題。
  • 915 MHz的微帶天線,基於RFID的小型天線
    一個RFID系統包括RFID讀寫器、RFID標籤和軟體3大組成部分。所採用的天線主要分為標籤天線和讀寫器天線兩種。標籤天線是RFID系統中最易變的部分,並且其設計面臨著小型化、低損耗和低成本的實際要求,所以優化設計標籤天線在整個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 微帶天線以其體積小,重量輕,低剖面,易於加工以及電路繼承性能優越等優點在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智能天線技術的工作原理、特徵和技術優勢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0820.htm 近年來,現代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發展迅速,DSP晶片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和晶片價格的不斷下降,使得利用數位技術在基帶形成天線波束成為可行,促使智能天線技術開始在無線通信中廣泛應用。由於智能天線能顯著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容量,並增加了天線系統的靈活性,未來幾乎所有先進的移動通信系統都將採用該技術。
  • 手機NFC天線的集總參數設計
    可以在行動裝置、消費類電子產品、PC和智能控制項工具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位,NFC是一種工作在13.56MHz,數據速率 106 kbit/s到848 kbit/s,—般通位距離為5cm或更近。  本文在分析NFC天線集總參數的同時,通過實際NFC天線的設計和測試來印證理論NFC參數設計的正確性,並為NFC的設計提供指導原則和方法。
  • 詳解5G新體制天線技術
    分別介紹了兩大類新體制天線技術,包括:基於耦合諧振器去耦網絡的緊耦合終端天線;基於超材料(超表面)的MIMO,Massive MIMO天線陣耦合減小及性能提升技術。通過無源參數,有源參數和MIMO參數的測試和評估,證實了這兩類新體制天線在5G中的明顯優勢和廣闊應用場景。 1技術背景與研究意義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逐步孕育升級。
  • 基於魔T的準八木天線的設計
    1 引言八木天線,又稱為引向天線或波道天線,廣泛用於米波和分米波通信、雷達、電視以及其他無線電技術設備中,傳統的八木天線是由一個有源陣子,一個反射器和一個引向器組成。八木天線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可以得到很高的增益。缺點是頻帶較窄。隨著微波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型化、低剖面、低成本的天線倍受關注。
  • 中國移動研究院召開5G天線產業技術研討會
    華為公司介紹了在外罩、陣列設計、移相器等方面的創新,並指出有源和無源融合是未來天面建設的重要方式,天饋也將趨於智能化。中興公司介紹了MassiveMIMO設備對天線設計的需求,並介紹了基於AI的權值自優化技術。
  • 5G AiP天線工藝技術之FOWLP
    所謂AiP天線是基於封裝材料與工藝,將天線與晶片集成在封裝內,實現系統級無線功能的技術。AiP技術順應了矽基半導體工藝集成度提高的趨勢,兼顧了天線性能、成本及體積,代表著近年來天線技術的重大成就及5G毫米波頻段終端天線的技術升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