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宮主 王崗) 一個月亮三張臉,昨晚(1月31日)是農曆臘月十五,一輪集超級月亮、藍月亮、月全食(血月)等天象的「超級藍血月」現身天宇。不少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觀看這一「開年大戲」。
現場
800位市民天文館觀「紅月」
昨晚,800位市民來到北京天文館共同觀賞被稱為「超級滿月+藍月亮+月全食紅月亮」的月天文大戲。
晚上7時許,北京天文館大門外已經排起了長隊,小廣場上架起了8架專業望遠鏡。市民在天文專家的指導下可近距離觀賞月全食。20時52分,食既,月球已經完全進入地球本影中,大家仰著頭觀賞這難得一景。
在天文館組織的觀測現場,一個小朋友說,自己平時就喜歡天文,「上次月全食沒看到有些遺憾,這次特意讓媽媽帶我來看。」
據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介紹,7月28日凌晨,北京還可以觀測到一次月食,但由於是凌晨,觀測條件不如此次。
揭秘
什麼是超級月亮?
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月亮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36萬千米,最遠的距離約40萬千米。
當月亮恰好運行到近地點,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要比它位於遠地點時大12%-14%。因此被稱為超級月亮。
月亮為何會變成紅色?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線混合而成。其中,紅色的光線波長比較長,受到散射的影響較小,可以通過大氣層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後面的月亮上。月全食時,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只有部分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後打到了月亮上。這時候,大家看到的月亮就是古銅色的,即所謂的「紅月亮」。
由於大氣層的灰塵及雲的含量與位置不同,光線偏折程度會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時的月球是暗紅、紅銅或橙色的。
「藍月亮」的稱呼怎麼來的?
所謂「藍月亮」並不是指人們用肉眼可以看到藍色的月亮。
據天文專家介紹,通常兩次滿月間大約相隔29.53天,而公曆曆法中每個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例外),因此一個公曆月可能出現兩次滿月。當一個月出現兩次月圓之夜時,第二個滿月就被賦予了「藍月亮」這個名字。天文專家表示,「藍月亮」平均每2.4年就會出現一次。上一次出現「藍月亮」是2015年7月31日。而2018年這一年有兩次,分別是1月31日和3月31日。
不同地區觀測到的紅月亮為何時長不一樣?
據預報,本次月全食,最精彩的「紅月亮」在20時51分至22時08分出現,時長1小時17分鐘。但在實際觀測中,各地看到紅月亮的時長卻並不一樣。比如揚州,從21時29分至22時08分,紅月亮只現身了半個多小時,這是為什麼呢?
據天文專家介紹,因為「紅月亮」是光線通過大氣折射產生的,而大氣不均勻會導致部分地區「紅月亮」有一個橙色的過渡,不同地方看到的「紅月亮」會有差異,但這個誤差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