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YC助推教育信息化2.0 高性能計算賦能行業變革

2021-01-13 聚牛科技

2020年作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頒布的第五年,使得今年教育備受關注。《總體方案》裡確定了每5年為一個建設周期,並針對雙一流大學的科學研究水平提出了詳細的目標;同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指出,2.0時代需要將1.0時代中完成的基礎建設的作用發揮出來。為了加快打造「雙一流」大學的進程、迎接第一個5年目標並實現從1.0到2.0時代的跨越,各大高校過去幾年間一直在積極推動著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我國從90年代開始了IDC和信息化硬體設施建設,相關數據表明,截止到90年代末全國約有500餘所大學建設了完備的校園網絡。可以說,我國高校的信息化1.0始於20世紀90年代。

如今,高校承載著物理、化學、藥物、工程模擬等多種類密集型的科研任務,數據龐雜、場景豐富,同時引入物聯網、人工智慧、移動應用等新技術進行智慧校園的建設。1.0時代完善的信息建設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隨著研究範圍的拓寬、研究內容的深入、原始數據的累積、新數據挖掘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據量幾何級增長,已經形成的基礎設施已經趕不上了數據應用的變化,早前的基礎設施的計算能力無法匹配數據的增長,而單一的模塊升級又容易造成信息割裂——其實這並不僅是中國高校面臨的問題,幾乎全世界的高校都面臨著這些問題。

教育信息化浪潮再起 EPYC打破高校數字圍城

以德國的烏爾姆大學為例,德國西南部的烏爾姆大學因其在電化學和相關學科方面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過去這所大學一直利用兩個獨立的雲平臺分別處理數據,第一個高性能計算(HPC)群集,它為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了運行複雜的量子化學和量子物理學計算的能力。第二個bwCloud(BadenWürttembergCloud)平臺,為烏爾姆大學在內的巴登州教職員工、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訪問操作、項目、指導工作以及諸如數據挖掘之類的應用程式,所需的計算資源權限等。這套應用已久的方案看上去靈活輕便,但是問題隨著時間慢慢變得浮現出來——烏爾姆大學IT服務通信主管Stephan Wesner博士說道:「實踐證明,bwCloud太小且太慢,無法滿足強大的用戶需求。」因為大型應用程式所需的大量內存帶寬正在減慢性能,因而系統被迫依賴於伺服器外部的存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烏爾姆大學選擇升級處理器能力強的伺服器以支持大內存,並保證其平臺的應用程式可以有效地管理內存。烏爾姆大學的團隊測試了16款單插槽處理器後,選擇了AMD EPYC系列處理器來承擔平臺升級改造的任務。AMD EPYC處理器作為一款高性能x86伺服器處理器,其行業領先地位毋庸置疑,第二代更是經典「網紅」款處理器,2倍的FLUENT計算流體動力學性能、最高提升79%的LSTCLS-DYNA有限元分析性能、最高提升72%的RADIOSS結構分析性能、達到60%的GROMACS分子動力學基準提升以及高達79%的浮點性能提升。

64位X86架構,和7納米技術的EPYC可以提供多達32MB的三級緩存以及多達 1TB 內存容量,可根據計算需要,通過不同數量的計算核心與I/O模塊搭配實現不同的規格。其許多內存通道使得烏爾姆大學完全實現在內存中運行應用程式,不僅提升了bwCloud雲平臺性能,更是因其解決方式實現了在同通類產品運行時成本最低。

計算能力不足的情況同樣廣泛存在於不同地區的其他院校,美國的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生命和環境科學可算是聞名遐邇;該大學的基因組研究和生物計算中心(CGRB)要處理大量的基因測序,CGRB服務於俄勒岡州的26個部門,研究人員可以訪問該中心研發的4000~5000個程序。它們運行在支持5000多個處理器的分布式服務架構上,5 PB的存儲空間,以及安全專用的1G/10G/40G網絡。CGRB每天生成4TB到8TB的數據,大部分時間都會同時運行數千個作業。

聖母大學的研究計算中心則是為多學科提供研究環境,在科學與工程,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起到了推動作用。該大學的研究計算中心(CRC)在廣泛的應用程式中支持跨關鍵領域

(包括癌症,環境變化,全球健康等)的多樣化研究基礎架構。巴黎聖母院研究計算中心(CRC)支持大約2000個活躍用戶帳戶、200個不同的軟體應用程式。為了支持他們的研究人員,CRC的50名工程師和開發人員組成的團隊管理著30,000多個計算節點,並在20種不同的體系結構中擁有3-4 PB的數據。巴黎聖母院的CRC需要一個平臺來支持多種軟體,並滿足其對流體動力學和天氣建模的高存儲能力要求。他們需要的HPC環境將支持每個作業500個內核,並具有擴展能力,每個內核需要2GB至3GB的內存。

二者同樣面臨了計算能力不匹配的困境,採用了AMD的解決方案,俄勒岡州立大學節省了伺服器機房的數百萬美元,使用64核128線程的AMD EPYC 760取代124核、48線程的伺服器,避免了在較低線程伺服器上崩潰的現象;聖母大學採用了高帶寬和高速RAM的處理器 HPE ProLiant DL385 Gen10 伺服器解決方案,通過構建的更靈活的體系結構執行更大的內存、高性能計算,為流體動力學等受內存限制的應用程式提供空間。

「高性能計算+」新模式 安全高校並肩先行

計算性能是數據處理的決定因素,但好的產品能否落地應用的依靠的卻不僅是性能。教育信息化發展中,比計算能力更重要的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在高校的IT建設中,安全保障是優先於其計算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在安全方面完全遵照2017年正式開始施行《網絡安全法》,明確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原則,法律中明確了對於網絡安全的違法行為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信息安全也是全世界高校都在關注的問題,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EDUCAUSE)發布的2019年年度十大IT議題中第一個議題就是安全:「確保學校數據和系統的安全是極度重要的事情。威脅在不斷增強,我們需要加速努力,將安全保障全面集成到IT戰略和措施的各個方面。有效的信息安全戰略會運用以風險為焦點的多層次戰略來為學校提供安全保障」。

可以說網絡安全是全球高校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基礎,而新一代的AMD EPYC同樣在安全方面頗具優勢,可為安全啟動、安全內存加密、安全加密虛擬化等功能提供基礎。晶片級嵌入式安全子系統提供的核心在以下方面頗具優勢:I/O晶片中的嵌入式安全處理器;可用於安全加密虛擬化的509個加密密鑰;內置在內存控制器中的AES-128加密引擎;CPU核心隔離不同的內存源;通過簡單的BIOS設置,無需更改軟體即可進行的安全內存加密等功能。可以保證核心數據的安全,為業務運營保駕護航。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是美國最注重計算能力和信息安全的研究機構之一,它的使命是通過世界一流的科學、技術和工程來加強國家安全。同時他也是國家核安全局(NASA)的「儲備管理計劃」中的三個實驗室之一,高級模擬和計算(ASC)計劃是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成立的ASC計劃以模擬代替地下核試驗。在ASC計劃下,LLNL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使用模型和仿真來分析和預測這些因素對核材料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響,從而研究材料科學,流體力學和高能量密度物理學。因此,LLNL需要HPC集群的商用處理器用於仿真、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通過在具有多達32個內核的AMD EPYC7000系列處理器的伺服器上創建170個節點的HPC群集,應用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使研究人員能夠更有效地運行複雜的多物理場模擬。而LLNL的與AMD的合作也正是說明了其研究場景下,對高性能計算在安全與性能上的苛刻要求完全可以被滿足。

數據探索未來 計算驅動世界

不少影視作品將60年代「兩彈一星」的研發過程稱之為「算盤算出來的」過程,《我和我的祖國》《暗算》等電影中都有這一幕——國防科技戰線的科研工作者為了研發原子彈,幾乎所有的工作環境裡都是滿地的計算數據紙、算盤、草稿紙、鉛筆。這樣通過大量人力物力手算來協助計算機製造原子彈的「囧」境其實並非只存在於我國,實際上美國的「曼哈頓工程」也有專門的計算部門,僱傭的幾千人大多數是有數學和物理背景的女性和科學家的夫人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算數。

其實造成這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計算機能力有限。儘管70多年前數據計算還是難事慢事國之重事,但是DT時代下,處理海量的數據和多樣的數據結構已相對輕鬆。無論是我國的「兩彈一星」還是美國的「曼哈頓工程」,計算機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計算機的發明是因為國防工程的建設。彼時笨重的計算機只是承擔著簡單的計算工作,如今,AMD EPYC 將強大的處理集中在一塊小小的晶片內,在一塊基板上,並排放置最多四顆晶片,每顆晶片內部為8核心,總計達到了32核心。未來,計算能力還將不斷進步,而計算的創新和發展也將推動了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新聞—科學網
    在線教育激蕩向前 教育信息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人所重視。 網際網路教育商會會長張愛志介紹,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教育企業也發揮自身優勢,捐贈課程和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百餘家企業為湖北武漢等地區中小學、醫護人員子女等捐贈課程、資料等。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現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問題逐一暴露。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教育賦能科技變革 ​
    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召開,今年大會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主題論壇活動圍繞「AI技術趨勢」、「AI賦能經濟」、「AI溫暖家園」三大議題,集聚全球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以及相關政府領導人,圍繞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和進行高端對話,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各行業大咖相繼發表了主題演講,提出了發展人工智慧的重要性。
  • 新華三助力教育行業構築主動安全,護航智慧校園創新變革
    近日,在2019合肥網絡安全大會期間,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與安徽大學共同舉辦了數字校園安全論壇,眾多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專家學者親臨安大校園,分享「等保2.0」時代數位化校園安全體系的理論認知和實踐經驗,共同見證了新華三主動安全在安徽大學、天津大學、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教育機構部署與應用的成功案例。
  • 雲上體驗,賦能升華,神州數碼助推數字效能提升
    在剛剛結束的29日武漢「雲領變革——數位化轉型新技術高峰論壇」上,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為就雲和大數據在數位化轉型中的價值做出了如上解釋。立足新興技術手段,匯聚賦能平臺雲、大數據一直以來都是數位化轉型中亙古不變的議題,是國內數字中國戰略落地的重要依託。
  • 曹培傑:人工智慧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賦能、創新、重塑教育
    以上參考文獻:(滑動查看)[1]McCarthy,J.What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B/OL].http://airobo.persiangig.com/.XoaT0IDqWT/document/whatisai.pdf,2019-01-17.
  • 2020 EduSoho全球用戶大會聚焦6大板塊,賦能教育,創新啟幕!
    2020 EduSoho全球用戶大會聚焦6大板塊,賦能教育,創新啟幕!據悉,本屆大會是由杭州闊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闊知科技)聯合多鯨資本共同舉辦,現場將圍繞「重構·融合」的主題,聚焦政策趨勢、OMO、教育信息化、教育直播經濟和企業數位化學習等熱點話題,和800餘位教育行業大咖、專家學者、教育上市公司負責人、投資人展開對話。群英薈萃,盛況空前!   大會議程: 1大主會場+6大分會場 乾貨滿滿!
  • 5G賦能 智造未來 ——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與包頭鋼鐵(集團)共同...
    5月13日,由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與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5G賦能 智造未來——智慧礦區無人駕駛應用發布會」在白雲鄂博礦區召開。不斷強化5G邊緣計算能力與核心雲計算能力,打造自動駕駛分級決策「大腦」,進而滿足自動駕駛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同時,通過構建露天鐵礦石石方-鐵礦原石運輸礦卡無人駕駛作業集群,最大程度減少工程現場作業人員數量,有效確保人員安全。搭建遠程智能調度監控平臺,建設車車-車網-車地通信系統,最終實現礦山生產運營自動化管理。項目實施後,白雲鄂博礦區將成為一座集安全、綠色、智慧、人文及科學於一體的智慧礦區。
  • 數字賦能,一場反向於網際網路的本質變革
    僅僅只是將目光聚焦在紅利上,而不去探索解決行業發展痛點的方式和方法,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數字賦能,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同流量賦能對於紅利的依賴不同,數字賦能更像是一種發源於自身的深度變革。數字賦能是一場由內而外的新變革在網際網路時代,資本和流量是其主要的驅動力。
  • 觀察|地理信息賦能,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
    我們迫切需要推動自然資源信息化、數位化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這是自然資源領域深度發展與變革的要求,也是信息技術應用拓展的難得機遇。在新的形勢下,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面臨著諸多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藉助大數據、雲計算、GIS、物聯網、遙感、無人機等新技術、新手段,深入推進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賦能自然資源管理深度變革。
  • 彈指一揮間,中國教育信息化巨變70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總書記還指出,"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 第二代AMD EPYC推動產業邁入「算力時代」_中國教育網絡|中國教育...
    加速高性能計算變革第二代AMD EPYC推動產業邁入「算力時代」現代前沿科技研究往往伴隨大量數據的運算。以對病毒的基因測序研究為例,科研人員首先需要對病毒樣本進行基因測序,才有可能根據測序結果採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進行比對和查找,以找到病毒的來源和傳播的最大概率宿主,並根據病毒特性決定下一步的防控和治療手段。
  • 教育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
    教育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公司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教育顯微鏡教育裝備行業推薦, 「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0的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級。教育技術不能僅停留在學習環境,而要嵌入學習系統中去。
  • 「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倪元錦)《財經》年會2021-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27日在北京舉辦,聚焦數位化轉型與全球經濟走勢,以及數字經濟產業變革。
  • 華為視頻AiMax影院助推"客廳經濟" 技術賦能超高清視聽
    11月2日至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順利召開。此次大會共同探討了新時代下視頻產業鏈路的協同創新與技術突破。
  • 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無論如何,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但實現常態化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亟待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探索與實踐。2.三個課堂與扶貧攻堅事件回顧: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應用,旨在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教師專業發展。
  • 竟然是深耕信息化教育的它!
    "一塊屏幕"引熱議,信息化教育大勢所趨"一塊屏幕"是否真的會提高山區孩子的教育質量?"屏幕"兩端面對的是否是中產階級的精英後代與貧困山區知識匱乏的留守兒童?留給我們的疑問有待商榷,但信息化教育的大趨勢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已成為定局。過去的教育理念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培養了大批的一級勞動者。
  • 發力未來式教育—KidsLoop 2.0全場景互動教育解決方案正式上線
    現場,在眾多嘉賓與媒體的共同見證下,KidsLoop發布了以「IP+課程+平臺+數據「為核心的2.0全場景互動教育解決方案;並宣布自2020年10月5日起,公司名稱正式由Calm Island更改為KidsLoop,開啟品牌煥新的精彩起點,築夢未來式教育!
  • 天宇經緯發布全球首款無人機5G機載邊緣計算終端
    2020年6月5日,天宇經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天宇雲盒系列產品」線上發布會,面向全球發布業界首款「無人機5G機載邊緣計算終端」——天宇雲盒5G版,同時發布系列產品天宇雲盒LTE 2.0版和LTE GS版。
  • 佳發教育鄧曉兵:教育信息化的趨勢是以AI為主的內容應用|藍鯨商...
    12月19日,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第三期課程模塊在北京奧加美術館酒店正式開課,第三期模塊課程定位於《科技賦能與智慧教育》,導師皆來自實戰一線的知名企業負責人,他們的傾情分享和專業解析,博得現場學員陣陣掌聲。凜冬中的12月19日、20日周末兩天,因為知識的高頻交互分享,學員學習熱情高漲,現場氣氛熱烈。
  • 九點連線的教育初心:教育信息化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九點連線的教育初心:教育信息化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從21世紀開始,我們的生活就全面的邁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時代,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逐漸的信息技術開始成為教學與學習的重要工具,從初期的投影儀、電腦教室逐漸發展至互動課堂、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