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有關煤油燈的記憶
六七十年代,煤油燈絕對是時代的標誌。
天黑時點上一盞煤油燈,孩子在燈下寫作業,母親則陪伴一旁縫衣做鞋。
孩子的臉蛋和鼻孔經常被煙煤燻黑,眉毛、頭髮也偶爾會被火焰燒掉。這些情形至今仍然讓那些苦盡甘來的人們的拿來回味與說笑。
那時候,人們生活拮据,煤油燈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燈的形狀更是千奇百怪,燈身有墨水瓶、飲料瓶、罐頭瓶等,燈芯用棉花搓成,浸泡在煤油裡,以便於晚上點燃照明。
後來出現了品牌的煤油燈,這種煤油燈用玻璃製成,燈身造型精美,由底盤、油瓶、燈頭構成。燈頭形如張嘴的蛤蟆,一側安裝有可調節燈芯大小的手柄,還配有一個防風玻璃罩。
不過呢,這種煤油燈大多用於辦公場所,當時只有經濟條件相對好的家庭才能買得起。
計劃經濟年代,煤油燈燃燒用的煤油還要按票到供銷社購買。為了節省燃油,人們會把燈芯捻到很細壓得特別低,或者是用很小的、如同黃豆大小的燈頭,吃完晚飯後也會早早就寢。
儘管煤油燈燃燒時會冒出黑色的油煙,燻得人臉上、鼻孔裡都是黑煙。但是在漆黑的日子裡,煤油燈的小小火苗便是夜裡唯一的光。即使燈油即將耗盡,用針挑一挑燈芯,光芒又會即刻閃爍起來。
隨著時代的變遷,馬燈、汽燈也逐漸走進農戶家中,燈光一點點照亮了家鄉的每一片土地。但是清貧的年代裡,汽燈可不是天天都能用的,只有像生產隊裡開大會、有演出、看電影時才會用汽燈。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回憶道,那時候誰家裡有一盞汽油燈,那就是很奢侈的了。一旦哪家有了一盞汽燈,就會一群小孩子圍著燈看,比看新娘子還要積極,熱熱鬧鬧的,別提有多歡樂了。
還記得小學課文《燈光》裡,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光,看著一副孩子在白熾燈下學習的照片感嘆道:「多好啊!」
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供電設施和照明技術不斷發展,照明的設施和使用成本不斷降低。白熾燈逐漸普及,郝副營長的感嘆成為現實。煤油燈、馬燈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被珍藏進收藏家的寶箱裡。
而2016年開始,普通的白熾燈也因為不夠環保而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節能環保、發光面積更大的led節能燈。同時,燈的造型也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不但具有照明的功能,還承擔了裝飾的作用。
除了裝飾作用,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還發展出了不同功能的燈,比如走廊通道裡用的聲光控燈,利用自然光和聲音來控制燈的熄與亮,起到了節約用電的作用。
現在人們不只是滿足於「亮」,還追求健康的「亮」。比如針對學習用的檯燈,現在有一些頻閃低,燈光呈暖黃色,光線更加柔和的小檯燈,減輕了以往普通白熾燈的冷光造成的眼睛疲勞。
還有晚上用的長明小夜燈,燈光柔和,造型多樣,在茫茫黑暗中,起到指引照明的作用,同時又兼具一燈多用之功能,加入薰香精油即成薰香燈,加入驅蚊精油或驅蚊液可成環保驅蚊燈,能達到無毒驅蚊的效果,特別適應嬰童居室。
還有年輕人喜歡用的USB小燈,小小的像雪糕棍一樣的燈,直接插在充電寶或者電腦上就可以照明,這在過去也是不可想像的。
這些不同功能的燈滿足了人們的各種照明需求,也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方便與趣味。
不光是照明用燈,如今許多城市的公園都推出了燈光水秀表演,根據音樂節奏變換的噴泉和燈光展現光與水的共舞,令人嘆為觀止。遊人觀看的場景仿佛以前觀賞煙花那般熱鬧。
從煤油燈到多彩的LED燈再到光影變幻的燈光水秀,從對照明這種剛需的渴求,到對燈飾造型美的追求,豐富多彩的燈飾裝點了千家萬戶,也裝點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璀璨光陰。
你還記得小時候見過的煤油燈嗎?小小的煤油燈又承載了怎樣的溫馨故事?歡迎到評論區發表評論,與大家分享你的光影四十年~
更多光影故事,請戳下方☟☟☟
40年,光影憶從前| 蝙蝠電扇—80年代南京人眼中的「小鮮肉」
40年,光影憶從前|1分鐘,看中國40年新娘妝容演變
40年,光影憶從前|從書信到微信,40年溝通橋梁的變遷
視頻來源: 宿遷電視臺
編輯:喬然 張小旋(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