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牛腸、蛛網……你永遠想不到設計師會用啥材料做設計-虎嗅網

2020-12-02 虎嗅APP


你可曾想像過用海藻來裝飲料,取牛腸製作燈管,或是把咖啡渣做餐盤嗎?過去一年中有許多材料被開發,並被應用在設計中,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產品。設計網站Dezeen的專欄記者Natashah Hitti以推動循環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線索,總結了2019年中最具創新性的十種材料。本篇,Design360°將逐一介紹這些創新的材料。



海藻


隨著氣候危機愈加嚴峻,人們在製造產品時也愈發謹慎。近來,許多設計師開始選擇藻類及其他可持續性材料來替代塑料。倫敦的Skipping Rocks Lab實驗室設計製造了一種名為Ooho的可食用飲品膠囊。這種膠囊使用以褐藻為主要成分的Notpla材料製成,人們可以把整個膠囊吃掉,也可以咬開一口喝掉裡面的液體。


Ooho膠囊內可裝入水、飲料和酒,在去年4月28日的倫敦馬拉松比賽上,志願者們把這些膠囊分發給參賽者,讓他們更方便快速地解渴及補充能量。而它的分解速度和一塊水果切片相差不大,在被遺棄後能在4至6周內自然分解。




Ooho可食用飲品膠囊


畢業於愛丁堡藝術學院紡織面料設計專業的Jasmine Linington則用海藻材料製作了一系列以自然為概念的高級定製服裝。通過將可持續材料應用於服裝設計中,她希望能解決時裝和紡織行業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Linington的這套「海藻女孩」系列服裝從纖維、染料到珠片狀裝飾物均由海藻或木料做成。服裝中的基本面料是一種從奧地利出產的海藻纖維,該材料經由納米技術將乾燥的碎海藻嵌入纖維素纖維中製成。此外,Linington還將海藻收割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放入一種生態樹脂中,製作成了深淺不一的藻色珠片狀裝飾品。




「海藻女孩」系列服裝


蜘蛛絲


在這個關注生態與環保的趨勢下,用「素食蛛絲」製成的服裝在2019年脫穎而出。這些蛛絲並非真正由蜘蛛產出,而是基於蜘蛛絲的DNA進行人工合成研發的仿真蛛絲材料。去年,阿迪達斯和英國設計師Stela McCartney聯手推出了由合成蜘蛛絲製作的「生物纖維網球裙」。


這條網球裙的基礎材料「微絲」是一種用酵母製成的生物工程紗線,由美國生物科技公司Bolt Threads根據橫紋金蛛所結的網研發生產。McCartney認為,時尚業是對環境產生最大危害的行業之一。如今普遍使用的羊毛或棉花等織物在被製成服裝的過程中,會經過一些化學處理,導致無法進行降解。而這種微絲織物則能夠完全分解,最終徹底融回到生態環境中。


Adidas x Stela McCartney 生物纖維網球裙

由這類「素食蛛絲」製作的服裝大多為概念服裝,但在去年8月,生物科技初創公司Spiber與服裝品牌The North Face合作推出了第一件可量產的仿真蜘蛛絲夾克


「蜘蛛絲是一種蛋白質纖維,它集強度與延展性為一體的高性能,一直是材料科學家們的『珍寶』。」Spiber全球企業規劃主管Daniel Meyer解釋道。這種材料可用於替換運動服及其他外衣中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尼龍面料。Spiber根據自然蜘蛛絲的DNA創造出「素食蛛絲」的DNA,並將其與微生物融合,然後用營養物質餵養它們,最終使其繁殖生產出成衣製作所需的蛋白質纖維。這種新方法使人造蛛絲服裝的量產成為現實。




Spiber x The North Face 仿真蜘蛛絲夾克


響應式材料


智能並具有適應性的材料也很受各界設計師的歡迎。加拿大華裔時裝設計師高穎設計了兩套人工智慧服裝,它會對周圍的環境變化做出回應,如起伏、伸縮或扭動,就像擁有了生命一樣。


這兩件服裝分別被稱為「流水」和「站立時間」。它們由矽樹脂和玻璃材料製成,帶有顏色與光線傳感器以及微型攝像頭。在採集相關環境信息後,衣服中的驅動器和磁鐵就會被激活,使衣服像「液體和變色龍」一樣,不斷改變形狀和顏色。


「流水」和「站立時間」人工智慧服裝


位於英國倫敦的工業設計公司Layer則研發了一種用於製作飛機座椅套的智能材料。它由聚酯羊毛和集成導電紗線編織而成,並與一系列傳感器相連,可以檢測乘客的身體及座椅狀況,甚至對座椅的溫度進行調節。


在Layer推出的Move APP中,乘客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座位溫度、座椅張力和壓力以及移動等數據的變化,並根據APP中的建議站起來走走,伸展身體或是補充水分,以改善乘坐舒適度。同時,乘客也可以選擇「按摩」「用餐」「睡眠」等模式,定製自己的座椅狀態。Layer希望這個設計能被用在經濟艙中,以改善更多乘客的飛機乘坐體驗。




Layer智能飛機座椅套


動物副產品


有部分設計師在他們的創作中會使用動物副產品,以此避免浪費這些有機材料。丹麥設計師Kathrine Barbro Bendixen把廢棄的牛腸清潔乾淨並往內填充氣體,製作成了半透明的圓管。這些牛腸圓管被纏繞在LED燈具四周,成為了複雜的燈光裝置,給廢棄的牛腸賦予了新生命。


在看到家人在聖誕節時用豬腸做香腸時,Barbro Bendixen發現動物腸子是一種集美感與功能性於一身的材料:「這些牛腸膨脹後,會隨著溫度、溼度和光線的變化而移動和呼吸,這也是它們的美麗之處。」這個牛腸燈光裝置以這種多層次的構造創造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燈光效果,也讓人們開始關注有機材料的自然細節。



牛腸燈光裝置


而以色列設計師Shahar Livne則用廢棄的動物脂肪、骨頭和血液製作成了替代皮革,並設計成一雙運動鞋。Livne將這些廢棄的副產品混合起來,用模具或3D列印將其製成類似皮革的材料,或是擠壓成紗線。


這雙血色運動鞋是Livne與可持續奢侈鞋類品牌Nat-2合作推出的,鞋體中央的深紅色部分就是Livne用動物廢棄部分製成的生物皮革。此項目旨在讓更多人關注緊急的國際性問題,並通過利用自然資源和升級改造廢棄物,實現各種動物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Livne與Nat-2合作推出的運動鞋,裝飾部分使用了生物皮革


纖維素


設計師們去年關注的另一種有機材料是纖維素,這是一種含有植物結構的有機化合物。比撒列藝術與設計學院的畢業生Meydan Levy用3D列印技術將纖維素做成半透明的果皮,並往內填充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雞尾酒,製成了一系列可食用的人造水果。


這些新水果並沒有模仿真正水果的味道,每一種人造水果都由多種成分混合製成,因而各有獨特的味道。Levy開發了一種設備,可以讓他從任何現存物質中提取油脂、味道和氣味,從而嘗試不同的味道和氣味組合。同時,在分子烹飪專家的幫助下,Levy也為每個水果製做了相對應的顏色和紋理。當人們品嘗這些水果時,需要將豆莢一樣的外殼打開,用牙齒將裡面的「果肉」刮出來吃掉。




Meydan Levy製作的可食用的人造水果


而瓜地馬拉的設計師Elena Amato則用這種化合物創造了一種可持續化妝品包裝,用以替代個人護理產品的塑料外包裝。Amato將水、細菌和酵母的混合物鋪開在平整光滑的表面上風乾,製成了可持續包裝的基本材料細菌纖維素片。


Amato的細菌纖維素片是一種介於紙和塑料之間的材料,可以簡單地用水粘合在一起,減少了膠水和其他粘合劑的使用。她模仿水果的結構設計了一系列概念包裝。包裝共三層,最內層是面霜和面膜等個人護理產品,第二層是由固體天然肥皂製成的膠囊狀容器,而第三層則是由細菌纖維素片製成的薄片包裝,在保護內部產品的同時,也可以展示產品的信息。



Elena Amato可持續化妝品包裝


軟木材料


軟木材料提取自栓皮櫟樹的樹皮,是一種可再生和耐腐蝕的絕緣材料。因其具有可降解和可循環利用的特性,而受到許多設計師和建築師的青睞。英國家具設計師Jasper Morrison就用生產葡萄酒瓶塞留下的軟木塊邊角料製作了一系列軟木家具,並將這些家具在紐約展出。


展覽中的展品包括躺椅、書架、餐桌、椅子、可兼作矮桌的凳子、長凳和軟木壁爐。Morrison認為軟木材料有著非凡的功能性,並能營造出獨特的氛圍。他還曾用軟木材料為無印良品設計了一間小屋,並將其展示在2015年的東京設計周上。




Jasper Morrison軟木系列家具與房屋


而Matthew Barnett Howland、Dido Milne和Oliver Wilton三位設計師則直接在英國伯克郡建造了一排軟木屋子。自2014年以來,三位設計師一直在研發可幾乎完全依賴軟木的可持續建築系統。「典型的建築通常擁有複雜、多層次的建築結構,需要使用多種建築材料和產品。」他們解釋道,「而軟木住宅則試圖用單一的生物可再生材料建造堅固的牆壁和屋頂。」


這排屋子由五個單體連接而成,頂部為金字塔式的採光天井,而屋子主體則由軟木材料搭配木材構件組成,共使用了1268塊軟木磚。這樣的設計在未來可以很容易地被拆卸、重複使用或回收。該建築還入圍了201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斯特林獎。




Matthew Barnett Howland、Dido Milne和Oliver Wilton設計的軟木屋子


帳篷和降落傘


在2019年,帳篷和降落傘的製成材料尼龍,是一類不同尋常但很受歡迎的垃圾填埋場回收材料,通常被設計師們再次利用,以製作時裝和家具。瑞士洛桑藝術學院的畢業生Tuo Lei從音樂節中回收廢棄的帳篷,並將其設計成系列雨衣、帽子和包包,並在下一年的同一活動中出售。


大部分的產品都使用了帳篷的彩色頂部作為面料,而像掛勾、環扣和拉鏈等部分則被用於帽子和袋子。這些帳篷面料所收集自的音樂節名稱,以及這個時裝系列背後的概念等信息都被寫在產品的標籤上,使其成為一種有收藏價值的紀念品。同時,丟棄這些材料的人也可以購進這些紀念品,以此補償浪費的行為。




由回收廢棄的帳篷設計而成的系列雨衣、帽子和包包


英國倫敦的設計工作室Layer與時尚設計工作室Raeburn則回收了軍用及其他飛機降落傘,合作設計了一系列搖椅及屏風。他們將鋼條焊接成一個個框架,並將回收的降落傘材料包裹在鋼架上,創作出了這套名為「雨蓬系列」的作品。


整個系列的設計以幾何形狀的鋼鐵框架為基礎。兩張搖椅上覆蓋了一層又一層降落傘材料,分別使用了白色配桃紅色,及黑色混合灰色兩種色調。而屏風則由綠橙白幾種色塊組成,當光線穿透半透明的傘面材料時,會讓表面交叉的線條產生有趣的效果。




Layer x Raeburn 系列搖椅及屏風


咖啡


設計師們還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重新利用廢棄的咖啡渣。義大利設計工作室High Society將當地啤酒和咖啡產業的廢棄物重新利用,做成了「Senilia Collection」燈具系列。每個燈管都呈彎曲或扭轉形態,有著深淺不一的兩種咖啡色。


High Society將廢棄的咖啡豆皮以及用啤酒花和大麥殘渣製成的粉末用粘合劑混合起來,並放入擠壓機中,在高壓狀態下從管道中噴射出來,製成管狀直筒。在經過手工製作,變成不同形狀並風乾後,就形成了燈管裝置的基本形態。這些材料從表面看上去很軟且有彈性,但在乾燥過程中會凝固成堅硬的、不可改變的結構。




「Senilia Collection」燈具系列


而工業設計工作室PriestmanGoode則將磨碎的咖啡豆和米糠做成飛機餐盤和洗漱用品,希望能替換目前常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這套作品屬於展覽「登機:反思航空垃圾」中的一部分,從去年9月至今年2月在倫敦設計博物館展出。


託盤本身是由咖啡渣、果皮和木質素粘合劑混合製成的,而裝在託盤裡的基本容器是由麥麩製成的。勺叉則用椰子木做成,而杯子是由稻殼和聚乳酸粘合劑混合而成,另外還有一個由海藻製成的杯墊。PriestmanGoode還用可溶性海藻製成膠囊,代替盛放醬汁和牛奶的小塑料罐。這套產品的特點在於,所有垃圾都可以放在主餐盒內,關閉後成為一個可降解的包裝,以便有效處理。




由磨碎的咖啡豆和米糠做成的飛機餐盤和洗漱用品


生物塑料


近來,開發生物塑料以替代石油塑料仍然是設計師們考慮的重點。英國設計師Lucy Hughes利用處理魚類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製作了一種可降解的生物塑料MarinaTex,以代替塑膠袋和三明治包裝紙等一次性包裝。


Hughes認為好的設計是連接個人行為、商業和整個地球的橋梁。她想挑戰自己,不使用原始的自然材料,而是嘗試利用廢料進行設計創作。她所製作的這種MarinaTex以魚鱗和魚皮等廢料作為原料,這類廢棄物通常會被埋在垃圾填埋場或焚燒。用MarinaTex做成的產品呈半透明,十分有彈性,可以在4到6周內完全分解。




生物塑料MarinaTex


也有一些設計師考慮利用食物垃圾製造生物塑料。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的四名設計師Ed Jones、Insiya Jafferjee、Amir Afshar和Andrew Edwards研發了五個製造機器,可以將龍蝦殼海鮮廢料轉化為可降解和可回收的生物塑料。


這些機器可以從海鮮廢料中提取甲殼素,與生物塑料溶液混合。通過調節各種基本成分比例,設計師可以控制材料最終的硬度、靈活性、光學清晰度和厚度。最終經過加熱、蒸發或吸真空等過程,製造出抗菌、安全的食品包裝袋,或是自施肥花盆等產品。在經過處理後,這些材料也可以重新變成液體。




由龍蝦殼海鮮廢料轉化而成的生物塑料


舊衣物


每一年,世界上會生產超過1000億件衣服,設計師們不得不在產品設計中使用舊衣服,以減少紡織品丟棄和浪費。荷蘭設計師Simone Post將Adidas的舊運動鞋粉碎成顆粒狀,設計成一系列條紋的地毯。


Post發現運動鞋是最難回收利用的時尚產品之一,因為它們通常由許多不同的成分組成,包括硬塑料、軟塑料、金屬和紡織品,而這些材料又被強力膠水站合在一起。因此,Post與德國一家專門回收鞋子的公司I:CO合作,將整隻鞋子撕成碎片,而後根據不同的成分質量將碎料分類,並以不同的方式將它們組合在一起,配成不同的顏色,並設計成地毯。這些地毯被放置於Adidas在巴黎的新門店中。




用Adidas的舊運動鞋碎粒設計成的條紋地毯


設計工作室Crosby Studios的創始人Harry Nuriev則與巴黎世家合作,設計了一款透明的乙烯基沙發,並在裡面填滿了被穿過的、丟棄的和因過時或破損而無法銷售的巴黎世家服裝


這些衣服被擠壓在由Bopp薄膜支撐的透明覆蓋物裡,透明的表面使衣服的顏色、圖案和標籤清晰可見。沙發的形狀讓人聯想到一個塞滿東西的躺椅。除了一排坐墊外,設計師還附加了一個可伸縮的腳踏板,以及一個扶手和一套枕頭,裡面都裝滿了舊衣服。




Harry Nuriev x 巴黎世家,透明乙烯基沙發

相關焦點

  • 小龍蝦、牛腸、蛛網… 你永遠想不到產品設計師會用什麼材料做設計
    你可曾想像過用海藻來裝飲料,取牛腸製作燈管,或是把咖啡渣做餐盤嗎?過去一年中有許多材料被開發,並被應用在設計中,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產品。設計網站 Dezeen 的專欄記者 Natashah Hitti 以推動循環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線索,總結了 2019 年中最具創新性的十種材料。本篇,Design360°將逐一介紹這些創新的材料。
  • 小龍蝦冷知識6則:永遠不死,最沒節操的生物
    一般來說,一家三四口人的話,買個百十塊錢的小龍蝦,正夠,買小龍蝦的同時,大家似乎也都已經想好了回家該怎麼做,順手帶著一包做小龍蝦的調料,回家處理完之後做就好了。如果說對於小龍蝦的了解,相信很多朋友也就知道這麼多,知道小龍蝦多少錢一斤,怎麼挑選,知道小龍蝦怎麼做著好吃入味。
  • 這些材料在設計師手中竟然都成了寶物!
    除了大眾熟知的塑料,金屬,玻璃等材料之外,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為設計師所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被開發利用於設計領域,其中一些甚至就來自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這些新材料的運用不僅能讓產品在外觀上具有創新性,在倡導環保與可持續的社會也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 蜘蛛絲能做衣服?2019年十大「腦洞大開」的材料揭曉
    加拿大華裔時裝設計師高穎(音)設計了一種用響應性材料製作的服裝,它們能根據周圍環境的特定顏色做出動態的反應。儘管與綠色植物的設計在今年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一些設計師卻採取了不同的立場——他們把動物副產品用在他們的創作中,以避免這些副產品被「平白無故」地浪費掉。
  • 只有你想不到的建築材料
    「常規的建築材料無非就這麼幾樣,設計師在設計時,選擇非常有限。所以,設計標誌性建築,設計師一般還是會先考慮建築的布局、造型。」在自己的學生時代,上海浦東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師林選泉就曾因這個問題而糾結。當時他希望選用一種獨一無二的新材料去詮釋設計理念。「可是進行得並不順利。我很快就明白,建築材料雖然是建築之本,卻在扮演配角。」
  • 小龍蝦蝦頭裡黃黃的東西到底是啥?你絕對想不到……
    一到這個季節,作為一枚吃貨,呼朋喚友,烤串、冰可樂、小龍蝦……,可是十分爽啊!特別是小龍蝦,這種美食,真是讓人慾罷不能,雖然小龍蝦吃起來很麻煩,但吃的就是這種樂趣。 不過一說起吃蝦,小編就會想起一個經常被人提起的問題:那就是蝦頭能不能,網上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
  • 塘裡的小龍蝦死了,五大原因告訴你真相!
    人工養殖小龍蝦,不死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有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方可對症下藥。小龍蝦死亡的原因千差萬別,但歸納起來,無外乎缺氧、疾病、毒素、應激等數種原因。弄懂了這些對小龍蝦致死的因子,在小龍蝦的養殖中,你將會更專業!
  • 當設計師愛上材料黑科技
    原標題:當設計師愛上材料黑科技有一種黑科技材料看起來像紙、也像布造型百變- 可軟、可硬、可加工、可印刷、可純淨潔白、可繽紛多彩可以做一把與眾不同的傘,讓你"雨中"不同by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生Jule Waibel
  • 發電廠裡面的「大煙囪」是幹啥用的?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那麼發電廠裡面的大煙囪是幹啥用的呢?它設計成這樣的話,排出的氣體會給我們的環境造成汙染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其實,這種不叫大煙囪,而是叫雙曲線冷卻塔,主要就是用來冷卻循環用水的。發電廠發電,那是參照了蒸汽機的原理來進行的,就是用煤燒水,產生的高壓水蒸氣會推動裡面的機器運轉,從而帶動發電機發動,這樣就能產生點了。
  • 小龍蝦殼能幹啥?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能幹啥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做自己的臥室設計師 29款臥室裝修設計樣板效果圖
    做自己的臥室設計師 29款臥室裝修設計樣板效果圖 太平洋家居網
  •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不會做小龍蝦的拿走不謝!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了,於是我買了五斤小龍蝦,自己在家來做一個麻辣小龍蝦!所需材料:小龍蝦、大蒜、薑片、火鍋底料、啤酒、香料1、小龍蝦處理乾淨小龍蝦買回來之後泡在清水裡面,在水裡加點鹽,讓小龍蝦吐出髒東西。
  • 做設計如同修仙,只有每當渡劫成功才能延續你的職業壽命
    設計師其實是一種別人看起來光鮮,只有自己知道很苦逼的職業。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苦惱,在做設計的道路上難免會有很多的困難阻止你的修行。其實在你決定要做一名職業的設計的時候就要抱有這種修仙的境界,每當自己迷茫和遇到瓶頸的時候可能就是你要渡劫了,或許你會因此而變得更上一次樓,或許你將放棄這個職業。我們所說的瓶頸可能就是因為你在一個階段已經很優秀了,但是想要更優秀卻沒有找到門路,所以變得迷茫消極。
  • 小龍蝦殼能幹啥 專家用它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你還在用做平面的思維做ui設計嗎
    你還在用做平面的思維做ui設計嗎 五維網
  • 小龍蝦的腦殼裡到底是啥?
    小龍蝦的腦殼裡到底是啥?: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個時候來一盆小龍蝦
  • 用樂高做簡歷,成功始於做一頭與眾不同的紫牛
    怎麼讓自己的簡歷脫穎而出呢,很多年前,大多數人都用白紙列印簡歷的時候,有些人會用淡綠色或淡黃色的紙列印簡歷,在眾多白色簡歷中非常明顯。隨著聰明人越來越多,這種伎倆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各種顏色的簡歷越來越多,人力資源部門對此就見怪不怪了。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就只能尋找更加有創意的作法,比如用樂高玩具做簡歷。
  • 吃小龍蝦會不會發胖?結果讓你驚掉下巴
    吃小龍蝦會不會發胖?每次忍不住偷吃了一斤小龍蝦後,是不是也在後悔「減肥計劃又泡湯了」?不要急,其實還真不一定呢小龍蝦的熱量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一斤小龍蝦都有啥?
  • 羅永浩帶貨「殭屍小龍蝦」,10個月前生產的小龍蝦你敢吃嗎?
    餐飲新紀元,讓你的餐廳經營更容易!餐飲實戰第一自媒體。導讀小龍蝦是夏天當之無愧的網紅菜品,武漢解封第一天有個餐館賣出了500斤,有個顧客點了12份來慶祝武漢解封。現做的小龍蝦很受年輕人的歡迎,但是如果給你一份10個月前生產的麻辣小龍蝦,你敢吃嗎?很多人肯定會說,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