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與水質分析儀器之水質指標篇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 「水質是指水的化學、物理、生物和放射性特性,它是和一種或多種生物物種的需求或任何人類的需要或目的有關的水的狀況的衡量。」

  ( 抱歉,第二句是直接從英文「It's a measure of the condition of water relat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ne or more biotic species and or to any human need or purpose」. 翻譯的,有點拗口。)

  個人認為: 這個定義反映了人類自古以來對待自然資源的態度,那就是「對人有什麼用?」 (在今天,相信沒有人會對 「水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 這個說法有異議了)

  就目前的認知而言,水是地球生物生長、繁衍的源泉;也是滿足人類生活、生產、遊戲等活動,乃至精神層面的高級需求(腦中閃過「逝者如斯乎」等等若干歌詠水的詩詞)的要素;當然,還是這個星球生態環境安全的基礎。

  (不好意思,不小心似乎成了白話版的「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水的優劣是依據不同的水質指標來進行衡量的。

  不同用途的水有著不同的水質指標要求。

  自然界中的水,是由水分子和其他物質(雜質)組成的混合物質。(重點來了:人們常說的水,其實並不只是化學課本裡的那個分子式是H2O,被稱作水分子的物質。)

  完全不含雜質的水,在地球的自然狀態下是不存在的。而且,就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生產出雜質含量極低的純水,除了昂貴,也是不適合地球生物直接飲用的。(有一則網上流傳的故事:美國IBM公司伯靈頓水廠的環保部門經理埃裡克·伯利納,忍不住嘗試喝了一小口IBM半導體工廠中經過18道工序製備的,去除了雜質的「超純水」,評價是:「根本不好喝。味道很衝、很苦,太難喝了」)

  正是由於水中雜質的存在,才使得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水錶現出各種不同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特性。

  水質指標就是表徵水的這些不同特性的參數,又或者是水中除水分子之外的其他物質(雜質)濃度的量

  水質指標的種類和數量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人口增加帶來的水使用範圍的擴大、水處理工業的發展以及分析技術的進步不斷增加的。

  在農耕時代,水的用途主要是飲用、灌溉、洗滌等;那時候的飲用水,基本都是直接取自河流、湖泊或者居住地附近的井水、泉水。基本不用處理或者只需要簡單的沉澱、過濾就能滿足人們使用的要求。先民們用來判斷水是否可以喝(書面語是「直接飲用」)的那些水質指標,都是諸如嗅味、顏色、透明度、肉眼可見雜質等少數幾個物理指標;

  PS:古人已經會根據水質的差異來決定水的不同用途,有詩為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白話就是:「河水清清洗帽纓;河水渾濁可洗腳」

  特別要感謝我們聰明的祖先,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讓中國人養成了喝白開水的好習慣。雖然可能那時候的人們還沒有一丁點兒水源性疾病的概念,但是燒開水確實能殺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這個習慣保持至今,讓不少中國人免受了由喝生水帶來的疾病折磨。(熱水是好的,那些讓生病的女友多喝熱水的男朋友們,就算你們常常被吐槽,對的事情,還是要堅持的)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各種分析設備的發明,從而發現了許多原來一直在水中存在,但是卻不為人知的其他物質(不管你知不知道,它都一直在那兒),水質指標的數量開始有了增加。最著名的例子有:直到17世紀,荷蘭人列文虎克才用自己發明的顯微鏡第一次觀察到雨水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

  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現代城市也開始出現,城市裡的場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聚居在城市中,不能再像以前住在鄉下那樣能隨便打水了,就出現了自來水廠(小時候聽我爺爺講,我老家在嘉陵江邊,在沒有自來水以前,城裡人除了用井水,還要靠買江水。我太爺爺年輕時就做過挑水工人,每天清早都會去到江邊,用水桶打上江水,然後擔著水爬好幾百級臺階,到城裡叫賣);後來,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汙水也不能隨意亂排了,建起了汙水處理廠;在大型工廠裡,也必須對水進行處理,才能用於生產;用過的水,也必須處理以後才能排放到環境中。

  這個時期,一方面由於化學工業等重工業的飛速發展,新的化學物質不斷產生,最終都會經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進入到水中。另一方面由於伴隨著發達國家城鎮化、工業化發展起來的飲用水、汙水處理、工業水處理工業的快速成長(大型工廠,像採用蒸汽發電的火電廠,必須對水進行處理、淨化,才能進入鍋爐,防止造成水在鍋爐裡結垢),出現了大批水處理工藝參數、綜合指標等新型水質指標;同時,各種水處理化學品被普遍應用於水處理過程,最終都會有殘留在水中。所有這些因素,導致水質指標的數量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第二句話信息量有點大,舉個例子:

  在現代飲用水廠,在除藻、絮凝、消毒等工藝,會有各種不同的水處理化學品被加入水中,以保證到達居民家中的自來水達到可飲用的衛生標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用來殺滅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液氯。

  氯進入水中以後,會和水分子以及水中其他的雜質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除了生成具有殺菌功能的次氯酸以外,還會和水中的有機物反應生成一系列新的被稱作消毒副產物的含氯有機化合物(據說有致癌風險,消毒副產物在當今的飲用水界不小心就成了網紅)。

  自來水中溶解的氯氣以及次氯酸等具有殺菌功能的化學物質,被統稱為餘氯;由於餘氯的量關係到水中微生物的滋生情況,有時也被作為微生物指標。

  那些死去的細菌和藻類,還會釋放內毒素或藻毒素等物質到水中。

  上面提到這些化學物質,幾乎都成為了重要的飲用水水質指標。

  另外,在紫外消毒工藝出現以前,氯消毒也是城市汙水(包括醫院廢水)主要的消毒工藝。消毒過程產生的副產物自然也會隨著經過處理的汙水進入到環境水體中;城市汙水的排放標準中也有了對相應水質指標,如三氯甲烷和可吸附滷素(AOX)濃度的最高值要求。

  隨著水的利用日益增加,人類對水的認知也不斷深入,作為一門應用科學的水質學應運而生,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水環境保護和水利用過程中諸多涉及水質的實際問題(當然,相信也有某些科學家只是單純的為了滿足好奇心而從事水質研究的)。

  從實用角度來看,可以從四個維度來分析人們獲取水質指標數據的目的:

  了解雜質濃度;預測水質變化;控制和優化水處理工藝;評估水質安全。

  分別說明一下:

  了解雜質(汙染物)濃度,很容易理解,主要就是獲得水中雜質(尤其是有害成分)的濃度數據,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管理,現在各國的汙染物排放監管法規越來越嚴格(例如:中國將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法「明確了以排放水中的汙染物當量來徵收環境稅);或者指導水的分級使用(灌溉、遊戲、作為飲用水水源、景觀、各種工業用途等等);或者諸如水中汙染物濃度超過標準值報警等等作用。

  預測水質變化:環境中天然狀態下水,會隨著外部環境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而人工處理的水,在處理、儲存、輸送、使用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需要基於水質指標數據,對水質變化做出預測,降低水質安全風險。

  控制和優化水處理工藝:控制和優化水處理工藝的目的是保證處理後的水質達到標準要求,節約處理過程的能耗,節省水處理化學藥品的消耗。所有的控制和優化都離不開水質數據的支持。

  評估水質安全: 重要的內容最後講。其實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水安全(水安全包括充足的水量和水質安全兩個方面的內容,這裡我們只討論水質安全問題)。

  狹義的水質安全是主要指飲用水以及和人體直接接觸的各種水(泳池、醫療用水等)-這是人們最關心的;現在還加上了生態安全的問題,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環境水質的惡化將會嚴重影響生態安全。

  廣義的水質安全還包括生產安全,對工業生產來說,水質會影響到工業企業生產裝置和設備的運行安全(如鍋爐、汽輪機、加熱管線等等);以及最終產品的品質(前面說過的IBM半導體工廠的用水必須是經過若干工序嚴格處理的超純水,否則,根本做不出合格的晶片-(按照電子工業的術語叫「良品率」低)。汙染水體對種植、水產養殖等農業生產的危害更是眾人皆知,這裡不再囉嗦。

  目的清楚了,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目前具體有哪些水質指標:

  1、 先說簡單的物理指標,最早的物理指標大多是通過人的感官就能觀察到的一些性質,如:透明度、嗅味,渾濁度、顏色(色度)、溫度等等。古人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這些指標在評估水質安全方面的價值了;發展到今天,濁度、透明度、色度等好些水質指標已經得以量化,可以通過分析儀器準確測量了。

  2、 成分指標: 天然水體中包括重金屬離子、無機陰離子(氯離子、硫酸根等)、溶解氣體(氧、二氧化碳等)、溶解性有機物等在內的各種天然雜質;微生物、藻類及其代謝產物,以及經過各種途徑(雨水、土壤流失、人和動物的排洩物等等)進入水體的人工合成化合物,乃至這些物質在自然界的反應產物或者通過生物體代謝的產物。這些物質隨著分析技術的發展而逐漸被發現,就像前面提到的列文虎克發現水中微生物的故事,許多水質指標都是這樣出現的。

  成分指標也包括在飲用水、工業用水,淨化後的汙水以及再生水等經過人工處理的水中,人為添加的水處理化學品及其反應產物,如飲用水中的餘氯和消毒副產物等。(飲用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消毒副產物是三滷甲烷;由於三滷甲烷的含量很低,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一種叫做「電子捕獲器(ECD)「的分析設備的出現,才被人們所知)

  成分指標分為單一成分指標和綜合成分指標。綜合指標是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化學、生物學特性的一類物質的量。比如:總有機碳、總磷、總氮、PH值、細菌總數等等。

  成分指標是數量最為龐大的一類水質指標,目前各種水質標準中提到的化學指標、重金屬指標、微生物指標等一般都屬於成分指標範疇,由於新的化學物質的研製、生產和使用,一直都不斷在出現新的成分指標。

  3、 評估性綜合指標:這類指標不是指水中某種已知雜質的濃度,而是表徵在水中的化學生物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共同作用下,水會表現出某些特定的化學或生物學屬性或能力。評估及綜合性指標往往通過人為設定實驗條件得到結果,這類指標中最有代表性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COD(化學耗氧量),表示在特定條件下,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需要的氧的量;

  COD現在是評估水有機汙染程度最重要的指標。其他常用的評估性綜合指標還有硬度(最初表示水中離子沉澱肥皂的能力)、鹼度、BOD(生化需氧量)等等。

  生物毒性指標,生物毒性表示水中的化學雜質整體所表現出來的對某種生物的毒性效應。主要分為急性毒性指標和遺傳毒性指標,是快速評價未知成分的水是否安全的非常有價值的指標(現實中,受制於技術水平、分析成本等諸多因素,現在的分析技術無法做到分析窮盡水中所有的成分)。

  在實際應用中,「生物毒性「作為一類特殊的評價性指標,常用來直接評估飲用水水質安全性。具體方法是選用某種生物(如發光細菌或者大型蚤、藻類等等)作為標準樣品生物,用儀器檢測這些生物接觸待測水樣後的反應。

  4、 水質轉化潛能指標,反應水質在諸如處理、儲存、輸配過程中隨時間發生變化的趨勢或者評估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以後水質的變化潛能;主要分為水質穩定性(生物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和水處理特性兩類;

  例如,「消毒副產物生成勢「這個指標就是在水處理過程中,用來衡量水源加入氯氣(或其他消毒劑)消毒以後消毒副產物的生成潛力的。

  「同化有機碳(AOC)」,則用來評估飲用水在輸配管網中微生物的最大生長潛力(在輸配管網中,水中的餘氯、鈣鎂離子、硫酸鹽等化學物質、微生物,以及管道自身的材質、管壁附著的微生物、水垢以及水流速等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AOC作為生物穩定性指標,和其他的生物和化學穩定性指標是評估和預測飲用水經過管網輸配,到達居民家中時水質狀況的重要指標;例如:打開水龍頭,出現「黃水」,往往是因為水的化學穩定性出了狀況,輸水管道被腐蝕,鐵溶解到了水中。

  廣義上講,水質評價常常用到的BOD也是衡量廢水可生化性能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指標(BOD本身還是評價水有機汙染的水質指標和廢水生物處理工藝中重要的工藝指標)。

  另外,現在常常出現某地湖泊水庫藻類爆發的新聞,主要就是因為水體中的氮磷等物質濃度超過一定水平(常說的「富營養化」),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溫度、日照、水流速度等)發生的。藻類爆發的危害很大(藍綠藻中釋放的微囊藻毒素是迄今發現的最強的肝腫瘤促進劑),如果能根據獲得的水質數據(中國用於水體富營養化評估的水質指標分別是:葉綠素、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CODMn)和透明度)和環境、氣象數據提前預測,提早介入,可以有效降低爆發的風險。現在,對於環境水體中由於水質變化引起的藻類生長潛力變化也屬於廣義的水質轉化潛能研究範疇。

  5、 工藝指標,是指在水處理工藝中用來調整或者控制後續工藝的水質指標。這些工藝指標的變化是水中多種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綜合作用的結果。

  例如,汙水生物處理工藝常用的汙泥體積指數(SVI),就是衡量活性汙泥法工藝中汙泥沉降性能的指標;

  流動電流是原水淨化過程中的絮凝沉澱工藝時常用的工藝指標;

  而最近十分紅火的膜處理工藝中,最受關注的一個指標就是汙染指數(SDI),SDI代表了水中膠體、固體顆粒等能造成膜堵塞的物質的量;其大小關係到膜的運行壽命和維護費用

  有一些物理指標和成分指標,也是工藝指標;比如:濁度和餘氯是飲用水處理的關鍵性工藝指標。而BOD和COD則是汙水處理的重要工藝指標;

  隨著水處理新工藝的不斷出現,還會產生更多的工藝指標。

  6、 替代指標:對於某些測量起來很困難,或耗時間太長,或成本太高;或者沒有辦法實現連續測量的水質指標,選擇和該指標相關,而且能夠反應該指標變化的其他參數進行測量。

  應用最為廣泛的替代指標是UV254(水樣在254nm波長的吸光度)。UV254的數值和水中的腐殖質等有機物濃度具有很高的關聯性,實踐中,常常用UV254的值來衡量水中有機汙染物的情況。

  再舉一個例子,飲用水中兩蟲(隱孢子蟲和甲第鞭毛蟲)的去除和濁度或者水中顆粒物數量的降低具有相關性,通過濁度值或者顆粒物數量的監測,就可以間接確認兩蟲去除率。

  關於替代指標,多說兩句:

  不同於直接測量,通過間接測量方式。替代指標的出現為實現水質在線監測提供了廣泛的應用空間。

  當下,各種新的分析技術(如全光譜掃描、三維螢光、流式細胞術等等)都開始應用到了水行業,提供了數量巨大的水質信息,同時,隨著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許多以前無法處理的信息得以數位化,得到分析和處理,帶動了更多的替代指標出現。

  舉例,荷蘭科學家最近開發了基於馬赫-曾德(Mach-Zehnder)幹涉原理的飲用水水質安全預警儀器,其原理是:汙染物進入水體以後,會改變水的折射率,通過幹涉光可以測量到這種變化,可以實現連續在線監測,其能夠響應的汙染物濃度可以低至百萬分之一(ppm)水平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幾種水質指標的劃分並非基於嚴格科學的方法,有些指標的界限也比較模糊,彼此之間還有許多重疊的部分;不過,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來了解水質指標的來源,用途等等。

  今天,地球上已知的化學物質已經超過700萬種;而且,人類的化學工業和實驗室每天都還在製造出新的化學物質,其中的大部分通過各種渠道最終都會進入到水中。(由於樣品富集和質譜等微量汙染物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近來,水中的抗生素和環境激素等低濃度化合物引起了很多關注)

  可以預見:隨著分析技術、數據挖掘和處理技術,以及新型水處理工藝的應用,在三種技術的共同推動下,未來水質指標的數量還將不斷增加。

  最後,送福利,回答一個熱門問題:面對數量越來越多的水質指標,在評估水質安全時,如何選擇哪些有用的指標呢?

  答案很簡單: 根據水的用途來確定需要的水質指標。

  具體做法是:針對不同用途的水,選擇不同的水質指標,提出不同的水質指標限定值要求。一般而言,對於涉及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的水,水質指標的數量就比較多;而對於生產或者實驗用水,就主要是幾個為數不多的關鍵性成分指標。

  舉例:大家都很關心的中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由於涉及到公眾健康,規定了包括感官指標、微生物指標、一般性化學指標、毒理指標和放射性指標等幾大類水質指標下的總計106項具體指標。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也有109項水質指標。

  而去年剛發布的分析儀器用水質標準GB/T 33087-2016《儀器分析用高純水規格及試驗方法》才只有區區6項指標。(重點是:即使只有6項,這些指標也涵蓋了物理指標和成分指標這兩類最基礎的水質指標:成分指標中的無機陰離子(氯離子)、無機陽離子(鈉離子)、弱電解質(矽酸根)、有機物(總有機碳或COD)和微生物(細菌總數)、以及物理指標的電阻率),基本上能夠對實驗室用水水質進行全面評估了。

  近來,政策和媒體都十分關注的「黑臭水體」(這可是網紅一枚),由於主要涉及景觀方面的用途,更只是僅用4項水質指標就能完成評估和分級,它們分別是:溶解氧、ORP(氧化還原電位)、氨氮以及透明度。

(供稿:重慶昕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程立)

相關焦點

  • 水質與水質分析儀器——在線水質分析儀器篇
    水質與水質分析儀器之水質指標篇  上回講到了水質指標,現在來說說獲取水質指標數據的工具:水質分析儀器。想來想去,似乎自己十年前在2007年「第二屆在線分析儀器應用與發展國際論壇」大會發言時的非權威說法還比較容易理解: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是一類專門的自動化在線分析儀表,儀器通過實時、現場操作,實現從水樣採集到(水質指標)數據輸出的快速分析;在線水質分析儀器一般具有自動診斷、自動校準、自動清洗、故障報警等功能,在保證分析結果準確度的同時,可以實現無人值守自動運行。」
  • 從2D到3D---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對水質指標的多維度監測
    生物指標在線水質分析儀器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只能對水的物理和化學兩種指標進行實時監測的情況,使得更全面的水質安全快速綜合評價和水處理工藝過程的物理、化學、生物指標三維控制逐漸成為現實。
  •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技術、應用與市場(二)
    按照應用目的的不同,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可以分為監測型和過程型在線分析儀器兩類產品。  監測型分析儀器主要用於單純的水質監測,獲取水質參數數據,以判斷水質是否達到法規的要求,以及環境水質(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等)和飲用水水質安全的預警性監測,不參與水處理工藝過程控制。
  •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技術、應用與市場(一)
    根據ISO標準的定義,有兩種形式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在線分析傳感器和比較複雜的自動化分析設備或者裝置。  第一代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常常是以在線分析傳感器+顯示控制器的形式出現的,儀器通常結構都比較簡單,通過傳感器直接和被測水樣接觸獲得水質指標的數據。
  • 國產水質監測儀器技術提高 水質監測儀器呈多樣化發展
    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近年來,國產水質監測儀器技術提高,水質監測儀器呈多樣化發展。
  •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的發展現狀及未來
    概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質分析儀器市場之一,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水質分析儀器市場增長速度驚人,2018年該市場將超過5.5億美元。這一巨大的市場來自於中國愈加嚴格的政策法規,國控和地方控制的汙染源排放口自動監測以及分布在各地的江河湖泊的水質自動監測站,為水質分析儀器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應用機會。
  • 盤點CIEPEC2017上的特色產品(水質篇)
    2017年6月13-16日,CIEPEC2017在北京舉辦,眾多環境監測廠商展出了自己的產品,儀器信息網特派一隊編輯關注中小企業的產品和生存之道,展示中小企業在產品上的「小心思」。本篇主要介紹水質監測類產品。
  • 總氮並非飲用水水質指標 千島湖水質沒問題
    相關閱讀:《「千島湖水質事件」再掀中國瓶裝飲用水紛爭波瀾》   千島湖的水質究竟如何?  外界關於千島湖水質的報導,引起了浙江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連日來,浙江省環境保護廳組織省市專家,對千島湖近年來的水質狀況,進行了分析評估。
  • 汙水水質檢驗流程與項目指標
    水與我們息息相關,無論是生活用水還是工業用水都需要重視水質,各種使用目的所需求的水質條件也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要了解水質情況,那麼我們就要用正確的方法分析水質。>檢驗水質時不需要對全部用水進行測定,只需提取其中小部分來檢驗反映水質情況,提取出的少許水就是水樣。
  • 哈希可攜式水質分析儀器為重慶三峽庫區首艘水質監測船保駕護航
    近日,重慶三峽庫區首艘水質監測船(名為「渝環監012」)已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環境保護部為加強三峽庫區水環境監測工作量身定做的。該船配備了超聲波測深儀、衛星定位系統、水質監測儀器設備等,結束了重慶三峽庫區區縣沒有專業環境監測船隻的歷史。
  • 利用水質在線預警技術監測水質變化
    儀器信息網訊 2014年11月25-26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簡稱 CIOAE 2014)」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 可攜式多參數水質檢測儀的儀器要求
    「可攜式多參數水質檢測儀」顧名思義,從字面意思來看首先應滿足便攜性,即便於攜帶、易於移動;其次強調為多參數,即是我們通常要求的集多個測定指標於一臺儀器之上;最後為水質檢測儀,即為檢測水質指標的儀器,通常我們可以表述為汙水或廢水的水質指標。
  • 水質檢測實驗室常用儀器配置清單
    水質檢測實驗室 42種儀器設備不可少!
  • CIOAE 2015之專題報告:在線水質分析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1月16日-17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簡稱 CIOAE 2015)」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 在線水質監測儀器設備 護衛飲用水安全
    近日,河北廣宗縣三個村莊居民用水出現異常,自來水管裡流出來的水有濃濃的刺鼻味道,水質發黃氣泡。經查,當地一電動自行車廠利用自來水向酸洗槽注水,因操作不當出現倒虹吸效應,導致酸液倒流入供水管道。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都離不開水。
  • 健康水質參數標準是多少 如何辨別水質的指標
    在測量水質的時候,我們往往能見到一些專業名詞,加上指標很多,到最後被弄暈的也是自己。下面小編就來教教大家如何辨別水質的指標,並了解其每種所代表的含義。­  1.色度­  反映水顏色的指標,顏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通常要求生活飲用水的色度小於15度。­  2.濁度­  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
  • 【精華】水質分析中的常用指標
    基於水體被有機物汙染是很普遍的現象,該指標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在與水質有關的各種法令中均採用它作為控制項目。註:我國頒布的環境地面水質標準(1988年)中,規定了以酸性重鉻酸鉀法測得的COD值稱為化學需氧量,(簡稱CODCr),而將高錳酸鉀法測得的COD值稱為高錳酸鹽指數,(簡稱CODMn)。
  • 水質檢測儀簡介及儀器原理
    水質檢測儀,用於分析水質成分含量的專業儀表,主要指測量水中:BOD、COD、氨氮、總磷、總氮、濁度、PH、溶解氧等項目的儀器   簡介   水質檢測儀,用於分析水質成分含量的專業儀表,主要指測量水中:BOD、COD、氨氮、總磷、總氮、濁度、PH、溶解氧等項目的儀器,為了保護水環境,必須加強對汙水排放的監測,水質檢測儀在環境保護、水質的檢測和水資源保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這樣的水質檢測設備,實驗室水質監測儀設計你們愛麼?
    為了保護水環境,必須加強對汙水排放的監測,加強對於地表水、地下水、工業廢水等多種水質分析,保證人們的用水安全。水質檢測儀在環境保護、水質的檢測和水資源保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廣泛應用於我們生活中。下面和大家分享一款專業的實驗室水質監測儀設計。
  • 便攜水質監測儀器就在我們身邊,注意不到?
    可攜式水質分析儀器可以做到自動多點校對,自動溫度補償,也具有強大的自動識別的功能,操作人員在使用的過程中無需頻繁的輸入測試號,就可以完成查找方式,調好波長,測試,顯示結果,列印結果等過程,相比臺式傳統的水質測試儀器,相當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