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醬鴨醬魚晾曬忙 樓下被子遭了秧

2020-11-22 騰訊大浙網

紹興人愛吃醬製品,一到冬天都有醃製醬貨的習俗。這兩天天氣晴朗,很多市民把醃製好的醬鴨、臘腸、魚乾等醬貨拿出來晾曬。這原本是一派迎接新年的喜慶氣象,然而,卻也有市民因為這一傳統而苦惱,一些市民還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有些戶外晾曬影響了市容環境。

(網絡配圖)

樓上曬醬貨樓下「中招」

這兩天,家住越城區塔山街道姜家園小區的劉女士趁著好天氣把被子曬在自家陽臺。因為要上班,只好早上曬出,中午趕回家收進。「中午回家,發現曬在外面白花花的被子上,都是油膩膩的醬油漬。抬頭一看,樓上的鄰居曬了幾隻醬鴨和幾塊醬肉。」劉女士說,因為醬貨還沒有完全曬乾,太陽又猛,醬油和油水就直接滴在了她家的棉被上。隨後,她和樓上的住戶溝通,好在對方態度友好,兩家人沒有引起什麼不愉快。「但總歸是不開心的事,滴了油的被子清理起來很麻煩,油都滲到棉花裡面了。」

對於因為曬醬貨引起的小摩擦,不少市民都有感觸。府山街道葉家堡公寓的楊建英說,他們家每年這個時候都要醃很多肉分給孩子,今年光是灌香腸就花了500多元。醃肉、灌香腸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吹乾,露天晾曬效果最好。「以前我們住的是農村平房,都直接掛在院子裡,現在住樓房了,我們也考慮到滴油的問題。」楊建英說,怕往樓下滴油,她在肉外面兜上了塑膠袋,如果怕袋子把肉包太緊影響晾曬的話,也可以把袋口的兩頭系在晾衣杆上,只要能兜住油就行。

樹上「長」出雞鴨魚乾

臨近年底,家住越城區的徐先生的一位戰友從大連來看望他。在陪戰友遊覽老城區的幾條歷史街區時,看到路邊樹上、人行道上掛滿了醬貨,戰友開玩笑地說:「紹興真有特色啊,我們樹上長的是果實,你們樹上還能『長』雞、鴨、豬肉和魚乾。」徐先生頓時面紅耳赤。

徐先生說,不文明晾曬現象在老城區比較突出,他發現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曬到了電線上,老街巷電線交雜,而且一般比較低,有的居民就用晾衣杆把醬貨掛到上面。徐先生表示,這個做法不僅不好看,而且很危險,醬貨普遍比較重,掛在上面電線容易損壞,如果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第二類是掛在樹上,有直接掛在樹枝上的,也有在樹上釘釘子掛的,還有用鐵絲或繩系在兩棵樹上掛的。「綠化也是有生命的,這些都會讓植物受傷。」徐先生說;第三類是自己配備架子,直接擺放在路邊曬著,有的甚至擋住了人行道。

「隨著城市發展,街道變了,布局變了,但有些人的習慣還是沒有變,如果再隨意晾曬就成城市之醜啦。」徐先生說。

亂晾曬當心「吃」罰單

記者從越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到,時下正值各個餐飲門店和市民晾曬醬貨的高峰期,亂晾曬的現象有所增多。根據12月1日起實施的《紹興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在城市道路、公園綠地和其他公共場所的護欄、電桿、橋梁、樹木、路牌等公共設施上晾曬、吊掛有礙市容的物品,將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您好,您把醬貨擺放在店外晾曬,侵佔了公共區域,不僅給過往行人的出行帶來不便,而且對市容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麻煩您將這些醬貨收進店內,謝謝配合。」據執法人員介紹,看到這種情況後,他們會及時對商家進行勸導,絕大多數商家聽後表示理解贊同,並立即將晾曬的醬貨收進店內,表示以後不再隨意晾曬在店外。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紹興市文明辦、市城管辦就聯合發布《關於文明有序晾曬的規定》,明確禁止晾曬的五種情形,即禁止在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以及橋梁、河道護欄、電桿等公共設施上晾曬;禁止利用樹幹、電桿等拉線或搭杆晾曬;禁止跨街面、跨路面拉線或搭杆晾曬;禁止在公共場地擅自搭建固定架子晾曬;禁止影響行人通行和公共安全的晾曬。

越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解決亂晾曬行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集中整治,也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當然,這些都需要市民一起努力、一起參與。

一方面是確實有晾曬需要,另一方面則事關城市「臉面」。有市民也提出訴求,希望社區、街道和有關部門能規劃和提供合適的場地及設備,在兼顧美觀的同時為市民提供便利,這樣市民的文明素質才會慢慢得到改善。

相關焦點

  • 樓上窗外晾衣服,可樓下鄰居說擋了他家的光線,怎麼辦才好呢?
    這種是住小區樓房窗外晾衣服都能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感自己晾衣服家影響到樓下光線,可樓下鄰居卻說影響到光線了,這樣情況其實也很好處理的。首先作為樓上住戶在窗戶安裝伸縮晾衣架時,要將高度固定在僅靠自己家的窗口下面,然後看下暗衣架到樓下窗戶的距離,如果說有1.2米高,那說明是可以安裝晾衣架的,然後平時暗衣服時儘量不要使用單杆來晾被子,暗被子儘量使用兩桿或三桿,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樓下光線,而正常的衣服是不用考慮太多,不像像大衣和女性的長裙子晾曬時要注意一下,否則確實是會影響到樓下光線。
  • 合肥廬陽瑞園小區大火 樓下放煙花致樓上遭了秧(圖)
    15樓窗戶冒濃煙  「當時正是中午,樓上一住戶窗臺突然冒黑煙,很快整個窗戶都燃燒起來。」保安張師傅回憶說,因為1號樓緊挨著小區大門,他趕緊提醒過往的居民注意躲避,以免被落下的玻璃砸傷。  張師傅說,當時他們立即撥打了消防和報警電話,還有居民看出來起火的是15樓,他們趕緊跑到樓上去敲門。
  • 陽臺外牆安裝遮陽棚 樓上無法晾曬起訴要求拆除
    &nbsp&nbsp&nbsp&nbsp樓下為防止樓上晾衣影響自家晾曬,在陽臺外牆上安裝了遮陽棚,然而樓上鄰居卻以無法晾曬為由起訴法院,要求拆除遮陽棚。日前,無錫南長區法院判決樓下鄰居拆除安裝在陽臺外牆上的遮陽棚。
  • 樓上裝修忘關水龍頭,樓下從被子溼到窗簾,索賠遭拒:你起訴好了
    當然了,樓上樓下的我們也經常遇到過樓上漏水,水滴到樓下的情況。通常不是很嚴重的,我們也都能理解。畢竟是鄰居,給樓上提醒一下,自己把自己家裡收拾好也就過去了。 家住杭州的王女士最近卻被樓上的鄰居給弄崩潰了,原因是樓上一夜漏水,把王女士家給淹了。
  • 西湖景區農家樂的手工醬鴨不能預定和買買買了?相關監管部門最新回應
    立冬過後,氣溫差不多的時候,西湖景區農家樂也會忙開,一排排醬鴨晾曬起來,市民和遊客都會衝著這份老底子味道購買或訂製。  11月26日,有市民向小時新聞爆料,這段時間去景區農家樂吃飯,就有農家樂老闆說今年醬鴨可能不能預訂購買了,大多只能堂食。  熱銷多年的老底子醬鴨為什麼不賣了?這是真的嗎?
  • 樓上樓下鄰居反目成仇,樓上遭鐵錘砸門、扔雞蛋,只因小孩太吵
    如果是在以前大家都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當中,距離比較遠,自然也就不會聽到什麼聲音,可是大家住進樓房之中,僅僅是樓上樓下的距離,有時候樓上的住戶只是掉了一個東西,樓下的住戶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這對於某些人來說確實是一種困擾。 像是瀋陽市大東區的一個小區內,就有兩名住戶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 鄰居嫌樓上噪音吵 在樓下裝震動馬達
    鄰居嫌樓上噪音吵 在樓下裝震動馬達 2017-01-13 15:23:22   來源:淮河晨刊
  • 樓上太吵樓下屋主對著屋頂錄噪音 樓上鄰居:孩子跑動是天性
    原標題:樓上太吵樓下屋主對著屋頂錄噪音 樓上鄰居:孩子跑動是天性   對於90後的小王來說,自從去年搬到新房對此,樓上的80後鄰居也有說法:「我不能把我家孩子綁著不讓動吧,孩子跑啊動啊是天性。」   樓下苦惱:   寫4000多字噪音日記訴說煩惱 為安靜住賓館 想賣房人家嫌吵   昨日上午10時許,華商報記者來到金輝悅府小區6號樓小王的家裡。
  • 房頂滲水找到樓上 樓上卻極度不配合 樓下希望對方將心比心!
    「我想說鄰裡之間住在樓上樓下也是一種緣分,既然有問題就要解決,你將心比心如果你在我樓下,我要是漏水了你找我,我是不是要先自查一下。」採訪結束前張女士面對鏡頭說了最後這樣一段話,語氣中透露著無可奈何,她怎麼也想不到,樓上住戶居然是這樣一個缺乏素質的鄰居。
  • 樓上想要通管道,樓下不配合開門,被用震樓器反擊
    在浙江就有位樓下業主不配合通管道,結果樓上直接買了震樓器反擊,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記者也到樓上去敲門,不過採訪當天樓上沒有人在家,後面通過物業才聯繫上了樓上的鄰居周先生,對於在屋內放震樓器的事,周先生也是痛快承認就是他故意要樓下住不安穩的,主要原因是樓下把他的下水道堵塞住了。
  • 樓下住戶嫌樓上太吵,樓上住戶表示:那你去報警啊!
    太原的蔣先生工作是需要上夜班的,每天晚上辛苦的出去工作,白天的時候回家睡覺休息,可是蔣先生的樓上恰好住了一家有孩子的住戶,樓下的蔣先生需要白天休息,樓上的孩子免不了跑跑跳跳發出動靜,這也讓蔣先生很是苦惱不知如何是好,隨後記者也是見到了蔣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剛下了夜班準備回家休息,可是每當到了這個時候
  • 樓上樓下因生活噪音起糾紛,民警調解促鄰裡和諧
    樓上樓下因生活噪音起糾紛,民警調解促鄰裡和諧 2020-12-28 14: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樓上噪音擾民 樓下產後抑鬱 鄰居變仇人 網格民警肖楠「談」走矛盾
    龍頭新聞訊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可這鄰裡之間難免也有些小摩擦,哈市道外區振江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就有一對樓上樓下的鄰居因為噪音的問題鬧了不愉快,幸虧有網格員民警肖楠及時調解,才讓他們握手言和。肖楠年輕勤快又和善,居民們都親切地叫他小肖。
  • 樓上住戶停水後忘關水龍頭,樓下家成了「水簾洞」
    楚天都市報2月12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梁炎超)小區停水後,樓上住戶忘關水龍頭匆忙出門,來水後因無人在家,自來水譁譁流了幾小時,溢出的水漏到樓下,讓鄰居家的廚房、客廳漏成了「水簾洞」。臨近春節碰到這樣的「糟心事」,武昌黃鶴小區的居民宋先生心煩不已。
  • 安醫大宿舍因房頂不牢燈管掉落 樓上有水漏溼樓下床鋪
    樓上有水漏溼樓下床鋪(圖片由學生提供)「還好我們寢室幾個人當時都不在,不然掉下來砸到人,就麻煩了。」小雅稱,宿舍牆體不牢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雖然之前沒有掉燈管這種事情,但是牆面上經常會有一些裂縫,樓上地面如果有水,也會透過房頂漏到樓下來。」據其稱,前不久,因樓上同學打翻水盆,二樓一張上鋪的床位,被子全部溼透。現場:燈管已修好但牆面確有裂縫11月24日上午,小雅及其室友去上課之後,學校宿管中心已安排人員前來修理,將小雅寢室內的燈管重新裝好。
  • 究竟是樓上噪音擾民,還是樓下行為偏激,你對鄰間噪音案有何看法
    而如今,住進城市的高樓大廈,別說樓上樓下不認識,就連對門的鄰居也陌生得很。一般來說,大家都過著得過且過、「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淡泊生活。然而,有些樓上樓下的鄰居鬧得動靜挺大,甚至上了新聞。筆者最近就刷到一個視頻,因噪音問題,遼寧某小區六樓業主多次遭到樓下鄰居砸鐵門、扔雞蛋、潑大醬。
  • 樓上噪音「屢教不改」 樓下鄰居竟用「震樓器」反擊
    樓上噪音「屢教不改」樓下一怒買來震樓器 吳女士說,她所在的小區有一位業主,因為長期備受樓上鄰居家的噪音困擾,在多次溝通無效的情況下,買來了震樓器「對付」樓上。
  • 樓上拍球擾民,樓下憤而傷人,難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噪聲問題?
    網曝一女孩一家人被樓下鄰居入室暴打,樓上男主被迫反抗卻被拘留。女主覺得樓下欺人太甚,自己的丈夫屬於正當防衛,希望通過媒體尋求幫助。李女士難道不知道樓上拍球聲音會直接傳到樓下?而且還是在晚上,估計李女士的孩子絕對不是第一次拍球。小孩子天性使然活潑好動是避免不了的,每個樓上住孩子或者是養寵物的住戶都深受其擾。一般的小動作大家基本都會理解,可是在屋裡拍球這種行為真的是太過分了。
  • 「阿姨,求你別打我奶奶」,嫌孩子玩球噪音大,樓下闖入樓上
    晚餐時間,只因嫌棄樓上「動靜大」,樓下鄰居推門而入暴打全家,受傷的樓上男主人為保護家人出手還擊反而被拘留10天。近期河南鄭州管城區中嶽·七裡香堤小區小芳一家遭遇了「一個皮球引發的血案」。樓下鄭先生說:「我們去反映噪音,樓上把我們反鎖在他家。」警方稱:「因為樓上男主人也打了對方,所以要拘留。」究竟是樓上男主人正當防衛還是警方違規處罰?記者進行探訪。
  • 樓上鄰居太吵還不聽勸 樓下買來「震樓」神器反擊
    (原標題:樓上鄰居吵得慌還不聽勸 樓下買來"震樓"神器反擊)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但西安紅光路一小區,因樓上小孩經常深夜吵鬧,樓下住戶用「震樓器」予以反擊,經民警及社區協調,雙方達成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