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人愛吃醬製品,一到冬天都有醃製醬貨的習俗。這兩天天氣晴朗,很多市民把醃製好的醬鴨、臘腸、魚乾等醬貨拿出來晾曬。這原本是一派迎接新年的喜慶氣象,然而,卻也有市民因為這一傳統而苦惱,一些市民還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有些戶外晾曬影響了市容環境。
(網絡配圖)
樓上曬醬貨樓下「中招」
這兩天,家住越城區塔山街道姜家園小區的劉女士趁著好天氣把被子曬在自家陽臺。因為要上班,只好早上曬出,中午趕回家收進。「中午回家,發現曬在外面白花花的被子上,都是油膩膩的醬油漬。抬頭一看,樓上的鄰居曬了幾隻醬鴨和幾塊醬肉。」劉女士說,因為醬貨還沒有完全曬乾,太陽又猛,醬油和油水就直接滴在了她家的棉被上。隨後,她和樓上的住戶溝通,好在對方態度友好,兩家人沒有引起什麼不愉快。「但總歸是不開心的事,滴了油的被子清理起來很麻煩,油都滲到棉花裡面了。」
對於因為曬醬貨引起的小摩擦,不少市民都有感觸。府山街道葉家堡公寓的楊建英說,他們家每年這個時候都要醃很多肉分給孩子,今年光是灌香腸就花了500多元。醃肉、灌香腸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吹乾,露天晾曬效果最好。「以前我們住的是農村平房,都直接掛在院子裡,現在住樓房了,我們也考慮到滴油的問題。」楊建英說,怕往樓下滴油,她在肉外面兜上了塑膠袋,如果怕袋子把肉包太緊影響晾曬的話,也可以把袋口的兩頭系在晾衣杆上,只要能兜住油就行。
樹上「長」出雞鴨魚乾
臨近年底,家住越城區的徐先生的一位戰友從大連來看望他。在陪戰友遊覽老城區的幾條歷史街區時,看到路邊樹上、人行道上掛滿了醬貨,戰友開玩笑地說:「紹興真有特色啊,我們樹上長的是果實,你們樹上還能『長』雞、鴨、豬肉和魚乾。」徐先生頓時面紅耳赤。
徐先生說,不文明晾曬現象在老城區比較突出,他發現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曬到了電線上,老街巷電線交雜,而且一般比較低,有的居民就用晾衣杆把醬貨掛到上面。徐先生表示,這個做法不僅不好看,而且很危險,醬貨普遍比較重,掛在上面電線容易損壞,如果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第二類是掛在樹上,有直接掛在樹枝上的,也有在樹上釘釘子掛的,還有用鐵絲或繩系在兩棵樹上掛的。「綠化也是有生命的,這些都會讓植物受傷。」徐先生說;第三類是自己配備架子,直接擺放在路邊曬著,有的甚至擋住了人行道。
「隨著城市發展,街道變了,布局變了,但有些人的習慣還是沒有變,如果再隨意晾曬就成城市之醜啦。」徐先生說。
亂晾曬當心「吃」罰單
記者從越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到,時下正值各個餐飲門店和市民晾曬醬貨的高峰期,亂晾曬的現象有所增多。根據12月1日起實施的《紹興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在城市道路、公園綠地和其他公共場所的護欄、電桿、橋梁、樹木、路牌等公共設施上晾曬、吊掛有礙市容的物品,將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您好,您把醬貨擺放在店外晾曬,侵佔了公共區域,不僅給過往行人的出行帶來不便,而且對市容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麻煩您將這些醬貨收進店內,謝謝配合。」據執法人員介紹,看到這種情況後,他們會及時對商家進行勸導,絕大多數商家聽後表示理解贊同,並立即將晾曬的醬貨收進店內,表示以後不再隨意晾曬在店外。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紹興市文明辦、市城管辦就聯合發布《關於文明有序晾曬的規定》,明確禁止晾曬的五種情形,即禁止在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以及橋梁、河道護欄、電桿等公共設施上晾曬;禁止利用樹幹、電桿等拉線或搭杆晾曬;禁止跨街面、跨路面拉線或搭杆晾曬;禁止在公共場地擅自搭建固定架子晾曬;禁止影響行人通行和公共安全的晾曬。
越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解決亂晾曬行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集中整治,也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當然,這些都需要市民一起努力、一起參與。
一方面是確實有晾曬需要,另一方面則事關城市「臉面」。有市民也提出訴求,希望社區、街道和有關部門能規劃和提供合適的場地及設備,在兼顧美觀的同時為市民提供便利,這樣市民的文明素質才會慢慢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