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退幣要按眾籌價格?一投資者稱這會損失50萬

2021-01-10 金評媒

來源: 網易財經   

金評媒(https://www.jpm.cn) 編者按:在9月4日七部門叫停ICO公告中,監管部門要求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在央行等七部門叫停ICO48小時後,9月6日,雲幣網、幣久網、元寶網、比特兒4家交易平臺宣布下架近期上線的ICO代幣。此前,9月5日晚,聚幣網宣布關閉旗下「創新實驗區」,同時下架12種ICO代幣。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幣種陷入無處交易的尷尬境地。聚幣網下線後,基本幣、知產幣已無處交易。

投資者嚇蒙,稱退幣會損失50萬

在9月4日七部門叫停ICO公告中,監管部門要求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上述5家平臺稱,根據七部門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停止部分ICO代幣交易,做出下線處理。聚幣網CEO袁將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我們是按照監管公告的要求,對近期上線的ICO代幣做出下線處理。」

以聚幣網為例,此次被下線的ICO代幣均為近期上線的ICO項目代幣。被下架的ICO代幣包括,量子鏈、玄鏈、基本幣、B-token、ICO幣、比原鏈、醫療鏈、投票鏈、UGtoken、鈦幣、Achain、知產幣。

上述代幣也是受監管衝擊最重的一批,在監管傳聞發酵的兩周內,上述代幣中的8種代幣,累計下跌超過90%。雲幣網、幣久網等交易平臺下架的ICO代幣與聚幣網相同。

在聚幣網首先宣布下線ICO代幣後,位於下線名單中的比原鏈、ICO幣一度下跌超過20%。代幣投資圈「地震」,在投資者微信群中,投資者稱:「早上起來,一看帳戶無法交易,都嚇蒙了。」另一位投資者稱,「如果其他交易平臺跟進下線,我們去哪裡炒作這些代幣?無處交易的話,這些代幣就要砸手裡了。」

一位投資者稱,他買入量子鏈時的價格為80元,由於幣價下跌,他已經虧損了15萬;量子鏈的眾籌價大概在2元左右,如果按這個價格退幣,他至少要虧損97%,也就是虧50萬。

9月6日,多家平臺宣布跟進下線ICO代幣後,投資者討論的焦點轉移至下線ICO幣的範圍。由於在七部門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並未圈定「代幣」、「虛擬貨幣」的範圍,此次5家平臺下線ICO代幣多為近期上線的「新代幣」,從時間來看,均為ICO瘋狂時期,今年7-8月份上線的ICO項目代幣。

以聚幣網上線時間為例,玄鏈8月21日上線;知產幣8月25日上線;Achain8月17日上線;比原鏈8月13日上線;量子鏈8月6日上線;鈦幣7月15日上線;UGT7月19日上線。

而同為代幣,今年4月份上線的美人魚幣、今年2月份上線的雪山古樹茶幣,以及去年上線的裡約幣、阿希幣不受影響,仍在各交易平臺正常交易。

如何善後?下架項目啟動退幣

聚幣網CEO袁將軍稱:「我們與下線代幣團隊全部進行了溝通,上述項目均有停止交易的善後措施。」以ICO幣為例,公告稱:「以自願為前提,原則上所有參與ICO的全部予以退回。」

參與ICO但未發生交易的用戶,按照ICO比例進行退回;已發生交易及二級市場用戶,需等待監管部門進一步溝通後另行公告。量子鏈、Achain、醫療鏈同樣提出將向投資者退幣。

是否所有交易平臺都會下架近期上線的ICO代幣,袁將軍稱:「我認為會的,七部門公告提出停止上述交易,我們下線ICO代幣也是基於監管文件。」

投資者盼下架品種重新上線

據投資者反映,聚幣網的提幣功能使用正常,投資者可以從聚幣網提出被下架代幣,前往其他交易平臺交易。

對於炒幣的投資者來說,無論退幣與否,幣價的大幅貶值讓他們損失慘重。據了解,仍有投資者和項目團隊希望能將被下線的幣種,歸入其他交易區,重新上線。一位投資者稱:「如果不能上線交易,只能退幣的話,我們會虧80%,上線交易,我們還有降低虧損的機會。」

聚幣網公告稱,聚幣網現有的交易品種如比特幣、以太幣等多種「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具有極高的價格波動甚至資產歸零的風險,懇請用戶務必在風險自擔的前提下謹慎交易。

ICO推廣客服:目前還在推廣中

在七部門出臺文件後,多家平臺都陸續開展了清退工作,不過,新京報記者留意到,仍然有一些所謂的項目展現了「觀望」的狀態。在一個幣緣幣(BYC)官方二群裡,仍然有名為「推廣客服」的人稱,「最近監管嚴」、「等風頭一過,我們就可以上交易平臺了」。

對此,記者在群裡留言詢問,標有「幣緣機器人」字樣的人稱,「目前還在推廣中,後面會選擇優質的平臺進行上架交易!」昨日,該QQ群裡,共有1885人。

不過,多數所謂的投資人則表現了悲觀的態度。「跟2013年相比,這次更嚴重了。」一位自稱炒幣多年的玩家告訴記者,「賺的都吐出來啦。」不過,仍然有不少人自稱在群裡「收購」代幣,並認為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

■焦點人物

李笑來稱配合ICO相關清退工作

當ICO被監管緊急叫停後,被認為是「比特幣首富」、參與多個ICO項目的李笑來也被推上風口浪尖。昨日午後,李笑來連發兩條微博,稱其本人、雲幣網(由李笑來管理的比特基金投資)將積極配合監管,完成ICO相關清退工作。

在一份《關於響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監管及嚴格執行政策要求的聲明》中,李笑來稱將配合相關清退工作,並坦承:「區塊鏈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市場上存在諸多劣幣,需要大力淨化,由此才能保證行業的良性向前。」此外,他還強調,其本人所在的平臺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此外,雲幣網同期發布了相關公告,表示決定將下線所有使用ICO方式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交易。據悉,當前已經下線交易的區塊鏈資產包括:QTUM、GXS、EOS、ANS、DGD、1ST、GNT、REP、SNT、OMG、PAY、LUN、VEN。此外,將恢復比特幣在內的多個「大幣」的交易。

李笑來是此前新東方的著名老師、詞彙書作者,投資過烤貓礦機,並逐漸成為了中國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之一。此前,李笑來參與了EOS、Press.one等ICO項目,但有些項目沒有出具「白皮書」,卻融資上億元,引來「空氣幣」的質疑;此外,李笑來把自己投資的幣上線自己旗下的交易所,也被質疑是「交易所參加IPO」。

此後,EOS發布聲明,撇清李笑來與其團隊「block.one」的關係,而李笑來也稱自己僅為EOS投資人,而並非管理團隊成員。此外,對於「空氣幣」的質疑,李笑來也在微博上反駁,「空氣是沒有代碼的。」(宓迪)

■ICO監管動向

ICO被香港證監會納入證券監管體系

9月6日,在今年6、7月間發起兩個ICO項目的李笑來首度回應近期一系列爭議,他指出,區塊鏈市場存在諸多劣幣,需要大力淨化。並建議相關部門借鑑國際經驗,將金融科技納入監管沙盒。

9月5日晚間,中國香港證監會就此發表聲明,稱ICO活動在香港有可能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同日,韓國金融監管機構也收緊了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的監管。

香港證監會9月5日就此發表聲明,視個別ICO的事實及情況,當中所發售或銷售的數碼代幣可能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並因此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

香港證監會表示,在ICO中發售的數碼代幣如果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或擁有權的權益,便有可能被視為「股份」。舉例來說,代幣持有人可獲賦予股東權利,例如有權收取股息和有權在公司清盤時參與剩餘資產的分配。

此外,如果數碼代幣的用途是訂立或確認由發行人借取的債務或債項,便有可能被視為「債權證」。同時,數碼代幣還有可能被視為「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

香港證監會表示,無論是股份、債權證及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均被視為「證券」。

不過,香港證監會也提示風險,鑑於ICO涉及的數碼代幣是以匿名方式持有或進行交易,它們本質上構成重大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

盛松成:ICO清退合理?但區塊鏈技術需鼓勵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ICO清退合理,但區塊鏈技術需鼓勵。

據報導,盛松成認為,ICO的迅速發展引起監管層注意是「正常的」。他指出,用傳統法律看,ICO具有眾籌、募集資本的嫌疑,放任發展不予以監管具有一定風險。不過,他也指出,中國仍應該鼓勵區塊鏈技術——而比特幣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中最著名的一個。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曾在《當代金融家》撰文表達過類似看法。他指出,代幣市場存在相當數量的「騙子幣」,而且隨著ICO的發展,投資者幾乎沒有可能研究每個ICO背後的可行性。

(編輯:田躍清)

來源: 網易財經

天樂 藍魅財經責任編輯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關注者

相關焦點

  • 5平臺下線ICO代幣 投資者稱退幣虧97%
    下架的是7-8月份上線的新代幣;投資者嚇蒙,有投資者稱退幣會虧損50萬  新京報訊 (記者王全浩 宓迪)在央行等七部門叫停ICO48小時後,9月6日,雲幣網、幣久網、元寶網聚幣網下線後,基本幣、知產幣已無處交易。  投資者嚇蒙,稱退幣會損失50萬  在9月4日七部門叫停ICO公告中,監管部門要求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 ICO失聯跑路風險暴露 投機炒作警鐘敲響
    「退幣的公告發布那天,官方群把我們都踢出來了。給負責人的手機打了十幾次電話,都沒有人接。」科技鏈的一名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一名投資者表示,他目前持有100多萬個虛擬幣,但當初的賣家已經失聯。  多家ICO項目發行人、交易平臺發布公告稱,將依據規定退幣。
  • ICO騙局Confido最新後續:交易所承諾賠償投資者,開發者依舊失聯
    ,截至本文發稿,以太幣市值為478美元,也就是說,一手操縱Confido騙局的幕後公司共捲走了近六十萬美元的募集資金。是一個用智能合約提供安全託管支付的區塊鏈項目,特別之處在於能『跟蹤貨品信息』(shipment tracking feature)」: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在項目主頁上還向信誓旦旦地投資者詳細描述了發行的這一千五百萬個
  • 股市大鱷的幣圈淘金「神話」
    業內人士稱,代幣交易平臺才是「幣圈」最大的贏家,代幣交易平臺實行「競價上市」模式,也即哪個代幣出價高,就上市哪個代幣。「現在一個代幣要上市,交給代幣交易平臺的費用已經高達三四千萬元人民幣,逼近一家企業在A股IPO的費用。」某位知情人士坦言。第三種方式,通過ICO(首次幣發行),類似買原始股的模式。
  • 投資者教育怎麼做,二級市場怎麼管?
    更早的不提,就2017年9月4日退幣,傳銷幣的發幣者大都是些非常年輕的名校畢業生,自己都議論說「你看幣圈都退幣了」。從業者都有「信仰」,熱愛行業非常快樂,都在巴巴的等監管,希望能夠正名。在國外找渠道時,項目方會問「我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其實他們拿走我們的幣是用傳銷方式賣出去的」。行業互相揭底牌,言必稱業界名人為「黑莊某」。
  • 又一「錢包」暴雷:WoToken已死,交易群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
    沒過幾天,幣價又跌回了谷底,錢包裡的主流幣和家產裡的WOR幣全都鎖死,套路連著出,宣稱還要新出個幣,你入坑了嗎?如果你想回本,那就拉人頭進來,每日新增收益的50%的比例可以轉換出來提現。如果你不繼續拉人頭,那你的回本就無望。並且取消主流幣種提現,只開通主流幣單向轉換成WOR,來炒高交易所WOR的價格,吸引其他投資者接盤。等wor價格越來越高,總會有人將主流幣換成WOR,轉到交易所。等WOR達到一定數量,WOR瞬間崩盤,項目方完成一場完美的收割。
  • ICO清退眾生相:一個普通人離非法集資可以有多近?
    目前進入了ICO組織該退錢退錢該退幣退幣、有關部門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有關部門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環節。我們再明確一下監管對ICO的定義: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 【追蹤】涉嫌詐騙三名骨幹被抓,記者揭秘「光錐LCC幣」來龍去脈
    不過,與很多同命相憐的LCC投資者不同,王晶晶已經對通過上市出售所謂的數字貨幣挽回損失不抱期待了。她說,這是又一個騙局。康雨說,按照她擁有光錐LCC幣的數量,每天自動增加5000多枚,再加上分享獎金和領導獎金,日收入達人民幣數十萬元,連她的助手都日收入過萬元了。而光錐LCC幣的價格,也果真如康雨所說只漲不跌,2018年3月初達到每枚三十多元。而且她說,5月31日保守估計價格達300元,未來有可能漲到5000元至7000元一枚,因為這是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大力推動的中國和非洲籤約項目。
  •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2015年12月-2016年6月,短短半年內,以太幣價格從6.1元人民幣漲至100元人民幣左右,之後因DOA事件幣值下跌,但一直穩定在50元人民幣以上。比特幣交易網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以太幣價格為57.08元人民幣,進入2017年3月份以來便步入快速上漲期,6月10日盤中觸及3000元的高點,截止2017年6月14日,收盤2615.99元,較去年末上漲4483%。
  • 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代幣、ICO,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這了
    如果你想了解為什麼加密貨幣成為焦點,你必須了解驅動這一市場的幕後的催化劑。此時此刻,這種催化劑是「代幣銷售」或「初始數字貨幣發行(ICO)」現象。ICO vs IPO:狂野投資ICO到底是什麼?你可能知道「首次公開募股」(IPO),一家公司通過出售部分股份給機構投資者,而這些機構投資者又向證券交易所的公眾出售股票。
  • 一位原油寶投資者的深刻覺悟|老生常談的存在即合理,是錯的
    1、原油寶的大結局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1000萬以下的投資者穿倉部分不用賠付,還能取回20%的本金。中行19年的淨利潤1700多個億,賠償60多億,也就不足掛齒了,聲譽比什麼都重要。至於1000萬以上的大戶,目前有兩種猜測。a、小戶才會去大規模維權,大戶一般不會,所以「擺平」小戶即可;b、大戶被默許為專業投資者,風險偏好更高,後果需自行承擔。最終,背後到底有沒有賠,是否私下一對一協商。
  • ...幣攻下4萬美元價格關口,謹防槓桿代幣「用最美的故事圈最多的人」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合約和槓桿風險是非常大的,能遠離就遠離,在100次交易中賺99次,虧一次可能就血本無歸。」Noah Wang表示。近期,一種加密貨幣衍生產品「槓桿代幣」引起大量幣圈投資者的警惕。公開資料顯示,槓桿代幣是指由交易所發行、追蹤目標資產漲跌幅特定倍數的產品。早期,該產品以「低成本,高收益」以及不會爆倉的特點吸引了大量投資者。
  • 舟山有人在「百慕達」平臺炒「火幣」,結果引「火」上身損失嚴重
    「xx幣,讓你躺著也能賺大錢」、「礦機一響,黃金萬兩」……諸如此類的宣傳標語相信許多「虛擬幣」投資者並不陌生,然而這些打著「一夜暴富」幌子的「虛擬幣」投資基本都是騙局,而誤入其中的投資者最終都落得了「一無所有」的結局。
  • FIL是什麼幣?讀懂Filecoin挖礦模型
    它是基於IPFS進行眾籌的一個項目,也可以認為它是IPFS的激勵層。很多人分不清IPFS與Filecoin的關係,這就好比區塊鏈與比特幣,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比特幣只是這個技術的應用;同理,IPFS也是一種技術,Filecoin則是這個技術的一個應用。
  • 質押幣問題防踩坑!
    1.比T的單價,若一家公司單T售價在3000元/T左右【高於3000的就不在這裡討論了,純粹的是為了賺一波】 稱:質押幣FIL公司承擔,這裡要知道一點,Fil網絡裡,質押幣誰掏的就屬於誰的。我們來算下這個價位下的質押幣和單T成本:當前1T所需質押幣:0.24*32=7.68個幣【最近幾天質押幣上升了,之前是需要6個左右,我們取均值7個來計算】,按幣價200計算,1T質押幣成本是:200*7=1400元,那麼3000-1400=1600元,這就是你的單T實際價格,這個價格高於大部分的礦商實體礦機價格,可自行調查數據對比。
  • 幣安DEX上線韓國 「去中心化」是偽命題嗎
    「進擊」的幣安 從眾籌項目BTT、Fetch.AI到近期幣安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陸續上線,幣安在目前市場相對較熊的狀態下推出如此多的新項目,堪比「進擊的巨人」了。而對此,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解釋稱,我們都知道一個理論叫做:「風口上的豬」。
  • 邁阿密50萬美元「賣綠卡」 吸引中國投資者
    如果在當地投資50萬美元,並在高失業率地區創造了至少10個就業崗位,外國公民就有機會獲得美國綠卡。邁阿密已經吸引了眾多來自委內瑞拉、巴西和阿根廷的富人,現在,它把目光轉向中國,而EB-5計劃則是它吸引中國資金的一大利器。
  • 幣友大遷徙,火幣、幣安、OKEx「分道揚鑣」
    在比特幣19000美元的價位站了兩年崗,熬過了數個幣圈牛熊,卻被交易所「禁止提幣」的這一齣戲嚇得不輕。 「我真沒料到這麼大一個交易所會禁止提幣一個月,最擔心的還是提幣時發生擠兌。」在向PANews談起這件事時,顧千島顯得有些心有餘悸。
  • 波卡IPO,完勝ICO吊打IEO?
    但是,由於有些參與插槽競拍,需要鎖定大量DOT,雖然這些DOT會在競拍結束之後解鎖返還,即便這樣,鎖倉也會給項目方帶來巨大的財務負擔。為此,波卡官方設計了Substrate眾籌模塊,項目方通過該模塊,為DOT投資者支付利息(項目代幣/DOT/USDT),然後獲得DOT支持,來參與平行鏈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