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弱視人群龐大,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其中,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70%,並有逐年遞增趨勢,小學生近視率也接近40%。
龐大的人群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傳統的眼鏡行業佔據了主要份額,智能護眼產品也頗為常見,近年還出現了各類專業眼科診所。36氪近期接觸的「三九醫界」,想從一個新的切口進入行業,打算與公立醫院共建醫學視光中心。
三九醫界的選擇,是看到了國內視光中心的空白。目前全國所有市縣的公立醫院數達1.2萬家,而醫學視光中心作為近幾年的新興科室,不論公立還是民營,數量都比較少。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北京同仁醫院2018年建立的視光中心。
在這個背景下,近視弱視人群多數流向了眼鏡店。三九醫界想做的事,是與公立醫院共建醫學視光中心,用更為專業的技術吸引用戶。
醫學視光中心和眼鏡店的差異在於,除了醫學驗光,還能提供弱視治療、假性近視治療、角膜塑形鏡產品等等。在售價方面,三九醫界的近視產品與當地眼鏡店水平幾乎相同,公司主要通過擴大用戶量,來達成盈利。
在合作醫院的選擇上,三九醫界的策略是與下沉市場的公立醫院合作,選擇視光競爭相對薄弱的城市。CEO表示,「對於三四五線城市來說,一個城市、一個縣最有影響力的公立醫院,通常只有一到兩家。我們與這樣的醫院合作,能夠獲得較高的信任度,也可以把當地眼鏡店分散的客源聚集到我們的視光中心來。」
事實上,共建科室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議題。如何保證科室的質量,是值得關注的因素。共建科室的關鍵在於,法規規定科室不能脫離原醫院的監管。在保證這個大前提下,確實響應了分級診療政策,有利於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
公立醫院願意與三九醫界合作的原因,在於三九醫界會提供一套完整的打包服務,對於公立醫院自建科室來說,更為省力省錢。
首先在技術上,三九醫界具備一個醫生資源庫,會定期安排同仁醫院、北醫三院等三甲醫院的醫生,通過多點執業的方式,到視光中心問診。視光中心常駐的醫生,為該醫院的眼科主任醫生。
其次,設備方面,地方醫院眼科通常缺乏專業視光設備,三九醫界可以提供一套完整設備。
所在合作醫院會儘量與地方衛健委、教委達成協議,為當地中小學、幼兒園提供一年兩次的體檢。目前已經與內蒙古的一個城市達成了協議,提供的是免費視力體檢,在公益之外提升影響力,該市學生用戶轉化率達90%。三九醫界會提供這些活動的運營服務,為醫院節省人力。視光中心的驗光師,也是三九醫界提供的人力,一個視光中心通常需要1名醫生及4名驗光師。
共建科室需要關注的地方是,模式比較重,鋪設科室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費用,速度比較慢。三九醫界現在的狀態就是已經達到了盈虧平衡,需要更多資金來進行擴張,正在尋求融資。
至於未來規劃,三九醫界在有足夠數量的合作夥伴後,會建立相應的視光產品品牌,意在形成產品的點對點直供,以形成視光服務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