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濟南報導
要求12個工作日辦結的工程建設審批手續,一拖就是3個多月;規定的項目審批一窗辦理,實際上項目方仍需跑多個部門;「門好進,臉好看」,但是「事難辦」。針對棗莊滕州市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一窗辦理」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在11月19日播出的《問政山東》節目中,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說,下一步將加大督導力度,讓存在問題的地方加快整改。
工程建設項目因為審批事項多、環節多、材料多,被稱為最繁瑣的審批,列入了山東推動流程再造的重點項目。2019年,山東印發的《優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設計方案聯審、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最長不超過12個工作日辦結。但是這要求在滕州市卻沒有辦到。
滕州市一位建築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春節過後,他開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辦結時間遠遠超過通知規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從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到拿到規劃許可證,大概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
按要求12天就應該辦完的項目,為什麼用了3個多月?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原因之一就是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時,市裡會召開規劃審查例會,這一環節耗費了很長時間。對此,滕州市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說,例會的時間不好說,還得看市裡的時間,一般是一個季度至少開一次,所有項目都要上會。
記者了解到,《通知》中提出,要分類制定審批流程,進一步簡化中小型建築工程項目審批環節和流程。那麼一些簡易低風險的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審查能簡化嗎?滕州市行政審批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例會是法定的審批(流程)。按照這位審批局工作人員的說法,分類審批在滕州市並沒有落地。
項目負責人說,審批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並沒有實現一窗辦理,企業還是需要分頭跑不同的部門報審。比如,平面圖就要列印多份,每個部門都要,很多材料都是重複提交。記者注意到,《通知》中明確提出要設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由一事跑多窗,改為一窗辦多事,實現一個窗口服務和管理。工程建設許可包括項目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等多個事項。記者調查發現,在滕州,這些事項並不能一窗辦理。本該一窗辦理的工程建設許可,在滕州卻需要在行政審批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圖審公司四個單位之間來回跑。對此,項目負責人說,就是「門好進,臉好看,但是事難辦」。
對短片中的問題,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說,滕州市只承諾了一個工作日發證,但是發證前的審查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這種做法不符合一次辦好的要求。工程建設項目都要上例會的說法,王玉志表示,應該分類處理,在條件符合的情況下,聯合審批會不用必須市裡開。他說,滕州把老制度用到現在,不適應流程再造的要求。對於一窗辦理的紮實落實,王玉志說,首先要提高認識,其次要繼續優化、整合各個環節,同時加大督導力度,讓存在問題的地方加快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