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愛鳥人士當貓頭鷹「媽媽」 悉心餵養等待放飛

2020-11-22 東南網

邱德偉在餵養小斑頭鵂鶹

東南網6月20日訊(通訊員 鄭曉菁 李宏圖 本網記者 謝玉妹)「小朋友們,開飯囉!」6月19日,在德化縣龍潯鎮進城大道愛鳥人士邱德偉家裡,他正忙著給日前「領養」的四隻小班頭鵂鶹(俗稱「貓頭鷹」)餵食。

小貓頭鷹的「小屋」是用紙箱做的,只見他打開門,先將水盤、食盤和墊著的報紙取出,清洗了盤子,換上乾淨的報紙,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細緻入微。他說,水和報紙每天都要更換,以保持居住環境的乾淨整潔。

原來,6月15日和17日,先後有一隻和三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斑頭鵂鶹,掉落在潯中鎮鳳池街縣府後停車場,因它們年齡較小,第一隻眼睛又受傷,目前無法飛行,放歸自然極有可能無法存活下去,愛鳥人士邱德偉辦理相關手續登記後,陸續「領養」了他們。

「目前,這四隻小鳥身體狀態良好,能正常進食,待它們有能力獨立生存時,我就會把它們放飛,讓它們回歸大自然。」邱德偉說,接著,他拿出為這些「小朋友」準備的食物,有牛肉和黃粉蟲,「小貓頭鷹是肉食性動物,所以我用肉和昆蟲交叉餵養,使它們保持營養均衡,不過還是以昆蟲為主。」

邱德偉拿起長鑷子,夾起肉放在它們嘴邊晃一晃,逗一逗。「餵食時不能硬塞,要逗起它們的興趣,因為現在是幼鳥,所以人工餵養相當於母鳥餵養,但成年後它們就不再接受人的食物了。」照顧這些鳥兒進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邱德偉說,「一天要餵三次,下午兩點左右、晚飯後和凌晨兩點左右。」而且他特別強調,餵養小貓頭鷹時間性很強,要準時。

邱德偉「領養」的小斑頭鵂鶹

「貓頭鷹在野外生活都是站在樹杈上,如果長期站在平地會對爪子發育不利。」餵食時,一隻站在「小屋裡」的橫杆上,其它三隻都蜷縮在角落裡,原來每隻小鳥的性格不同,有的膽大,有的怕生,當它們害怕緊張時就會倒在地上,「所以除了餵食,平時都儘量不打擾他們。」

因為怕生,他們窩在一塊害怕又好奇,時不時望望外面,而且它們經常像新疆姑娘跳舞時一樣扭動脖子,熟知鳥類習性的邱德偉說因為貓頭鷹看近處的視力不好,要通過這樣的動作調整焦距,辨別周圍的事物。

進食後,邱德偉將小屋搬到店外,讓它們曬了20分鐘的太陽。他解釋說,其實它們需要的是紫外線,紫外線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和骨骼發育,這樣有利於它們飛翔,更容易在野外生存下來。

俗話說,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邱德偉熱愛鳥類,經常上山拍鳥,熟知鳥類的習性,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並找有經驗的飼養猛禽的機構學習,養起小班頭鵂鶹來就得心應手了。而且他們一家都非常的喜歡和愛護小動物,店裡就養著金毛犬和兔子等,他的孩子也不畏懼,與小動物作伴打鬧。

「家裡還有養烏龜和蜥蜴,那些給小貓頭鷹吃的黃粉蟲就是蜥蜴的食物,蟲子很難找,先拿來給小鳥吃,好在自己有繁殖一些,有時還找棘胸蛙養殖基地要蟲,以保證這些小傢伙不餓著。」邱德偉說,他現在儼然成了這四隻小班頭鵂鶹的全職「媽媽」了。

邱德偉說,差不多養半個月就可以把這幾個小傢伙放飛,讓它們回歸大自然,小貓頭鷹這種物種的獨立能力強,除了第一天帶回來的那隻一眼有殘疾,可能今後獨立生活時會有些困難,其他的都能很好地適應環境。

「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邱德偉說,雖然照顧它們很辛苦,但一想到它們不久就要重歸藍天,回歸自然,就覺得自己做一切值,他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喚起大家對大自然的熱愛與環保意識。

相關焦點

  • 德化一受傷貓頭鷹誤闖民居 愛鳥人合法「領養」
    本報訊 (記者王麗虹 通訊員李宏圖 鄭那君 文/圖)日前,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斑頭鵂鶹(讀作xiū liú,俗稱「貓頭鷹」),掉落在德化潯中鎮鳳池街縣府後8號的庭院裡,愛鳥人士邱德偉辦理了相關手續後,「領養」了這隻小鳥,待它能獨立生存時再放歸自然
  • 受傷貓頭鷹誤闖民居 愛鳥男子辦手續合法領養
    泉州網(微博)-泉州晚報訊 (記者王麗虹 通訊員李宏圖 鄭那君 文/圖)日前,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斑頭鵂鶹(讀作xiū liú,俗稱「貓頭鷹」),掉落在德化潯中鎮鳳池街縣府後8號的庭院裡,愛鳥人士邱德偉辦理了相關手續後,「領養」了這隻小鳥,待它能獨立生存時再放歸自然
  • 景區旅遊撿回貓頭鷹不吃不喝 愁壞石家莊市民盼領養
    前幾日,旅遊時撿回來了一隻小貓頭鷹,心想著養大了將其放生,然而最近這隻小貓頭鷹不吃不喝了,擔心貓頭鷹堅持不了多久,韓先生找到本報希望有經驗的愛鳥人士可以領養。    韓先生說,13日在太原一處景區旅遊時,一隻小貓頭鷹突然砸到了他面前。這支貓頭鷹翅膀還未張全,還不會飛。擔心貓頭鷹無法生存,韓先生便將其抱回了石家莊,心想著養大了再將其放生。
  • ...商都縣公安局大南坊子派出所成功救助國家二級野生動物貓頭鷹
    商都公安|保護動物 警民同心—商都縣公安局大南坊子派出所成功救助國家二級野生動物貓頭鷹 2020-11-21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知錯了,還親手放飛兩隻貓頭鷹
    戴著手套的阿雄一張開雙手,貓頭鷹撲騰著翅膀,頭也不回地向著深山飛去。   這麼可愛的貓頭鷹   為什麼選擇讓阿雄來放飛呢?   這麼可愛的貓頭鷹,為什麼選擇讓阿雄來放飛呢?說起來,阿雄和貓頭鷹之間還有一段不光彩的回憶,而這次放飛也是樂清市檢察院專門為他定製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普法教育活動。
  • 我市舉行「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 劉鳳庭張瑞...
    我市舉行「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 劉鳳庭張瑞書出席活動 2020-11-24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哈迷」爭養貓頭鷹 壽命長餵養難度大
    哈利·波特與貓頭鷹信使海德薇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但因它們的壽命長達20年,且餵養難度大,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J·K·羅琳所撰寫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電影中哈利·波特的寵物貓頭鷹海德薇受到不少「哈迷」的追捧。以至於許多人紛紛搜羅貓頭鷹,並把它們當做寵物養在家裡。越來越多的人把貓頭鷹作寵物,造成全世界範圍內貓頭鷹數量大幅減少。日前,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表示,印度國內目前野生貓頭鷹數量正不斷減少,破壞了當地的動物生態平衡,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哈迷」們抓捕野生貓頭鷹當寵物。
  • 野外撿到鳥蛋孵出貓頭鷹 他和它的故事滿滿都是愛
    ●精心餵養一周雛鳥睜眼,上網一查才知是貓頭鷹  他學著鳥媽媽一樣,將切成細絲的雞肉和牛蛙餵到雛鳥嘴邊。雛鳥沒有睜眼的時候,就閉著眼睛一口口咽下送上嘴邊的美食。吃不下了,它就把頭扭向一邊。  小楊一天餵它三頓,飯量從一指甲殼增長到體積的三分之一。在精心餵養下,一周後,雛鳥睜開眼睛。
  • 攝影人士圓明園「誘拍」貓頭鷹 園方:將加強巡視
    新京報訊(記者 康佳)昨日(6月9日),有網友發微博並附有視頻稱,圓明園內有攝影人士為拍到「好照片」,直接用竹竿捅向貓頭鷹棲息的樹幹
  • 三隻貓頭鷹回「家」了
    這是今年以來,省林業科學院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成功放飛的第七批野生動物。領角鴞和紅角鴞屬於小型鴞類動物,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人們俗稱的貓頭鷹。「考慮到貓頭鷹的生活習性,我們選擇黃昏時分在山腳下放飛,提升野生動物的生存機率。」
  • 全球「哈迷」爭養貓頭鷹 壽命長餵養難度大(圖)
    但因它們的壽命長達20年,且餵養難度大,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   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J·K·羅琳所撰寫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以及根據這些小說拍攝的電影近年來在全球掀起持久的哈利·波特熱。電影中哈利·波特的寵物貓頭鷹海德薇受到不少「哈迷」的追捧。
  • 暗綠繡眼鳥,漂亮又小巧,愛鳥人士們值得擁有
    相信愛鳥人士也不在少數,今天就為你們分享一種小巧的寵物鳥―暗綠繡眼鳥。暗綠繡眼鳥是亞洲鳥類中的品種之一,它們一般是由綠、白以及黃等等顏色組成的,其中:鮮綠色的背部,腹部則是白色的,而且點點黃色的毛髮生長在喉嚨的部位。整個顏色搭配起來,異常的漂亮。
  • 他們給貓頭鷹翅膀做了個「整形」手術
    貓頭鷹野外遇險 愛鳥人士及時救助 據介紹,接受羽毛修整術的鳥兒名叫「短耳鴞」,也叫夜貓子,是貓頭鷹的一種,典型的夜行性動物,愛在草地活動,喜歡捕捉田鼠之類小動物,是活躍在我市郊區野地的一種常見冬候鳥。
  • 安徽省馬仁奇峰景區放飛一隻巨型貓頭鷹(組圖)
    從編織袋中放出的貓頭鷹也不知是在編織袋中憋了一夜,還是不捨得這些善良的人們,放飛的巨型貓頭鷹在大家頭上盤旋數圈後,落在不遠處的楝樹上,久久不願離去。6月16日下午,繁昌縣孫村鎮林業站3位林業幹部來到馬仁奇峰森林公園的野生動物放飛區,將一隻重達5公斤左右的巨型貓頭鷹放歸大自然。這隻貓頭鷹羽翼豐厚,雙翅張開一米五左右,眼珠呈金黃色,有一元硬幣大小,嘴如銅鉤。
  • 莒南縣林業發展中心救助一隻受傷貓頭鷹
    11月30日,莒南縣林業發展中心救助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貓頭鷹。貓頭鷹是被熱心市民發現並送到當地派出所,發現時已受傷,無法飛翔。接到消息後,縣林業發展中心森保站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救助。經過認真檢查健康情況,發現貓頭鷹腿部受傷,工作人員立即開展救治,進行悉心照料。鑑於受傷貓頭鷹無法起飛,工作人員將貓頭鷹送往公園救助站進一步進行治療,待痊癒後將放飛大自然。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多數種類幾乎專以鼠類為食,是重要的益鳥。
  • 男子拾得巨型貓頭鷹 靠十多隻狗拿耗子餵養(圖)
    本報訊(記者張巍華)為了餵養受傷的貓頭鷹,好心人田師傅將自家狗兒抓來的田鼠送給貓頭鷹做食物。昨天,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稱,將於今天接貓頭鷹回中心治療。  「一細看,才發現是只貓頭鷹」,田師傅說,他還從沒見過這麼大的貓頭鷹。昨天上午,記者看到,這隻貓頭鷹高約半米,雙翅展開時一米有餘。田師傅說,初見此鳥時,這鳥蜷身站在冰面上,連動的力氣都沒有。如今,貓頭鷹已能飛到與人齊高。  從帶鳥回家那天起,田師傅天天都得到池塘邊的耗子洞邊幫著貓頭鷹覓食。
  • 小學生撿到一貓頭鷹欲收養 食量太大愁煞人(圖)
    本報訊 「我在自家的樓下撿到了一隻小貓頭鷹(右圖),想放飛又飛不遠,想送又不知送到哪兒去。」昨天,家住宿遷市區希望城小區的小學生趙妍佳看著自己撿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貓頭鷹,卻為其「出路」犯了愁。
  • 【財附動森】愛貓人士VS愛鳥人士
    首先發難的是愛鳥人士!「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說,最佳策略顯然是:不惜一切手段將野貓從自然環境中消除。」源自《對貓宣戰》,其作者彼得·瑪拉(Peter Marra)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的鳥類保護主義者。愛貓人士則通過研究流浪貓排洩物,發現在流浪貓的飲食結構中主要有三類:小型動物:田鼠、家鼠、青蛙、爬蛇、鳥類、魚類等等.穀物顆粒與灌木果實:稻米、小麥顆粒、漿果.人類合成食品:貓糧、快餐食物、狗糧.貓咪捕食是需要考慮成本的,在有限的體能下,同樣捕食鳥類與鼠類,捕獵鳥類的成本與失敗可能性更大。
  • 撿到貓頭鷹幼鳥該咋辦?給宿豫這個學校保安學生正確操作點個讚!
    我們也不知如何餵養,已交給派出所。」5月13日上午,手機尾號為2086的市民陳桂平撥打熱線電話說道。   陳桂平是宿豫區大興初級中學的一名保安,當日上午7時許,幾名學生跑來告訴他,他們發現一隻幼鳥。「早晨同學們經過操場發現這隻鳥後,便送到我這兒,希望能救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