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卻「開始散架」,俄稱其四年後或停用

2020-10-09 科普大世界

國際空間站是美俄歐日等16個國家主導的一個國際性航天項目,也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物體,總重量已達420噸左右,長達109米,寬度也有70多米,內部加壓空間有916立方米,其本質上是一個可以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運營以來已經取得了諸多的科研成就。

由於當時美將我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導致我國無法參與建設和運營國際空間站,美國此舉也倒逼我國開始打造自己的空間站。這才有了後來我國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以及即將建造的新空間站。

如今我國的新空間站項目已經萬事俱備,天和核心艙,問天和夢天實驗艙都已經製造完畢,10月7日。我國媒體報導了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消息稱:針對我國新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工作,我國將在未來兩年中進行多達11次的高密度發射,力爭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的初始在軌建造計劃。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然而幾乎就是在這個消息發出的同一時間,俄羅斯衛星網等俄媒報導稱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對外宣稱,國際空間站表層部分已出現「小孔」,結構也「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也就是四年後,國際空間站或退役。

2019年9月時,還有媒體報導稱國際空間站有空氣洩漏現象,雖然進行了檢查和修理,但是當時未引起足夠重視,到了2020年8月至9月,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速度擴大到原來的5倍,從每天洩漏270克增加到每天1400克,迫使空間站中的太空人兩次關閉各艙段艙門檢查其密封性。後來發現洩漏點位於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但俄航天部門表示對國際空間站安全沒有影響。現在來看,俄羅斯方面並非沒有擔憂,表態只是一種安慰罷了,這其實反映了國際空間站的老化現象日益嚴重。

約寧還稱俄羅斯艙段出現的問題裂縫會找到並修理好,但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卻可能會出現新問題,空間站早期的艙位距今已有20多年,而且不同的艙位來自不同的國家,標準不是特別統一、質量也良莠不齊,約寧認為寄希望於國際空間站今後無故障運行是不現實的。

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已經多次延期,第1次延期說是要使用到2015年,之後又說要使用到2020年,然後說要延期的到2024年,去年來又說要延期到2028或者2030年。這些到底可不可行呢?約寧對此表示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延長使用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與延長使用期(老化現象)有關的毛病已經開始出現,「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雖然目前還沒有出現大問題,但是一旦出現大問題,在其中工作的太空人將非常危險,因此他認為國際空間站的停用已需提上日程,2024年之後很可能會停用,「無論說什麼,很明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屆時我國的空間站將全面建成,那麼到時候地球外太空將會只有我國的空間站在正常運營。

參考資料:
《環球網》10月8日文章《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相關焦點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據報導,約寧表示,「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他表示,這些問題不是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約寧指出,目前的裂縫會找到、控制住並修理好,但此後可能會出現新問題,這意味著寄希望於國際空間站無故障運行沒有根據。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或在2024年停用
    舉報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但是這都是在國際空間站沒有出現故障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像是個沒毛病的空間站嗎?
  •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開始「散架」
    中國載人航天官網10月1日曾發布消息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在經過系統的訓練後,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4年後或將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
    前言: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近20年,它剩餘的壽命已經沒幾年了。科學家本來還希望延長它的壽命,但是國際空間站總是出現毛病,再過幾年或許就會退役了。來自俄羅斯的專家表示道,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散架」,表層出現眾多「小孔」,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
  • 俄專家稱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最多撐到2024年,中國笑到最後
    「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問題,其中比較廣為流傳的是廁所洩露事件,因為在太空無重力的情況下,由於廁所洩露,大量噴出的水進入飛船,那個場景真的無法想像,而自從2019年國際空間站就曾出現過空氣洩露。
  • 國際空間站,不妙……
    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記者 | 趙覺珵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網」(ID:huanqiu-com),原文首發於2020年10月7日,原標題為《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我國卻傳來好消息!俄網友:美國已沒有退路
    環球網消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分析稱:如果國際空間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周期,目前,國際空間站上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國際空間站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趨勢,北鬥完成組網,中國空間站蓄勢待發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由於超期服役,目前國際空間站存在眾多問題故障,很有可能在2024年就被迫停用。此後,隨著全球多個國家加入該項目,國際空間站也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過,航天項目本來就耗資巨大,近20年來全球經濟整體呈現下行趨勢,這也導致各國在航天領域的資金投入捉襟見肘。以國際空間站來說,它原本設計的使用年限截至到2015年。然而,本著「縫縫補補將就用」的原則,國際空間站經過了連續兩次延期,甚至有些國家還提出,要將其使用壽命延長到2030年。
  • 這次必須求助於中國,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俄: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據媒體報導,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分析稱,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散架,很有可能在2024年停止使用,對此有俄羅斯網友表示:看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而在國際空間站老化的同時,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完成建設,屆時或將取代國際空間站成為唯一,看來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國家這次必須求助於中國。
  • 中國笑到最後,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專家表示最多撐到2024年
    空間站,作為一種能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因其體積龐大,機構複雜,且擁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因此成為航天強國的一個重要象徵。在近日,我國公布了空間站建造進度與計劃,在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火箭發射,到2022年基本完成在軌建設。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不是空間站的某些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
  • 國際空間站面臨散架,西方將目光投向中國,天宮號建成時間已確定
    作為已經服役近20年的國際空間站,如今正在迎來職業生涯的最後時刻。從2000年接收首批太空人直到現在,國際空間站究竟還剩餘多少使用壽命,已經成為了航天界都在熱議的話題。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小問題,並且這些問題正在讓空間站面臨「散架」。
  • 俄專家:由於使用已久,國際空間站或於2024年停用
    (觀察者網訊)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7日消息,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受訪時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出現「小孔」,這讓人懷疑將其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的可能性。 約寧表示,「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其使用期。現在,因長時間使用所致的毛病開始出現,不是空間站的某些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些小問題。
  • 俄航天集團:虛擬實境系列紀錄片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俄航天集團與加拿大Felix Paul Studios影視公司合作拍攝的虛擬實境(VR)系列紀錄片「探索太空.國際空間站體驗」在國際空間站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