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多收版面費 <醫學信息>雜誌竟出"鴛鴦刊"

2021-01-13 中國經濟網

 

  朱明傑(化名)向記者提供的《醫學信息》(中旬刊)的「鴛鴦刊」(下兩本),與《醫學信息》(上旬刊)(上左)和《醫學信息》(下旬刊)(上右)。本報記者 來揚攝

  「同一期雜誌,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卻沒有。這感覺太奇幻了。」

  華北某製藥公司員工朱明傑(化名)的論文被刊發在了一本「鴛鴦期刊」上,單位領導不予承認,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評上職稱的他不得不吃下「啞巴虧」。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朱明傑處獲取了這兩本名稱、期號、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樣,但內容完全不同的「鴛鴦刊」,並對此展開了調查。

  兩本雜誌刊載的內容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和朋友交流評職稱發論文的話題,朱明傑恐怕還發現不了這本名為《醫學信息》(中旬刊)的雜誌出的竟是「鴛鴦刊」——他和朋友都在同一雜誌的同一期上發表了論文,但兩人拿到的樣刊內容卻截然不同。

  今年6月,想在9月評上職稱的朱明傑通過網際網路相中了《醫學信息》(中旬刊)。

  「之前聽同事提起過這本雜誌,網上轉載也挺多,感覺比較權威。」朱明傑說。

  選中雜誌後,朱明傑將論文發到了網站上公布的編輯部郵箱。3天後,他便接到了「可以刊發」的回覆,另有一位編輯通過電話通知他「需要交納600元」。

  按照編輯部要求,「我在6月中旬將錢匯到了該編輯部。7月底,雜誌就寄到了我手裡。」 朱明傑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朱明傑的論文發表在《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7期上。但讓朱明傑沒想到的是,「今年8月我去湖北,看到朋友處有一本同一期的《醫學信息》(中旬刊),可是翻來找去,始終沒找到我的那篇論文。」

  8月中旬從湖北回到單位後,朱明傑將刊有自己論文的那一期《醫學信息》(中旬刊)提交給了人事部門,與他一同提交雜誌的還有另一位同事。

  令朱明傑詫異的事情又發生了,「雖然我和同事都是在同一期《醫學信息》(中旬刊)上發表的論文,可是我手裡這本上面沒有他的論文,他手中的那本上面沒有我的論文。」

  中國青年報記者仔細對比了朱明傑與其同事提供的兩本雜誌後發現,儘管這兩本雜誌的封面和扉頁都標明了是2011年第7期的《醫學信息》(中旬刊),且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的印刷完全一樣,但是,兩本雜誌刊載的內容完全不同。

  此外,兩本雜誌的頁碼編排也不一樣。其中,刊登朱明傑論文雜誌的起止頁碼分別是「2865」和「3194」,而刊登朱明傑同事論文的雜誌的起止頁碼則為「3195」至「3520」。

  「說這兩本雜誌沒關係吧,但頁碼還是接著的,跟兩口子一樣還成雙成對。」朱明傑說, 「簡直就是一對『鴛鴦刊』。」

  記者通過新聞出版總署新聞機構查詢系統查詢得知,《醫學信息》的主管主辦單位均為「陝西省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雜誌上除註明本社固定的採編人員,還有21位醫療領域專家擔當特約編委。

  編輯部稱:兩個版本都是正規的

  在發現《醫學信息》(中旬刊)存在「鴛鴦刊」的現象後,朱明傑撥打了雜誌上公布的聯繫電話求證。一名女性編輯告訴他,他收到的那一本樣刊是「正規的」。

  「她告訴我,『我們是正規期刊,就是兩個版本,都可以用來評職稱。』」朱明傑對記者說。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醫學信息》(中旬刊)北京編輯部,詢問關於「鴛鴦刊」的現象。

  「我們現在是兩個版本,但都是正規的,都能在知網查詢到。」一位郭姓編輯告訴記者。

  當記者詢問為何同一期要出兩個版本時,郭編輯表示:「考慮到你們需要發論文,如果我們出的少,你們根本就排不上,如果一期出一本,就要排到明年了。」

  雖然編輯部是想「成人之美」,但《醫學信息》(中旬刊)的「分身有術」卻讓朱明傑面臨尷尬——由於單位領導無法辨別兩本雜誌的真偽,已經對他們下達了「最後通牒」:「弄清真偽後再向單位遞交」。

  「領導也不知道誰的雜誌才是真的。」朱明傑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防止同單位的作者因發表在同一期雜誌的不同版本上而「撞車」,《醫學信息》(中旬刊)的編輯們已經想了一些辦法。

  「我們當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組稿時都錯開了,兩本之間沒有相同單位的。」郭編輯告訴記者,「本來想在每一本上面都寫上什麼什麼版,但是怕被理解成是增刊就沒寫。」

  他還表示,《醫學信息》(中旬刊)不但有樣書寄給作者,而且在知網、龍源、維普、萬方等期刊電子資料庫上「都能查到」。

  在國圖查不到其近期刊物

  在朱明傑提供給記者的兩本《醫學信息》(中旬刊)上,都標明該雜誌已被中國知網等電子資料庫收錄,並在封三附上了其中3家的「收錄證書」。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中國知網的電子資料庫上查到了《醫學信息》(中旬刊)的相關信息和近年所收錄的文章目錄。印刷版的2011年第7期《醫學信息》(中旬刊)「鴛鴦刊」中刊載的近800篇論文在知網的資料庫中都能被檢索到。

  然而,記者在國家圖書館的期刊閱覽室卻沒能找到《醫學信息》(中旬刊)的實體刊物。

  國家圖書館期刊閱覽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在見到記者提供的這兩本2011年第7期《醫學信息》(中旬刊)的「鴛鴦刊」後,也表示了驚訝,「還能這樣出刊的?」

  她隨即帶記者前去查找這本雜誌,但在對應的書架上,只找到了《醫學信息》的上旬刊和下旬刊。並且,只有上旬刊有今年的現刊,下旬刊只有2010年的過刊。

  在與國家圖書館中文採編部的工作人員聯繫後,記者得知,《醫學信息》雜誌社今年只向國家圖書館提供了其上旬刊。

  「我們多次向雜誌社催繳,但一直沒催上來。」 國家圖書館中文採編部工作人員陳國英告訴記者,原則上所有具有ISSN號和國內刊號的期刊均會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一般來說,每一期雜誌要寄送5套,其中兩套留存在位於國家圖書館地下一層的庫房裡,其餘的放到開架閱覽的期刊閱覽室。

  「但有些刊物他們(指雜誌社——記者注)不向我們主動寄送,或者只寄送一部分,讀者就沒有辦法在期刊閱覽室裡看到。有時有讀者來詢問,為什麼在網上能查到被收錄了,但在書架上找不到。對此我們也沒有辦法。」陳國英說。

  陳國英也是第一次見到朱明傑提供的《醫學信息》(中旬刊)的實體刊物。在庫房裡,工作人員也只找到了兩本2010年3月的《醫學信息》(中旬刊),封面的期號是「2010 3B」。

  「這可能是催繳時的意外收穫。」陳國英說,「要不是你們找來,我們也發現不了。」

  以刊發論文為主,最少的篇幅不足500字

  記者了解到,《醫學信息》雜誌是從2009年4月起正式變更為旬刊的。雖然使用的是同一個ISSN號和國內刊號,但《醫學信息》的上、中、下旬的雜誌在外觀上相差甚遠。

  《醫學信息》(上旬刊)的封面底色是白色,有大幅插圖,刊名用淺紫紅色印刷;《醫學信息》(中旬刊)的封面底色也是白色,但沒有插圖,刊名用深藍色印刷;而《醫學信息》(下旬刊)的封面底色是紅色,刊名用深紅色印刷。

  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與朱明傑提供的那兩本《醫學信息》(中旬刊)的「鴛鴦刊」相比,《醫學信息》(上旬刊)的「分身術」似乎更為明顯。

  記者仔細翻閱了存放在庫房書架上的所有近兩年的《醫學信息》(上旬刊)後發現,原本應該在每月上旬出版一期的《醫學信息》(上旬刊)也被分為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醫學信息》(上旬刊)的封面基本相同,採編人員也是同一批人;但如果不細心對照,很難看出在兩個版本的雜誌封面右上角的標註存在區別:一版標註為「內科·管理」,另一版標註為「外科·藥技」。

  無論是上旬刊、中旬刊還是下旬刊,《醫學信息》雜誌刊登的內容主要是各地醫護工作者的論文。除個別文章外,近兩年《醫學信息》雜誌收錄的大多數論文一般是「一頁一文」,有的頁碼上刊登了兩篇論文——篇幅最短的不到500字。

  記者在《醫學信息》雜誌的一份「稿約」中看到,編輯部對來稿的要求為,「研究論著稿件一般約5000字」,但在記者翻閱的多期雜誌中,字數在5000字以上的稿件幾乎沒有。

  「我刊登在《醫學信息》(中旬刊)的論文佔了1個頁碼,大概2000多字。」朱明傑告訴記者。

  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了刊發朱明傑論文的那一本《醫學信息》(中旬刊),這一本雜誌只有330頁,但刊登了386篇論文。

  此外,合署兩三位作者名字的論文經常可見,多的甚至有7位合署者。記者還發現,東北某醫科大學的3位學生在同一期雜誌發表了兩篇文章,兩篇文章前後相鄰,只不過作者排名順序做了變化。

  一期「鴛鴦刊」版面費約可達40多萬元

  記者以投稿者的身份向一位負責為《醫學信息》雜誌組稿的論文代理詢問,是否可以在同一期發表兩篇文章。

  「只要論文是原創,通過審核就可以同時刊發。」對方回答。沒等記者問下一個問題,對方便回復稱:「2500字符內600元,5000字符是1200元,你自己挑。」

  依照《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7期的目錄,記者聯繫到了幾位論文作者,他們都表示自己是交了錢之後才發表論文的。

  「論文收費和看病送紅包一個道理,只有收了費才感覺論文發表有把握。」

  「我們需要發論文評職稱,雜誌社需要掙錢營生,各求所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

  記者採訪到的幾位作者都認為雜誌收費發論文的現象不足為奇。

  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華北某縣人民醫院作者趙國強(化名),詢問論文發表經過。「文章是我代王麗敏(化名)寫的,我只是給同事幫個忙,王麗敏交了多少錢我也不清楚,但肯定是交錢了。」趙國強告訴記者。

  「一個版面800元,我交了800元發了一篇論文。」西南某市級醫院的李虹(化名)說,與她一同署名的還有另外四位同事。「我今年要評副主任護士,雖然署了5個作者,但錢是我一個人交的,因為我是第一作者。」李虹告訴記者。

  今年8月在《醫學信息》(中旬刊)發表過一篇論文的內蒙古某醫院的陳大建(化名)告訴記者,「9月我還有一篇,交了兩個800元。第一次交錢心裡沒底。但是沒上當,交錢就給登,刊物也寄來了。」

  記者粗略計算,刊登朱明傑論文的那一期《醫學信息》(中旬刊),如果每篇論文收費按600元計,一期刊登380篇,出「鴛鴦刊」的話,純版面費收入便可達40多萬元。

相關焦點

  • 美國學術期刊: 不收版面費是主流
    美國《科學》雜誌  《科學》雜誌是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主辦刊物,也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在世界上所有同行評議的綜合性科學期刊中擁有最大的付費讀者群,全球的讀者總數估計為100萬。  醫學類學術刊物  位于田納西州的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華裔醫學研究員趙暉博士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說,據他了解,美國的醫學類學術刊物,除了個別頂尖的之外,絕大部分都向作者收取版面費。
  • 正規雜誌出假刊 論文發表市場亂象叢生
    「同一期雜誌,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卻沒有。這感覺太奇幻了。」華北某製藥公司員工朱明傑(化名)的論文被刊發在了一本「鴛鴦期刊」上,單位領導不予承認,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評上職稱的他不得不吃下「啞巴虧」。    知道好多刊物為了多發論文「創收」,可能會擅自推出增刊、特刊等,卻沒想到還有敢發行「鴛鴦刊」的。
  • 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那麼,版面費多少錢?最快什麼時候能發表?」記者追問。王編輯回答:「你把論文控制在8000字,版面費和審稿費6000元,估計明年7、8月就能發。」記者表示,如果按這個時間就趕不上評職稱了,能不能提前一些發表。王編輯說,這個雖然很難辦到,但是他們和很多期刊的關係非常好,只要多出版面費就可以。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對方如此熱情,記者不禁問道:「如果發表成功,是不是要付給你中介費?」
  • 醫學雜誌打假維權屢碰壁 醫學期刊被冒牌並非個案
    多名受騙醫生寄給《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編輯部的冒牌「稿件刊發通知」。該「稿件刊發通知」稱,800元以上的論文版面費「必須設置密碼匯款」。「李鬼1號」沒打倒,「李鬼2號」又現身編輯部啟動的第一項打假行動,是在雜誌上刊登緊急聲明。「近期,多家醫院和個人收到《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1年第3期盜版版本,該盜版本粗看難以識別,仔細審看能夠發現紙張和印刷質量低下,內容錯誤多,且插有『徵稿徵訂啟事』,所有給出的電話、郵箱和網址均為偽造。
  • 文化輿情第034期「鴛鴦刊」事件引關注 學術論文不容作假-文化產業...
    「同一期雜誌,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卻沒有。這感覺太奇幻了。」華北某製藥公司員工朱明傑(化名)的論文被刊發在了一本「鴛鴦期刊」上,單位領導不予承認,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評上職稱的他不得不吃下「啞巴虧」。    知道好多刊物為了多發論文「創收」,可能會擅自推出增刊、特刊等,卻沒想到還有敢發行「鴛鴦刊」的。
  • 全國首例發論文收版面費獲刑案重審:非法經營罪爭議
    此案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不僅在於這是全國首例發論文收版面費獲刑案,還在於通過本案的審理,牽出了當前一些專業電子期刊刊登論文的生態鏈,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法律模糊地帶:將電子期刊下載印製成紙本寄送給作者是否屬於「出版、發行」行為?代為徵稿、組稿、初審是否為私設「編輯部」?「代理論文徵稿,收版面費行為」是否構成非法經營罪?圍繞這些爭議焦點,控辯雙方激烈爭辯,案件重審持續了3天。
  • 這本2分+SCI期刊,投稿到接收1-2個月,國人友好,無版面費
    Fitoterapia,ISSN號為0367-326X。1947年創刊,由 Elsevier BV 出版。近五年影響因子基本穩定,均在2分+且上下浮動不大,即時影響因子為2.52,在中科院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藥學和藥物化學均為3區。
  • 學術期刊亂象診斷:假刊增刊 買賣版面 虛假引用
    亂象之一:「假刊」牟利  「假刊」現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據《法制日報》2001年報導,河北省承德醫學院學報某些編輯人員為了撈錢,竟私自出版盜版學報,受到了新聞出版部門的查處。據《中國青年報》2013年報導,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併至北京交通大學,但《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仍在出版,每月出版3期,收取版面費。
  • 想過把生物醫學文章投稿給這個OA化學期刊嗎?版面費竟然低一半!
    而另一個四大神刊之一,Scientific Report,影響因子也逐年下降,如今也只有4.2分,估計離跌破4分已經不遠了;而且,其他幾大神刊已經陸陸續續出問題,因此大家只能轉向四大神刊最後的堡壘Scientific Report,故而競爭也會激烈一些了,僧多粥少嘛!那麼我們萬眾苦行僧該怎麼辦呢?有沒有其他選擇呢?
  • 《醫學信息》雜誌愛找醫生當代理
    筆者向一位自稱是《醫學信息》(下旬刊)李姓的編輯詢問論文代理情況時,她表示:「做我們雜誌的代理,2500字符450元。」筆者問如果想成為《醫學信息》的代理需要什麼條件,該編輯表示:「沒有具體要求,只要每月聯繫20篇論文,直接發在我們雜誌上,我們只負責出刊,其他的事情你自己聯繫。」
  • 編印假雜誌騙取論文版面費173萬 蚌埠一詐騙集團16人獲刑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消息,以被告人李某軍為首的詐騙團夥仿冒知名醫學雜誌製作假刊,5年間以幫發論文為名騙取全國各地醫護人員173萬餘元版面費。為取得被害人的信任,業務員在聯繫醫務人員時使用的是顯示區號為010的網絡電話,提供給被害人匯款的地址是清華大學某信箱。公司業務員冒充醫學期刊編輯,打電話聯繫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稱能幫助醫務人員在核心級的醫學雜誌正刊上發表論文。
  • 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最受傷的是中國期刊,很多SCI期刊免版面費
    國內的科研期刊專業性差目前網絡上很多人在呼籲建立自己的中文核心科技期刊資料庫,其實很早之前,國內的很多科研期刊的世界影響力非常大,例如「中華防疫之父」伍連德教授,作為華人世界中第一位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科研水平非常的高,在1915年創辦的《中華醫學雜誌》曾經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期刊之一,然而最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缺乏專業人士的運維
  • 這本2分+SCI一審只要0.9周,國人友好,無版面費!快快收藏!
    本期快審推介Fitoterapia,ISSN號為0367-326X。1947年創刊,由 Elsevier BV 出版。近五年影響因子基本穩定,均在2分+且上下浮動不大,即時影響因子為2.52,在中科院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藥學和藥物化學均為3區。
  • 核心期刊發公告:停收版面費!
    據《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年初刊文,該刊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由於科研圈長期困於高額版面費問題,該通知得到不少人點讚。原文如下:為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刊物學術質量,經學校批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
  • 這本期刊發文量2000+,對國人友好,可免版面費
    2015-2019年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5.310、6.216、6.735、8.355、10.652,增長趨勢穩定,明年影響因子預計將會有進一步的增長。版面費該期刊為作者提供了發表研究的兩種選擇:可以選擇傳統訂閱模式,也可以選擇OA模式。
  • 醫學、計算機與圖像處理,免版面費的「研究生之友」SCI論文期刊
    超聲醫學、影像學、核醫學、計算機與圖像處理的同學看過來啦!這裡有一本審稿速度快,免版面費的期刊,請查收!一審時間為2-4周,從投稿到接受平均只要2個月,年發文量大,除了接受全文外,還接受數量龐大的會議文章。
  • 這本5分+SCI收稿範圍廣,自引率低,後勁十足,且不收版面費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是一本開放獲取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涵蓋了基礎醫學的所有基礎和分子方面,並強調提供生物醫學問題和分子機制的分子研究。,從提交到最終接受只需要3個多月天,這個速度是比較快的。
  • 這本5分+國產SCI收稿範圍廣,自引率低,後勁十足,且不收版面費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是一本開放獲取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涵蓋了基礎醫學的所有基礎和分子方面,並強調提供生物醫學問題和分子機制的分子研究。,從提交到最終接受只需要3個多月天,這個速度是比較快的。
  • 這本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路穩步上升,接收快無版面費!
    中科院大小類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均為3區期 刊 信 息:主 編 信 息主編是法國馬賽魯米尼免疫學中心的 J.-P. Gorvel教授。2020,Accepted: 10 July 2020Received1 July 2020,Accepted: 7 October 2020Received: 8 June 2019,Accepted:28 September 2020Received: 22 February 2020, Accepted: 2 July 2020版 面 費
  • 年發文量2000多篇,對國人友好,今年突破6分+,不收版面費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食品和營養學家,在食品中的維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質,其攝入,吸收,代謝和需求方面有150多種出版物(論文被引用1145次,H指數為23)。期刊信息主編:Paul Finglas,英國Quadram生物科學研究所發文類型: Article、Review、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