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實驗證明:Weyl費米子存在於,慢磁漲落的順磁性體中!

2020-12-04 博科園

一種特殊的基本粒子,外爾(Weyl)費米子,幾年前被首次發現。Weyl費米子的特點是:Weyl費米子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在材料中移動,幾乎不讓它們相互碰撞,因此非常節能。這為未來的電子產品開闢了有趣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Weyl費米子只在某些非磁性材料中被發現。然而現在,保羅舍勒研究所(PSI)的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實驗中證明了Weyl費米子存在於另一種物質中:

一種具有固有慢磁漲落的順磁性體,這一發現還表明,利用小磁場操縱Weyl費米子是有可能的,這可能使它們在自旋電子學中得到應用,這是一項很有前景的電子新計算機技術發展,其研究成果2019年7月12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在可能為未來節能電子鋪平道路的方法中,Weyl費米子可能會扮演一個有趣的角色。在實驗中只在物質內部發現了所謂的準粒子,它們的行為就像沒有質量的粒子。

數學家赫爾曼·外爾(Hermann Weyl)在1929年從理論上做出了預測。但PSI的科學家們直到2015年才有了實驗發現證明了外爾的預測。到目前為止,Weyl費米子只在某些非磁性材料中被觀察到。然而現在,PSI的一組科學家與美國、中國、德國和奧地利研究人員也在一種特定的順磁性物質中發現了它們。這一發現可能使未來計算機技術中Weyl費米子的潛在應用更進一步。

尋找慢磁漲落

PSI的博士後研究員、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馬軍章(音譯)說:最難的部分,是找到一種合適的磁性材料,在其中尋找這些Weyl費米子。多年來,儘管公認的理論假設是,在某些磁性材料中,Weyl費米子可以獨立存在,但儘管全球幾個研究小組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這方面的實驗證據仍然缺乏。PSI的科學家團隊於是有了一個想法,將注意力轉向一組特定的磁性材料:具有慢磁漲落的順磁性材料。在特定的順磁性材料中,這些固有的磁漲落足以產生一對Weyl費米子。

但波動必須足夠慢,才能出現Weyl費米子,從那時起,確定哪些物質具有足夠慢的磁漲落,就成了研究人員的主要挑戰。由於磁漲落的特徵時間並不是每一種材料都能在參考文獻中查到,所以研究人員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來尋找適合實驗的材料。在PSI進行的理論物理模型分析也幫助確定了一個有希望的候選材料,該材料具有慢磁漲落:化學符號EuCd2As2:銪-鎘-砷。事實上,在這種順磁性材料中,科學家們能夠通過實驗證明Weyl費米子。

用介子和x射線測量

科學家們使用兩個PSI大型研究設施進行實驗:首先使用瑞士Muon源(SμS)來測量和更好地表徵其材料的磁波動。隨後在瑞士光源SLS用x射線光譜法觀察了Weyl費米子。其證明的是:Weyl費米子可以存在於比之前認為更廣泛的材料中。因此,研究大大拓寬了被認為是可行材料的範圍,以尋找適合未來電子產品的材料。在一個叫做自旋電子學的發展領域,Weyl費米子可以被用來傳輸信息,其效率遠遠高於當今技術中電子傳輸信息的效率。

博科園|研究/來自:保羅舍勒研究所參考期刊《科學進展》DOI: 10.1126/sciadv.aaw4718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研究人員預言在鎢二碲化物(WTe2)中存在著這種「粒子」。形形色色的固態材料像一個個「材料宇宙」,包含著多種不同特性的「粒子」,其中一些可以在宇宙中找到真正的基本粒子與之對應,而其餘的只可能存在於某些特殊類型的晶體之中。該研究相關工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研究者們把這種新型「粒子」稱為二類外爾費米子,是標準量子場論中的外爾費米子的「表親」。
  • :n型半導體Te中Weyl費米子的量子霍爾效應
    但是,由於其偶然的跨能帶起源,大多數Dirac/Weyl節點通常存在於半金屬中,而沒有可利用的帶隙。有鑑於此,近日,美國普渡大學葉培德教授團隊報導了半導體中Weyl費米子的首次實驗觀察。2D Te烯,具有手性晶體結構,可在導帶邊緣附近誘導出具有刺蝟般徑向旋轉織構的非常規Weyl節點。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們表示,85年前,在量子理論的發展初期,這種粒子的存在可能性被物理學家Hermann Weyl摒棄了。因為它的存在違反了宇宙中的一個基本規則-洛倫茲對稱性。但是,跟在真空中不一樣的是,晶體環境破壞了空間的均勻一致性,不存在洛倫茲對稱性,從而給這種新粒子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粒子是由相對論量子場論來描述的,它結合了量子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捕捉到了一臺任意子對撞機的碰撞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準粒子沿著由電極(黃色)確定的路徑移動。兩個任意子(圖示藍色球體)在中間碰撞,並分別從旁邊退出。- M.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有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實驗發現外爾費米子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物理所等在實驗中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實驗結果顯示在體布裡淵區的中心Г和頂角R點存在體態能帶簡併點,與理論計算結果高度吻合(圖1d-f)。它們在(001)表面的投影被跨越整個布裡淵區的超長表面態費米弧連接(圖2a,b),在環繞單個簡併點投影的閉合路徑上存在兩條手性的表面態能帶,並且這兩條閉合路徑之間表面態能帶的手性相反(圖2c,d),標誌著這兩個能帶簡併點攜帶非零的陳數C = ±2,這是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近日,許多科技媒體都在重要位置報導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這一研究成果於6月1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與此同時,陳根富小組的博士生黃筱淳和趙凌霄同學通過精確的電輸運測量,首次在TaAs單晶中觀測到了由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阻效應,進一步從輸運的角度證明了外爾費米子的存在。在該實驗過程中,呂力研究員給予了極大幫助。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進展 | 黑磷中的黑洞:費米子的高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黑洞因量子漲落向外輻射粒子的現象。它是理解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聯繫的關鍵。然而,在宇宙中,黑洞的霍金輻射因其極低的霍金溫度(納開爾文量級,遠低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尚未被實驗證實。為了提高霍金溫度便於實驗觀測,人們提出了利用經典流體、量子流體、光纖等各種人工系統模擬黑洞及其輻射的方案。然而,到目前為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聲學黑洞的納開爾文量級的霍金溫度依然很難被實驗觀測。光纖中的光學模擬黑洞也備受爭議。以上這些體系均是基於聲子、光子等玻色子體系。
  • 進展|黑磷中的黑洞:費米子的高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黑洞因量子漲落向外輻射粒子的現象。它是理解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聯繫的關鍵。然而,在宇宙中,黑洞的霍金輻射因其極低的霍金溫度(納開爾文量級,遠低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尚未被實驗證實。為了提高霍金溫度便於實驗觀測,人們提出了利用經典流體、量子流體、光纖等各種人工系統模擬黑洞及其輻射的方案。然而,到目前為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聲學黑洞的納開爾文量級的霍金溫度依然很難被實驗觀測。光纖中的光學模擬黑洞也備受爭議。以上這些體系均是基於聲子、光子等玻色子體系。
  • 進展| 格點規範場與費米子物質場耦合問題取得進展
    格點規範場和費米子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描述了諸多基本物理規律,涉及的範圍涵蓋從高能物理中的夸克禁閉到凝聚態物理中的量子自旋液體等廣泛的領域。物理問題的模型和相圖如圖1所示,該團隊計算得到了在不同數量的費米子味道數 Nf 和不同強度的規範漲落強度J之下的完整相圖。
  • 既非玻色子也不是費米子,第三類中間態神秘粒子現世
    之所以能這樣劃分,是因為任意子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它處在一種中間態。2020年4月10日發表在全球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Fractional statistics in anyon collisions》中,物理學家首次獲得了實驗證據,證明任意子不能被歸類進另兩個粒子王國中。
  • 量子漲落首次使40公斤重的鏡子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漲落(英語:quantum fluctuation。或量子真空漲落,真空漲落)是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1]。,可以解釋宇宙為什麼會出現超星系團、纖維狀結構這一類結構的問題:根據宇宙暴脹理論,宇宙初期是均勻的,均勻宇宙存在的微小量子漲落在暴脹之後被放大到宇宙尺度,成為最早的星繫結構的種子。
  • 在量子力學中,只要敢想,會出現很多奇蹟,費米子凝聚就是證明!
    1995年,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即「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具體內容,可以參考上一章的內容。2004年,這個聯合研究小組又宣布,他們創造出物質的第六種形態,即「費米子凝聚態」。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2011年,理論工作者首次在固體材料(Y2Ir2O7、HgCr2Se4)【延伸閱讀】中發現了一類無質量的手性電子態,其線性色散的低能激發準粒子可對應於高能物理裡的外爾費米子。2015年,人們又在中心對稱破缺的TaAs半金屬中預言了外爾費米子,並得到了實驗的迅速證實【延伸閱讀】。
  • 進展|新型手性費米子研究取得進展
    今年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合作,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證實了在CoSi這個手性晶體中,存在新型手性的spin-1和charge-2費米子,並在(001)表面觀測到跨過整個布裡淵區的螺旋結構的拓撲表面態【Nature567, 496 (2019)】。類似的新型手性費米子在RhSi、PtAl等體系也被實驗所確認。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手性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手性是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的現象,比如我們的雙手,左右與右手不能重合。手性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在物理學中表示一種重要的「對稱性」。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近日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   這一成果已於6月1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論文通訊作者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錢天、石友國,並列第一作者為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生呂佰晴、馮子力、許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