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2020-11-22 科學網

左:標準I型Weyl的費米子能態
右:新發現的II型Weyl的費米子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普林斯頓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的研究者們組成的國際團隊,最近在一類特殊的金屬性材料中預言了一種新型「粒子」的存在。當外加磁場在一些特定方向上時,這種材料表現出絕緣體行為,而當磁場處於其他方向時,則表現出導體行為。這種獨特的物理特性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即有助於研發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特點的新型晶片。研究人員預言在鎢二碲化物(WTe2)中存在著這種「粒子」。形形色色的固態材料像一個個「材料宇宙」,包含著多種不同特性的「粒子」,其中一些可以在宇宙中找到真正的基本粒子與之對應,而其餘的只可能存在於某些特殊類型的晶體之中。本研究相關工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研究者們把這種新型「粒子」稱為二類外爾費米子,是標準量子場論中的外爾費米子的「表親」。然而,新的「粒子」在電磁場中表現出非常不同的特性。引領這項研究的主要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戴希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的安德烈.博納維克(B. Andrei Bernevig)副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阿列克賽.索魯雅諾夫(Alexey Soluyanov)博士以及馬蒂斯.特羅埃爾(Matthias Troyer)教授完成。同時該研究團隊還包括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的王志俊博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吳泉生和多米尼克.格萊斯(Dominik Gresch)博士。

研究人員們表示,85年前,在量子理論的發展初期,這種粒子的存在可能性被物理學家Hermann Weyl摒棄了。因為它的存在違反了宇宙中的一個基本規則-洛倫茲對稱性。但是,跟在真空中不一樣的是,晶體環境破壞了空間的均勻一致性,不存在洛倫茲對稱性,從而給這種新粒子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粒子是由相對論量子場論來描述的,它結合了量子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根據這一理論,固體由原子組成,原子包含質子和包圍它運動的電子。因為固體中電子的數目極其龐大且互相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因而不可能用量子力學理論來精確地描述固體中的每個電子的運動。取而代之的,科學家們用一種稱為「準粒子」的簡化觀點來更有效地描述固態材料中的電子運動,即把無數相互耦合在一起的真實電子的運動,簡化為無相互作用的「準粒子」,在離子和其他電子一起形成的等效場中運動。這些準粒子,也叫布洛赫電子,都是費米子。

正如電子是真空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布洛赫電子也被認為是固體材料中的「基本粒子」。換句話說,在固體物理學家們看來,晶體材料本身就是一個「宇宙」,擁有自己的「基本粒子」。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樣的「材料宇宙」可以產生出相對論量子場論預言的大多數粒子。這些準粒子中的三個,狄拉克,馬約拉納和外爾費米子,已經在一些材料中發現。儘管後兩種粒子在實驗中難以捕捉,卻開啟了在低廉和小尺度凝聚態體系中驗證量子場理論的新途徑。由於這些晶體可以在實驗室中生長,因此可以通過實驗在WTe2或其他候選材料(如鉬碲化物MoTe2)中尋找。這些實驗材料如WTe2由普林斯頓大學的實驗人員生長,並發表在去年的《自然》雜誌上[1]。

「也許人的想像力可以走得更遠,從而在凝聚態物質中找到相對論量子場論所不知道的粒子」, 博納維克如是說。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研究者們能夠做到。宇宙是由量子場論描述的,在這種描述體系的建立過程中用到了一定的規範或對稱性,像熟知的洛倫茲對稱,這些都是高能粒子所必須遵從的。但是,洛倫茲對稱性對凝聚態物質並不適用,因為相比於光速,在固體中準粒子運動的速度非常小,使得凝聚態理論從本質上講是一個低能有效理論。 「大家想知道,」 索魯雅諾夫說,「在『材料宇宙』中產生非相對論的不符合洛倫茲對稱性的『基本粒子』是否是可能的?」

關於這個問題,該國際合作團隊給出了積極的回答。這項工作開始於索魯雅諾夫和戴希在2014年11月到普林斯頓大學拜訪博納維克,在一次討論中大家注意到了WTe2在磁場中的反常行為。這些行為是由普林斯頓大學的實驗小組在一些材料實驗中(《自然》2014)觀察到的,但要確認它是由新型「粒子」導致的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後續研究中,他們很快發現,儘管相對論理論只允許一種外爾費米子,但在凝聚態物質中出現物理上不同的另一種外爾費米子是有可能的。標準的I類Weyl費米子在零能量處只有兩個可能的狀態,類似於真空中電子的兩種不同自旋態。這樣的體系在零能量處的態密度是零,以致於不具有許多有趣的熱力學效應。這種外爾費米子存在於相對論場論中,並且是洛倫茲不變性允許的唯一一種。而新預測的II類Weyl費米子體系在零能量處具有有限的態密度,即有著有限大小的費米面。這種II類外爾點出現在電子型和空穴型費米面的接觸點上。這賦予了II類外爾費米子體系一個新的特性,即有限態密度,並打破了洛倫茲對稱性。

這一發現開闢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大多數正常金屬在磁場中表現出電阻率的增加,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最近普林斯頓和中科院物理所的理論和實驗研究證實,對標準的I類外爾半金屬而言,當電場和磁場施加在同一方向時,表現出電阻率的降低,即縱向負磁阻。而這項新工作表明,對於II類外爾費米子材料而言,磁阻行為與晶體方向有關,當磁場和電流沿著一些特定的晶體方向時,電阻率會和正常金屬一樣增加,而在另一些方向上電阻率則會和外爾半金屬一樣減少。這些複雜的輸運特性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更有趣的問題是,在其他凝聚態系統中是不是可以找到更多的『基本粒子?」 博納維克說。 「還有什麼樣的其他『粒子』被隱藏在無限的『材料宇宙』中?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也許只是剛剛開始。」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由國防部、海軍研究美國辦事處、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David and Lucile Packard基金會和 W.M. Keck 基金會資助。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是由微軟研究院、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和歐洲研究理事會資助。戴希則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973計劃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這裡一併表示感謝。(原標題: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們用一種稱為「準粒子」的簡化觀點來更有效地描述固態材料中的電子運動,即把無數相互耦合在一起的真實電子的運動,簡化為無相互作用的「準粒子」,在離子和其他電子一起形成的等效場中運動。這些準粒子,也叫布洛赫電子,都是費米子。  正如電子是真空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布洛赫電子也被認為是固體材料中的「基本粒子」。
  • 科學家在實驗室首次造出無質量外爾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劉霞)1929年,德國物理學家魏爾曼·外爾首次提出,存在著一種無質量的新粒子——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
  •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突破傳統分類—新聞—科學網
    英國《自然》雜誌今天(6月19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項最新成果,該所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手性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洪、錢天和副研究員孫煜傑團隊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雷和暢等合作者共同發現三維材料
  • 首次實驗證明:Weyl費米子存在於,慢磁漲落的順磁性體中!
    一種特殊的基本粒子,外爾(Weyl)費米子,幾年前被首次發現。Weyl費米子的特點是:Weyl費米子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在材料中移動,幾乎不讓它們相互碰撞,因此非常節能。這為未來的電子產品開闢了有趣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Weyl費米子只在某些非磁性材料中被發現。
  • 理想第二類外爾點難以觀測?經典電路提供實驗平臺 | NSR
    ,其中費米子包括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近年來,人們在凝聚態物質體系外爾半金屬中發現了以準粒子形式存在的外爾費米子,其在色散關係上表現為外爾點。第二類外爾點已經在凝聚態系統和多種人工周期性結構中實現,包括光子晶體和聲子晶體等。然而,這些第二類外爾點通常是不受對稱性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間距較小且具有不同的能量。
  • 記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的科學家:「高深」費米子背後的「簡單」科學...
    (圖片來源於中科院網站)   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這是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但是由於TOI 700d處於宜居帶,它的表面或大氣中可能有液態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此外,天文學家在會議上報告說,TESS還發現了其他有趣的行星。其中一顆不是圍繞一顆而是圍繞一對恆星旋轉,第一顆這樣的環雙星運轉行星是宇宙飛船發現的。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等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這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該項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 科學家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確鑿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物理學系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本報北京6月20日電(記者 邱晨輝)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迎來一項重大突破。
  • 發現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既不是費米子,也不是玻色子
    然而,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世界中,還存在著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任意子(anyon)。現在,一組法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在實驗室中建造的一個微型對撞機,首次發現了第一個證明這種粒子存在的實驗證據。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費米子是指自旋為半整數(如1/2、3/2等)的粒子,它包括夸克和電子等;玻色子是自旋為整數(0、1、2等)的粒子,包括含光子、膠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在粒子世界中,費米子就好似是「社交恐懼症」重症患者——兩個費米子永遠不會佔據相同的量子態。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感謝科學網建立11年來為國內外從事科研工作人員的交流提供了這樣一個優秀場所,正如我在一個博文裡分析所發現的,科學網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我在《自然》雜誌上發的讀者來信。祝願《中國科學報》及科學網與時俱進,成為科研人員流連忘返、賞心悅目的百花園。 ◆姬揚(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讓我更好地獲取國內外科技新聞,同時還可以了解高層領導和先進人物對國內外科技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看法。
  • 中科院被《科學》拒稿,讓普林斯頓「先」發現了外爾費米子?
    過去幾天,一則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的消息在媒體引起關注,更有媒體聲稱,該發現能實現智慧型手機一年充一次電(此為誇大,下文將作解釋)。而在這一重大發現的背後,又一樁科學公案正在發酵。 7月16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扎伊德·哈桑團隊的實驗成果,該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在「外爾半金屬」中發現了「外爾費米子」。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據科技日報7月10日報導,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科學家發現奇異的二維粒子
    一種只存在於兩個維度上的粒子被發現。科幻影視劇中展示的「二維文明」。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斌與重慶大學教授黃曉旭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納米鎳持續強化的現象,以及3納米鎳在高壓下的強度可達到普通商用鎳強度的
  • 第二類外爾半金屬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研究人員在被稱為「Weyl半金屬」(Weyl semimetal)的拓撲材料中發現其低能準粒子激發滿足與無質量Weyl費米子相同的物理規律,在凝聚態體系中發現了高能物理中預言的奇異粒子。與在高能物理中不同的是,在凝聚態系統的一些固體材料體系中可以存在不滿足洛倫茲不變性的Weyl費米子。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