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第二類外爾點難以觀測?經典電路提供實驗平臺 | NSR

2020-12-17 知社學術圈

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其中費米子包括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近年來,人們在凝聚態物質體系外爾半金屬中發現了以準粒子形式存在的外爾費米子,其在色散關係上表現為外爾點。不同於要求洛倫茲對稱性的高能物理凝聚態體系中存在兩類外爾點:

  • 具有對稱錐形能帶的第一類外爾點;
  • 具有強烈傾斜能帶的第二類外爾點。

第二類外爾點已經在凝聚態系統和多種人工周期性結構中實現,包括光子晶體和聲子晶體等。然而,這些第二類外爾點通常是不受對稱性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間距較小且具有不同的能量。這使得在實驗上很難將第二類外爾點和其他類型的能帶簡併點區分開來,並觀測到拓撲表面態等外爾點相關的現象。

近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Prof. Baile Zhang、Prof. Yidong Chong)、哈爾濱工程大學(Prof. Jinhui Shi)、西安交通大學(Prof. Huibin Tao)課題組利用電路節點連接的高度靈活性,在經典電路上觀測到了理想的第二類外爾點。該研究成果以「Ideal type-II Weyl points in topological circuits」為題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浙江大學李汝江博士和哈爾濱工程大學呂博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理想第二類外爾點的實驗觀測。(a)周期邊界電路樣品圖。(b)-(c)周期邊界電路的能帶。(d)開放邊界電路樣品圖。(e)開放邊界電路的能帶。(f)表面態的場分布。

對於三個空間維度均為周期邊界的電路結構(上圖a),該外爾系統僅具有兩條能帶。由於鏡面對稱和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動量空間中存在最小數目的四個第二類外爾點且它們位於相同頻率處。

在實驗上,研究者通過重構電路系統的能帶圖,證明了能帶線性簡併點和強烈傾斜能帶的存在(圖b-c),從而說明這四個外爾點為理想第二類外爾點。

此外,他們加工了一個具有開放邊界的電路結構(圖d),在其中觀測到了不完整帶隙及帶隙中的拓撲表面態(圖e-f)。這些現象進一步說明了理想第二類外爾點的存在。

電路系統具有高度靈活性和可控性。與其他實驗平臺相比,電路系統中的格點可以以任意方式連接,單個節點可以有任意多個連接,遠距離格點也可以實現連接。而且,格點之間的耦合強度是與格點距離無關的。正是由於這種靈活和高度可定製的連接,以及與距離無關的耦合,具有理想第二類外爾點的電路才可以被較為容易地加工出來。該電路平臺可用來進一步研究外爾物理和其他拓撲現象。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192/5898679

相關焦點

  • 聲學三維狄拉克點及其向外爾點的轉變
    2015年,肖孟等人首先提出了外爾半金屬在聲子晶體中的實現方式,該工作打開了探索聲學拓撲半金屬的大門。三維狄拉克半金屬是另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拓撲半金屬,其根據形成機制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基於能帶反轉機制;第二類則受對稱性的保護。
  • 面內磁場與電流垂直或平行時仍存在霍爾信號 | NSR
    研究團隊使用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和具有三軸矢量磁體的稀釋制冷機,通過嚴格的轉角實驗(圖1(b)),排除了縱向電阻分量以及經典霍爾效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系統地研究了ZrTe5器件(圖1(a))的本徵面內霍爾響應。
  • 物理所等在實驗中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通過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材料的體態和表面態電子結構,可以提供這些手性費米子的直接證據,但實驗測量需要原子級平整的樣品表面。CoSi是典型的三維材料,通常的解理方法難以得到原子級平整的表面。它們在(001)表面的投影被跨越整個布裡淵區的超長表面態費米弧連接(圖2a,b),在環繞單個簡併點投影的閉合路徑上存在兩條手性的表面態能帶,並且這兩條閉合路徑之間表面態能帶的手性相反(圖2c,d),標誌著這兩個能帶簡併點攜帶非零的陳數C = ±2,這是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該實驗結果不僅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而且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去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
  •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手性是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的現象,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在相對論物理中,手性是指無質量粒子的自旋和動量方向平行或者反平行。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儘管後兩種粒子在實驗中難以捕捉,卻開啟了在低廉和小尺度凝聚態體系中驗證量子場理論的新途徑。由於這些晶體可以在實驗室中生長,因此可以通過實驗在WTe2或其他候選材料(如鉬碲化物MoTe2)中尋找。這些實驗材料如WTe2由普林斯頓大學的實驗人員生長,並發表在去年的《自然》雜誌上[1]。 「也許人的想像力可以走得更遠,從而在凝聚態物質中找到相對論量子場論所不知道的粒子」, 博納維克如是說。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組與合作者在拓撲外爾半金屬晶體中觀測到非...
    北大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課題組及合作者在摻硫的第二類拓撲外爾半金屬二碲化鉬晶體中觀測到非平庸超導的信號,發現該材料是一種拓撲超導候選材料。同時,因其為層狀過渡金屬碲化物,具有很大的潛在應用價值。1929年物理學家赫爾曼·外爾發現,有一種質量為零,自旋是半整數的費米子的行為滿足外爾方程,這種粒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
  • NSR專題|引力波天文學(特邀編輯:武向平)
    引力波為探索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窗口。《國家科學評論》2017年第5期出版了「引力波天文學」專題,敬請收閱。知社也特約國內相關領域一線年輕學者撰寫了幾個特別迷人的景點介紹,合成引力波天文學之系列刊發,以饗讀者。秘密公開後,我們又第一時間邀請LVC成員進行了對這一科學問題的詳細解讀。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 可用於手機電池和量子計算機
    7月2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布消息:他們發現了具有「手性」的電子態——外爾費米子。這是國際上物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科學突破,對「拓撲電子學」和「量子計算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物理所表示,中國科學家的這一發現,從材料理論預言到實驗觀測都是獨立完成。
  • SHMFF用戶揭示基於外爾軌道的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在磁場下,普通能帶的電子在倒空間會沿著費米面截面的閉合曲線做迴旋運動,而對於費米弧而言,其兩個端點最終連接的是體態的外爾點,因此正常情況下不會形成迴旋軌道。基於這兩個重要證據,實驗成功證明了砷化鎘納米結構中的量子霍爾效應來源於三維的外爾軌道。  這種新型外爾軌道量子霍爾效應產生的理論機制是由於兩個表面的迴旋部分符合正常量子霍爾效應所需的二維迴旋,同時垂直方向的隧穿過程是基於外爾半金屬特有的手性朗道能級,可以提供一個無耗散的通道,從而沒有破壞原有的量子化邊界態。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路中(包括電子線路),「接地」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原因。 用物理語言解釋以上例子,可以說成是「電壓具有平移規範對稱性」。 重力場也具有與上述電力系統類似的平移規範對稱性。就像父母不在乎孩子從五樓房間的床上跳到地板上,但絕對不允許孩子從五樓的平臺跳到樓下的草地上。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 量子群英會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路中(包括電子線路),「接地」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原因。  用物理語言解釋以上例子,可以說成是「電壓具有平移規範對稱性」。  重力場也具有與上述電力系統類似的平移規範對稱性。就像父母不在乎孩子從五樓房間的床上跳到地板上,但絕對不允許孩子從五樓的平臺跳到樓下的草地上。這兒的物理效應也是這樣,不管「絕對高度」,只取決於高度的相對差距而已。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但是,跟在真空中不一樣的是,晶體環境破壞了空間的均勻一致性,不存在洛倫茲對稱性,從而給這種新粒子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粒子是由相對論量子場論來描述的,它結合了量子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根據這一理論,固體由原子組成,原子包含質子和包圍它運動的電子。因為固體中電子的數目極其龐大且互相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因而不可能用量子力學理論來精確地描述固體中的每個電子的運動。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
  • 進展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
  • 進展|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
  • 中科院被《科學》拒稿,讓普林斯頓「先」發現了外爾費米子?
    同一天,《科學》雜誌還在線發表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陸凌等人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團隊宣布在光學晶體裡發現「外爾玻色子」。 到了7月20日,中科院物理所官網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研究員率領的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了具有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態——外爾費米子。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中有這麼一句:「該發現從理論預言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是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研究獲進展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途徑。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研究獲進展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