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研究獲進展

2020-09-23 量子之聲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另一類破壞時間反演對稱性的磁性外爾半金屬在近期也得到了材料實現和密切研究。

  首個實驗確認的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於2018年被提出,並被相關譜學實驗證實。目前,Co3Sn2S2已經成為磁性拓撲物理前沿研究的一個重要平臺。Co3Sn2S2屬於Shandite化合物,其中Co原子構成層狀kagome結構,具有c方向極化的面外鐵磁序,磁矩強度為0.3 μB/Co,居裡溫度約為175 K。能帶拓撲結構中,有三對外爾費米點靠近費米能級(圖1)。由於外爾費米子可當作是動量空間的贗磁場——貝利曲率的磁單極子,它們將影響實空間中電子的運動,譬如產生內稟反常霍爾效應等。拓撲效應主導的內稟反常霍爾電導能抵禦材料缺陷和外部熱擾動的破壞,具有很高的穩定性,有利於量子器件的應用。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內稟反常霍爾電導與一對手性相反的外爾費米子在動量空間的間距基本成正比,並與外爾費米子到費米能級的遠近有關。磁性狀態的變化能夠影響電子結構,進而使得外爾費米子的位置和能量產生變化。可以預想,當材料中有序排列的磁矩因集體運動產生自旋波時,內部的外爾費米子也將隨之被擾動,從而使得反常霍爾電導受到影響。反過來說,外爾費米子作為動量空間的磁單極子,藉助系統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其中的自旋波色散也將受其影響,體現為材料中自旋波的剛度(或斜率)和能隙的溫度依賴行為與外爾費米子有內在關聯(圖2)。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等利用非彈性中子散射精細測量了Co3Sn2S2單晶的低能自旋波,並用唯象理論模型分析了其自旋相互作用和自旋波能隙的溫度依賴關係等。他們發現,不同於材料的準二維晶體結構,其鐵磁自旋波在低溫下具有明顯的三維特徵,即在ab面內和c方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色散(圖3),表明該體系具有三維磁交換作用,且層間強度是層內的一半。類似的色散延續到高溫順磁態中,表明了體系具有中等程度的三維自旋關聯效應。數值計算結果很好地印證了這一結論,並估算出與實驗值接近的居裡溫度和自旋波剛度,其磁各向異性能約為0.6 meV。然而,高精度的中子散射測量表明,在4 K溫度下,自旋波能隙完全打開,高達2.3 meV。詳細的溫度依賴關係表明,自旋波能隙並不完全服從鐵磁序參量的行為,而必須充分考慮反常霍爾電導的影響,體現了外爾費米子與自旋波的相互影響(圖4)。此前,在SrRuO3中的研究表明非單調溫度依賴自旋波剛度和能隙與反常霍爾電導率行為很類似,但是該材料尚未有關於外爾費米子的確鑿譜學證據。而在其他一些磁性拓撲半金屬候選材料中,自旋波與拓撲費米子是否存在耦合仍存有較大爭議。該研究不僅給出了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中的磁性相互作用參數等關鍵信息,而且明確表明電子拓撲態與自旋動力學之間存在互相影響,這為理解磁性拓撲材料提供了物理基礎,並以此啟發了該材料體系拓撲物態調控的可能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發表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

  以上中子散射實驗在澳大利亞中子散射中心Taipan和Sika兩臺三軸譜儀上完成。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中科院青年促進會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

https://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PMA/64/1/10.1007/s11433-020-1597-6?slug=fulltext

圖1. (a)Co3Sn2S2的晶體結構和鐵磁結構。(b) 外爾費米子在動量空間位置。

圖2. 外爾費米子與自旋波共舞

圖3.Co3Sn2S2的自旋波在ab面(H方向)和c方向(L方向)的色散。

  圖4. Co3Sn2S2的自旋波能隙及其隨溫度的演化,其中虛線為參照鐵磁序參量擬合結果(b=0),紅色空心點為考慮反常霍爾電導貢獻之後的數據擬合結果(b≠0)。

相關焦點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研究獲進展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途徑。
  • 進展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
  • 進展|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
  • 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徵。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2 星期二
    科研進展1、金屬所聚合物基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2、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研究獲進展>6、古脊椎所7萬年前Toba火山噴發事件研究獲進展7、海洋所在內陸架沉積動力演化特徵研究中獲進展8、昆明植物所解析核心十字花科植物的系統發育關係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 可用於手機電池和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家今日公布的成果顯示,他們成功捕捉到一種困擾物理學家近一個世紀的「幽靈粒子」——外爾費米子(Weyl費米子)。至於有什麼用?這項成果可以解決手機待機時間短的問題,比如,可以實現手機電池一年充一次電。 科學家把基本粒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兩大類,費米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外爾費米子被稱為預言中的奇特粒子,是當今凝聚態物理最前沿的研究對象之一。如今,被中國學家證實了。
  • 量子粒子大觀:狄拉克、外爾和馬約拉納
    以前大家認為中微子是無質量的外爾費米子,但中微子的質量被發現後,大家現在認為它有可能是有質量的狄拉克費米子,或者是有質量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到底是哪一種,這是目前高能粒子物理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的宇宙十分豐富,但我們的材料更加豐富。同樣的電子在不同的材料中,可以表現為各種各樣不同的費米子。研究這些材料中被模擬的各種各樣的費米子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前沿。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自旋向下為絕緣態,只有自旋向上的費米面,其自旋構型與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相似。 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提出一組滿足Dirac方程的實數解,與描述電子的複數解不同,這組實數解描述了一個具有電中性,且該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其自身的全新粒子,後來被人們稱為Majorana費米子。理論研究發現,Majorana費米子滿足非阿貝爾統計規律,即操作粒子的結果與操作的先後順序有關,這為設計新概念的拓撲量子計算機提供了重要途徑。
  • 自旋熱電子研究獲進展
    Jauho日前提出,在二維非磁半導體中,利用自旋能斯特效應可產生由溫度梯度驅動的純自旋流,並設計了一個H形器件,不僅能用來檢測預言的新效應,也可作為二維熱電池的原型器件。研究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據介紹,電子不僅具有電荷,同時具有自旋自由度。
  • 中科院被《科學》拒稿,讓普林斯頓「先」發現了外爾費米子?
    過去幾天,一則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的消息在媒體引起關注,更有媒體聲稱,該發現能實現智慧型手機一年充一次電(此為誇大,下文將作解釋)。而在這一重大發現的背後,又一樁科學公案正在發酵。 7月16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扎伊德·哈桑團隊的實驗成果,該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在「外爾半金屬」中發現了「外爾費米子」。
  • 進展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構築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在這些近層狀堆疊的晶體材料中,過渡金屬元素原子呈三角形和六邊形在平面內交替排列,形成了獨特的拓撲結構,例如具有狄拉克錐的電子能帶結構特徵和強自旋軌道耦合的平帶特徵等。並且,這些材料表現出鐵磁、反鐵磁以及順磁等豐富的磁性基態。因此,它們成為人們廣泛研究的對象。
  • 鐵磁絕緣體中磁子輸運性質的全電學方法研究獲進展
    該項研究工作製備出的Pt/YIG/Pt—重金屬/鐵磁絕緣體/重金屬這種新型層狀自旋閥結構,對於研究鐵磁絕緣體中磁子的輸運性質具有重要的實驗與理論指導意義,是「鐵磁絕緣體自旋電子學」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突破性進展,它充分表明以鐵磁絕緣體中磁子作為自旋信息載體的一類新型自旋電子學核心器件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即以鐵磁絕緣體中的磁子作為自旋信息的載體,可以克服電荷流動產生的焦耳熱的影響,具有低能耗的特性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外爾半金屬是一類由拓撲保護的外爾費米子主導其體態宏觀物理(電/熱/光)行為的拓撲材料,是拓撲物理與凝聚態物理相結合的重要產物,具有零質量、高遷移率、拓撲穩定、手性保護等一系列新奇的拓撲物態與電子行為。外爾費米子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Weyl於1929年提出,用以描述高能物理中的一種無質量費米子。
  •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以新的模型設計和算法突破為代表的大規模量子蒙特卡洛計算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定量研究巡遊電子量子臨界現象,檢驗諸多解析猜測的正確性和發展新的理論框架開闢了道路。研究人員通過將無相互作用的費米面與各種玻色子臨界漲落耦合起來,成功設計出伊辛向列相、電荷密度波、鐵磁和反鐵磁自旋密度波以及Z2或者U(1)規範場等臨界漲落與費米子耦合的模型,並且繞過了量子多體系統蒙特卡洛模擬中常見的符號問題,為定量研究眾多巡遊量子臨界系統打開了數值的可能性。
  • 首次實驗證明:Weyl費米子存在於,慢磁漲落的順磁性體中!
    一種特殊的基本粒子,外爾(Weyl)費米子,幾年前被首次發現。Weyl費米子的特點是:Weyl費米子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在材料中移動,幾乎不讓它們相互碰撞,因此非常節能。這為未來的電子產品開闢了有趣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Weyl費米子只在某些非磁性材料中被發現。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但是近十多年來,拓撲絕緣體,尤其是拓撲半金屬等新奇量子態研究的快速發展為在凝聚態體系中實現和觀測外爾費米子的準粒子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找到真實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當兩個自旋非簡併的能帶在費米能級附近線性交叉時,其低能準粒子激發態與外爾費米子的行為一致,這類材料體系被稱為外爾半金屬。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但是近十多年來,拓撲絕緣體,尤其是拓撲半金屬等新奇量子態研究的快速發展為在凝聚態體系中實現和觀測外爾費米子的準粒子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找到真實的外爾半金屬材料。
  • 一維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管習文、博士研究生何豐、研究員姜玉鑄與中科院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美國萊斯大學教授Randy Hulet和浦晗合作,通過量子可積系統理論,得到一維超冷費米氣體獨特的分數化準粒子和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的精確結果,並給出實驗驗證該一維多體物理現象的具體方案,在低維量子多體普適規律研究中取得進展。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興趣日益增長。與鐵磁體相比,反鐵磁性材料具有更快的自旋動力學特性和對雜散磁場的低靈敏度,這使其成為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的理想選擇。一方面,反鐵磁自旋在外部磁場下的穩定性與自旋翻轉場HSF有關,其可達到100特斯拉以上。另一方面,零場反鐵磁共振頻率可以高達太赫茲(THz)。
  •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8日從中科院物理所網站獲悉,中科院物理所EX7組丁洪研究員、錢天研究員和孫煜傑副研究員與其他合作者共同發現三維材料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