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突破傳統分類—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英國《自然》雜誌今天(6月19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項最新成果,該所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該發現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均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新型費米子的發現,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科院物理所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科研人員認為,「固體宇宙」中新型粒子的研究剛剛開始,這一研究成果對促進人們認識電子拓撲物態,發現新奇物理現象,開發新型電子器件,以及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6年4月,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翁紅明、方辰、戴希、方忠預言在一類具有碳化鎢晶體結構的材料中存在三重簡併的電子態,其準粒子就是三重簡併費米子,是不同於四重簡併的狄拉克費米子和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的新型費米子。

該所石友國指導博士生馮子力迅速製備出碳化鎢家族中的磷化鉬單晶樣品,丁洪和錢天指導博士生呂佰晴,在上海光源「夢之線」和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經過幾個月的實驗測量,成功解析出磷化鉬的電子結構,與翁紅明指導博士生許秋楠的計算結果高度吻合,首次實驗發現突破傳統分類的三重簡併費米子。

翁紅明等人的理論工作還指出,三重簡併費米子態與狄拉克費米子和外爾費米子態不同,它對外加磁場的方向敏感,使得含有它的母體材料具有磁場方向依賴的輸運性質。

近期,該所陳根富研究組在碳化鎢中觀測到與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顯著不同的方向依賴輸運行為,緊接著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磷化鉬中觀測到極低電阻行為,這些都有可能是這種新型費米子的獨特表現。

據了解,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波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與時空連續的宇宙空間不同,電子所處的「固體宇宙」只滿足不連續的分立空間對稱性,這就可能導致傳統理論中所沒有的新型費米子。尋找新型費米子是近年來拓撲物態領域一個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也是該領域國際競爭的焦點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本報北京6月20日電(記者 邱晨輝)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迎來一項重大突破。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等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這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該項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手性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手性是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的現象,比如我們的雙手,左右與右手不能重合。手性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在物理學中表示一種重要的「對稱性」。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據科技日報7月10日報導,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記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的科學家:「高深」費米子背後的「簡單」科學...
    )、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中)、三重簡併的新型費米子(右)。(圖片來源於中科院網站)   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研究者們把這種新型「粒子」稱為二類外爾費米子,是標準量子場論中的外爾費米子的「表親」。然而,新的「粒子」在電磁場中表現出非常不同的特性。引領這項研究的主要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戴希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的安德烈.博納維克(B.
  • 為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新方向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固體材料中實驗發現的三種費米子:四重簡併的狄拉克費米子(左)、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中)、三重簡併的新型費米子((資料圖片)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這一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波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3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 我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外爾費米子就是一種具有手性的無質量粒子,自90年前由理論提出以來,雖然作為基本粒子至今沒有得到證實,但作為準粒子在凝聚態材料中於2015年發現了存在的證據。因此,在凝聚態材料中尋找新型手性費米子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video:20170621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0]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Dirac)費米子、外爾(Weyl)費米子和馬約拉納(Majorana)費米子。狄拉克費米子已經被發現,大家所熟知的電子、質子、中子等就是狄拉克費米子,而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還沒有在粒子物理實驗中被觀測到。
  • 科學家在實驗室首次造出無質量外爾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劉霞)1929年,德國物理學家魏爾曼·外爾首次提出,存在著一種無質量的新粒子——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實驗發現外爾費米子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固體宇宙」中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繼「外爾費米子」之後,物理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與時空連續的宇宙空間不同,電子所處的「固體宇宙」只滿足不連續的分立空間對稱性,這就可能導致傳統理論中所沒有的新型費米子。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科學家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確鑿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物理學系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奕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 研究發現突破傳統二價金屬離子化合物認知新晶體—新聞—科學網
    因此,二維CaCl晶體是一種既具有金屬特性又具有壓電特性的新型物質材料,有望製備具有原子尺度和納米尺度的電子器件,從而產生廣泛應用。 值得強調的是,CaCl晶體表現出室溫鐵磁性,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同的主族金屬元素不會具有室溫鐵磁性的傳統觀念。理論計算表明,這種室溫鐵磁性同樣來源於兩個方面:+1價Ca離子中的不成對價電子,以及相應反常二維晶體結構的邊緣或者缺陷效應。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研究者們把這種新型「粒子」稱為二類外爾費米子,是標準量子場論中的外爾費米子的「表親」。然而,新的「粒子」在電磁場中表現出非常不同的特性。引領這項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戴希、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安德烈·博納維克(B.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 可用於手機電池和量子計算機
    7月2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布消息:他們發現了具有「手性」的電子態——外爾費米子。這是國際上物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科學突破,對「拓撲電子學」和「量子計算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物理所表示,中國科學家的這一發現,從材料理論預言到實驗觀測都是獨立完成。
  •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8日從中科院物理所網站獲悉,中科院物理所EX7組丁洪研究員、錢天研究員和孫煜傑副研究員與其他合作者共同發現三維材料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祝《中國科學報》,報中國科學,也報古今中外科學,多報中華傳統科學的復興!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