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新方向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2020-11-25 中國經濟網

  固體材料中實驗發現的三種費米子:四重簡併的狄拉克費米子(左)、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中)、三重簡併的新型費米子(右)。(資料圖片)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這一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波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3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狄拉克費米子已經被發現,大家所熟知的電子、質子、中子等就是狄拉克費米子。

  在固體中,眾多電子受到周期性晶格和電子—電子間相互作用的影響而表現出不同於單個自由電子的集體行為。這樣的集體行為可以看作是一個假想的新粒子,即所謂的準粒子。不同固體中電子的準粒子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基本粒子行為,是基本粒子在固體中的「影子」。

  人們首先在固體中發現對應於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的準粒子。2012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方忠、戴希、翁紅明研究組理論預言在Na3Bi中存在無「質量」的三維狄拉克費米子,隨後得到實驗證實。2015年,他們又預言TaAs家族材料中存在外爾費米子,隨後也得到實驗證實。外爾費米子的發現入選了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2015年國際物理學8大亮點。

  與時空連續的宇宙空間不同,電子所處的「固體宇宙」只滿足不連續的分立空間對稱性,這就可能導致傳統理論中所沒有的新型費米子。尋找新型費米子是近年來拓撲物態領域的一個挑戰性前沿科學問題。

  2016年4月,翁紅明、方辰、戴希、方忠預言在一類具有碳化鎢晶體結構的材料中存在三重簡併的電子態,其準粒子就是三重簡併費米子,是不同於四重簡併的狄拉克費米子和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的新型費米子。

  隨後,物理所研究人員迅速製備出碳化鎢家族中的MoP(磷化鉬)單晶樣品,並在上海光源「夢之線」和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經過幾個月的實驗測量,成功解析出MoP的電子結構,首次實驗發現突破傳統分類的三重簡併費米子。

  「固體宇宙」中新型粒子的研究剛剛開始,這一研究成果對促進人們認識電子拓撲物態、發現新奇物理現象、開發新型電子器件,以及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梁靖雪)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本報北京6月20日電(記者 邱晨輝)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迎來一項重大突破。
  •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 突破傳統分類—新聞—科學網
    ——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該發現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均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新型費米子的發現,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科院物理所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科研人員認為,「固體宇宙」中新型粒子的研究剛剛開始,這一研究成果對促進人們認識電子拓撲物態,發現新奇物理現象,開發新型電子器件,以及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手性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手性是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的現象,比如我們的雙手,左右與右手不能重合。手性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在物理學中表示一種重要的「對稱性」。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等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這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該項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 科學家在三重簡併費米子半金屬MoP中觀測到壓力誘導的超導電性
    目前,實驗已發現的拓撲半金屬包括狄拉克(Dirac) 半金屬、外爾 (Weyl) 半金屬、節線 (nodal-line) 半金屬等。拓撲半金屬可展示線性巨磁阻效應、超高載流子遷移率、極高電導率、高熱電勢等宏觀量子現象,在低能耗電子學器件方面有潛在的應用前景,迅速成為量子材料領域嶄新的研究熱點和前沿。
  • 記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的科學家:「高深」費米子背後的「簡單」科學...
    圖為石友國(左)、翁紅明(中)、錢天(右)   圖為固體材料中實驗發現的三種費米子:四重簡併的狄拉克費米子(左)、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中)、三重簡併的新型費米子(右)。(圖片來源於中科院網站)   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8日從中科院物理所網站獲悉,中科院物理所EX7組丁洪研究員、錢天研究員和孫煜傑副研究員與其他合作者共同發現三維材料CoSi中存在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確定證據。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實驗發現外爾費米子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固體宇宙」中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繼「外爾費米子」之後,物理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與時空連續的宇宙空間不同,電子所處的「固體宇宙」只滿足不連續的分立空間對稱性,這就可能導致傳統理論中所沒有的新型費米子。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成果進展。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質量」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歷經80多年,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外爾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據科技日報7月10日報導,外界評價這次發現具有重大意義——打破常規分類的新型費米子研究,對於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質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
    這些準粒子,也叫布洛赫電子,都是費米子。  正如電子是真空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布洛赫電子也被認為是固體材料中的「基本粒子」。換句話說,在固體物理學家們看來,晶體材料本身就是一個「宇宙」,擁有自己的「基本粒子」。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樣的「材料宇宙」可以產生出相對論量子場論預言的大多數粒子。這些準粒子中的三個,狄拉克、馬約拉納和外爾費米子,已經在一些材料中發現。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根據這一理論,固體由原子組成,原子包含質子和包圍它運動的電子。因為固體中電子的數目極其龐大且互相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因而不可能用量子力學理論來精確地描述固體中的每個電子的運動。取而代之的,科學家們用一種稱為「準粒子」的簡化觀點來更有效地描述固態材料中的電子運動,即把無數相互耦合在一起的真實電子的運動,簡化為無相互作用的「準粒子」,在離子和其他電子一起形成的等效場中運動。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外爾費米子 可用於手機電池和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家今日公布的成果顯示,他們成功捕捉到一種困擾物理學家近一個世紀的「幽靈粒子」——外爾費米子(Weyl費米子)。至於有什麼用?這項成果可以解決手機待機時間短的問題,比如,可以實現手機電池一年充一次電。 科學家把基本粒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兩大類,費米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外爾費米子被稱為預言中的奇特粒子,是當今凝聚態物理最前沿的研究對象之一。如今,被中國學家證實了。
  • 我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在量子場論中,無質量粒子的手性就是由其自旋與動量方向平行或者反平行來定義的。外爾費米子就是一種具有手性的無質量粒子,自90年前由理論提出以來,雖然作為基本粒子至今沒有得到證實,但作為準粒子在凝聚態材料中於2015年發現了存在的證據。因此,在凝聚態材料中尋找新型手性費米子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 進展|新型手性費米子研究取得進展
    今年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合作,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證實了在CoSi這個手性晶體中,存在新型手性的spin-1和charge-2費米子,並在(001)表面觀測到跨過整個布裡淵區的螺旋結構的拓撲表面態【Nature567, 496 (2019)】。類似的新型手性費米子在RhSi、PtAl等體系也被實驗所確認。
  • 物理所等在實驗中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發現外爾費米子之外的新型手性費米子不僅是拓撲半金屬領域上的突破,也可以為探索手性費米子相關的物理現象提供更多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近年來,理論上已經預言了多種類型的手性費米子以及相關的材料,但一直未能得到實驗證實。在眾多關於新型手性費米子的理論預言中,CoSi屬於能帶結構比較理想的材料,引起了國際上許多研究組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