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一顆高分!將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2020-09-07 商業航天創新中心

9月7日13時57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高分十一號02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同時也可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該星與高分十一號衛星在軌組網後,將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本次發射是長四乙火箭的第66次發射,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5次發射。

據悉,長四乙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單星、多星發射,其太陽同步圓軌道(軌道高度700公裡)運載能力可達2.5噸。

在高密度發射態勢下,長四乙火箭試驗隊合理調配資源、持續優化流程,嚴格落實各級質量要求,上下齊心、團結協作,成功執行今年的第三次發射任務。

全力以赴拼任務

「今年長四乙火箭任務比較密集,多發任務交叉並行,任務節點和進度壓力很大。試驗隊需要一邊準備發射,一邊準備下一發任務的測試工作。」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王瑋介紹,「不少試驗隊員剛從酒泉回來,就立刻投入到此次任務中。」

近年來,在高強密度發射態勢下,為壓縮進場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長四乙火箭試驗隊在工作流程優化上下了很大功夫。試驗隊員克服各種困難,立足崗位,紮實開展工作,努力做到以最好的狀態適應新節奏、新形勢。

在星罩組合體轉場期間,正值基地處於多雨季節,試驗隊召開專題會議討論並與基地會商,決定具體轉場時間,更制定了針對性實施方案,在轉場過程中總體和各分系統通力配合,嚴格執行預案,搶抓時機、合理調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轉場用時的新紀錄。

精益求精抓質量

晚上9點半,火箭總裝主任工藝師李坤才從技術區趕回宿舍。這次任務他是帶傷「上陣」。7月底,李坤因交通意外導致眼眶骨折,醫生建議儘快手術,但是考慮到發射任務緊迫、人員安排緊張,他決定採取保守治療。短暫的康復後,他便和試驗隊一同進場。談到自己的傷時,李坤坦言:「工作中眼睛會有一定的疲勞感,但不能因為自己而耽誤了任務進度與人員安排。」

走進宿舍區,隊員們神態專注、步履匆匆,隊委兼某分隊負責人施淼琴正在和隊員商討工作安排。「平時完成廠房裡工作後,大家還會將各個關鍵參數帶回宿舍進行覆核確認。」施淼琴介紹,由於多任務並行,晚上試驗隊員還要為後續任務開展先期研究設計工作。「有時隊員需要身兼數職,工作量確實不小,但大家的工作熱情一直很高。」施淼琴說。

試驗隊裡,有年紀輕輕已經進場三四十次的「老隊員」,有退休留用多年依然奮戰在基地一線的「老法師」,還有初出茅廬第一次進場的新隊員和見習隊員,更有70後、80後等一批中流砥柱的核心、骨幹隊員。

大家感受最深的還是試驗隊裡「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和對質量的苛刻要求、對成功的堅定追求。

作為成熟型號,試驗隊裡的每個崗位都有清晰的作業指導書,只要按照工作流程精確完成每項操作、仔細落實每個細節,火箭就一定能成功。即便如此,試驗隊對質量的把控始終是嚴之又嚴。

一切為了成功,一切確保成功。當任務圓滿成功的消息傳來,試驗隊員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短暫的喜悅後,火箭試驗隊又迅速投入到了下一次並行發射任務中。

相關焦點

  • 又一顆「上天」!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成功 將在軌組網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成功,我國又一顆光學遙感衛星成功「上天」。9月7日13點57分,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搭載的高分十一號02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該星將與高分十一號衛星首發星實現在軌組網,大幅提高觀測效率。據悉,本次發射的高分十一號02星應用了第四代數傳產品,較之前一代產品,數據處理能力提高至少6倍,數據傳輸能力提高3倍。而發射的火箭為了更順利把高分十一號02星送上天,更是配套了馮·卡門整流罩,增強了多個性能。根據遙感衛星的用途、所處的軌道為標準以及衛星大小,遙感衛星可以細分為不同的種類。
  •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我國對地觀測水平將大幅提升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胡喆)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六號兩顆衛星21日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中最有應用特色的高光譜能力的形成。
  • 高分七號正式上崗,大幅提升導航地圖精確度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高分七號正式上崗,大幅提升導航地圖精確度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技術水平有多強高分七號的技術水平有多強?
  • 亞米級的高分十一號衛星,將助力我國建立更精準的對地觀測系統
    ,在與高分十一號衛星在軌組網後,可大幅提高觀測效率。高分衛星,是近年來我國衛星發射中活躍的一個項目,先後發射機幾十顆的高分系列衛星,組建起來一個高分觀測系統,對於高分衛星,或許還有些人對它不是很清楚吧!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高分衛星,它又是如何建立起精準的對地觀測系統的。
  • 今天13時40分,我國又一顆大型遙感衛星升空,將大幅提升海洋觀測能力
    浩瀚宇宙再添一顆中國衛星。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海洋二號C星(03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本次發射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7次發射。入軌後將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海洋二號C星「身手敏捷、眼疾手快」,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相較於傳統遙感衛星運行所在的太陽同步軌道,海洋二號C星的「站位」也十分獨特,C星將在傾斜軌道上「全力奔跑」,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海洋觀測能力。
  • 將大幅提高我國海洋觀測能力
    海洋二號C衛星入軌運行後,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我國天眼技術又升級,可在1小時內打一顆衛星,定點監測航母動向
    肩負著高分家族開疆拓土的使命,高分一號的最大特點是「大幅寬成像」,能將視野範圍內800公裡的事物都納入進來, 4天即可完整觀測地球。發現航母還得依靠衛星,但問題是,衛星在對地觀測時,大氣是運動的,雲是動的,霧是變的,同時航空母艦是運動的,我們的偵測衛星也是運動的。如果要看得清楚一點,就得降低軌道,降低軌道的弊端是過頂時間短且視域有限。
  • 長徵四號乙成功發射高分十一號02星 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今天13時57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研製團隊針對分離系統,通過優化產品冗餘,進一步消除單點故障環節,提高全箭可靠性;在控制系統雙捷聯狀態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元器件國產化,確保控制系統產品自主可控。
  • 「分區供電法」可大幅提高雷射器效率
    「分區供電法」可大幅提高雷射器效率 有望生產出靈敏度更高、耗電更少的雷射器 2014-11-25 科技日報 王小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通過精心設計雷射器內的能量傳遞區域,可解決這一問題,大幅提高其發光效率。他們開發出一種數學方法來優化電能傳遞模式,並讓雷射的效率獲得數倍的提升。藉助該技術有望生產出靈敏度更高、耗電更少的雷射器。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雷射器的核心部件是一種供電後能夠發光的材料。
  • 高分四號正式投入使用 顯著提升我對地觀測能力
    人民網北京6月13日電(趙竹青)來自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的消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今天正式投入使用。高分四號衛星在軌運行的6個月時間內,圓滿完成衛星平臺系統測試、衛星載荷系統功能測試、星地一體化和地面系統測試、業務應用測試等任務,狀態良好,達到研製設計要求。
  • 今日航天快訊2020年8月20日對地觀測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
    今日航天快訊 2020年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七號是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它的正式投入使用,意味著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由高分專項實施前最高2.1米提高到0.65米,靜止軌道遙感衛星解析度由千米級提高到50米。衛星設計壽命8年,較以往低軌遙感衛星3年設計壽命有了大幅提高。
  • 「高分家族」兩兄弟,這雙「天眼」看到了啥?
    「高分家族」又有「兩兄弟」正式上崗了!3月21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六號兩顆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這兩顆衛星可不一般,一顆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一顆是國內首顆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高光譜解析度衛星「高分五號」
    新華網太原5月9日電(劉丫 童植)5月9日2時28分,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實現高光譜解析度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五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五號」的成功發射是實現高分專項形成「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國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
  • 高分十一號02星提高觀測效率、衛星捕獲加州火災後氣溶膠圖像
    高分十一號02星成功發射,大幅提高觀測效率2020年9月7日13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高分十一號02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該星與高分十一號衛星在軌組網後,將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 解密「高分五號」衛星:環境保護再添「天眼」
    高分五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高分五號衛星的本領為何這麼強?衛星上搭載了哪些「神器」,又能發揮什麼作用?  高分五號衛星將填補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  高分五號是一顆什麼樣的衛星?
  • 高分五號衛星參數介紹 高光普解析度高達0.5納米
    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這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高分五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高分七號衛星上崗 高分專項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高分七號衛星拍出地球高清3D大片
    核心閱讀  高分七號是一顆測繪衛星。也就是說,高分七號對於地面物體的平面定位精度誤差在5米以內;而之前1∶5萬比例尺時代,衛星對地物的平面定位精度誤差在20米左右。「因此,高分七號能夠更準確地定位地物的位置、識別更多的細節。打個比方,以往我們能夠定位比較寬闊的高速公路和國道的位置,現在則能夠精確定位鄉間小路的位置。」曹海翊說。  除了定位精準,高分七號還有一項神奇的本領——給地球拍攝3D大片。
  • 風雲四號衛星發射成功 天氣預報準確度將大幅提高
    風雲四號衛星發射成功 天氣預報準確度將大幅提高 原標題: 風雲四號衛星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到底有多「牛」?  新技術在36000公裡外「明察秋毫」  如果將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比喻為圍繞著地球轉動「流動巡邏的警察」,靜止軌道衛星則好比「定點站崗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