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有哪些特徵?
1,從有無磁性入手:對疑似隕石的石頭用吸鐵石測定一下,看看有無磁性。雨竹在這裡需要提醒一下,您所用的吸鐵石不能太大。因為隕石磁性一般分為強磁性、中等磁性、弱磁性、微弱磁性四類。隕石主要由鐵紋石和鎳紋石合金構成,所以有強磁性。隕石主要由鐵鎳合金和隕類矽酸鹽礦物構成,所以有中等或中等偏強磁性。球粒隕石體內除含有矽酸鹽球粒外,還含有毫米 級鐵鎳合金顆粒,所以有弱磁性。無球粒隕石主要由隕類矽酸鹽構成,並含有微量金屬元素,所以無磁性或有微弱磁性。如果是弱磁性拿大吸鐵石是很難判斷出來的,一般用線拴住小型吸鐵石測試就好。磁性的有無和強弱,是我們初辨隕石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隕石愛好者判斷是否是隕石的捷徑之一。
2,鑑定任何一種巖石,都可以將其依據和標準分為外部的物理特性和內部的化學特性兩大類。有一個現實我們必須清楚,那就是這些從天外飛來的隕石可能落入地球的很多,但被人類發現的卻很少(至今才4萬多塊),由於受樣本的限制,至今我們對隕石的認識還相當初淺,所謂的隕石科學其實還是一種統計範疇的學術。
3,當個體較大的流星體和小天體(初始直徑10米以下稱流星體,10米以上稱小天體)高速轟擊地表,會形成壓力達到2-30GPa的衝擊波,衝擊波轟擊靶心周圍的基巖,基巖結構在外部高壓作用下斷裂、變形,當衝擊波消散,巖石在自身的內部應力作用下,自內而外瞬間反彈,最終形成衝擊型骨折狀錐形巖塊和張性結構(非切變結構)的條紋狀痕跡,稱作震裂錐。
4,所謂隕石,就是從地球外進入大氣層的小天體,大部分原來都是小行星。但是,也有很少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小天體家族的成員之間相互碰撞後破裂,在宇宙空間漂浮期間,如果偶然來到地球附近的話,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開始向地球下落。小的就在大氣中放著光芒燃燒掉了,而沒有燒掉的就落到地面上。隕石原來是小行星,正因為如此,它是研究太陽系歷史的最直接的珍貴材料。
5,大多數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有球狀、細長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和不規則的塊狀等。它成群地撒落在大陸上或海底沉積物中。隕石的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密度約為2.38-3.0。
6,Ni含量約低於6%的隕石,沒有維斯臺登構造,主要是大地鐵紋石單晶體,這些隕石具六面體解理,稱為六面體隕石。
7,隕石內常含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釐米。一般認為,隕石是巨大的隕石或彗核撞擊地球,使地球表層巖石熔融高速濺出坑外急速冷卻而成。也有人認為,隕石是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球大氣層的玻璃雨。關於隕石的成因,還沒有一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