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開始,各國的防疫措施,逐步放寬,按下暫停鍵的世界終於慢慢復甦,可時尚行業的大洗牌卻還沒有結束。麥肯錫報告計算出時尚圈內部的震動:「預計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將下降1300億至1400億歐元,低於2019年的3900億歐元」。
在這組數據下, 是LVMH的大boss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5月份損失2000億,以及Tiffany 2020第一季淨利潤虧損6460萬美元,各家大牌艱難求生的境況。
而在形式一片唱衰的情況下,Hermès市值卻刷新歷史記錄,首次突破 800 億歐元大關,銷售額猛增26﹪,可以說是相當豪橫了。
話說回來了,人家也有豪橫的資本。畢竟當代人要形容某件東西很牛啤, 第一反應是想到Hermès的中文翻譯「愛馬仕」,用「XX界的愛馬仕」來形容。「愛馬仕」,完全成了「貴氣」與「高級」的象徵。
能「打敗」Hermès的,大概只有他們家站金字塔頂端的包包了吧。畢竟《欲望都市》裡有一句這樣形容鉑金包:
「 It's not a bag. It's a Birkin."
我們都知道Hermès是靠馬具發家的,Hermès屹立了近兩百年,除了Birkin,Kelly、Constance都是有錢也難買到。想買?排隊時間4年起步吧。
而守著這麼個搖錢樹,吃瓜群眾肯定認為,Hermès家族成員們應該像電視劇裡一樣,為了爭奪家產排擠、暗殺、拉幫派吧?
對不起,Hermès的家族字典裡可沒有「撕逼」兩個字。而這個和諧的家族,可能要從一個做馬鞍的窮小子說起……
————
1837-1878
創始人蒂埃裡·愛馬仕(Thierry Hermès)
蒂埃裡出生在德國,從老爹那繼承了製作馬具的手藝。在全家人因疾病和戰爭喪生之後,1821年老爺子搬到巴黎,開了家小作坊做馬具。在1837年,他把自己的小作坊搬到了Grands Boulevards街區,正式掛牌Hermès。經過16年奮鬥,老爺子終於在巴黎站穩了腳跟。
別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人們發明出了火車,那時候馬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蒂埃裡的生意好到爆棚。蒂埃裡的客戶主要以法國貴族和運輸行業為主。並且老爺子手藝高超,獨創了雙面波線包蠟縫製的「saddle stitch馬鞍針法」,分別在1855年和1867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實力可是被官方認證過的。
老爺子的努力,讓巴黎的貴族們有了「買馬具就到Hermès」習慣,也為家族事業打了個好基礎。
學1880-1900
「形象設計」查爾斯·埃米爾·愛馬仕(Charles-EmileHermès)
Thierry在1878年去世後,由兒子查爾斯接手了店鋪。
查爾斯老哥在經營自家店鋪時,只做了兩件比較有名的事——1880年建立了品牌旗艦店,把家庭作坊搬到了聖奧諾雷市郊路(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e)24號,至今仍在;
還有貢獻了品牌Logo的形象,據說Logo的靈感源是Charles收藏的石版畫《鞍轡已備,整裝待發》。
而他做的最最最成功的事麼,應該是培養了阿道夫(Adolphe)和埃米爾·莫裡斯(mile Maurice)兩位接班人。查爾斯在兩位兒子的幫助下,客戶遍布六大洲。並且靠兒子的對未來的預判,Hermès從馬具店成功轉型到時尚行業。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汽車數量的變多,即使騎馬仍是貴族象徵,可是擋不住馬車在法國地位逐漸下降。
阿道夫和埃米爾意識到,只做馬具沒前途。於是兄弟二人幫老爹設計了一款專為男人在旅途中裝馬鞍的包,並取名「 Haut à Courroies」。現在我們看這款包確實有些雞肋,但是對於那時的查爾斯父子來說,做包是跨界試水。而這個從外觀到功能都很直男系的包,也成了品牌歷史上推出的第一個手袋。
1902-1951
發明小達人埃米爾·莫裡斯(mile Maurice)
時間到了1902年,阿道夫(Adolphe)和埃米爾·莫裡斯(Emile Maurice)兩兄弟經過多年曆練,正式成為Hermès的老闆總裁,並把公司更名為Hermès Frères。16年後,哥哥阿道夫覺得做這玩意沒前途,自己離開了家族事業。
剩下商業小天才埃米爾,繼續勤勤懇懇做事,家族事業從他這裡開了掛。而他幫家族成功轉型,是從一次旅行開始的。
一戰時期,埃米爾被派去美國採購騎兵皮料(法國非常重視騎兵)。結果坐汽車去工廠時,遇到狂風暴雨,他看到汽車車頂可以拉合,讓人免受雨淋,埃米爾被這個新鮮玩意震驚了。讓他震驚的東西有個我們熟悉的名字——拉鏈。
可那個年代拉鏈並不常見,於是,埃米爾把這個好東西帶回了法國,並在1918年,申請了拉鏈專利,做出第一款帶有拉鏈的高爾夫夾克,帶貨男神溫莎公爵穿著去打高爾夫,衣服一夜之間就火了。
在做出拉鏈夾克4年後,因為聽到老婆抱怨,在巴黎找不到一款合心意的包包,他寵妻狂魔模式立馬上線,親自操刀推出了第一批Hermès女士手袋。
有了這個先例,忙總嚴重懷疑他在20年代末-30年代的這段時間,推出高級女裝線、絲巾、Chaned'Ancre手鐲等等,都是為討老婆歡心做的。
在為家族拓展出各種產品線後,埃米爾沒有停止創作的步伐。大家可能不知道,作為品牌最為古老的包型之一,Kelly包是埃米爾在1935年推出的,不過那時候還是叫「Sac à Depêches」。至於變成如今我們熟知的名字,還是他女婿繼承家業後的事兒。
為什麼是女婿繼承呢?因為埃米爾只有四個女兒(老三早夭),權衡之下,選了二女婿羅伯特·杜馬斯 (Robert Dumas)做第四代繼承者。而二女婿為表對家族的忠心,也把Hermès的名字附加到自己的名字裡,從此開啟了杜馬斯分支的時代。
1951-1978
王牌女婿羅伯特·杜馬斯(Robert Dumas)
女婿羅伯特·杜馬斯以及未來的杜馬斯姓氏繼承人們,各個都是「蹭熱點小能手」,營銷界的天才。我們先從羅伯特的經營手腕說起……
新官上三把火,羅伯特接手Hermès時,頭一件就是改良了包裝盒。在我們眼中,Hermès橙壕氣沖天,可是在當時,橙色紙盒是「被剩下」才入了羅伯特的眼。由於二戰後物資短缺,他們沒有平日的仿豬皮米白色盒子可用,只好改成了被人剩下的橙色硬紙盒,我們所熟悉的Hermès橙,就在這個「隨便」的決定中誕生了。
羅伯特做的第二件大事,是給嶽父做的「Sac-à-Depêches」包改名為Kelly包。當年好萊塢女星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嫁到摩納哥王室,成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只要格蕾絲·凱利現身,就會被長槍短炮對準。而她的穿衣搭配,也在媒體的加持下,成了人們模仿的對象。
1956年,LIFE雜誌上出現一張,帶貨女王用"sac à dépêches"包遮擋孕肚的照片。結果她這一擋,帶火了這款包,人們跑到Hermès要買同款。羅伯特乾脆順水推舟,1977年把包名改成了更好記的Kelly。
而他聘用的設計師Catherine Chaillet,做出了以剛出生的女兒來命名的Constance手提包。這款包不僅成了傑奎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的最愛,發展到現在,經過第五代繼承人的改造,也成了品牌最難買的包款之一。
不過,Hermès也不是一直順風順水。在羅伯特任職的後期,差不多60-70年代,人造纖維非常流行,連奢侈大牌們都中了真香定律的毒,而Hermès因為堅持用天然材料,無法靠省工省料降低價格,品牌開始走向了衰落。
羅伯特發現自己開始心有餘力不足了,就在60年代初,召喚了兒子讓·路易·杜馬斯(Jean Louis Dumas)回來幫忙,品牌竟真的回春了……
1978-2006
飢餓營銷達人讓·路易斯·杜馬斯(Jean Louis Dumas)
讓·路易斯·杜馬斯是位讓人又愛又恨的繼承人,愛是因為,他讓Hermès從衰落的低谷走向巔峰。至於為何會讓人「恨」,各位姐妹看到後面就會理解了。
他在接管家族企業之前,服過兵役,也去過紐約的百貨公司當買手。回歸集團後,在自家公司做了14年小弟,直到1978年才正式接管公司。當上老闆後,他很快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1980年代初期,推出了舉世聞名的Birkin鉑金包。
關於這個包的故事流傳出很多版本,但都有一個共通的情節——因為偶遇,才有了後來的鉑金包。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在一趟航班中,路易斯坐在女星簡·柏金(Jane Birkin)身邊,好巧不巧,簡帶孩子手忙腳亂中,把包裡的東西散落到地上。路易斯一邊幫忙撿東西,一邊建議,「你該買一個有口袋的大包」。
簡則回答:「如果愛馬仕推出這樣一款大包,我就買。」
路易斯聽完立馬拿筆,在下飛機前畫出了草圖(忙總懷疑他是故意挑起事端的……
做出爆款包還不算完,路易斯還成了公司第一個聘用外姓人當創意主管的老闆,Martin Margiela、Jean Paul Gaultier這些設計師中的傳奇人物,都給他當過「小弟」。
這個大膽聘外姓人、創造出鉑金包的男人,更是限制包包供應玩起「飢餓營銷」。供不應求,導致Kelly、Birkin包等爆款比任何時候都更難入手,Hermès手袋由此成了比黃金還保值的硬通貨。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2015年6月,一隻Hermès桃紅色鱷魚皮Birkin,拍出22.29萬美元(約138.12萬人民幣)的天價。
路易斯也沒白忙活,在80年代,Hermès的銷售額從8200萬美元漲到了4.464億美元。是真·營銷·招財達人本人了……
2006年-至今
皮爾-亞歷克西·杜馬斯(Pierre Alexis Dumas)
路易斯的兒子亞歷克西曾在2006-2011的幾年中,和Hermès歷史上第一位非家族成員 Patrick Thomas一起掌舵家族事業。他們在2008 年時成立了D'Enterprise Hermès慈善基金,2010年任用走極簡風的Christophe Lemaire做設計。這期間,還成立了承中國文化,及美學精髓的中國品牌「上下」。
別看這第六任接班人一直專注於環保、公益,他可是個「悶聲幹大事」的人。在他的領導下,公司2014年的銷售額達到41.19億歐元,淨利潤為12.29億歐元。
這次疫情期,Hermès和Chanel同樣關閉了工廠,Chanel所有者Alain和Gérard Wertheimer,坐擁300億英鎊的財富,仍向政府申請6億英鎊貸款,Hermès卻自負盈虧,成為奢侈品中的吸金小能手。
——
自1837年至今,Hermès的接班人們沒有經歷過《甄嬛傳》裡的宮鬥大戲,成功避坑登上奢侈品金字塔的頂尖位置。都說「富不過三代」,但是Hermès家族已經整整富了六代,並且越來越富有(估計隔壁靠內鬥拆家的Gucci家族看了會流淚……
2019年出爐的全球最富有的25個家族榜單中,Hermès家族以531億美元的財富排在第6位,打敗了百威英博、匡特家族、雅詩蘭黛家族等眾多對手。
而經歷近兩百年時間,品牌的經營權還被Hermès的後代抓在手裡,並不代表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各種戰役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數耗時4年多,對抗LVMH集團的惡意收購戰。
大概的經過是LVMH集團收購Loewe、Celine、Fendi等品牌後,又盯上了Hermès。Hermès在1993年上市,有80%的股份,掌握在50多個家族成員手裡。但平均下來,每人的持股並不多。
股東的表決權大小通常由股權決定,而LVMH很「心機」地每次以小於5%的數量收購股票,前前後後加起來也有了12.2%。
這時候Hermès意識到形勢不對,並強烈抗議。LVMH的boss伯納德卻表示手上的Hermès股票是「不經意」間獲得的,嘴上說著自己沒有惡意收購的企圖,身體卻很誠實的增持Hermès股票至22.6%。
抗議無效後,Hermès決定自救,持股的家族成員從世界各地飛回巴黎秘密開了個會。經過一年籌劃,在2011年12月成立了為對抗LVMH收購企圖,由家族控股的公司H51,把分散在家族各成員手裡50.2%的股份聚集到了一起,合同約定在未來的20年中不出售任何股份。這意味著,大多數家族成員在這期間的收入,只能依賴公司分紅了。
而家族中另外2名主要股權持有人,第五代家庭成員Bertrand Puech和Nicolas Puech,兩位70多歲的老人家雖然沒有加入H51,但是這兩位說了如果出售股權,也要家族成員優先,也是LVMH惹不起的人。
這場戰役的結局是,LVMH不僅輸給了團結的Hermès家族,還被罰了800萬歐。
面對危機時,Hermès後人即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能團結在一起懟敵人,這和家族傳承的教育離不開關係。因為品牌創始人很早就意識到,「團結」才能保證品牌常青。
據說,當每一代族人成年後,家族會放手讓他們出去各自歷練。而想回來繼承家業,無論是誰,都要從底層做起,經歷漫長的學徒期,去學習不同部分的知識,了解家族百餘年「本真」和「品質」的傳統,才能坐上高層的位置。
第五任繼承人讓·路易斯·杜馬斯(Jean louis Dumas)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成功的秘訣在於將每份工作都做好——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全力以赴而感到驕傲。這種驕傲並不是傲慢,而是謙遜和熱情。一想到子孫會收穫你的勞作時,你就會更加驕傲。
所以,當我們買上一條幾千塊的Hermès絲巾時,買的不僅僅是特定蠶絲織就的絲巾,還有品牌背後深遠的歷史。也正是獨特的品牌歷史,以及匠人精神,才會讓奢侈品變得獨特。
Hermès死忠粉袁詠儀說過,「飯可以不吃,愛馬仕不可以不買。」
大概能說明這個品牌的魅力吧……
(資料以及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