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8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一位老人和地鐵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
地鐵站規定,乘車時需要出示個人健康碼,或者疫情通行證。
但這名老人顯然並不明白他需要出示什麼東西,問了幾次「健康碼是什麼,要電話號碼」?
工作人員再次詢問疫情通行證時,大爺情緒有些激動地說道「沒有這個東西,你們沒有給我」。
在這個點讚有160萬的視頻裡面,這個老人被貼上了「豪橫大叔」的字眼,網友們紛紛開始戲謔:
有人覺得大爺蠻橫無理,太豪橫,應該嚴懲:
還有人說他是明顯裝傻,故意使壞:
甚至有人把這個當成段子和相聲來看:
如何評價這件事情?
我覺得很悲哀,對這個工作人員的溝通方式,也對這群惡意揣測老人、把這個當成段子看的網友。
通過這個視頻我們很明顯看得到,工作人員和老人是屬於完全的無效溝通,工作人員一直在說,請出示健康碼、通行證,可是大爺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兩個人一直在做無效溝通。
工作人員寧願去報警,也不願意去解釋健康碼是什麼,怎麼幫助大爺下載健康碼,這才是真正讓人反思的地方。
而且我覺得大爺不像蠻橫無理的人,他問什麼是健康碼的樣子也非常認真,工作人員讓他戴好口罩的時候,老大爺很配合地戴上了。
最後,事情的結尾是警察到場調解,並且大連地鐵發了通報,說對相關工作人員批評教育,改善工作方式。
其實現在遇到這樣困境的,並不僅僅是大連這個老人。
6月17日,浙江台州,深夜。
貨車司機劉師傅拉完貨返程時,遇見一位老大爺向他招手。
老大爺穿著有些舊的白T恤,背著簡單的行李,臉上帶著笑容走過來,和劉師傅打招呼。
老大爺想問這裡離成城裡還有多遠。
噢原來是問路,但大半夜的,一位老人就這麼孤零零走在路上,實在有些奇怪...劉師傅不由得多問了幾句。
原來,經了解,趕路的老大爺是安徽亳州人,無兒無女,打算去浙江黃巖投奔親戚打工。
正逢抗疫期間,老大爺的情況就比較尷尬了。因為他沒有手機,也就無法出示健康碼。
按照現在普遍的共識和規則,為了彼此的安全健康,通常是憑健康碼才能乘車。
沒有手機更沒有健康碼的老大爺就沒法坐車了。
無奈之下,大爺選擇從安徽亳州徒步走到浙江,粗粗算來已經走了半個多月。
劉師傅之後帶老大爺去麵店吃飯,熱氣騰騰的麵條端上桌,老大爺掏出了錢硬要塞給劉師傅,笑著說:「拿著嘛」
當老大爺趕往親戚所住的菜市場時,發現大門緊閉,當晚肯定是進不去了,劉師傅便想給大爺安排住處,住他那或者住酒店,卻被拒絕:「不想再添麻煩了。」
隨後,大爺轉身去往了公園露宿。
▼視頻1分34秒
哎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心裡有些不是滋味。說實話高科技和電子化的發展確實給生活帶來了無與倫比的便捷,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但有的人能一蹴而就地適應,也有的人慢好幾拍,不懂如何使用。
在百度上搜索「老人不會二維碼」的關鍵字,得到的相關結果有5130000個。
幾乎都是在反饋老人不會二維碼、不會上網,生活遇到困難。
很多老人,辛苦一生,在社會的浪潮裡站穩腳跟,時代的洪流沒有讓他們倒下,可當他們面對日新月異的事物,卻開始一籌莫展。
有一個網友說的很好:當初故宮全面推行網上售票,卻忘了考慮當那些偏遠地區的爺爺奶奶們,終於來到他們心心念念的北京故宮,卻發現,那堵紅牆怎麼也進不去。
資訊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拿著手機,就能輕鬆搞定很多事情,但是對老人來說,手機裡錯綜複雜的應用,繁複的指令,都讓他們完全不知所云。
在這個他們奮鬥了大半輩子的世界裡,他們突然變得像天外來客一樣格格不入。
02
智能時代限制了多數老年人的衣食住行
1、老人用現金買水果被拒
黑龍江省雞西市,67歲謝大爺在超市買了8.8元的葡萄,付款時被收銀員告知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
謝大爺特別惱怒:「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羞辱我呢?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
2、大爺為買車票,下跪火車站
還記得今年春運期間,在上海火車站的那一跪嗎?
這位來自安徽宿州58歲的大爺,連續跑了6趟火車站,就是想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
可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因為好不容易排到他的時候,被告知已經沒有火車票了。
工作人員告訴他:要上網去買。
大爺無奈地表示:俺不會。
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他覺得,在火車站買票,「背包一背咱就走了。」
大爺受不了崩潰了,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的像個孩子似的。其中的心酸和絕望,令人心疼不已。
3、攔不到車,老人拒絕出門
近幾年,用叫車軟體打車越來越普及。
但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3.7%的老人會選擇用滴滴等叫車軟體打車,路邊揚招仍然是老年人首選的打車方式。
可很多老人發現,走在路邊招手,那些亮著綠燈的計程車就是不停。
對此,有些老人因此開始拒絕出門……
如果說這些老人平常生活中的問題無傷大雅。
那麼在這次舉國抗疫之中,我們會發現,一旦發生社會性的災難,不懂網絡不懂智能的老人,就成為了第一批被淘汰的群體。
03 當疫情成為一場生存之戰老年人成了第一批出局的人
1、疫情期間買不到口罩
我們先說說口罩,這個在疫情中能保命的東西。
對於口罩商來說,藥店只是他們銷售口罩的據點之一,他們更多的量是在網上銷售,還供不應求。
對於年輕人來說,買口罩可以不去藥店,因為他們可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個購物平臺搶購。
但是對於老人來說,不懂網購,不知預約搶購的他們,只能戴著自製的柚子口罩,傻傻的等在藥店門口。
幸運的人能夠買到幾個,不幸的人只會得到一句:今天沒有了,你改天再來。
如果是獨居或者失能老人,那就更慘了,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他們,或許連疫情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都不知道。
2、綠碼讓老人舉步維艱
除了口罩,疫情之中,每個人不可缺少的是一個代表你身份的綠碼。
十米一設崗,五步一查驗,無論是誰,只有健康碼合格才能被放行。
這對年輕人來說是小事,對老人來說,卻是一個舉步維艱的「麻煩」。
前段時間,一段視頻在微博流傳。
黑龍江黑河一個胡同口,馬大爺用的是老人機,沒法掃健康碼。
工作人員把他攔下,強調必須掃碼才能走!
老人問:到底要掃啥?
兩人爭執不下,發生肢體衝突。 老人被推倒在地,面部流血受傷。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武漢剛解封,舉國歡騰,但這歡騰之下,有一群老人因為沒有健康碼,沒法上火車,只能在寒冷的夜裡,守在武昌火車站廣場。
這些人,大多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
3、網上預約醫院讓老人掛號難
除了推行綠碼,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期間上醫院都需要提前在手機上預約,然後按照預約的時間,準時到醫院就診。
這對於年輕人中年人來說,不是個事,反而還更方便了。
但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不會預約,只會在醫院的叫號窗口苦等。
至於等多久,或許要看預約的人什麼時候結束。
網上買口罩,推行健康碼,網上預約掛號等這些方法確實能有效隔離潛在病人,這是好事。
但誰也沒考慮到,被這些方法隔離的,除了新冠患者,還有中國2.5億老年人中的大多數。
如果把這次的疫情,比作一場生存遊戲,那麼毫無疑問,老人成了第一批出局者。
他們就像被隔絕在文明之外,牆的那頭,是他們用畢生心血換來的全新世界,牆的這頭,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被迫留在後面的他們。
03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
這個數據讓人很意外,中國有14億人口,也就是說,還有5億人是不上網的。
而且,在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僅為46.2%,相當於每100個人中,只有46個人接觸過網際網路。
國家統計局也發布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四分之三的人從未接觸過網絡。
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掃碼,遇到情況他們只能茫然無措地站在一旁,這就是他們的現狀。
這個世界是割裂的,我們年輕人熱衷於追求最時尚最新潮的手機,可你不知道,有那麼龐大的一個群體,他們使用的是老年機,而智慧型手機對他們來說,實在隔得太遠太遠。
有人說,不會使用智能機掃碼的老年人,就不要出來購物了。
有人說,老人去醫院看病,為什麼不要子女陪同著去?
還有人說:人就應該「活到老學到老」,跟不上時代的老年人要被淘汰。
說這話的人,我只能說他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憑什麼老人就不能出來買東西?誰又能夠保證自己每一次去醫院都有子女陪?
還有,說淘汰言論的人,這完全是只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你見過老年機嗎?那個手機的字都非常大,小的字體他們根本看不清。而且老年人的視力、思維和反應能力,都隨著他們的年紀加大而變得很困難,和年輕人完全比不得。
竇文濤曾說過一句話:有時候做道德評判的時候,我總覺得有點心虛,你知道嗎,因為人的處境真的很不一樣。
深以為然。
誰都年輕過,但是誰又不會老呢?
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變老,也會面對新的變化手足無措,面對無比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是否也會像他們一樣,生出憤怒而無力的感覺?
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看他們對待弱勢群體的良心。
我們當然需要文明,但我們更需要的,是能夠照顧到所有群體,而不是冷冰冰地一刀切。
文明,應該有溫度。
在大眾覺得所有人都該學會新的技術時,也要允許一些特殊的存在,允許他們像初生的孩子一樣懵懂,允許他們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我們想像的要慢。
社會的進步,是要讓所有人都感受到關懷,而不是將一部分人排除在外。
我們無法保證自己永遠年輕,給老年人和弱勢群體更多關愛和理解,給他們留下更多生存空間,也是為了我們的將來。
智能時代,讓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活,才是真正的文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