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試點建設,投資超10億元,年蓄水495萬立方米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石少軍 通訊員趙慶川 1月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減河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經過5年試點建設,減河溼地如今正式躋身「國家隊」。
5年來,減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先後投資超10億元,水面由原來的80米寬拓至現在的150米,年蓄水495萬立方米,日處理上遊汙水69萬立方米,已成為「水清、秀岸、景美、鳥豐」的網紅打卡地。
水清岸綠 數百種珍稀動植物落戶
「看到公布消息的那一刻,我還是沒忍住,太激動了,為了這一刻,我們付出太多了……」1月8日,回憶起幾天前在國家林草局網站看到公告的一剎那,減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玉剛依舊心潮澎湃。2015年12月,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我市正式開展減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去年11月2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組織專家組,對減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進行了驗收評估。專家組依據《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辦法(試行)》《試點國家溼地公園驗收評估評分標準(試行)》,對照《山東德州減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通過現場踏勘質詢、查閱檔案資料、聽取工作匯報、反饋考察意見等方式,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該溼地公園的試點建設進展情況。
驗收評估報告中,專家組平均打分為97.66分,其中基本指標分89.66分、附加分8分,基本指標得分大於80分,且無單項指標打分低於60分,符合《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辦法》規定的達標要求,建議授予「國家溼地公園」稱號。評估專家指出,減河是典型的穿城河,也是國家海河委員會首次批覆的海河流域生態溼地示範區,試點建設過程中體現了溼地綜合體和城市人居環境的協同共生,以溼地模式實現了城市河流治理的目的,在全國範圍內都有示範意義。減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1201公頃,其中溼地面積636公頃,溼地率52.9%。溼地類型主要有河流和沼澤溼地2大類,包含永久性河流、洪泛溼地以及草本沼澤3個溼地型。經過5年試點建設,如今的溼地公園發生蝶變:水域遼闊,風光旖旎,接天連地,水草豐茂,萬鳥翔集。陽春,蒲葦萌生,柳絲初綻,吐絮織金,生機盎然;盛夏,水岸楊樹濃蔭蔽日,四處茫茫,天水相連;金秋,葦花籠雲,水清魚躍;瑞冬,碧波凝雪,猶如畫卷。「我家就在減河邊上的大韓村,2000年前後,上遊工廠一些工業用水會排放到減河裡,現在,經過治理,減河水體常年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經開區管委會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郜立興說,自公園建設以來,減河的水岸形狀沒有發生改變,自然水岸佔到溼地公園水岸的98%以上。溼地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越來越好,經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及公園組織的專項科考調查對比顯示,溼地公園所在區域有高等植物151種、野生脊椎動物12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8種,山東省重點保護鳥類11種,包括中華結縷草、大天鵝、蒼鷹、紅隼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溼地公園生態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近兩年,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也在公園內頻繁出現。
硬核生態保護 拒絕汙水流入
「這幾天,每天我們都要清理幾十噸枯萎水生植物,它們帶著吸附的汙染物進入了垃圾焚燒廠,進行無害化處理,用來發電,每年平均清理汙染物1萬餘噸。」郜立興說。我區一直對溼地公園進行管理維護和保育修復工作。2018年2月2日,我市頒布實施了《德州市溼地保護條例》,對全市溼地進行系統保護,並把減河作為重點保護對象。
2020年5月,減河溼地公園管理辦公室成立,為溼地公園獨立管理機構,內設辦公室、船務組、後勤組、船閘管理組、南北橡膠壩管理組、保潔綠化組、安保組等科室,管理人員19人,綠化、保潔、維護人員80人,保安人員54人。
經開區黨工委委員、區綜合執法部部長趙文彬介紹說,近兩年,我市投資4.2億元,開展減河水體保護與修復工作,確保了減河入河水質。積極做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將減河國家溼地公園劃入我市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將減河溼地保護納入了「德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並將減河國家溼地公園建設列為重點項目,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制定了《山東減河國家溼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依靠經開區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建立完善了溼地公園巡護以及管理、養護、保潔等制度。為全力推進溼地公園試點建設,經開區成立了試點建設領導小組,管委會主任為組長,管委會副主任為常務副組長,相關領導為副組長,財政、國土、城市管理、林業、環保、水利、氣象等部門及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對溼地公園突出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對公園內的違規建設進行了徹底整治。實施退耕還溼,將河岸帶違規墾殖的水澆地進行一次性清退,同時栽植當地適生樹種,營造河岸生態林帶;進行人工溼地建設,在減河流域建造潛流式人工溼地、溝渠型人工溼地、河口溼地、河道溼地等多種溼地系統,共計54.6萬平方米,實行多級處理,層層淨化,最終實現改善減河水環境的目標。在溼地公園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以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固堤護岸,以發揮其調節洪水、過濾汙染物、保持水土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多種生態功能。協調建立了四女寺水利樞紐生態調度機制,同時啟動了中水回用工程,將中水調入減河。溼地公園還開展社區生活汙水治理,涉及沿線6鎮48村,總人數8.5萬人,建設小型沼氣池1.04萬個、集中沼氣池60個,結合一體化處理設備,日處理汙水量為12750噸,確保沒有汙水流入減河。近年來,溼地公園與大專院校合作完成了《山東減河國家溼地公園溼地自然學校建設研究》《山東減河國家溼地公園溼地文化研究》《山東減河國家溼地公園社區調查與共同管理研究》《減河國家溼地公園公眾溼地認識及保護意識問卷調查分析等》。
溼地公園與市水文站聯合在溼地公園上遊的四女寺入水口、馬頰河引水口,中遊與溝盤河、楊家溝交匯處,下遊S314以北和開發區行政界出水口建水文監測點6處,同時在溼地各區建立取水取樣點,定期取樣檢測,共建設取樣點12個。
在溼地公園內,工作人員還設立10處野生動植物監測點,制定了相關監測規章制度,配齊監測設備及工具,嚴格按制度進行信息報送及處置,提高監測能力和水平。
網紅打卡地 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我們一家人經常周末來減河遊玩,這裡風景美,空氣好,一玩就是一整天。」1月12日,正在荷蘭風車景點拍照的市民杜超說。2009年,減河溼地公園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由經開區管委會組織實施,總投資16億元,2010年竣工。減河全長45公裡,溼地公園則位於其中的市區段,南至四女寺水利樞紐,北至河北界,總長度31.3公裡,其中開發區段全長11公裡,水陸面積5900畝,分為合理利用區、科普宣教區、恢復重建區、生態保育區、管理服務區等5大分區。「截至目前,我們對減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合理利用基本為傳統休閒觀光、生態體驗以及環境教育,在切實保護好溼地公園環境的同時,我們還全力促進周邊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支持周邊生態農產品的銷售活動。」趙文彬說,溼地公園的保護、恢復、合理利用、建設管理,都離不開周邊村莊社區的支持與參與。「我們投資200萬元,高標準建設科普宣教場館,看到展示區裡面的小動物了吧,這都是真的動物標本。」王玉剛說,館內通過圖文展板、模擬場景、標本、影像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展示德州減河溼地公園形成的原因、過程,了解其豐富的溼地動植物自然資源和濃厚的文化底蘊。科普館還劃出單獨區域打造溼地自然學校,同時輔以管護站和訪客中心功能。投資3200萬元,建設完成了自行車賽道、自行車發車場、沿河支道、休閒木屋、植被綠化及地下管網設施等建設工程,為減河溼地旅遊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如今,公園已成為周邊居民重要的生活休閒場所,近兩年,每年前來觀光的遊客都在20萬人次以上。公園建有5個出入口,實現了內部交通串聯;在減河西岸沿濱河路設置1條公交線路,在西岸三個出入口各設置1個公交換乘站,實現了外部交通串聯。建設完成6米寬主幹道16200米、1.5米至4米的支路1.53萬米,包括木棧道、汀步、小徑等。完成商品亭、問詢處、急救中心、餐廳、衛生間、垃圾回收、自行車、電瓶車站、停車場等服務設施的建設,設置安裝了休閒坐凳、石桌凳設施、大小車位800餘個。「俺常年在公園裡幫忙,一年能掙3萬多元,挺知足的了。」48歲的刁李貴村村民張子星說。溼地公園吸納了周邊社區居民參與公園溼地生態保護與恢復工程、植樹造林、綠化養護、保安、保潔等方面建設,為周邊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居民收入,近年來,共創造就業崗位500餘個。「今後,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繼續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管理水平,全力把減河國家溼地公園建設好、管理好、保護好、發展好,為美化德州人居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趙文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