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溼地公園植物種類豐富

2020-11-30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

9月7日消息:位於福建廈門島東北部的五緣灣是島內僅存的一處溼地,擁有海景、海岸、內湖、溫泉、河道、田園、鳥林7項資源,在該溼地建設的生態溼地公園將於9月8日向市民開放。

    廈門溼地公園引入了種類繁多的苗木豐富公園植被。專家說,公園的栽培植物種類大量增加以及大量喬灌草的搭配,有利於

園林

景觀的形成。

    這個溼地公園的主要苗木包括耐鹽鹼類的苗木,如常綠

喬木

芒果、黃槿、木麻黃、人心果、桂竹;落葉喬木刺桐、桑、旱柳、苦楝、刺槐、紫穗槐等。還有耐水溼喬木,如溼地松、垂柳、楓楊、

棕櫚

、夾竹桃、榕樹、池杉、水松、落羽杉、

重陽木

、墨杉等。此外還有欖仁、橡皮樹、高山榕、菠蘿蜜、龍眼、荔枝、海南紅豆等近40種常綠喬木。

相關焦點

  • 溼地水生植物應用種類很關鍵
    中國園林網5月23日消息:在溼地水生植物設計和施工中,個人認為植物種類的選擇是最大問題。這兩年各地開展溼地建設的工程多,溼地具有面積大的特點,用什麼樣的種類直接影響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應。
  • 鄉行海南線第一日,溼地公園與熱帶植物
    60餘人的苗鄉行考察團參觀了海口最大溼地公園——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探訪了海南金棕櫚園藝景觀有限公司總部,並逐一參觀了金棕櫚的三個大型苗木基地。種類豐富的新優熱帶植物讓考察團員們讚嘆不已。考察團合影一天的行程奔波卻充滿收穫,一路歡聲笑語,一路美景相伴。特別鳴謝人文園林的房麗琴女士,為不在現場的小編及時傳回照片,拍攝的專業水準也是棒棒噠!
  • 讓自然做功,濱海溼地公園的設計探索 以九溪口潮汐溼地公園為例
    九溪口公園是廈門十大生態廊道之一「九溪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城市綜合性公園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旅遊開發,以滿足片區的遊覽需求,與香山、大嶝小鎮、戰地觀光園等周邊景區互聯互通,帶動公園人氣。項目概況依託翔安國際機場、廈門大學翔安校區、科技園園區,以及便利的規劃交通系統,九溪口公園將成為區域環境景觀的核心,為該區的發展提供契機。
  • 西北郊溼地的核心區域——翠湖溼地公園
    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主要是由水稻田、魚塘、低洼綠地改造而成。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建設,在生態化修復,原生態改造建設的理念下,充分利用該區域現存的水塘和上莊鎮豐富的水資源逐步發展。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總規劃面積為157.1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為90公頃。公園東西長1.9公裡,南北寬1.2公裡,北至翠湖北路、南至上莊水庫、西至稻香湖路、東至淥水亭北路。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有一個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就是水生植物觀賞區。在這裡您可以有機會與水生植物親密接觸,每到夏季,行走在木棧道上,兩側相伴出淤泥而不染的各色荷花,定會讓您心曠神怡。
  • 廈門一處最適合賞荷、親子遊玩的公園,五緣灣溼地公園
    五緣灣溼地公園雖說拍攝荷花已成為攝影三大俗,但經不住荷花的美麗綻放,經不住荷花的纖纖妖嬈,經不住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還是冒著高溫前往五緣溼地公園為荷而攝。經過改造的五緣灣溼地公園,大面積種植了多個品種的荷花、蓮花、東方香蒲、再力花、旅人焦等花卉。
  • 西安滻灞溼地公園改善區域小氣候
    中國園林網7月1日消息:6月20日,中省市媒體走訪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感受這片神奇的溼地在改善區域小氣候環境中所貢獻的力量。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地處渭灞交匯區域,將渭河生態景觀帶與灞河生態景觀帶的黃金集合完美承襲。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公園佔地7000多畝,園內天然植被多為紅樹林,有紅樹林植物12科18種,主要伴生植物14科17種。紅樹林植物主要有木欖、海蓮、秋茄、桐花樹、紅欖李、老鼠簕、海欖雌、海漆等。半紅樹植物包括玉蕊、海芒果、黃槿、銀葉樹、水黃皮等。紅樹林每月 隨潮漲潮落改變景觀。每月兩次大小潮,一般持續4天,大小潮時間間隔大約9-11天。
  •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這是山東濟寧市唯一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也是微山湖區域唯一獲批以「微山湖」命名的溼地公園。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溼地的特徵植物,夏秋時節,舉目遠眺,一望無際的天然蘆葦蕩,片片嫣然如霞的紅荷花,多多典雅素麗的白蓮花,蘆竹、杞柳、蒲草、芡實等溼地植物一定讓您留戀其間。
  • 廣東十大最美溼地公園,號稱「世界級的觀鳥天堂」,簡直美炸了!
    廣東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除了地貌有著特別的價值外,各種溼地資源也非常多。前陣子,廣東出爐了十大最美溼地名單,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有沒有自己所在城市的身影吧!(排名不分先後)南沙溼地公園南沙溼地公園是羊城新八景之一,有「廣州之腎」、珠三角「候鳥天堂」的美譽。豐富的溼地空間,為不同的物種提供多樣性的生態環境,成為各種魚類以及鳥類繁衍、棲息的場所和遷徙通道。
  • 神奇而美麗的溼地-綠水青山環繞的鬱南大河國家溼地公園,美贊了
    廣東鬱南大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鬱南縣平臺鎮中村村大河村,面積280.1公頃,其中溼地133.9公頃。大河國家溼地公園生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植物155科429屬662種,其中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水蕨、樟樹等3種,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公約)附錄列入種有見血清、石仙桃等2種;有魚類及陸生脊椎動物199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蟒蛇,國家II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虎蚊蛙、穿山甲、小靈貓、花鰻麗等18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沼蛙、白鷺、池鷺等13種。
  • 美不勝收 乳山潮汐湖溼地公園正式開園(圖)
    、蘆葦植被區域,並豐富其他品種植被,保護潮汐湖溼地的生物多樣性。與以往溼地和陸地公園建設不同,鹽鹼地上綠化是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由於潮汐湖陸地部分大部分屬於鹽鹼地,並且不同地塊的鹽鹼度不同,因此在植被綠化上需要因地制宜。
  • 九龍湖溼地公園開工 將形成典型的庫塘溼地生態系統
    鎮海新聞網訊(記者戴珺 通訊員張倫飛)湖澤碧青,山巒青翠,白鷺浮渚,三座人工小島點綴在山麓間,市民將在九龍湖旅遊度假區欣賞到這樣的溼地美景。近日,記者從區農業局、九龍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獲悉,九龍湖溼地公園已開工,一期工程預計4月完工,屆時,市民出遊將有新去處。  九龍湖溼地公園一期景觀工程位於九龍湖鎮十字路水庫的西北角。
  • 山東:濱州市無棣縣兩家溼地公園晉升省級溼地公園
    據了解,飲馬湖溼地公園坐落於無棣縣中部的碣石山風景區,佔地面積886.09公頃,區域內有植物66科296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烏蘇里狐尾藻
  • 濟南這處溼地公園通過驗收
    擦亮「生態濟南」名片濟南已有四處國家溼地公園除濟南萊蕪雪野湖國家溼地公園是國家溼地公園外,濟南還有三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分別是濟西國家溼地公園、濟南白雲湖溼地公園、玫瑰湖國家溼地公園。濟西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城區的西部,南臨南水北調濟平乾渠,東臨玉清湖水庫,西北臨黃河,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城市溼地。
  • 平輿縣種子植物、園林綠化植物、溼地植物及外來入侵植物資源已經...
    調查隊經過7個月的持續努力,於10月份基本澄清了平輿縣的種子植物資源。此外,完成對平輿縣的園林綠化植物、溼地植物、引種成功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外來物種重點調查。同時,編制了平輿縣種子植物名錄,為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了基礎。
  • 垃圾要分類,溼地公園更要規劃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也越來越注重生態文明建設,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溼地公園吧。1.溼地公園與公園有什麼不同?①.公園是以人造景觀為主,一般以植物或以圈養在欄中的動物為形式為人們欣賞。②溼地公園是以原始風貌來體現人與動物觸動的和諧,可以看到很多的野生動物或植物,還可以進行徒步和攝影。綜上所述溼地公園更為美觀,更貼近自然,更讓人省心舒服。⒉現在我們了解了溼地公園 那麼再說說溼地公園為什麼要規劃呢?
  • 動物種類真多!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公布夏季動物監測結果
    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近日公布今年夏季動物監測結果,最大的亮點是鳥類品種豐富,有10目24科38種。其中包含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等。據統計,目前已投入2億多元興建麻湧生活汙水處理廠和鋪設30多公裡截汙主幹管網;共清淤165萬立方米,清理表層浮土垃圾、雜草和漂浮植物22萬平方米;利用水閘控制和天然潮水漲落調節、交換水量,提高水體自淨能力;對堤岸進行系統整治,種植夾竹桃、垂柳、桃木、黃槐、木芙蓉等20多種植物共35800多棵,建成岸上綠道15公裡;通過種植對汙染物吸收能力強且耐受性好的開花水草,來吸附和降解水體中的汙染物,達到修復水體目的
  • 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開展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調查
    12月15日,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工作人員對西涼湖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開展調查,了解赤壁市越冬候鳥種群數量等情況。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調查組深入湖區沼澤等地帶,仔細辨認鳥種、清點數量,拍攝記錄溼地鳥類生存情況。據統計,此次西涼湖調查記錄鳥類39種3955隻,西涼湖西涼村老湯屋調查記錄到28種1234隻,西涼湖衙門咀調查記錄到22種2721隻。
  • 青島溼地可分為四類 七大溼地公園揭面紗(圖)
    七大溼地公園揭面紗  島城目前擁有「國」字號溼地公園2家,分別是少海溼地公園和唐島灣溼地公園。其餘5家分別是姜山溼地公園、女姑口溼地公園、紅島溼地公園、桃源河溼地公園和洋河溼地公園。這些都是島城人民賴以生存的重要溼地公園,不但讓島城成為候鳥的天堂,更是島城氣候優質率保持長久的「秘密武器」之一。
  • 225萬畝溼地正遭"蠶食" 300原有植物種類消失
    中國園林網8月6日消息:市林業局近日組織專家對我市溼地狀況進行了翔實的調查。調查顯示,由於人為因素,我市溼地破壞相當嚴重,面積萎縮不少於25%,溼地植被損失在30%以上,有300餘種原有植物種類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