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工程研究的領路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動醫學院教授 張湧)
驚聞導師錢菊汾教授不幸逝世,難以抑制內心的悲慟。作為錢老師的第一名碩士,當年跟隨老師學習的場景歷歷在目,不時浮現在腦海。可以說,錢老師是我走上胚胎工程研究的領路人。
工作兩年後,1985年,我決定報考獸醫產科學碩士研究生,當時只有西農和甘肅農大招收這個方向,我決定來西農。複試結束後,我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導師錢菊汾教授。老師個子小巧,說話柔聲細語,和藹可親,但在談到專業時,絲絲入扣、簡潔明了,神態舉止中凸顯出鮮明的學者風範。
當時西北農業大學獸醫產科學有兩個研究方向,分別是王建辰教授負責的家畜生殖內分泌和錢菊汾教授負責的胚胎工程。老師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實驗技能,80年代在中科院遺傳所進修後,她敏銳地看到胚胎工程作為高新生物技術,對促進家畜繁殖和育種將起到革命性作用,就著手在西農建立胚胎工程實驗室,從此胚胎工程研究在西農起步。
當時,老師確定動物胚胎分割作為我的研究方向。胚胎分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的一項胚胎工程技術,在畜牧業生產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在地處西北偏僻小鎮的西農開展這樣的研究,困難可想而知。
除了缺經費、缺設備,當時最困難的是檢索論文資料。一年多時間,老師陪我去圖書館檢索文獻,一本一本翻閱,一篇一篇檢索,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和我討論後,篩選出重點論文複印,每篇論文我先閱讀,然後她再讀,讀完以後相互討論,圖書館、實驗室乃至老師家中,都留下我們討論的身影。
實驗階段,老師除了上課和開會,其餘時間都在實驗室,從培養液配製到試管器皿包裹,老師一步步演示,手把手教做實驗。胚胎試驗一環套一環,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需要連續作戰。遇到人手緊張,老師就親自上手,幫助我們做實驗。當時,小鼠胚胎分割工具是國外進口的,價格昂貴且成功率低,老師指導我經過數千次的分割試驗和對比、分析、比較,改進,研製出新型高效顯微手術刀和一系列胚胎分割工具,成功率大大提高。撰寫論文綜述時,老師讓我閱讀並分析所有相關論文,認真討論後,提出哪些需要學習借鑑,哪些可以直接忽略,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論證分析。老師活躍的科研思想、明晰的研究思路、周到縝密的論證給了初涉科研的我極大的信心,為我開展胚胎工程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老師50年代主動要求到西農工作,因為割捨不下事業,和丈夫一直是兩地分居。除了吃飯休息,她全身心投入工作,關心愛護學生。出身江南富裕家庭的老師,生活簡樸,家裡沒有像樣的家具,一把散架的舊藤椅用繩子綁綁繼續用,中午米飯多做一點,晚餐一定是泡飯,遇到我們做實驗沒趕上吃飯,老師就把我叫到家裡,專門做一頓好的犒勞學生。一輩子不講究吃穿的老師對工作和學生則是高標準、嚴要求,指導研究生一直跟蹤動物胚胎工程學科前沿,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研究空白。
老師在動物胚胎工程領域建樹有目共睹,但她為人謙遜,一輩子甘做配角和綠葉。她與王建辰老師同在動醫學院工作半個世紀,80年代後在獸醫產科學博士、碩士點執教。每到關鍵時刻,她總是往後退,讓王老師在前面,用她的話說,王老師年長,應該在前面。
2009年老師80壽辰,我們從國內外趕赴她的老家常州,為她送上衷心的祝福。那天,老師特別高興,和我們吃飯聊天,在天寧寺,老師親自為我拍照留念,至今想起,依然溫馨。
80大壽上,老師親筆寫下「薪火相傳,青出於藍」八個大字,這既是老師寄予我們學生的厚望,更是鼓勵我們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為我國畜牧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的動力。
現在恩師已遠離我們,駕鶴西去,但她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孜孜不倦的求實態度、舍小家為國家的博大胸襟、一輩子甘做配角的無私情懷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老師,我們永遠懷念您!
2019年7月,錢菊汾教授在常州家中 金平安 圖
師恩師情永難忘
(加拿大試管嬰兒中心實驗室主任 )
2020年7月30日晚上11點鐘(北美時間),一條微信讓我頓溼雙眼,恩師錢菊汾老師辭世。
平靜片刻,我腦中顯現的不是錢老師的眾多學術成就,也不是錢老師的各項省部級獎勵,更不是錢老師的專業職稱頭銜,而是學生對師恩師情的感恩、敬意和思念,更是對恩師辭世的哀傷和緬懷。
說到師恩,我要感恩,感恩錢菊汾老師是我的好導師。1989年秋,剛開始碩士階段學習,錢老師和我有一次長談,她談的不是課程學習,而是說要緊緊盯住國際前沿。說心裡話,當時我並不知道國際有多大,前沿在哪裡。當時學校圖書館國際學術期刊至少比國外晚半年以上,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文獻檢索資料庫,如何盯住國際前沿?我頭腦中打了大大的問號。
1990年初,錢老師派我去第四軍醫大學圖書館,給我的任務簡單清楚:「查閱最近五年關於體外受精的原文文獻」。隨後的日日夜夜,我閱讀了這些英文文獻,可面對老師的提問,仍然不知如何作答。老師說:「讀懂文獻報導的方法、結果和討論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讀出作者沒有報導的想法。」再次閱讀這些文獻後,我最終確定研究題目為「山羊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屬於當時國際熱門方向和國際前沿課題。
知識是學來的,經驗是積累的。1991年初的研究並不順利,究竟失敗了多少次,已經記不清楚。期間遇到過資源短缺、經費不足、設備落後等困難,但老師從來沒有說過,而是幫助我分析研究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鼓勵我繼續努力,失敗一次,就離成功近了一步。
1991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到實驗室查看實驗結果,看到了「原核」,這是卵子成功受精的標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跑去向老師匯報,老師聽了興奮得和孩子一樣,她走進內屋,拿了一個小盒子說:「趕快去實驗室,我要看看」。夜幕雖已降臨,六十高齡的老師卻健步如飛。看到成功受精的卵子,老師拿出裝著35毫米彩色膠捲的小盒子,小心地把膠捲裝入顯微鏡中,穩穩地按下快門。那時,拍攝一張彩色顯微照片還屬奢侈,而老師似乎早就預料到這一天,並做好了準備。當晚,我們查閱了那次實驗的全部記錄,分享著成功的喜悅。短暫的喜悅之後,老師說:「這是新鮮精子受精的成功,儘快實驗冷凍精子的效果。」那天晚上,我們幾點回家,無從知曉,只記得夜深風寒,萬籟俱靜。
辛苦撒種的,必歡樂收割。1992年4月1日上午7時,一隻受體山羊一胎生下兩隻新鮮精子受精的試管公羔。下午5時,另一隻受體山羊再生一公一母兩隻冷凍精子受精的試管羊羔。一時間,《人民日報》等中省媒體紛紛報導這一喜訊,這是應用國產肝素誘導山羊新鮮和冷凍精子體外獲能,體外受精獲得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這是老師精心構思和指導的成果,然而,在面對記者和同事們時,老師這樣說:「這是學生努力的結果。」
師恩如山重,筆墨何以書,唯願恩師安息。 說到師情,我要感激,感激錢老師在我學習期間給予的關懷。1992年7月,我女朋友調回學校不久,老師像慈母一般,把我們當作兒子和女兒待。即是婆家人,預備婚事,操辦婚禮;又是娘家人,預備嫁妝,裝扮新娘。結婚那天,老師即是我們的證婚人,我們在老師面前夫妻對拜;又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在老師面前拜了高堂。老師給了我們滿滿的祝福和期望。 後來,女兒出生了,老師逢人便說:「我當奶奶了」 ,樂得合不上嘴。每天下班散步時,都要看看小孫女。我父母來了後,老師更是問寒問暖,還向他們講述自己初到西北時的工作和生活。
2008年,我在美國工作,一位師兄來訪,我們相約敘舊。當即決定,在老師80大壽時,召集所有的弟子去老師的家鄉常州 祝壽。天公作美,2009年11月3日,弟子們齊聚常州,沒有高檔的賓館,沒有奢華的布置,沒有宏大的場面,只有老師和弟子。我們只想聽老師說點啥,和老師聊會天,陪老師吃點東西。那天,老師端坐尊位,我握住老師的手,不自主地就跪下了:「錢老師,祝您壽比南山。」老師問:「你好嗎?竹梅好嗎?孫女好嗎?」我說:「我很好,竹梅也很好,孫女長大了,現在還有個小孫子,問奶奶好。」
老師笑了,笑得那麼開心,笑得那麼自然。那時,老師有點耳背了。
恩師走了,學生哀傷,再也看不到恩師的慈祥,聽不到恩師的鼓勵。恩師走了,學生欣慰,從此不再忍受體弱病痛,不再經歷酸甜苦辣。
錢菊汾教授與學生合影
永遠的懷念
(加拿大食品檢疫局檢驗官 康竹梅)
夜半,手機在耳邊提醒有信息發來, 順手打開,有人在群裡發了一則消息,錢菊芬老師離世了,頓時我淚流滿面,心中溢出難以抑制的悲痛和思念。
第一次見到老師,是在西農的解剖課上。那時,身材瘦小老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脖子上圍著一個小圍巾,身著一件發了白的灰色上衣,全身貫注用江南的柔聲細語給我們上課。之後有緣跟老師深交,才真正品味到老師作為學者在學術上的努力和執著,作為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作為人妻對丈夫的牽掛和眷戀,作為摯友對朋友發自內心的愛,作為導師對學生的百搬呵護。
大學最後一年的實踐課我有幸成為老師親自帶的學生,一段時間我們在第四軍醫大學做實驗,白天老師手把手教我,晚上一起查資料,有時候周末還帶上我去購物。「那時我們和老師都很辛苦,吃住都在四醫大校園,有時真想休息一兩天放鬆一下。」老師知道後,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來這裡要抓住機會做好課題,學習他們先進經驗,要抓緊時間。」老師溫柔的勸慰如同母親的手敲打著我的心,於是繼續一心一意做研究。
後來,丈夫劉靈考上了老師的博士生,老師前後張羅將我調到學校,後來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在一起交流,那時真的感受到她對她學生母親般的關愛。我們周末常常一起去購物,夏夜裡兩人坐在校園裡的石凳上暢談到深夜, 她談孩子、談丈夫、談學生、談學術中遇到的瓶頸和往事。老師教我殺魚,手起刀落,乾淨利落。那時候我才知道魚側面還有一條黑色魚線是要抽出來的。女兒出生,她第一時間送來她大兒子小時候用的嬰兒車,說用過的東西給小孩子用,孩子會健康。那時我感受到她不僅是知名的專家教授,更是有血有肉的母親和妻子,一個心中有大愛,一個甘願犧牲個人和家庭為事業的戰士。這樣一位如母親般溫暖的學者,就這樣忽然離開了我們,怎能不讓我們悲傷!
每年寒暑假,老師要坐火車回常州,在人山人海的火車站,經常她都是被學生「抱」起從火車窗口「送進」火車,每當我看到老師坐定後興奮地向我們告別, 我心頭湧現的是酸楚。怎能想像那個出生在常州未園富賈的大家閨秀,從繁華首都的北京大學,大學畢業一頭扎進祖國西北直到垂暮之年,可以說將畢生獻給了她摯愛的事業和學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樣一位謙卑而慈祥的學者,就這樣忽然離開了我們,怎能不讓我們悲傷!
記得最後一次跟老師深入交流是2006年夏天,那年5月初我回國,原計劃帶孩子們去常州看望她,老師說兩個孩子還小,從西安到常州也不方便,執意要從常州來西安看我,順便看看她朝思暮想的學校。等我這裡一切安排妥當,邀請老師來西安與我同住,那一刻她高興得像個孩子,後因多種原因未能成行。那段日子,我們常常電話交流,她關心我的生活,關心孩子的成長,還寄來了出版社關於她專著糾錯的幾頁稿,囑咐我好好保留,還特別強調書裡有一頁一個字還沒改正。那時,我再次被老師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所感動。
此後與老師天各一方,再也未能見到恩師一面,未成想這竟成為心中永遠的遺憾。
師恩難忘,師情長存。
老師,我永遠懷念您!
學生眼中的錢菊汾教授
「錢老師逝世了,我失去了最敬愛的導師,心中無限悲痛,無限懷念。」在動醫學院歐陽五慶教授眼裡,錢菊汾教授把畢生精力和智慧貢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給了她熱愛的學生。她對學生學習科研言傳身教,在精神上熱情鼓勵,在生活上關懷備至。「錢老師淵博的知識、執著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縝密敏銳的思維以及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給我樹立了永遠學習的榜樣!」歐陽五慶教授表示,「只有把導師教給我們的奉獻於社會,才是對導師最好的紀念。」
動物醫學院家畜組織胚胎學課程組卿素珠教授有幸多次聽過錢菊汾教授講課,並得到她在動物胚胎學教研方面的耐心指導。「錢老師基礎理論紮實廣博、備課認真細緻、講授內容豐富,實驗技術嫻熟,特別是能將抽象難懂的胚胎發育理論知識通過幻燈片、圖解、模型和形象的比劃等多種方式體現,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好評。」更讓卿素珠獲益匪淺的是錢老師對待科研嚴謹務實和一絲不苟的態度,「錢老師評審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時,從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文字撰寫甚至標點符號等一一仔細審閱,當面和我討論直到滿意為止。錢老師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卿素珠滿懷感激之情地表示。(李曉春)
編輯:王學鋒
終審: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