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之前,科學家心目中最理想的「第二地球」,並不是火星,而是距離地球更近,同時也更像地球的金星。
金星其實在太陽系之中,可以看作是一個「奇葩」的存在。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但是表面的溫度卻高達400多攝氏度。
而且金星作為一顆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它竟然連一顆自己的衛星都沒有。此外,金星的公轉自轉時間也是相仿的,諸多怪異現象,讓金星多年來一直被各種揣測。
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探測金星了,而且還成功發射過多臺在金星表面著陸的探測器,為人類傳回了大量寶貴的資料。
在過去的研究中,前蘇聯的科學家認為,金星雖然如今看起來非常的可怕,但是在遠古時期,金星上極有可能與地球一樣,都是一顆非常宜居的星球。
科學家發現,金星的變化發生在5億年之前,雖然不清楚5億年前的金星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大約從那個時候開始,金星就開始越來越惡劣了。
金星的高溫也成為了金星沒有辦法成為「第二地球」的關鍵原因,所以,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前蘇聯的解體,金星也開始逐漸被火星取代,不再是科學家心目中最嚮往的星球。
不過,一直到今天,俄羅斯的科學家仍然非常喜歡金星,並且在前段時間公布的未來10年的金星探測計劃中,俄羅斯方面的航空事業發展項目負責人也表示,未來10年內,俄羅斯將重返金星。
而且不僅是發射金星探測器,還將發射可以在金星上著陸的金星車,在金星上採集土壤樣本,並且將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有觀點認為,金星上或許曾經存在過生命,而這個答案,只需要通過化驗金星的土壤樣本,就可以揭曉答案。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也會覺得好奇,既然火星早已經成為了「第二地球」的最佳入圍者,為何還要探測金星呢?
上文中我們說過,金星是太陽系中無論質量、大小等各個方面,都是最接近地球的,所以,研究金星,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研究我們自己。
科學家表示,如今地球上的溫室效應也非常嚴重了,人類想要揭開地球的溫室效應之謎,或許可以在金星上找到答案。
因為研究發現,金星的大氣層是溫室效應的關鍵,那麼,金星的大氣層究竟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副模樣的呢?這些問題,就需要在日後俄羅斯的金星探測器抵達金星後,才可以逐一揭曉了。
不止是金星,NASA和歐洲航天局也都計劃在未來發射金星探測器,畢竟太陽系中宜居帶的三顆行星,每一顆都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至於結果如何,讓我們期待好消息的傳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