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打算再次向金星派遣一個太空飛船。目前正在與美國同事就軌道衛星和著陸站的可能結構進行討論。在金星表面,是一個極端惡劣的條件,儀器只需要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工作就損毀了。它將如何組織一次考察,以及它將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金星是太陽系中地球最近的鄰居。大小,密度,化學成分非常像。科學家們相信,這兩個天體都是在原始行星驅動器的同一部分形成的。
金星在十七世紀伽利略通過用望遠鏡觀察發現的。1761年,羅蒙諾索夫在一顆行星穿過太陽的磁碟的時候發現了大氣層,並推測這顆行星是有人居住的。早在20世紀中葉,人們想像中的金星表麵條件與地球相似,只是覺得那裡更熱,因為它離太陽更近。
1961年2月12日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向金星發射探測器的。但是工程師們算錯了,探測器從10萬公裡外的星球上飛過。只有第四次嘗試成功了,就是金星4號進入了金星的大氣層,後來聯繫中斷了。在那些年裡,科學家們對金星表麵條件的估計是錯誤的,所以一直到1970年發射了「金星7號」才得到第一批金星的照片。但是這臺機器只傳輸了53分鐘的數據,其中20分鐘來自地球。
蘇聯派遣了18個金星探測器,其中10個成功地降落在金星上。因此俄羅斯人稱金星為俄羅斯星球。1985年,在通往蓋萊彗星的途中,維加-8號和維加-2號空間站的著陸器是最後一個在那裡運行的。從那以後,金星就沒有再被登陸了。俄羅斯人的探測器總共隊金星進行了24年的飛行考察。
在金星表面,生活條件令人難以忍受:氣溫接近500攝氏度,壓力為90個大氣壓。在非常密集的大氣中,有高達97%的二氧化碳。所有這些,包括化學元素的環境影響,很快就會毀壞探測器。這些數據是「金星13號」在127分鐘內給地球傳送的信息。以及隨後的軌道飛行任務,使我們得以大致地建立起一個虛擬的金星世界。它被覆蓋著100公裡厚的有毒大氣,含有少量的氮雜質和一層強大的硫酸雲。高層大氣捲入了一場以每秒100米的速度旋轉的漩渦,在表面上,風以每秒1米的速度減弱,陰暗的天空瀰漫著電位,沒有水。
金星表面覆蓋著一層強大的玄武巖。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有礁石、熔巖河流和火山活動形成的地層。其中最古老的區域,行星科學家認為,是構成地球大陸的結晶地基。金星上的隕石坑是罕見的,而且有火山,科學家們並不排除它們中的一些可能會噴發。
恢復對金星的研究是俄羅斯科學家在21世紀初所設想的。他們稱這個項目為:威尼斯-D」-長壽。對於製造出更耐高溫度的元素,基於碳化矽的元素(可承受700度),已經有了一些進展。2015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耐受350度溫度的高利安電子產品,但這一方向還不夠發達。科學家們說如果我們使用一個鈦外殼,一個下降模塊,一個熱保護,一個絕熱,一個高溫電子,探測器可以在地面上工作50天的地球日。
組成未來的飛行任務包括軌道模塊、小型軌道衛星、金星-維加型登陸艙、一個用於地面工作的壽命較長的空間站和兩個用於研究雲和亞雲層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它們是由一個名叫拉沃奇金的非政府組織開發的。
科學家選擇在金星上有十幾個有可能著陸的地方。其中有一條直徑300公裡的橢圓,還有一個面積不到幾公裡的平原,從技術上講,落在光滑的火山平原上更穩當。但最令人感興趣的是耶洛莫夫隕石坑周圍的地區。
俄羅斯科學家認為現在金星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現實意義。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它是一個例子,說明強烈的溫室效應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也許幾個世紀後,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如果能解開金星的秘密,研究人員可以找到解決地球氣候變化的辦法。
金星表面還是地球群體行星起源的秘密,現在還遠未被發現。金星只比地球大一點,質量比地球大一點,但為什麼他們的地質歷史有這麼大的不同呢?為什麼金星沒有自己的磁場?科學家們相信,遠古的金星上有水,甚至可能是海洋,但後來蒸發了。最大的謎團是,金星為什麼會變成一片熾熱的巖石沙漠?為什麼它的表面、大氣和氣候與地球大不相同?
行星科學家們想知道地球上是否有火山噴發,是否有地震,閃電對大氣層有什麼影響,大氣超級交替的原因是什麼,雲的性質是什麼,行星的熱平衡,巖石的構造和組成。參考地球來研究金星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