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局數據顯示,來自各地區的旅客均大跌九成以上,其中,內地旅客按年續跌99.9%至5709人次,按月跌14%。首7個月,整體訪港旅客按年跌91.2%至353.7萬人次,內地旅客跌91.5%至268.7萬人次;非內地旅客跌89.8%至85萬人次,當中7月按年跌98.6%至1.5萬人次。
旅發局主席彭耀佳表示,環球疫情反覆,旅發局一直積極和業界保持緊密溝通,自3月以來舉行近90場業界網上會議,有約1萬位內地及海外的業界參與。由本月起,局方會繼續舉行至少另外45場網上業界會議,預計會有4500名業界參與,並會與政府和業界合作,積極籌備促銷宣傳計劃。
國泰與港龍7月載客量跌98.7%
機管局表示,由於非香港居民入境限制仍然生效,加上不同國家及地區實施入境限制及檢疫措施,旅遊需求依然疲弱。7月份本港居民外遊人數、訪港旅客及轉機或過境旅客量較去年同月大幅減少。今年首7個月,機場客運量錄得84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10.4萬架次,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81.2%及58.4%,貨運量則下跌9.7%至240萬公噸。
國泰航空(293)昨公布7月份數據,國泰航空與國泰港龍在7月份合共載客42984人次,按年大跌98.7%,收入乘客千米數按年減少98.1%。乘客運載率下跌62.6個百分點至23.4%,以可用座位千米數計算的運力則下跌92.9%。今年首7個月,載運乘客人次按年跌79.4%,運力下跌69.9%,而收入乘客千米數則下跌76.6%。
尖沙咀名牌林立的海防道上顧客寥寥無幾,店鋪甚至空無一人。
短期重啟自由行阻力不小
澳門特區抗疫成效顯著,內地率先為其「開綠燈」,自本月12日起恢復珠海居民赴澳旅遊籤注。香港仍在「關門」抗疫,社會上關於恢復人流往來的呼聲越來越高。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認為,香港要從深圳入手逐步挽回遊客、互建「旅遊氣泡」為時尚早,至少要等到香港僅有零星個案。
本港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最近連續16日少於百宗確診。有議員建議,全民檢測呈陰性的市民可以獲發健康碼,容許這些人到餐廳用膳,亦有議員建議配合「禁足令」儘快推出健康碼,並冀最快今年10月內通關。
或重啟健康碼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昨日(18日)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就抗疫提供四大建議,促政府於本月下旬展開強制全民檢測,並實為期施不少於14天的「禁足令」並出臺受廣澳兩地認可的健康碼,以令粵港澳三地早日通關,並冀最快今年10月內通關。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建議,港府實施全民強制檢測,並實施14天的「禁足令」,出臺健康碼以配合相關程序。何指,自願檢測並不理想,促政府應認真考慮。他又表示,政府可以參考區議會選舉,在全香港18區設立452個收集站,並在指定日期進行檢測。他預計在中央政府的協助下,香港可以做到每天完成50萬或以上樣本篩查,足以在短時間內完成700多萬人篩查。
他亦指,政府應出臺健康碼,讓已進行檢測並健康的市民可在禁足令或隔離後,在香港自由活動,而政府亦應爭取粵澳甚至全國認可本港健康碼,以令本港與內地早日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