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廣深三大機場9月客運量分別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59%、77%和90%
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旅遊業和航空業持續受到打擊。10月19日,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9月訪港旅客量僅有9132人次,同比下跌達99.7%。旅客減少也導致跨境航空客運需求急劇萎縮,國泰航空(00293.HK)同日公布的9月份客運數據顯示,旗下的國泰航空與國泰港龍9月載客量較2019年同期亦下跌98.1%。
目前,所有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地區乘飛機抵港不準入境的政策仍然執行,不同國家及地區均實施了嚴格的入境限制及檢疫措施,觀光客和商務客的旅行需求依然疲弱。由於香港、新加坡這類城市沒有本地航線,疫情對於以香港市場為主的航空公司打擊更加嚴重。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表示,儘管9月國泰航空恢復了菲律賓宿霧以及澳大利亞珀斯的航班,但9月的載客人次平均每日只有1568人,客運運力僅達到正常水平的9%,較8月份的8%微增。
8月15日開始,內地經香港出境的轉機過境服務恢復,國泰航空數據顯示,這類轉機過境旅客佔9月整體客運量大約33%。林紹波介紹,得益於前往英國的留學生的需求,國泰航空9月營運了三班由香港前往英國倫敦的包機,以滿足來自中國內地過境旅客需求,亦為來自上海的過境旅客開辦了一班由香港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包機。
儘管國際航空往來稍有恢復,但國泰航空今年前9個月經營仍然艱難,期內收入乘客千米數(RPK)計算的乘客收入指標同比下跌81%,載運乘客人次較2019年同期下跌83.2%,運力下跌74.8%。林紹波預期,2020年年底前僅會營運疫情前10%的客運運力,整體2021年的客運運力仍會低於正常水平的50%。
航空業界在2020年夏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逆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20年全年的客運量將減少66%,並指出全球客運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香港國際機場的數據顯示, 9月機場客運量為1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減少 97.9%。相對而言,得益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和航空公司各類「隨心飛」產品刺激,國內航線復甦明顯,上海機場( 600009.SH )、白雲機場( 600004.SH )和深圳機場( 000089.SZ )披露的9月運行數據顯示,滬廣深三大機場客運量分別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59%、77%和90%水平。(參見:滬廣深機場國際客運不到去年一成 深圳機場扭虧為盈)
國泰航空表示,在「研發中的疫苗有效、並能於2021年夏季在主要市場廣泛採用」 的最樂觀假設條件下,預計2021年上半年將營運疫情前水平約25%的客運運力,並期望航空客運市場於2021年下半年逐漸復甦。
若港府與更多地區之間達成旅行合作協議,國泰航空客運業務恢復有望加快。10月15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與新加坡政府就「旅行泡泡」達成初步協議,兩地居民在前往對方地區時,如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無須接受強制檢疫或居家隔離,行程亦不受限制。
香港與新加坡的「旅行泡泡」消息公布後,國泰航空股價已連續3個交易日上漲,10月19日收報5.8港元/股,較14日收盤價5.29港元/股上漲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