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有個家庭,後來因工作原因離婚了,有兩個孩子。
兩年前認識了現在的女友,有了十個月的兒子。不久前她突然走了,把錢都帶走了,我帶著孩子什麼事都做不了……」
這是一位父親,在某個QQ群裡發送的消息。
這段經歷曾經打動了不少網友,可是殊不知,這個令人同情的故事,卻只是他精心編造的謊言,而背後更是藏著一顆早已泯滅人性的心。
近日,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拐賣兒童案:
一名男嬰被人打著送養的旗號,以6萬元價格通過QQ群販賣。而發布信息、聯絡買家的人,還是孩子的親生父親。
今年1月,因為跟女友頻繁吵架,加上生意慘澹,手頭缺錢,利慾薰心的黃某某花了50元,加入了一個網絡送養QQ群。
他瞞著女友,把兩人所生的僅僅十個月大的兒子,「送養」給了別人,以6萬塊錢的價格,將未滿一歲的親生兒子賣給了別人。
只有生育上的私慾,卻沒有撫養孩子的責任心,這樣的父母,攤上了,簡直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而更讓人憤怒的是,這樣的父母不止一個。
隨著這起案件的真相曝光,「兒童送養「產業鏈背後的一系列暗黑操作也被公之於眾:調查發現,網絡送養轉入更為隱秘的角落,從大眾化網絡平臺潛入母嬰社區。
在「媽媽幫」「媽媽網」「寶寶知道」等母嬰論壇上,每條關於送養話題的帖子都能得到好多留言回應。
在某個社區內,一個標題為「2020年,我想領養一個女孩」的帖子中,竟然有125條回復,其中一條說:「六歲了,你要不要女孩……」
而在送養產業鏈中,通常女孩的價格是5萬到6萬元,男孩的價格是8萬到10萬元,甚至有些嬰兒還是「預售」的,出生前就已經談好價格。
孩子本應是「愛的結晶」,卻成了這些所謂父母們謀利的手段和貨物。
有人說: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為人父母,只有繁殖欲,卻不需要考試。」
無比認同!
不能給孩子愛與未來的繁殖,就是噩夢的開始。
01
被「繁殖欲」控制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忍不住想聊聊,那部讓人壓抑無比的電影《何以為家》。
電影的主人公贊恩,是個12歲的小男孩。
他的父母熱衷於生孩子,卻從不好好養孩子,家裡有8個孩子,卻窮的叮噹響。
小小年紀的贊恩,只能輟學做童工,還要帶著弟弟妹妹一起送貨、拉煤氣罐、甚至賣毒品來補貼家用。
而狠心的父母為減輕家裡負擔,把年僅11歲的妹妹薩哈,嫁給房東做妻子,導致可憐的妹妹小小年紀便流產而死。
憤怒之下,贊恩殺死房東,被判監禁5年。
在獄中,他起訴自己的父母: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我希望大人們能聽一聽我的話,我希望那些無力照顧孩子的人,不要再生了,生下來也不過是另一個我。」
更讓人悲痛的是,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有個最近才知道的詞,叫做「繁殖欲」。
指的是有一類父母,總想著生孩子卻不好好養孩子,而是指望著隨便把孩子養大,然後給他們傳宗接代。
至於孩子的一生是好是壞,他們毫不在意。
不禁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則眾籌信息:
標題是:挽救這個家!一個九個孩子的殘疾母親向社會各界人士求助!
一個自身患有殘疾的媽媽,和一個收入微薄的爸爸。
家裡還贍養著一個80多歲的老母親,和8個或嗷嗷待哺、或正待上學的孩子。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第9個孩子又已經出生。
因為經濟拮据,剛出生的嬰兒高度營養不良,一出生就住進了高收費的保溫箱。
生產完的媽媽也是貧血,腎功能不全,狀況頻出,危在旦夕。
對於這一家子,我除了心疼那9個無辜的孩子,實在難以再起別的惻隱之心。
魯迅曾說: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他們只能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之後,也做不了人。」
明明沒有任何經濟基礎和生育條件,卻還是被「繁殖欲」支配,這樣的父母,沒有養育孩子的本事,只剩下生孩子的本能。
他們不管自己有沒有能力撫養,只是執拗於把血脈傳承下去,什麼教育、感情、親子關係、孩子的未來,都比不過最可笑的「傳宗接代」。
在這樣前途未卜的情況下,帶孩子來到世上,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和傷害。
02
貧窮不是原罪,愛是一種選擇
網上流傳著一個觀點:窮人沒有資格生孩子。
但真的如此嗎?
許多家境貧寒的網友曾在網上留言,提到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傷害往往並非來自貧窮本身,而是父母將生活上的失意,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創傷代際傳遞」,指的是將上一代的創傷,又強制性傳遞給下一代繼承,惡性循環,難以斬斷。
的確,父母有父母的悲劇。
但只有最自私的父母,才會把悲劇傳給下一代。
有人說:
「如果你真心想去愛一個孩子,那就先努力準備出一個像樣的家,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吧。而不是毫無準備,就讓他和你一起面對鼻青臉腫的現實。」
深以為然。
而這個準備並非一定是大富大貴,而是為孩子遮風擋雨的能力,以及愛孩子的能力。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讓人淚目的小視頻:
四川攀枝花,一女子將一名嬰兒放在綠化帶花臺處,便匆匆離開了。
這一幕被網友看見,以為是一起「棄嬰」事件。
可是走近才發現,媽媽就在離孩子三四米旁的店面門口,赤著腳用鐵鍬裝沙子,拼命工作。
原來,她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未曾離開。
你看,生活再難,總有人踮起腳尖也要向陽而生;命運多難,也總有人為母則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還有那個抱著女兒,冒雨送外賣的小哥李幫勇。
李幫勇的右手曾被卷進機器,導致殘疾。
之後,他只能在家待業、養傷,老婆也在期間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
李幫勇因為右手殘疾,很多工作都沒法做,加上為了隨身照顧年幼的女兒,他只能帶著女兒一起,送外賣跑生活。
為了保證女兒安全,李幫勇在電瓶車前固定了安全座椅,夏天用遮陽布,冬天用擋風被,只為儘可能守護女兒,不讓她受到寒冬酷暑的侵襲。
作家劉娜說:「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認知,孩子的命運裡也載著父母的重量,父母的言行舉止某種程度蘊含孩子的災禍福祉。」
的確。
貧窮從來不是藉口,愛是一種選擇。
不論是那位一邊工作一邊守護孩子的媽媽,還是帶著女兒跑外賣的爸爸,生活再窮,他們也沒有放棄養育孩子的責任,更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地愛孩子,保護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能給與的物質上的幫助終歸有限,孩子之所以出現天差地別,最關鍵的,還是在於父母是不是用愛澆灌。
獲得過愛與尊重的孩子,才會擁有完整的人格,方能成就未來的美好人生。
03
父母與孩子相愛的地方,才是家
電影《小偷家族》中,信代在警察局靜靜詰問:「把孩子生下來就是父母了嗎?」
這句話曾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為人父母應該明白,家庭對於孩子而言,絕非僅僅是一個容身之所,更應該是溫暖和陪伴的搖籃。
父母與孩子相愛的地方,才是家。
不需要大富大貴,只要有嫋嫋的炊煙,有家人的歡聲笑語,就是一個人心底最大的慰籍。
冰心曾說:
「一個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就如同蝸牛長了一隻堅硬的殼,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抵禦一切雪雨風霜。
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父母,可以選擇自己是否要成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