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發力氫能領域,將和法國液空成立氫能合資公司

2020-12-06 界面新聞

記者 | 侯瑞寧1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在氫能領域布下重要棋子。

11月6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見證下,中石化董事長戴厚良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下稱法國液空)董事長兼執行長博天,籤署合作備忘錄,探討加強氫能領域合作。

中石化成立氫能公司,從事氫能技術研發及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並引入國際領先的氫能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聯合打造氫能產業鏈和氫能經濟生態圈。

根據合作備忘錄,法國液空將成為中石化氫能公司的參股方之一,共同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整體解決方案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

中石化在國內擁有3萬多座加油站,是上中下遊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具有布局氫能產業的天然優勢。氫能將成為中國石化布局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

儘管中國目前只有近30座加氫站,但中國政府正在加大氫能開發力度。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中國加氫站將超過1萬座,中國氫能產業年經濟產值將超過10萬億元。

今年7月,中石化在佛山建成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目前年產氫氣超過300萬噸。中石化的氫能來源,包括制氫裝置產氫、煉油重整副產氫和乙烯生產副產氫。

今年9月,作為中國石化的戰略投資平臺,中石化資本公司戰略參股國內氫能企業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重塑)。

中石化在去年加入了國際氫能委員會,與國家能源集團、長城汽車、濰柴、上海重塑一同成為氫能委員會的五個中國成員。中石化也是目前唯一加入該組織的中國油氣公司。

法國液空是工業氣體生產和服務公司,在氫氣(液氫)生產、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已在全球建設了近120座加氫站,直接擁有並運營加氫站近60座,是國際氫能理事會的創始企業和輪值主席。

法國液空和中石化已經合資成立了三家工業氣體公司。中石化稱,此次合作將發揮法國液空在氫氣制、儲、運、加全產業鏈的專業經驗,為中國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提供有競爭力的氫氣供應方案。

相關焦點

  • 多家企業聯合成立燃料電池研發公司 助推中國氫能發展
    該公司主要業務為在中國開展能為構建清潔環保的移動出行社會作出貢獻的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工作,以豐田和億華通為主,由各公司共同出資。計劃由董長徵擔任董事長,秋田隆擔任總經理,預計於2020年內在北京正式成立。
  • 多地出臺氫能發展長期規劃 A股上市公司競相布局
    氫能產業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  早在21世紀初期,我國已開始搶灘氫能源這片「藍海」,提早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並將氫燃料電池汽車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中。近年來,政策暖風頻吹,2019年11月,國家統計局首次將氫氣和煤炭、天然氣、原油、電力、生物燃料等一起納入2020年能源統計。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聯合布局液氫,將優先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
    南都訊 11月19日,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下稱「法液空」)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在廣州正式籤署合作意向書,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液氫民用的產業化發展,助推新能源汽車、電子冶金工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提速。
  • 中國石化資本公司投資光伏產業鏈 進入光伏玻璃領域
    來源:澎湃新聞中國石化資本公司投資光伏產業鏈,進入光伏玻璃領域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8月21日宣布,投資入股鳳陽矽谷智能有限公司,布局超薄光伏及光電顯示特種玻璃產業鏈。中國石化集團於今年年初表示,著力構建以能源資源為基礎,以潔淨能源和合成材料為兩翼,以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為重要增長點的「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此次投資入股鳳陽矽谷智能有限公司,順應中國石化『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方向,兼具財務投資和產業協同效應,將助力中國石化在新能源、新領域邁出更大步伐。」
  • 衛星石化設立浙江衛星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衛星石化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設立浙江衛星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好地發揮丙烷脫氫、乙烷裂解的清潔工藝優勢,將生產過程中富餘的氫氣,開展氫能源業務拓展、參與氫能利用技術開發、尋求加氫站建設設,以及積極參與國內氫能利用產業的發展。
  • 韓國氫能經濟,一場生死未卜的政府「賭局」
    據《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預測,2020/2030年氫能源產業鏈目標市場空間將分別達3000/10000 億元。麥肯錫預估,到2050年,全球與氫有關的市場將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增長,從2017年的1290億美元增長至2.5萬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氫能產業涉及制、儲、運、注氫和下遊應用,將是韓國新經濟增長點。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攜手 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聯合布局液氫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張玉榮 通訊員黃曉潔 11月19日,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液化空氣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在中國廣州市正式籤署合作意向書,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籤署合作意向書鴻達興業是我國知名的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上市公司,擁有「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四大產業,形成了完善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是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知名企業。
  • 氫能邁入快速發展戰略機遇期 八位院士專家一致為氫能產業站臺
    7月24日,中國石化在京舉辦「結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氫能領域八位頂級院士、行業專家圍繞氫能技術、氫能經濟、氫能產業鏈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蘇義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馬永生主持。
  • 周報:濟南發布氫能行動計劃,雲浮全面推廣氫能公交和物流車
    11、中石化東莞首座加氫站設備招標近日,氫雲鏈相關渠道了解到,中國石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受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廣東石油分公司委託,對廣東石油分公司東莞東發加油加氫站氫氣加注設備採購所需氫氣加注站成套設備進行公開招標。據招標公告顯示,本次項目已審批通過,同時項目資金已經落實到位,主要採購氫氣加注站成套設備 。
  • 解碼法國道達爾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碳中和轉型之路
    該公司目前擁有7吉瓦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能力,並計劃到2025年將其裝機增加到35吉瓦,可再生能源足跡將在歐洲達到15吉瓦,在印度達到6吉瓦,在美國、中國和南美洲達到3吉瓦,在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達到2吉瓦,在非洲達到1吉瓦。道達爾通過合資企業,在全球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領域發揮作用。BP指出,過去十年來,全球太陽能和海上風力發電的平均成本分別下降了90%和60%。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成立首個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原標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成立首個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6日,我國首個軍民融合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組建成立,中心以推動航天氫能技術軍民融合發展,推動氫能利用領域高端技術裝備研發和工程應用為目標,為我國綠色清潔氫能綜合開發利用注入動力。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一,氫能如何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工業領域:氫能可應用於鋼鐵、化工等行業,實現原料用能、高品位熱源等難以減排領域深度脫碳。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化國家,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需要使用化石能源作為還原劑或原料、提取其中的碳氫組分。
  • 中國煉廠首次生產出「五九」高純氫氣
    中國石化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氫氣成本是燃料電池車商業化的瓶頸之一。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也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氫燃料本身不存在於自然界,需要進行電解水,再把氫能源儲存下來,這個環節成本較高。
  • 真正中國創造!全球氫能發明專利排行榜,中國企業佔據半壁江山!
    因此很多人就有了「中國缺少創造力」這個刻板印象。但事實上的中國只會學習和複製嗎?當然不! 從四大發明到中國古建築和中國古典文化,中國人的創造力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的強悍的,而且近代的中國也在大力發展鼓勵創新。
  • 2021中國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博覽會
    2021中國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博覽會展會時間:2021年7月14-16日地點: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氫能事業部經理:王經理: 173 7549 8897指導單位:FCEV2021 國際氫燃料汽車展(2021第七屆中國國際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與制氫、加氫站設備成果展)將於展會時間:2021年7月14-1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
  • 中國石化資本投資布局光伏發電新能源新材料領域
    近日,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化資本」)宣布投資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佳年代」),布局光伏發電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此次投資是中國石化資本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中國石化集團「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願景目標和「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的具體實踐,兼具財務投資和產業協同效應,將助力中國石化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邁出更大步伐。太陽能光伏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清潔能源。
  • 華為在法國成立第六家研究所 主攻數學與計算領域
    當地時間10月9日,華為在法國的第六家研究所在巴黎揭牌成立。自2013年起,華為在法國已成立五家研發中心,共僱傭了200多名研發人員,到目前為止,在法國共申請了215項專利。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將重點關注數學和計算科學。
  • 中國石化在廣東供應2.7億噸成品油 助力廣東經濟騰飛
    南方網訊(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黃嘉莉)日前,在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石油分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石油」)對外發布了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盤點了建企70年以來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工作和成果。廣東石油成立於1950年,經歷70年的發展,一步步發展壯大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油品供應商。
  • 安泰環境:科改尖兵 工業過濾龍頭 加速氫能業務布局
    混改先行者 科改排頭兵 以機制創新激發企業活力2015年12月,為響應國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抓住我國節能環保領域的發展機遇,安泰科技整合旗下過濾材料分公司和工程技術事業部,引入民營企業和核心骨幹員工以現金出資,組建成立了安泰環境,實現國有、民營、員工三方「混合」,成為中國鋼研第一批混改且混改力度最大的子企業,也是第一批央企混改試點企業。
  • 疫情促使能源企業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氫能
    馬國油(Petronas)執行副總裁兼下遊執行長Arif Mahmood總結道,能源轉型將更快地推進。  這家馬來西亞國有能源公司公布今年4月-6月虧損50億美元,並成立了一個團隊來重塑其業務組合,並擴大太陽能和風能用於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