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焱挺/製圖
浙江在線02月14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楊茜 通訊員 於偉)肚子疼,每個人都經歷過,可能痛得死去活來,也可能輕輕抽動一下。要知道,不同部位的疼痛意味著不同的病症,可不能大意。
近日,網絡上流傳著一篇題為《肚子痛別瞎忍,有了這張圖隨時對照查原因》的文章,將腹部分為「九宮格」,每個「格子」的疼痛都代表著不同的疾病。
這樣的分割合乎事實嗎?為此,錢江晚報請來浙江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國家二級健康管理師湯軍,給大家來說說肚子疼這件事。
網文:
腹部是人體骨盆和胸部之間的身體部分,人體大部分的消化道和消化器官都在這裡。
消化道有下食道、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闌尾、升結腸、橫結腸和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其他重要的消化器官有肝臟、腎臟、胰臟和脾臟。
臨床上,醫生們把腹部分成9個部分,用2條水平線和2條垂直線畫成一個「九宮格」,這樣就有左右上腹部、左右側腹部、左右下腹部、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專家解釋:
在這篇網文中,大部分說得是正確的。除了人體大部分的消化道和消化器官在腹腔,其實泌尿和生殖系統也集中在腹腔。不過要指出的是,腹腔的消化器官中並沒有腎臟。
人體的器官有的是單個的,也有對稱的,所以在九宮格裡,有些部位疼痛的原因也是對稱的。總體來說,腹部痛是個模糊的概念,不能機械地分成哪個部位痛,而且有些疼痛是跨部位的,甚至是會轉移的。
網文:
右上腹是肝臟、膽囊所在的地方。如果右上腹痛,主要的病因有膽結石、膽囊炎、肝炎、肝膿腫等。
●專家解釋:
說的沒錯。不過膽結石、膽囊炎、肝炎、肝癌等疾病的疼痛表現會不一樣。
膽道感染、膽石症的,中、右上腹劇烈絞痛,陣發性加劇,並向肩背部放射。中年以上女性中較為多見,有過類似發作史,腹痛發作與油膩飲食有關,中、右上腹壓痛、肌緊張,或可觸及腫大之膽囊,常有寒戰、發熱或黃疸。
另一種疾病文中沒有說到,就是膽道蛔蟲病,也是上腹劍突下區陣發性劇烈絞痛,有鑽頂感,有明顯間歇期。多見於有蛔蟲史的青少年及兒童,痛前常有服驅蟲藥史,腹軟,上腹壓痛輕微與劇烈腹痛不相符合。
網文:
上腹部是胃、十二指腸所在的地方,上腹部疼痛,主要病因有胃病、十二指腸潰瘍。各種類型的胃炎或消化不良,常伴有反酸、噯氣、飽脹、嘈雜感、噁心等症狀。
心絞痛、大葉性肺炎等也會表現該部位的疼痛。
●專家解釋:
這說得也沒錯。但是這幾種痛表現不一樣:胃痛可能是抽著痛,也可能陣痛;十二指腸潰瘍則是空腹痛。
有些不在腹腔的臟器病變也會表現在腹痛上。如冠心病,有心絞痛、心肌梗塞,表現在上腹部胸骨後縮窄樣痛,或緊迫感,常向左肩、左臂或頸部放射。
網文:
左上腹這裡有胃、胰臟和脾臟。這一區域疼痛,除各種胃病外,常見的還有胰腺疾病。
●專家解釋:
這一點也是對的。胰腺往往容易被人忽視,急性胰腺炎發作時,上腹部持續劇烈腹痛,向左腰背部放射。
而急性胃腸炎則是上腹部、臍周圍或全腹陣發性絞痛,伴有嘔吐、腹瀉、腹軟,無固定壓痛。
網文:
右側腹疼痛,可能提示升結腸方面的疾病、腎臟和輸尿管結石。左側腹疼痛可能為降結腸疾病、腎臟和輸尿管結石。
●專家解釋:
表述沒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和升結腸腫瘤、降結腸腫瘤的痛是不一樣的。
泌尿繫結石會體現在側腹部陣發性劇烈絞痛,向會陰部或腰部放射。一般來說,這種痛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是升結腸腫瘤,就會伴有拉肚子的症狀。所以這兩種是不一樣的。
網文:
中腹部這裡的腹痛主要來源於小腸,如急性腸炎、腸梗阻等,常伴有腹瀉或腹部移動性腹塊。
另外,鉛中毒的病人,其中一個症狀也是以肚臍周圍為主的腹痛。
●專家解釋:
這也是對的。重點說說急性腸梗阻,這類病人是吃不好,拉不好,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或持續性腹痛伴陣發性加劇,有手術史或外疝史,有痛、吐、脹、閉四大症狀。
網文:
右下腹部疼痛,很可能是闌尾炎、升結腸腫瘤、尿路結石、卵巢囊腫扭轉等。可伴有發熱、便血、腹部塊物、血尿等症狀。
●專家解釋:
表述正確。特別說一下,如果是急性闌尾炎,腹痛會自上腹部或臍周圍轉移至右下腹,右下腹有固定壓痛、反跳痛或肌緊張。
網文:
下腹部這裡主要臟器有子宮、膀胱和直腸。其疼痛可能是盆腔炎、前列腺炎、睪丸炎、直腸腫瘤、尿道結石或炎症等。
●專家解釋:
對的。急性盆腔炎是下腹部持續腹痛伴腰痙,兩側下腹部均有壓痛,部位較低,有發熱,白帶增多,婦科檢查,陰道兩側穹窿有明顯觸痛。
網文:
左下腹不適,可能是乙狀結腸炎症、男子精索炎、女子附件炎或宮外孕等。
●專家解釋:
正確。子宮外孕破裂,一側下腹部劇烈腹痛擴展至全腹,有月經過期史,面色蒼白,下腹部有壓痛感、反跳痛。卵巢濾泡或黃體破裂的話,一側下腹部突然發生腹痛,腹痛發生在兩次月經的中期,15~25歲的女性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