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保網訊:據說,今年環評工程師考試的總體通過率,約為1%。

這簡直閃瞎了我的眼睛。是該說這個證越來越難考代表知識含量越來越高呢,還是說這個考試已經走火入魔了呢?

一個水平評價類的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這麼低,簡直就是給這個行業的未來指明了方向:環評也要走下「神壇」了。

林廣清先生的文章《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拉下了神壇》,寫得盪氣迴腸,讀完久久不能平靜。但是我想說,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

(一)

環評工程師自2005年第一次開始考試,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了。

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中心,目前全國已經登記的環評工程師約12000人左右,加上未登記的,應該有20000多人。

而截止2018年10月份,全國一級建造師的人數總計約為63.3萬人。

環評工程師連一級建造師的零頭都不到。

就是這麼一個水平評價類的環評工程師,居然被推上了神壇。而今,似乎是走下了神壇。

其實還是應該仔細想想,環評工程師是否上過神壇?

所謂「神壇」,引申涵義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威望或地位。

但是在環評領域,環評工程師有至高無上的威望或地位嗎?學習外交部的回答:呵呵。

環評工程師面對專家,連正面回應都不敢,算什麼權威呢?

自環境部發布環評文件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以來,環評工程師能力建設指南一直被當做討論的話題,諸如由誰來評價更合理等。

其實你仔細想想,環評工程師的水平,一直似乎是由專家來評價的:說你行你就行。

(二)

環評工程師考試,從前沒有這麼變態。一個考試的通過率,似乎與供需平衡有關。

環評工程師第一次考試,大概是考慮了這個問題。

根據2004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推行的第一年,估計考試通過率有60%。

由於是第一次註冊,肯定要滿足資質管理辦法的要求,否則資質管理辦法都沒得玩了。

在正式實施環評工程師制度之前,主要是通過上崗證進行管理的,而且編制環評文件大多是體制內的環科所。據此設定60%通過率,是合理的。

說環評工程師考試設定通過率,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然每年案例怎麼會出現那麼多71分和72分?

包括環評工程師在內的考試,從來沒有公布過標準答案,也沒有公布過評分標準,也不清楚是誰來評分的。

而民間的培訓機構,每個機構對同一案例題的解答又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思路還是相反的。

在實施環評工程師制度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環評上崗證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環評單位的工作人員經過培訓,基本熟悉了環評文件的編制要求,他們似乎是環評單位的中堅力量。

把導則背會了,未必可以編制一本好的環評報告。

聽說很多高中老師、護士,對環保相關行業一無所知,都考過了環評工程師。

(三)

在環評的歷史上,有兩件事情是影響深遠的。一是所謂「紅頂中介」脫鉤,一是環評文件全本公開。

所謂「紅頂中介」脫鉤,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吃瓜群眾慢慢回想吧。

難道只有環保部門有所謂紅頂中介嗎?多少設計院、研究院,都為本行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保障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他們至少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

紅頂中介脫鉤,留下了很多令人唏噓的往事。證書號甲級2801居然沒有完成脫鉤,直接走入了歷史的滾滾紅塵當中。

在環評文件全本公開之前,環評單位編制環評報告,具有「大國工匠精神」。

一本環評報告經過精雕細琢,當做研究作品來寫。

有時候為了弄懂一個問題,得到一個數據,不遠千裡異地考察,關鍵的地方絕對經得起推敲。

而自從環評文件全本公開之後,環評界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接到環評報告的第一時間,不是研究項目的工藝路線等內容,而是找模板。而一些有心人,早就在平時注意搜集模板了。

也就從這個時候起,每個環評工程師似乎都成了全才,什麼項目都可以寫,反正有模板,關鍵的工程分析照葫蘆畫瓢,其它部分就更不重要了。

由此也出現了一些奇觀。同樣類型的項目,源強有時候差數量級的倍數。又如A地的建設項目出現了B地的概況介紹。

環評已經去技術化了,神壇從這天起已經不存在了。

(四)

環評報告有技術含量嗎?

據說監測人員有時候會看不起環評工程師。因為監測有一套管理體系,有高科技的分析儀器、試劑,還需要拿到CMA認證。

而反觀環評,也就是背個地圖看看現場,網上查查資料,坐在辦公室吹空調就把報告寫完了。

更絕的理由是,沒有監測數據,環評報告可以完成嗎?有時候一本環評報告已經寫完了,結論都有了,卻在等監測數據。

在環評人看來,現狀監測數據就是個擺設。特別是專家評審會上,沒有幾個專家會對監測數據感興趣。

而隨著監測市場的放開,監測單位也是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市場的混亂程度不比環評好多少。

有些不負責任的監測單位,劣五類水質河流的監測結果,居然達到了三類水的標準。

而即便如此,監測機構的危機感遠不如環評機構。監測的業務似乎是迎來了春天:環評監測、驗收監測、企業自行監測、場地調查等等。

也許環評和監測都有技術含量,但是在混亂的市場狀態下,也都就是那麼一回事。

(五)

2018年環評法修訂之後,環評單位資質正式走入了歷史。

環保部的過渡期管理辦法,對環評機構的要求是:一定數量的環評工程師。一定數量,就是最少1個。

資質管理辦法及配套文件即刻廢止,行業類別、工程師登記類別一下子沒有了。環評機構迎來了空前的「繁榮」。

即便有些地方的生態環境部門,在剛剛取消資質管理辦法的時候,還要求對應類別,但是慢慢地也不得不「放開」。法律規定如此,不能違法呀。

也因此,原來的環評機構裁掉了那些「殭屍」環評工程師,以減少證書開支成本。

而更多的工程師,直接炒老闆的魷魚,自己成立公司單幹,反正1個工程師包攬天下。

一夜之間,幾乎是個環保公司就可以做環評。

即便有些環保部門對編制質量差的環評單位進行約談、通報批評,但是又能怎麼樣呢?通報就通報,活照樣幹。

可以預見,即便是環境部發布正式的環評文件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也不大可能再提出環評工程師數量的限制要求,否則環評法就白修改了。

只能寄希望於信用管理辦法。但是很有可能,信用管理辦法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最重要的是環評文件的主體責任是建設單位,環評單位只不過是連帶責任。

環評文件編制質量和個人徵信掛鈎,這種可能性太小了。

「基礎資料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陷、遺漏或者虛假;嚴重質量問題」根本就沒辦法下結論,除非出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

但是鑑於環評文件的特點,這個量化的標準怎麼規定呢?

結語

引用林廣清先生的話:「一個東西太過注重於形式,就意味著衰落的開始」。

環評似乎是被拉下了神壇。

但是我想說,環評亦或是環評工程師,其實從來就沒有上過神壇。

但是環評又確實有其特殊性,會做環評報告還怕做不了其它業務嗎。就算是排汙許可證,也離不開那一套。

下了神壇又怎樣?從業者自然還會考取證書,哪怕考不到也熟悉了環評的相關知識,其它業務自然不在話下。

只是,那些只為了考取證書掛靠的殭屍環評工程師算是失去了希望。

但他們會轉戰其它戰場,繼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環評工程師居然有這麼高的價值
    誰都知道環評工程師的價值高,但考不過,也沒必要遷怒於人啊。不過,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現莊市環科院公司考了多年的技術總監孔代,這次終於過了。又回到一個古老的話題,形式上的登峰造極已經意味著要走下坡路。就象省公務員考試的結構化面試,已經考的是你對結構的理解,而不是行政的能力了。題目庫的題目一更再更,「出書縫」成了癮,沒廢止時的上崗證考試難度已經不小,那環評工程師考試就是天試了。很多人三番五次倒在案例分析上,這是一道怎麼也過不去的坎。當然,還有人倒在技術方法設下的陷井裡,倒在導則不斷的變化更新中。
  • 62名環評工程師被註銷 環保部通報環評工程師證書「掛靠」問題治理...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日前,環保部通報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問題集中治理工作情況。經核查32家環評機構的62名環評工程師未如實申報從業情況,後將被註銷登記編號,不再計入原申報的環評機構專職環評工程師數量,不得作為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主持人或主要編制人員。
  • 「掛靠」環評機構遭清理 缺環評工程師成「通病」
    據環保部介紹,內蒙古天潤環保評價有限公司因在資質申請中隱瞞有關情況和提供虛假資料,申報的2名環評工程師實為外單位人員,擬不予批准資質且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新疆旭源環保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申報的環評工程師李昌傑為重慶化工研究院職工、周廣喜為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職工,擬不予批准資質且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北屯市共明
  • 廣西通報批評15家環評機構及21名環評工程師
    新華社南寧11月18日電(記者 黃浩銘、向志強)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及各設區市環境保護局對從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進行考核,並對2016年度設區市、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環評文件編制質量進行抽查。
  • 因存在「掛靠」行為 2家環評機構和4名環評工程師被通報
    千龍網北京11月24日訊 11月22日,環保部發布通報稱,因存在環評工程師「掛靠」行為,深圳市景泰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環評機構被責令限期整改6個月,胡律書等4名環評工程師3年內不得作為資質申請時配備的環評工程師、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主持人或者主要編制人員,違規行為記入誠信記錄。
  • 環保部將「手刃」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問題
    針對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問題,環保部最新通知表示,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要求和統一部署,定於2017年6-8月開展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
  • 正考網:為什麼一定要報考環評工程師?
    為什麼一定要報考環評工程師?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環境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國家現在也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重視到什麼程度呢?金山銀山就是綠水清山,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明確「除涉及安全和環保事項外,投資項目強制性評估評審一律取消。」
  • 廢止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不用大驚小怪!
    指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119件規範性文件因存在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以及與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一致等問題,不宜繼續實施,應予以廢止。看到這個,很多小夥伴擔心這是要「廢止」環評工程師的節奏啊。其實,環評愛好者網小編想說的是,這個文件本身就已經廢止了,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 註冊環評工程師證書還值得考嗎 今後發展如何?-七考網
    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環境保護現在已經是全世界都非常重視的一項內容,因此環境影響評價師證書價值也日趨凸顯,不過這也是和地區因素有直接關係的,並不是每個地區的環評工程師收益都是這麼高,一起來了解下註冊環評工程師證書還值得考嗎?
  • 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報名時間,你想知道嗎?
    發表時間:2019/6/5 15:17:33 來源:網際網路點擊關注微信: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報名是否會延續2018年和2019年的2月22日開始報名的時間呢?這是很多考生都很關心的問題,其實也不一定,主要是看2020年考試時間,目前並未公布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我們預計為2020年5月16、17日。想參加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的考生還是靜待消息吧,接下來看看我們的預測吧!
  • 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確定了嗎?是幾月份?
    發表時間:2019/9/21 10:39:47 來源:網際網路點擊關注微信:你是不是已經打算備考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的考試了呢?那你一定很想知道考試時間對不對?知道了考試時間才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備考計劃,那麼讓我們結合往年的考試時間預測一下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吧!
  • 被推上神壇的地動儀究竟是真是假?為何將它從歷史課本裡面刪除?
    被推上神壇的地動儀究竟是真是假?為何將它從歷史課本裡面刪除?記得小編小時候在學歷史的時候,課本上記載有一種神器,那就是地動儀。課文上在介紹這件神器的時候,說它能感知千裡之外的地殼活動,如果哪裡發生地震的話,利用這個神器,就可以提前預知。
  • 槽點滿滿的《逆天邪神》為什麼會被推上神壇,果然套路得人心
    說起最近比較火的網絡小說,《邪神傳說》恐怕能位居前三,作為近三個月點擊量過千萬,搜索排行位列前三的代表作品,《邪神傳說》與《詭秘之主》、《劍來》等作品一樣,收穫了大批的粉絲,對於小編這種老書蟲來說當然也是拜讀了一下,一種天雷滾滾的感覺從心頭飄過,那麼槽點滿滿的《逆天邪神》為什麼會被讀者推上神壇
  • 2020年環評工程師考前衝刺,這樣備考效率更高!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過來人」的環評工程師考試心得吧,肯定會對你有幫助!把知識點編成網狀。環評師考試考察的知識點還是比較細緻、比較全面的,所以說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變成網狀還是比較緊迫的。很多考生在前期備考時沒有總結的習慣,此時,考生可拿出幾天時間來把各個科目的各章節知識點分層次的的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這樣做能更有利於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
  • 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確定了嗎?
    環境影響評價師工程師報考流程預測(一)網上報名2020年環評工程師報名時間預計2020年2月開始,報名入口設在中國人事考試中心。考生按工作單位屬地原則,登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服務平臺選擇相應入口進行報名。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公布環評涉嫌抄襲初步調查結果:環評報告提交...
    原標題:環評報告提交了未完成的過程稿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3月29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通報了初步調查結果,稱該項目「採用以前完成的報告作為模板,提交了未完成的報告過程稿作為公示材料」,導致存在較多「湛江」字眼等。
  • 【衛生社團】被推上神壇的冬蟲夏草到底有沒有抗癌效果?
    近年來,保健品的熱潮更是把冬蟲夏草推上了神壇。那麼,冬蟲夏草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嗎?它對乳腺癌患者會有幫助嗎?蟲草泛指真菌和蟲的複合體,世界上多達1500種。現在說到蟲草,多數人的認知應該都是下面這個高貴又稀有的品種:冬蟲夏草,特指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蝙蝠蛾科昆蟲冬蟲夏草蝙蝠蛾幼蟲屍體的複合體。(其他的500多種類似品種都只能稱作蟲草)。
  • 還不夠了解環評怎麼辦?看這裡,環評,汙水處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
    處罰額度從環評法修訂前的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改為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   解讀新修改的《環評法》提高了「未批先建」的違法成本,大幅度提高了懲罰的限額。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可對建設項目處以總投資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項目如果是上億元的話,罰款可以超過百萬元。
  • 環保部公布環評審查專家名單 較2003年減少201人
    環保部今年以來嚴把環評機構,並要求環保部8家部屬「紅頂」環評機構限時脫鉤,截至今日,已有5家完成脫鉤,其餘3家已獲環保部受理或擬批准脫鉤申請。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將率先完成部屬8家環評機構脫鉤,其他地方「紅頂」環評中介,則分批分期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 深圳灣環評涉嫌抄襲 中科院南海所致歉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被指涉嫌抄襲,引發輿論關注。3月29日,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所)在其官網通知通告欄發布《關於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情況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