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掛靠」行為 2家環評機構和4名環評工程師被通報

2020-11-25 千龍網

千龍網北京11月24日訊 11月22日,環保部發布通報稱,因存在環評工程師「掛靠」行為,深圳市景泰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環評機構被責令限期整改6個月,胡律書等4名環評工程師3年內不得作為資質申請時配備的環評工程師、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主持人或者主要編制人員,違規行為記入誠信記錄。

環辦環評函[2016]2091號通報顯示,經湖南省環境保護廳核實,深圳市景泰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工程師胡律書實為湖南省冷水江市環境保護局在職人員。

經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核實,寧夏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環評工程師張金龍、馬麗亞、高魯兵一直不在崗,屬「掛靠」人員。

11月22日,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 第36號)有關規定,環保部決定對上述2家機構予以限期整改6個月,上述4名環評工程師3年內不得作為資質申請時配備的環評工程師、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主持人或者主要編制人員,違規行為記入誠信記錄。

環保部要求,上述機構整改期間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得受理該機構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申請,整改前審批部門已受理的可繼續完成審批,整改期滿後應向環保部提交整改情況報告。

環保部還要求,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組織對本部門持有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開展自查,對存在「掛靠」行為的人員一律責令自行辦理註銷手續。

相關焦點

  • 62名環評工程師被註銷 環保部通報環評工程師證書「掛靠」問題治理...
    同時,我部和各省級環保部門通過設立公開電話和郵箱、接受來信來訪等多種形式收集相關問題線索。通過對全國913家環評機構全覆蓋式集中治理檢查,摸清了專職環評工程師底數,清理了「掛靠」環評工程師,發現和糾正了部分環評工程師從業申報中的不規範行為。
  • 「掛靠」環評機構遭清理 缺環評工程師成「通病」
    據環保部介紹,內蒙古天潤環保評價有限公司因在資質申請中隱瞞有關情況和提供虛假資料,申報的2名環評工程師實為外單位人員,擬不予批准資質且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新疆旭源環保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申報的環評工程師李昌傑為重慶化工研究院職工、周廣喜為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職工,擬不予批准資質且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北屯市共明
  • 廣西通報批評15家環評機構及21名環評工程師
    綜合考核結果,自治區環保廳對問題較為突出的15家環評機構及21名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公開通報批評。據自治區環保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政策,廣西對環評機構不設門檻,有環評資質的機構都可以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業務,不需要在環保部門進行登記備案。自治區及各設區市環保部門每年都對轄區內的環評機構進行日常考核,並對環保部門審批的環評文件編制質量進行抽查。
  • 環保部將「手刃」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問題
    針對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問題,環保部最新通知表示,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要求和統一部署,定於2017年6-8月開展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
  • 環保部通報2016年全國環評機構查處名單 132家環評機構被處罰201次!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日前,環保部印發《關於2016年度全國環評機構查處情況的通報》。全文如下: 關於2016年度全國環評機構查處情況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 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
    在正式實施環評工程師制度之前,主要是通過上崗證進行管理的,而且編制環評文件大多是體制內的環科所。據此設定60%通過率,是合理的。說環評工程師考試設定通過率,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然每年案例怎麼會出現那麼多71分和72分?包括環評工程師在內的考試,從來沒有公布過標準答案,也沒有公布過評分標準,也不清楚是誰來評分的。
  • 環保部公布環評審查專家名單 較2003年減少201人
    環保部24日發布了關於環境保護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專家庫擬入庫專家名單的公示,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專家庫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 環評工程師居然有這麼高的價值
    我們強烈譴責這種蓄意傷害他人的過激行為。誰都知道環評工程師的價值高,但考不過,也沒必要遷怒於人啊。不過,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現莊市環科院公司考了多年的技術總監孔代,這次終於過了。2第一屆環評工程師考試,是比較特殊的。
  • 改頭換面、抄襲編造、槍手代勞……如何才能堵住環評造假「暗門」
    給現成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換個地名和部分表述,搖身一變成為一份新的環評文件;業主單位出錢、環評機構「消災」,一些環評文件中建設項目關鍵數據或信息缺失;有的環評師幾個月編制數百本環評報告等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粗製濫造問題持續引發公眾關注。
  • 生態環境部通報4單位「核與輻射」環評文件存質量問題 涉東誠藥業...
    中國網財經9月18日訊(記者 張潤琪)日前,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通報2020年上半年核與輻射項目環評文件覆核發現問題及處理意見的函」顯示,4家建設單位的《環境影響報告表》存在質量問題,涉及東誠藥業(002675.SZ)旗下南京江原安迪科正電子研究發展有限公司等。
  • 生態環境部:2020年第二季度14份環評文件涉嫌存在質量問題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生態環境部分兩批公開通報2020年第二季度環評文件常態化覆核工作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經覆核發現,19份環評文件存在遺漏評價因子、降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或標準、縮小環境影響評價範圍、項目概況描述不全、環境影響因素分析不全、汙染源源強核算內容不全或方法錯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以及影響預測與評價內容不全、所提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論證不符合相關規定等質量問題,2份環評文件存在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提交基本情況信息和導出編制情況表等編制規範性問題。
  • 廢止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不用大驚小怪!
    指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119件規範性文件因存在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以及與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一致等問題,不宜繼續實施,應予以廢止。看到這個,很多小夥伴擔心這是要「廢止」環評工程師的節奏啊。其實,環評愛好者網小編想說的是,這個文件本身就已經廢止了,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公布環評涉嫌抄襲初步調查結果:環評報告提交...
    原標題:環評報告提交了未完成的過程稿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3月29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通報了初步調查結果,稱該項目「採用以前完成的報告作為模板,提交了未完成的報告過程稿作為公示材料」,導致存在較多「湛江」字眼等。
  • 環評法修改後,弄虛作假將列失信「黑名單」| 中國綠色公號周榜第...
    三篇文章都針對新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法》中取消環評資質這一新政策進行說明。《過渡期:暫應由環評工程師主持編制 不再要求附資質證書》閱讀量最高。《環評資質取消後將採取失信記分管理 四類單位不得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一文指出:環評資質取消並不意味著政策放鬆,新的更加嚴厲的環評行業管理頂層設計正在展開。
  • 正考網:為什麼一定要報考環評工程師?
    為什麼一定要報考環評工程師?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環境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國家現在也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重視到什麼程度呢?金山銀山就是綠水清山,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明確「除涉及安全和環保事項外,投資項目強制性評估評審一律取消。」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回應環評涉嫌抄襲造假:將嚴肅處理
    南海所對該項目環評工程師在編制報告過程中出現的嚴重錯誤致以誠摯歉意。全文652字,閱讀約需1分鐘 據羊城晚報消息,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記者追蹤採訪發現,該份環評報告涉嫌抄襲湛江某份環評報告33處。
  • 還不夠了解環評怎麼辦?看這裡,環評,汙水處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
    為什麼要辦理環評   —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重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年7月2日)。   —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照本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 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報名時間,你想知道嗎?
    發表時間:2019/6/5 15:17:33 來源:網際網路點擊關注微信: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報名是否會延續2018年和2019年的2月22日開始報名的時間呢?這是很多考生都很關心的問題,其實也不一定,主要是看2020年考試時間,目前並未公布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我們預計為2020年5月16、17日。想參加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的考生還是靜待消息吧,接下來看看我們的預測吧!
  • 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確定了嗎?是幾月份?
    發表時間:2019/9/21 10:39:47 來源:網際網路點擊關注微信:你是不是已經打算備考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的考試了呢?那你一定很想知道考試時間對不對?知道了考試時間才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備考計劃,那麼讓我們結合往年的考試時間預測一下2020年註冊環評工程師考試時間吧!
  • 中科院南海所承認環評報告抄襲 省生態環境廳成立調查組
    與伶仃洋直接相連的深圳灣,因半封閉感潮海灣的地理條件,罕有驚濤拍岸。而在近日,一份由「張冠李戴」而深陷「抄襲」的「問題環評報告」,則讓這顆深圳城市腹地的生態明珠,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當「問題環評報告」從評估單位手中遞出,順利通過層層審批,接連闖入第三次公示,「深圳」變「湛江」的低級錯誤與10萬候鳥未知的命運,都成了公眾質疑的焦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