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抄襲編造、槍手代勞……如何才能堵住環評造假「暗門」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環評機構收了業主單位的錢就要為他們服務,很難做到客觀中立。」

「環評公司受了處罰,實際控制人又重新註冊一個公司,照舊開展業務。」

按該省基層環評審查力量計算,縣市區審批人員每年要看上千份環評文件

「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實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體現。」這是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的《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中的一句話。

深圳市工程的環評文件35次出現「湛江」,不可謂不魔幻。

環評是約束項目和園區準入的法制保障,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而環評質量是環評制度效力的生命線。近年來,從「紅頂中介」到獨立法人,再到取消資質許可,環評機制正在經歷改革陣痛,環評亂象不時發生。

給現成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換個地名和部分表述,搖身一變成為一份新的環評文件;業主單位出錢、環評機構「消災」,一些環評文件中建設項目關鍵數據或信息缺失;有的環評師幾個月編制數百本環評報告等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粗製濫造問題持續引發公眾關注。

受訪基層幹部和業內人士認為,環評文件編制質量不高,表面上看是環評編制單位能力不足、不負責任,深層原因是一些建設單位環評主體責任意識淡薄。須落實法律責任,加強信用管理,產生聯合懲戒的強大威懾力並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造假 王威圖/本刊

29日的座談會16日「被召開」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環評事件之後,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加大了監管力度。生態環境部辦公廳4月印發《關於加強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質量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切實扭轉環評文件編制質量不高的被動局面。」

然而,記者通過梳理相關數據及通報發現,環評文件粗製濫造、弄虛作假情況不容樂觀。

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通報2020年一季度環評文件常態化覆核發現的問題,涉及24個省(區、市)各級審批部門審批的101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8份存在質量問題。

中部某省生態環境廳近期抽查省內外12家環評編制單位,發現其中4家不規範。

西部某市技術覆核近一年環評文件157份,其中不合格環評文件16份、環評審批問題2個、審批系統填報問題100餘條。

環評文件編制質量不高,一方面表現為粗製濫造,技術性差錯較多,如遺漏評價因子、汙染源核算方法或結果錯誤、所提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不符合相關規定、環境要素或者環境風險預測與評價內容不全等。

另一方面存在抄襲編造、弄虛作假問題。長期關注環評問題的民間環保組織廣州綠網環境保護中心幹事丁文章介紹,環評文件中的公眾參與造假比較突出。如今年7月16日,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公開的一份環評報告書寫到「2020年7月29日廣宗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組織召開了本規劃環評的座談會」。

29日的座談會,16日「被召開」,其真實性不言而喻。

資料不全想像湊

記者採訪獲悉,編制一份環評報告書或報告表,環境監測一般用時1個月,公眾參與需多花1個月,編制、報審等環節也需要1個月,所以完成時間一般不低於3個月。編制大型複雜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用時更長,可能要一兩年以上。

「我們當地某環評企業的一個環評師,8個月編制環評報告書5本、環評報告表234本,明顯不合常理。」西部某市生態環境局一位幹部告訴記者。

這位幹部坦言,當地註冊登記的環評單位有130多家,註冊環評師近400名,還有在當地開展環評的外地企事業單位,數量較多。但實際上,有的單位只有一名環評師,工作量大,因而出現沒有環評師資格的槍手代勞編制環評,再由環評師籤字的情況,甚至冒名頂替等違法違規行為。

近期,廣東省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發函對佛山市科正飛工程技術諮詢有限公司及環評工程師吳玉勇進行通報批評,該環評師2019年12月13日至今年8月10日共在信用平臺上傳環評報告書13份、報告表564本,並在主管部門審核發現問題後,拒絕約談、拒接電話。

另一方面,一份高質量的環評文件,既需要環評編制單位技術能力過關、態度負責,也需要項目建設單位認真履行環評主體責任。但當前,一些項目建設甲方以走形式的態度對待環評。

「我們是乙方,有時候很無奈。」安徽某大型環評編制單位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說。

無奈體現在三處:首先,低價是很多甲方在選擇環評編制單位時的第一選擇。環評編制單位難以覆蓋成本,要麼放棄,要麼轉包或粗製濫造。其次,甲方為讓項目儘快落地,往往要求環評在短時間內趕完進度。再者,編制環評需要有據可依,然而一些甲方沒有或不提供建設、設計等基礎資料,環評師只能硬湊甚至憑空編造。

在丁文章看來,環評委託關係是環評文件出現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環評機構收了業主單位的錢就要為他們服務,很多業主單位會分幾次付款,有的還要環評文件通過了再付,從而影響環評的客觀中立。」

一天審批三份環評文件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副處長徐獻文等業內人士認為,環評市場化後,與之配套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仍在建設完善中。近年環評數量激增也給監管帶來更大挑戰。

以浙江為例,環評單位原先註冊的有40多家,取消資質許可後增加到近250家。2019年有環評登記表5萬餘份、報告表16000餘份、報告書1000多份。按現有基層環保部門環評審查力量計算,縣市區審批人員每年要看上千份環評文件,平均每天要審批三份以上。

提高環評質量、補齊監管短板,受訪人士建議,首先應穩步建設以質量為核心、以信用為主線的環評文件編制事中事後監管機制。

當前,生態環境部依託全國統一的信用平臺,建立「一處失信、全國公開」和「多處失信、全國受限」的跨地區環評失信懲戒機制。平臺仍在運行初期,發揮作用需時間積累。

「當前監管針對環評師有規定,但對相關企業缺乏約束。有的環評公司受了處罰,但實際控制人又重新註冊一個公司,依然可以開展環評業務。」一位基層環保幹部建議,強化法律責任,落實單位及相關負責人「雙罰制」。

其次,簡化優化環評編制導則。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評估中心工程師陳琦建議針對不同地區情況,突出環評重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具體項目落地時,在已經對區域環境風險進行管控的前提下,酌情簡化環評流程。」

此外,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第三方機構審核環評文件,彌補基層監管力量不足現狀;並加大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力度,公開環評文件專家審批、公眾舉報、查處情況等。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回應環評涉嫌抄襲造假:將嚴肅處理
    南海所對該項目環評工程師在編制報告過程中出現的嚴重錯誤致以誠摯歉意。全文652字,閱讀約需1分鐘 據羊城晚報消息,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記者追蹤採訪發現,該份環評報告涉嫌抄襲湛江某份環評報告33處。
  • 孫金偉:論中國學術造假三種常見手段極其危害(資料)
    2.請人代勞造假抄襲。  請人代勞造假抄襲也是中國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國有企業非常流行的學術造假手段。不過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單位領導幹部身上,因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領導幹部位高權重,又工作繁忙,造假抄襲自然就請人代勞。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公布環評涉嫌抄襲初步調查結果:環評報告提交...
    原標題:環評報告提交了未完成的過程稿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3月29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通報了初步調查結果,稱該項目「採用以前完成的報告作為模板,提交了未完成的報告過程稿作為公示材料」,導致存在較多「湛江」字眼等。
  • 迷你世界暗門做法介紹 教你如何暗門
    5、然後把電能產生器上面用方塊堵住,再分別放上粘性活塞,一邊放兩個,總共4個。 6、裝好後把中間用方塊封起來,然後再在上面裝上拉杆,也就是開關。 7、然後再在兩邊撒上電石粉,以激活上面部分的電路,記得兩邊都要撒喔,這樣點擊開關就可以打開中間的門了。
  • 中科院南海所承認環評報告抄襲 省生態環境廳成立調查組
    進展環評單位承認抄襲退費並處理責任人4月1日,備受輿論關注的深圳灣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涉嫌抄襲事件迎來了第一份調查結果公示,環評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布《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調查處理情況的說明。
  • 編造篡改實驗數據 高校理工科"黃禹錫現象"嚴重
    這段對話顯示出,我國高校理工科實驗數據編造篡改的現象不僅存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嚴重。   論文數據造假導致博士學位被撤銷   2007年7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發布的一則消息曾引來廣泛關注。
  • 明碼標價代畫比賽作品:別讓作弊成了生意
    因此,在教育部門、學校繼續加強對政策精神的落實之外,相關部門也有必要加大懲戒力度,切實提高「造假」成本。對於參賽造假行為,教育部門之前已表態將嚴格按照有關要求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代勞者,堅決禁止違背學術誠信要求的行為。對於情節嚴重或者經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將從競賽名單中移除,並不再受理舉辦單位舉辦競賽的申請。
  • 中科院南海所環評涉抄襲:責成停止合作並被市生態環境局約談
    中科院南海所環評涉抄襲:責成停止合作並被市生態環境局約談 董玉含/深圳晚報 2020-03-28 22:06
  • 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新京報快評
    治理高校的學術不端,不僅需要學生自揭「師門家醜」,還需要堵住學術造假、抄襲的漏洞。▲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情況通報》。文|熊丙奇近日,一則「學生發123頁PDF材料實名舉報導師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在這份123頁的舉報材料裡,這名學生分7章通過詳細介紹了張裕卿造假的諸多行為,包括P圖編數據、公然指導學生造假、對學生說「我要是做實驗,要你這研究生幹啥」、逼學生籤數據「保真」聲明以便自己甩鍋、把學生論文改署自己女兒名字等,並指出自己因為不堪忍受這種造假於2016年主動退學,此外還提出了「開除張裕卿」「賠償」等幾大訴求。
  • 深圳灣環評涉嫌抄襲 中科院南海所致歉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近日,《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被指涉嫌抄襲,引發輿論關注。3月29日,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所)在其官網通知通告欄發布《關於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情況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先說學二代吧,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壞詞,國外有很多學二代,學三代,甚至學n代,比較熟悉的國外就有居裡夫人母女雙諾貝爾獎,中國近代也有錢學森錢老和他的侄子。作為一個掌握科研機會的家庭,讓孩子更早的接觸科學,無可厚非,這樣的孩子更有機會在科研上做出成就,可是現在的學二代不用做實驗,躺著就能水論文,仿佛一出生就自帶兩篇scl。網友說的好,真科研,還得看小學生。
  • 為評職稱而學術造假?讓醫務人員把論文寫在臨床上
    王女士聽說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讓人沒想到的是,王女士遇到了論文騙子,被騙了數千元。「代寫代發表論文」可謂化石級騙局,騙局有時未必需要很高明,只要擊中受騙者的「痛點」,往往就成功了一半。那些中了「槍手」圈套的醫務人員,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發論文、評職稱,而自己又寫不來、發不了。這裡就牽涉一個老掉牙的問題,醫務人員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原標題: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背後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 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舉報者在材料中圖文並茂地列舉了其導師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 這起堪稱「論文級別」的舉報材料,宛如投入學界的一顆「炸彈」。涉事校方有必要對這起學術不端事件作出系統性處理。首先,要嚴肅追究導師的造假、抄襲責任,同時維護他所帶學生的合法權利。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調查小組 就深圳灣航道疏浚環評涉嫌抄襲...
    來源標題:就深圳灣航道疏浚環評涉嫌抄襲開展調查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布《關於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相關信息情況的說明》,表示已經成立調查小組,就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環評報告涉嫌抄襲進行調查。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 抄襲他人著作
    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發現了舉報背後更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如此多行業的論文寫作需求,難免會出現論文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裡,這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奇。大學生一旦論文被發現造假,就會被學校下達撤銷學位的懲令,碩士和博士論文被查出來數據造假,也會被吊銷文憑,而且這個汙點會一直跟隨你的一生。學歷是邁向社會的基石,固然是重要的,沒了基石就很難攀上巔峰。
  • 武漢「槍手公司」代寫論文被叫停
    昨日,工商查處一家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面對記者採訪,今年畢業、日前已在廣埠屯一家環保公司工作的小陳顯得見怪不怪,他介紹,自己在4月份時,已開始在這家環保公司接受試用了,當時學校5月份論文答辯,但自己根本就沒有時間,他只好請人代勞。  記者用百度和谷歌搜索「武漢 代寫論文」,搜索結果超過15萬條。
  • 女碩士花4000元搞定論文 寫作槍手也有財富榜
    在線一番簡單的交流後,對方發來了一篇旗下「槍手」代寫的文學類論文小樣,以及一份詳細的「約稿要求表」。並告知劉莉可代她在省級文學類期刊上發表論文,「只要交納一定的報酬。」最終,雙方以4000元的價格成交。對方向劉莉承諾,給她在湖北一家省級期刊發表兩篇2000多字的論文。隨後,劉莉通過支付寶向對方提前支付了一半的費用。
  • 中科院南海所公布環評報告涉嫌抄襲情況說明
    3月29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官網發布說明稱: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雖按規定進行了現場踏勘,調查並收集了有關資料等環節,但因採用其以前的報告作為模板,並將未完成的報告作為公示材料,導致公示的環評報告中出現多處錯誤。南海海洋研究所表示,將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並公示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