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2021-01-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近日,一則「學生發123頁PDF材料實名舉報導師事件」引發輿論關注。舉報者在材料中圖文並茂地列舉了其導師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

這起堪稱「論文級別」的舉報材料,宛如投入學界的一顆「炸彈」。涉事校方有必要對這起學術不端事件作出系統性處理。首先,要嚴肅追究導師的造假、抄襲責任,同時維護他所帶學生的合法權利。對於之前在導師指導下捲入造假的學生,要合理界定責任,不能簡單地也按學術不端處理;而對於尚未畢業的其他學生,則要安排好這些學生的轉導師事宜。其次,從校方對已經承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當事教授的處理看,解聘固然及時,卻還不夠——相對於學術不端的嚴重性而言,解聘的處理仍很「輕」,甚至談不上什麼處罰。由於沒有撤銷教授職稱、取消導師資格這類學術處理及開除這類行政處理,僅僅是解除聘用合同,當事人在檔案中沒有汙點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另謀高就」。需要由校學術委員會根據調查結果,作出認定與通報,向師生和公眾說明有哪些學術不端事實,建議校方對當事人作出怎樣的學術處理。如今校方在進一步調查,希望最終能對此作出回應。跳出個案看,治理高校的學術不端,不只需要學生自揭「師門家醜」,還需要堵住學術造假、抄襲的漏洞。123頁學術不端舉報信,不只是寫給涉事校方的,也是寫給學術界的,必須重建學術生態,堅守學術底線,才能捍衛學術尊嚴。

(原載於新京報網 作者:熊丙奇 摘編:劉朝)

相關焦點

  • 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新京報快評
    在材料中,他圖文並茂列舉了其導師張裕卿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此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布通報稱,經調查,該學院教授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其本人承認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張裕卿辯解稱,對方舉報材料中有很多事實被歪曲,但未作進一步說明。天津大學校方回應輿情的速度,無疑來得很及時。
  • 方舟子:魏於全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圖)
    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是服軟還是死扛,是個問題。漫畫/冷潔  揭露學術造假,有的容易,有的難辦。像一稿多投、偽造學歷、抄襲這類的造假,是很容易發現和認定的,我們揭露的也比較多。但是對捏造、篡改實驗成果這類的造假,要發現就很不容易,所以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也時不時會出現可疑的論文,而要認定造假,就更難了,需要有權威機構介入進行調查。
  • 「導師崇高」論文作者被處理,學術容不得造假與阿諛 | 新京報快評
    徐中民是因造假被處理,但從維護學術嚴肅性的角度講,學術吹捧跟造假一樣都不能被容忍。而今,徐中民本人被處理,算是為自己發表的「馬屁文」付出了代價。由此事牽扯出當年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存在弄虛作假,也算是鏈式扒底,他因此受處理,可謂咎由自取。既往亦咎,該處理絕不含糊,無疑表明了學術不容造假的嚴肅態度。但復盤此事,還是有諸多深刻的教訓值得吸取,仍有些未竟之問需要直面:如果沒有造假,將學術用來吹捧還包裝成「科研項目」,問題會得到有力糾正嗎?
  • 論文圖片處理,哪些能做?哪些算造假?
    比如去年爆出造假的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Piero Anversa 博士。該博士因「發現」心臟含有幹細胞(c-kit)而出名,其研究也主要基於「心臟中含有可以再生心肌的幹細胞」這一觀點,他本人也被當做了是心臟幹細胞療法的創始人。全世界根據他的理論開始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希望能夠多快好省地解決心臟疾病。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而後更是牽出了賀海波的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隨著更多消息的曝光,李連達院士小組在2006年以後發表的論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竊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賀海波署名的僅佔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連達署名,李院士以不知情為由想置身事外。不少質疑者稱賀海波的造假並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課題組造假,浙江大學對賀海波的處罰為捨車保帥,而李連達院士也有可能參與其中。
  • 韓春雨的論文撤回了,獎勵該如何處理?
    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複性過去一年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據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長期系統性造假!證監會定性:豫金剛石涉重大財務造假,金額巨大
    證監會表示,本案是一起上市公司長期系統性造假的典型案件,涉案金額巨大,違法性質嚴重,市場影響惡劣,證監會將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責任。證監會定性:長期系統性造假,涉案金額巨大時間回到8個月前,2020年4月,豫金剛石披露2019年報,營收9.55億元,同比減少22.96%,淨利潤虧損51.97億元,同比減少5493.97%。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該博士的導師林國強院士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生為何造假,他到現在都不明白;當時抽查學生論文時,並沒能抽查到這一篇;事後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才證實其造假。女博士造假事件,反映了什麼問題?記者在對北京的部分博士進行調查時,100%的被訪者都說,導師不動手做實驗;有博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導師只有聽學生的。
  •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造假有什麼後果?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造假有什麼後果?關於這個問題中國教育在線自學平臺小編就簡單為大家說一下。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從通報情況看,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
  • 代寫論文、數據造假!科技部、基金委集中公示多起學術不端處理結果
    代寫論文、數據造假!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從自主招生論文涉嫌造假談我國自主招生改革
    由於只重視論文發表,因此很多人就在炮製論文、運作論文發表上做文章,代寫論文的機構也「應運而生」,這些機構與一些劣質期刊勾結,打造出代寫論文產業鏈。自主招生論文造假現象,是代寫論文產業鏈的下移。可以說,凡是有論文要求的地方,都會滋生出論文造假亂象。
  • 107篇論文撤稿涉事者如何處理?科技部中國科協有把「尺」
    科技部、中國科協會同有關部門,根據5月27日國務院研究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專題會議要求,起草該「指導意見」,並經6月5日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指導意見」提出,處理原則是「統一尺度、甄別責任、分級處理、有序公布,形成震懾」,並對「造假行為」、「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學術不端行為」、「騙取行為」給出了界定。
  • 論文圖片處理,哪些能做?哪些算造假?-其實你心裡都清楚(嘿嘿)……
    而科研圖片處理不端是學術論文造假重災區,因為論文圖片作為科研結果的最終呈現,動手腳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環節。所以,每次爆出學術造假幾乎都少不了圖片處理不端。與之對應的是學術界對於科研圖片處理早有嚴格要求,而且愈發重視。
  • ...物理學院 本科畢業論文 論文造假 應用物理學專業 四川大學物理...
    文章顯示,這一年來,錢思進奔波於各部門之間,希望對造假論文核查,而他稱「至今無果」。在文章中,他邏輯嚴謹、思路清晰地羅列了這一年來同各單位、各部門之間的「交鋒」。他的打假理由為:胡震抄襲造假部分主要出現在其論文的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而其中第三章佔全論文正文篇幅約60%,而且胡震用承諾騙取其籤字。
  • 學生論文造假還偷偷署上老師的名字 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查處結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濟南報導9月16日,科技部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通報了9起論文造假等案件,其中涉及山東高校及醫院的2起。山東大學在職博士王秀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因購買論文被嚴厲處分。
  •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論文抄襲造假的後果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學術論文抄襲造假會有什麼後果?01 公眾人物論文抄襲曝光說起翟天臨,如今人們的印象除了是優秀的演員以外,更對他多了一層人物濾鏡——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的北大博士後。
  • 學術論文造假不能一撤了之
    近來,學術論文撤稿成為媒體報導的熱詞,先是相關部門宣布《腫瘤生理學》集中撤稿事件事實已經查清,接著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一時間,網友關於學術期刊撤稿討論熱烈。  四川網友船夫:撤稿就一定意味著造假嗎?
  • 為了防止論文造假,中山大學一年內兩次提升學生學術論文投稿要求
    最近令大家關注的就是"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免疫學家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事件了,"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這些頭銜足以讓大眾更加關注此事,現在大家都在坐等審查結果。此事一出,看到論文圖片截圖,估計圈內人早已有判斷了。論文造假或抄襲直接影響的就是當事人,多半涼涼,在這個圈子肯定混不下去了。
  • 論文圖片是不是造假,你心裡竟然沒點數?
    該事件在各論壇、朋友圈、群等被議論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喊話該院士開設PS課程,傳授P圖大法。而吃瓜群眾早已備好瓜果和小板凳,坐看事件發展。學術造假對於兢兢業業搞科研的人來說,無疑是重磅傷害。且不說造假者竊走本來就不多的科研資源,更可怕的是,造假者可能會把整個小領域帶到溝裡去,讓後來者浪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