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圖片處理,哪些能做?哪些算造假?

2021-01-20 生物學霸

文章來源:張老溼科研作圖


學術造假對於兢兢業業搞科研的人來說,無疑是重磅傷害。且不說造假者竊走本來就不多的科研資源,更可怕的是,造假者可能會把整個小領域帶到溝裡去,讓後來者浪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


比如去年爆出造假的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Piero Anversa 博士。該博士因「發現」心臟含有幹細胞(c-kit)而出名,其研究也主要基於「心臟中含有可以再生心肌的幹細胞」這一觀點,他本人也被當做了是心臟幹細胞療法的創始人。全世界根據他的理論開始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希望能夠多快好省地解決心臟疾病。然而後來發現,所謂的 c-kit 幹細胞能修復心臟,居然是數據造假、圖片偽造出來的,人體心臟特麼的根本就沒有幹細胞。全世界那麼多的研究機構十幾年來耗費無數金錢和人力,都是在錯誤的方向上打水漂玩兒。


而科研圖片處理不端是學術論文造假重災區,因為論文圖片作為科研結果的最終呈現,動手腳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環節。所以,每次爆出學術造假幾乎都少不了圖片處理不端。


與之對應的是學術界對於科研圖片處理早有嚴格要求,而且愈發重視。比如我國早在 2015 年就有一系列學術出版規範的行業標準今年更是把插圖單獨出了一個標準(CY/T 171-2019)。



下面,我們將介紹一些科研論文圖片規範處理的原則、標準和意見,希望大家能夠多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別踩到坑了。



四項基本原則


早在 2002 年,洛克菲勒大學出版社(Journal of Cell Biology 是他家的雜誌)就提出了學術論文圖片處理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後來經過不斷修改和完善,發展成為學術論文處理的四項基本原則


1. Nospecific feature within an image may be enhanced, obscured, moved, removed, orintroduced.2. Adjustmentsof brightness, contrast, or color balance are acceptable if they are applied tothe whole image and as long as they do not obscure,eliminate, or misrepresent any information present in the original.3. The grouping of images from differentparts of the same gel, or from different gels, fields, or exposures must bemade explicit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figure (e.g., dividing lines) and inthe text of the figure legend.4. If the original data cannot be producedby an author when asked to provide it, acceptance of the manuscript may berevoked.



1、不得對一張圖片的局部區域進行增強、模糊、移動、移除等操作。


2、可對亮度、對比度或色彩平衡進行調整,但須對全圖進行,且不能隱藏、消除或歪曲原圖的信息。


3、允許從同一凝膠上不同部位,或從不同的凝膠、區域、曝光區取得圖像並進行圖片拼合,但須使用明確的分割線表示它們來自不同的原圖,並在圖注中予以說明。


4、如作者不能提供原始數據,文章將取消錄用。


這四項基本原則,於 2012 年被美國科學編輯委員會(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收錄進 CSE’s White Paper>Publications, 2012 Update(《推動科技期刊出版誠信的白皮書》)。


這基本上是科研圖片處理的公認原則,你在不同雜誌的稿約中幾乎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對於科研圖片規範處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有需要處理圖片的科研人員都應該熟知並踐行。




除了四項基本原則之外,張老溼在科研圖片處理的視頻課程裡面也提出過自我判斷的兩項標準:


主觀前提:是否故意扭曲真實結果?

客觀操作:改變的是整體還是局部?


你是否在故意扭曲真實的結果?你正在操作的是圖片的整體還是局部?


在處理圖片的時候,自己心裡念叨一下,應該能讓很多人懸崖勒馬或者辯證處理;尤其是一些造假者事後委屈地說,哎呀,我只是不懂怎麼規範處理圖像,更應該多念念。




在科研圖片處理四項基本原則不斷發展和成熟的過程裡,也有專門針對科研圖片處理不端的論文發表,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說明什麼是圖片處理不端。比如 JCB 於 2004 年的一篇文章,What's in a picture? The temptation of image manipulation,列舉了大量圖片處理不端的例子。這些例子雖然是在 2004 年之前整理的,但是作為圖片處理不端的慣用手法,其實一直存在,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1、增 / 減或偽造電泳條帶;注意下圖右邊增減的條帶。對應基本原則 1。



2、故意增強結果展示。本來圖片中並沒有那麼強的納米金顆粒,經過 ps 增強了,本來左邊背景裡面有的一個大黑點,被消除了。對應基本原則 1。



3、故意模糊、刪除背景信息。有些圖片背景那麼乾淨,騙鬼呢?對應基本原則 1。



4、局部修飾條帶或者利用對比度調節來掩蓋背景。就張老溼的觀察來看,這是很多研究生和國內雜誌喜歡使用的技巧。對應基本原則 1 和 2。



5、儘量不要拼合不同來源條帶,如果拼接需要留出間隙或者線條。尤其是核酸電泳圖片,都是黑色背景,不同來源的條帶放在一起很容易被人當成是一塊膠跑出來的。對應基本原則 3。



6、重複使用條帶,偽造數據。圖片重複使用也是一個重災區,幾乎所有的圖片造假都有這個方面的處理;另外一個更隱蔽的方式是同一個實驗對象從不同角度拍攝多張照片,然後用在不同的結果裡面。



7、合成圖像。合成圖像是一些狗膽包天的人慣用伎倆,合成完之後,自我感覺良好:Perfect!毫無 ps 痕跡!但是如果較真,進行檢測,那就是纖毫畢現。比如下圖,上半圖看起來毫無 ps 痕跡,但是可能在 PS 中拉幾個曲線就原形畢露了,就像下半圖。



8、選擇性剪裁。這篇論文倒是沒提到這一點。但根據張老溼觀察,這是很多科研人員心裡慣有的一種潛意識,做完實驗之後,總傾向於尋找陽性結果;甚至選擇性地看待結果,對於相反的結果卻視而不見,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改變了圖片的原意就妥妥的造假了,務必小心。




此外,2010 年還有一篇文章 Avoiding Twisted Pixels: Ethical Guidelines for the Appropriate Use and Manipulation of Scientific Digital Images,對於科研圖像處理從操作的角度提出了 12 條意見,對於我們實際處理科研圖像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科技數碼圖像是一種實驗數據,可能因不當處理而失真。


2. 處理數碼圖像,只能對原始圖像文件的副本進行操作(必須保持原始文件安全且不作任何改變!)。


3. 只能對全圖作簡單調整 —— 對應之前的基本原則 1 和 2 來理解。


4. 可以裁剪圖片 —— 在拼接的時候要注意加邊框線顯示來源不同。


5. 用於互相比較的圖像,需要在同一條件下獲取,並且後期處理也要相同。



7. 對生物學圖像,並不推薦使用軟體濾鏡提高圖像質量 —— 科研圖片圖片處理一定不能用「美圖秀秀加濾鏡」的方式來美化,如確實需要使用濾鏡,也需要在方法裡面詳細說明。


8. 從別的圖像或當前圖像複製物體,屬非常可疑的操作 —— 別搞合成!


9. 用於測量強度的圖片需進行統一處理,且測量數據需用已知的標準進行校正 ——image j 等軟體測量的時候注意使用標尺!


10. 避免使用有損壓縮 ——tif 格式 + lzw 壓縮是標準操作。


11. 放大倍率及解析度非常重要 —— 正確獲取圖像,儘量高解析度、要把標尺信息寫入圖像。


12. 通過調節像素來改變圖片大小需謹慎 ——PS 的自動採樣功能能別用就別用。




其實,絕大多數造假者都心知肚明自己在做什麼,只有極個別人員是不知道處理規範,稀裡糊塗造了假。粗俗點講,是不是造假,難道你心裡就沒點逼數嗎?其實是有的,但利慾薰心或者心存僥倖總是讓人鋌而走險。


可是,你要知道,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再牛逼的 PS 技術,也會被識破。今年 6 月,Adobe Photoshop 公司展示了他們的反向還原技術,就是能識別並還原圖像 PS 過的部位,準確率高達 99.4%!這項技術雖然還沒用在 Photoshop 2020,但是相信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學術界更是期待它能在論文圖片造假上面發揮積極作用。



所以,對於科研圖片是否涉及造假,所有搞科研的朋友們真的要「長點心」啦,千萬別踩坑。


封面來源:站酷海洛 Plus

參考文獻:

1. 震驚學術界:哈佛醫學院大牛居然造假,31 篇論文被撤稿,心臟幹細胞到底是否存在?https://mp.weixin.qq.com/s/OjqL3B2SHTaZI2XltyjH_g.2.CY/T 171-2019,學術出版規範 插圖3. 譚貝加. 《Journal of Cell Biology》論文圖片政策對我國科技期刊的啟示 [J]. 科技與出版,2019 (7):89-93.4.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mage screening at Rockefeller University Press in 10 posts.5.CSE’s White Paper>Rossner, M. and K. M. Yamada(2004). "What's in a picture? The temptation of image manipulation."J Cell Biol 166(1): 11-15.6.Cromey D W . Avoiding Twisted Pixels: Ethical Guidelines for the Appropriate Use and Manipulation of Scientific Digital Images[J]. Science & Engineering Ethics, 2010, 16(4):639-667.7.Adobe 推出見光死系列 —— 反向 PS 利器,1 秒識別修圖照片,順便幫你「補」回來!http://www.sohu.com/a/321821351_120111949.

相關焦點

  • 論文圖片處理,哪些能做?哪些算造假?-其實你心裡都清楚(嘿嘿)……
    而科研圖片處理不端是學術論文造假重災區,因為論文圖片作為科研結果的最終呈現,動手腳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環節。所以,每次爆出學術造假幾乎都少不了圖片處理不端。與之對應的是學術界對於科研圖片處理早有嚴格要求,而且愈發重視。
  • 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舉報者在材料中圖文並茂地列舉了其導師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 這起堪稱「論文級別」的舉報材料,宛如投入學界的一顆「炸彈」。涉事校方有必要對這起學術不端事件作出系統性處理。首先,要嚴肅追究導師的造假、抄襲責任,同時維護他所帶學生的合法權利。
  • 論文圖片是不是造假,你心裡竟然沒點數?
    而科研圖片處理不端是學術論文造假重災區,因為論文圖片作為科研結果的最終呈現,動手腳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環節。所以,每次爆出學術造假幾乎都少不了圖片處理不端。與之對應的是學術界對於科研圖片處理早有嚴格要求,而且愈發重視。比如我國早在2015年就有一系列學術出版規範的行業標準,今年更是把插圖單獨出了一個標準(CY/T 171-2019)。
  • 論文圖像查重軟體研發成功,造假圖片,無...
    瘋狂的論文造假由於存在巨大的利益,論文造假一直屢見不鮮,甚至在部分國家或地區形成了造假論文產業鏈。有造假、就有打假;但與龐大的造假數量相比,靠幾個志願者打假,顯然是杯水車薪。  1、識別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將提取圖片放大以獲得特徵性圖片數字 「指紋」,從而即使圖片做了旋轉、大小調整、截取、改變對比度或顏色,該軟體仍然能夠識別出其相似度。  根據 Acuna 研究團隊之前的檢測結果,他們推測資料庫中 1.5% 論文包含有可疑的圖像,而 0.6% 論文包含有欺詐性圖像。
  • 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新京報快評
    在這份123頁的舉報材料裡,這名學生分7章通過詳細介紹了張裕卿造假的諸多行為,包括P圖編數據、公然指導學生造假、對學生說「我要是做實驗,要你這研究生幹啥」、逼學生籤數據「保真」聲明以便自己甩鍋、把學生論文改署自己女兒名字等,並指出自己因為不堪忍受這種造假於2016年主動退學,此外還提出了「開除張裕卿」「賠償」等幾大訴求。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導師崇高」論文作者被處理,學術容不得造假與阿諛 | 新京報快評
    徐中民是因造假被處理,但從維護學術嚴肅性的角度講,學術吹捧跟造假一樣都不能被容忍。而今,徐中民本人被處理,算是為自己發表的「馬屁文」付出了代價。由此事牽扯出當年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存在弄虛作假,也算是鏈式扒底,他因此受處理,可謂咎由自取。既往亦咎,該處理絕不含糊,無疑表明了學術不容造假的嚴肅態度。但復盤此事,還是有諸多深刻的教訓值得吸取,仍有些未竟之問需要直面:如果沒有造假,將學術用來吹捧還包裝成「科研項目」,問題會得到有力糾正嗎?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7月27日,科技部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了Tumor Biology集中撤稿調查處理情況,其中11人無過錯,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這486人中,102人為主要責任人,70人為次要責任人,314人沒有參與造假);101篇存在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的問題,101篇論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機構購買;其餘的89篇由作者完成,經學術評議認定,其中的9篇存在內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內容未造假
  • 論文查重怎麼算有哪些查重原理?
    論文查重,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可能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和要點,只要把握好之後,才能夠在查重的過程中越來越專業可靠的。所以說,論文查重怎麼算,都是要嚴格的去了解到其中的原理和細節,就會發現在查重過程中的方式上會越來越專業可靠的。
  • 研究員開發新算法打擊學術造假 用AI查重論文圖片
    來自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的機器學習研究員丹尼爾•阿庫納(Daniel Acuna)等在2018年開發出一套算法,能利用人工智慧(AI)識別學術論文中的圖像造假,對論文圖片進行查重。  他們分析了生命科學領域來自4324本期刊的76萬篇開放獲取(Open Access)論文,並從中提出有效的263萬張圖片。
  •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抄襲論文被取消碩士學位,學術造假何時休?
    而網上爆出的論文造假抄襲事件也正是其當時碩士畢業論文。目前湖北大學經核實後給予了撤銷碩士學位的處理,而華中科技大學那邊也已經啟動相關處理程序。相信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近年來,學術造假事件屢禁不止。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比如:2019年4月,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因碩士學位論文《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存在抄襲,被撤銷碩士學位,同時其導師洪源被給予警告處分。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截止到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面對外界質疑,曹雪濤回應稱,「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同時,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會針對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本科畢業論文查重哪些內容?
    作者:新風學術網一、本科畢業論文查重有哪些內容檢測內容為封面、原創聲明、摘要、目錄、正文、致謝、參考文獻、附錄、開題報告和表格圖片,到結束語為止。二、本科畢業論文查重的標準1.目前為止對於一些論文查重系統的標準來說,只能查重文字的重複程度,對於一些圖片和公式不能查明的。所以為了提高原創率,大家可以將一些數據轉換成圖片和公式。2.查重之後會有重複的百分比,每個學院的本科畢業論文查重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該博士的導師林國強院士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生為何造假,他到現在都不明白;當時抽查學生論文時,並沒能抽查到這一篇;事後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才證實其造假。女博士造假事件,反映了什麼問題?記者在對北京的部分博士進行調查時,100%的被訪者都說,導師不動手做實驗;有博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導師只有聽學生的。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作為一個掌握科研機會的家庭,讓孩子更早的接觸科學,無可厚非,這樣的孩子更有機會在科研上做出成就,可是現在的學二代不用做實驗,躺著就能水論文,仿佛一出生就自帶兩篇scl。網友說的好,真科研,還得看小學生。其次,對於學術造假的事情很難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舉報個不做事的官員簡單,可是分辨一篇文章的好壞就難了。正經人誰去知網看文獻啊,作為一個大學生除非百度抄不到,要不然誰去翻文獻啊。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2019年11 月,Elisabeth Bik曾爆出國內著名專家、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多達64篇論文涉嫌圖片造假,一時間引起廣泛熱議。此外,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這些論文都是在同行評審後發表的,顯然沒有什麼編輯質量控制。號稱女版方舟子、先後舉報過曹雪濤院士、周德敏教授論文造假的「打假偵探」Elisabeth Bik,曾是一名微生物學家,2019 年 5 月正式轉型為全職的圖片打假人。
  • 論文查重查哪些內容?
    論文查重1、論文查重不對圖片、公式等非文字內容進行查重。現在的論文查重系統是無法對圖片、公式對非文字內容進行檢測的。主要是因為這些文件計算機不好進行比對,而且查重系統側重對文字的檢測。對於同學們來說是一個好事,像論文中的重要圖片或者公式可以引用其他文獻資料中的。但為了寫作的嚴謹性,我們還是需要對引用的資料註明出處的。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原標題: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論文造假難查處 中國高校的「黃禹錫現象」
    「樓主:就照書上的算了。 「4樓:不用算的吧,不是有軟體麼? 「樓主:我是說就照書上的例子的數據了。」 這段對話,是記者在浙江某高校校園BBS「學習交流」版上看到的。對話來源於一個題為「求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的帖子,「密立根油滴實驗」是物理學中的重要實驗,可證明電荷的不連續性和測出電子基本電荷的精確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