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博士進入工業界的出路在哪裡?

2020-12-02 千家智客

計算機專業的博士在工業界無論是薪待遇還是職業發展都很好,最高薪酬預計年薪200萬(基本工資+股票);但也有人認為,若是不是去頂級機構讀,而且已經聯繫到比較好的公司工作,那還是去搬磚的好。

讀博 or 不讀博,這是一個問題。

對於計算機科學專業來說,這個問題又稍微特殊一些。計算機科學 (Computer Science) 是相對較少的將實驗、工程設計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的學科之一。這與數學、物理等大多數的學科都不同,後者往往傾向於將對科學的理解與其在實際工程場景中的應用分開來。

對於計算機科學而言,計算的理論概念與電子和工程技術在實踐的工程進步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後者又反過來會有助於促進學科發展。

但是,與所有其他學科一樣,只要你想進入學術界做研究——先拋開當高校教授還是企業研究員不說——要成為「學者」,博士學歷是必須的。

所以,計算機科學專業讀博 or 不讀博,實際上就成了「計算機科學博士進入工業界的出路在哪裡?」

圖源:圖蟲創意

那麼,計算機科學博士進入工業界的出路究竟如何呢?

計算機科學涵蓋計算機體系結構、程式語言、算法、計算和理論。其中,也包括當前火熱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不過,現在有一些討論,認為該將人工智慧設定為一級學科,此處暫且表過不提。總之,計算機科學博士進入工業界所從事的工作都離不開「IT或網際網路」。

2018年8月22日,易觀&脈脈聯合發布了《中國職場人群用戶畫像專題分析2018》的專題分析。目前我國就業人員數量已經超過7.7億,移動端職場人群規模為1.6億,佔比不足20%,網際網路職場經濟有極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今年9月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從不同職業的薪酬水平來看,2018年秋季求職期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職業中,IT管理、網際網路開發赫然在列。

綜合來說,計算機科學博士在當前背景下去工業界是相對有優勢的:巨頭招聘,起薪和職位都較高。

此前,網上一張關於2018年科技大廠校招薪資圖曾經廣為流傳,新智元也曾對此做過報導。其中,谷歌中國人工智慧崗位的薪資,以年薪56萬人民幣的價格高居榜首。

以及更早之前,大約在2017年底瘋傳的這份數據:

人工智慧博士,最高年薪200萬 (基本工資+股票)

對於新智元的讀者來說,更加關注的,應該還是人工智慧相關崗位的薪酬。

根據德國海德堡大學交叉學科計算中心離散與組合優化實驗室研究員、「運籌OR帷幄」公眾號主編「留德華博士」這位數學與計算機博士,在知乎《人工智慧崗位薪資水平》問題的回答,他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列出了幾個例子 (新智元在取得授權後轉載如下,了解更多請查看知乎原文):

再具體展開來看:

「運籌OR帷幄」公眾號主編「留德華博士」還拓展了一下學術界的薪資:

據另一位知乎用戶、自然語言處理優秀回答者@吳俁透露,根據其求職經驗,之前媒體報導過的AI博士應屆生年薪80萬起,這對背景優秀的博士來說很簡單,甚至還有更誇張的薪酬數字。

尤其是對於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根據科銳國際信息庫的最新人才薪酬調查報告,2018年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和新零售、安全等多個熱點 IT 市場的人才薪酬漲幅巨大。

根據報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工作3年以上的人,最高年薪可以達到200萬元左右的水平 (基本工資+獎金)。

人工智慧的薪資漲幅已經趨於理性化,但平均增幅也在20%-30%之間,個別同等級別公司之間跳槽增幅低於20%;

物聯網今年薪酬漲幅在10%-20%,跳槽漲幅30%左右,通信及作業系統軟體崗位漲幅比較大,可達40%以上;

智能終端薪酬硬體類漲幅較小,跳槽漲幅20%左右,軟體部分漲幅20%左右,跳槽漲幅30%左右。其中,軟體算法的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慧相關的崗位漲幅最大,可達40%以上;

新零售目前發展較快,人員薪酬漲幅比較明顯,跳槽漲幅可達50%以上,且除了基本工資漲幅以外,股票期權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大數據方向,由於人才稀缺度較高,相同工作年限的情況下,大數據工程師的薪資普遍更高,待遇漲幅也會超過其他崗位。數據挖掘工程師的薪資漲幅可達50%以上甚至更多。

備註:

基本年薪*:以人民幣 1000元為單位,指年度整體的現金收入=年度底薪+年度固定部分獎金

25 分位值:表示有 25%的數據小於此數值,反映科銳國際信息庫的較低端水平

50 分位值(中位值):表示有 50%的數據小於此數值,反映科銳國際信息庫的中等水平

75 分位值:表示有 75%的數據小於此數值,反映科銳國際信息庫的較高端水平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二線城市*:省會及熱點城市,例如天津、蘇州、杭州、重慶、成都

到2019年,人工智慧、大數據、網絡安全、AR/VR、數字營銷等相關科技崗位在經濟各部門將繼續繁榮。《參考消息》還列出一份基於「薪酬表」網站PayScale預測的2019年最熱門職業以及其收入中位數:

雲計算軟體開發工程師(10.8萬美元)

數據專家(9.84萬美元)

人工智慧軟體開發工程師(9.33萬美元)

網絡安全工程師(9.26萬美元)

虛擬實境工程師(8.9萬美元)

移動應用軟體開發工程師(8.8萬美元)

無人機操縱者(5.79萬美元)

數字營銷分析師(4.96萬美元)

在商店或藥房出售大麻的店員(2.56萬美元)

人力派遣工(無)

進入企業研究所:為公司工作還是為自己工作

但是,吳俁也指出了進入工業界的缺點,那就是可能不適應職場。

不過,就像前文所說,計算機科學專業是少有的幾個將實驗、理論與工程緊密結合的學科之一,如果真的不適應職場,更大的可能是個人而非專業的問題。

吳俁也坦承,考慮到目前的計算機研究工作非常拼硬體,而工業界擁有更好的數據和硬體資源,選擇後者也是有很大優勢的。

於是,這裡就延伸出一個特例:進入企業研究院工作。

現在,除了大公司開設研究院,連創業公司也成立研究院,其目的就是為了與純產品開發區分開來,進行更偏向學術的研究。這方面的例子最好也最容易想到的幾個例子,是微軟亞洲中國研究院 (MSRA)、Google AI、Facebook AI Research,以及BAT今日頭條等實驗室。

進入進入企業研究院工作與進入學界做研究有什麼不同?

這裡展開來能說很多,另一位知乎用戶@Bihan Wen給了新智元一個簡潔的回答:最大區別其實是,你的研究到底是 for general interest (學術界研究),還是for company’s specific interest (工業界研究);利弊就是收入、personal branding,還有 who you work with。

還有一位知乎用戶 Xiang Wang,他告訴新智元自己是做理論機器學習的。因此,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會偏向學術界,「去公司的話很難再繼續從事理論研究。當然去MSR也可以繼續做理論,但是去MSR的難度跟找美國top20學校教職的難度基本差不多」。

至於去工業界,好處還是錢多,但 Xiang Wang 也提到了和吳俁一樣的答案,「去公司之後研究方向會受到公司產品的影響,很難再比較自由地選擇研究課題。」Xiang Wang說:「做理論的話,公司實在是不太需要。去公司基本跟自己做的研究就沒啥關係了。」

除了頂級博士項目,不然還是去搬磚吧

根據在知乎問題《讀計算機博士的未來出路在哪裡》下的回答,吳俁自己讀到博三時認為,博士是一個要不然就去最頂尖機構讀,要不然就別讀的東西。

吳俁表示,有其他答主說,讀博士做的東西即使你去工業界都可以放到產品,不過這些都基於一個前提,就是你博士的成果足夠好。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你不得不承認,好的成果往往出於頂尖的研究機構,你的資源不足,天賦以及努力可能並不能幫你什麼,尤其是在這種實驗科學上。

如果你去了不好的學校讀博士,有以下蛋疼的情況很可能發生:

你老闆經費不足,你做圖像或者語音,你們組買不起GPU,甚至老闆都不願意租GPU,那你博士的成果基本不可能在你工作的時候放到產品。

陷入自我懷疑,焦慮,信心崩潰。博士還是一個特別需要在入門的時候,有老手帶一把的職業。從我這三年的觀察,我發現博士往往會兩級分化,一邊是正向反饋,越發越有自信,即使被拒了也相信明天。另一邊是負向反饋,總是投不中,或是總是無法邁出第一步,導致自己無限的自我懷疑。

你老闆直接把你當勞動力了……這點在中國高校基本總會發生……很多老闆所謂的博一博二做工程鍛鍊對未來的科研有幫助,真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工程能力和科研能力雖然有關係,但是十分微小,甚至於你把實驗做好了和你把論文寫好了仍然道阻且長……

如果你去了好學校讀博士,很有可能發生的是:

老闆給你站臺,工作極為有影響力,甚至在一些單盲的會議,錄取都變得容易。這點不好展開說,不過大家都明白,尤其有了arXiv,雙盲已經很難。

像其他答主說的,你有實習機會,或者工作機會把自己的東西做到工業界系統裡面。

畢業好找工作……學術圈還是比較認學校以及老闆聲譽的,如果想去學術界深造,真的一個好大學博士非常非常好。

總之,吳俁給出的結論就是,如果你可以去CMU,斯坦福讀博士,BAT給你100萬一年的薪水也放棄吧,你的未來遠遠高於這份待遇;反之,如果你只能去一些一般的機構,且你已經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還是去搬磚吧。

「現在有四個字很流行,終身學習。如果在工作中可以學到比博士更多的,那麼直接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即使申請不到也仿佛「中毒」一樣想要轉到這個專業所學課程紛繁複雜數據結構,軟體工程以及熱門的人工智慧課程等等課程難度係數比較高(難度係數★★★★)非常挑戰個人的自主思考與邏輯分析能力  那麼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出路在哪裡?
  • 學計算機年薪200萬?全方位深扒美國各大計算機科學專業牛校
    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分別是: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 法學博士畢業之後真實的就業出路
    也許在考上博士之前探討這個問題很無聊。但是這確是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太窮啦!我得考慮掙錢,掙錢就得先有工作,那麼很自然的就得考慮法學博士的就業問題。這個問題從簡單明了回答的角度來看,非常簡單。大家可以想到的就業出路: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進入高校當一名法學教師、進入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進入期刊編輯部從事編輯工作、考公務員、做律師、進入企業、自主創業。好像都還不錯,而且不少還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例如進入高校當老師,同時兼職做律師,生活很愜意。
  • 美國熱門專業——計算機科學專業深度解析
    計算機科學的分支主要有:計算機算法、計算機理論、軟體系統、人工智慧等。計算機工程專業是什麼?英文名稱是 Computer Engineering,簡稱CE。計算機工程一般指的是計算機硬體的開發,除了要掌握編程知識外,還要學習電子工程理論,可以理解為是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的結合。計算機科學的主要分支有:通信和無線網絡、多媒體計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等。
  • 和國外博士相比,國內博士含金量同樣不錯,出路也很好
    整體來看,博士學位是可以獲得的最高學位,博士畢業後出路一般都不會太差,下面葉秋會用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和身邊的例子進行說明。國內博士出路差嗎?說兩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華為八博士年薪百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八個人沒有一個人有海外留學背景,只有秦通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學博士,非大陸高校背景,華為是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的通信類企業,他們給這些博士開出這麼高的年薪說明了他們對國內高校博士的認可。
  • 張筠博士加入偉德傑擔任首席科學官
    北京偉德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德傑」)近期宣布生物醫藥界老兵張筠博士正式加盟,擔任首席科學官。依託公司生物抗體藥研發平臺,張博士將負責免疫新藥的研發和管線戰略等工作。        張博士於1990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並在美國道化學研究院完成2年藥理學博士後研究。
  • 盧柯彭實戈分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剛剛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在三線城市讀二本院校,畢業後有出路嗎?出路在哪裡?
    如果就讀的大學既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又沒有位於一二線城市,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而且還在三線甚至四線城市,那畢業後有出路嗎?出路在何方呢?小編一直認為,無論是在哪裡讀大學,讀什麼大學,也無論是學什麼專業,讀的是專科還是本科,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外在的,而是自身所決定。
  • 美國留學研究生:2016最受僱主歡迎的專業--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一直以來,計算機相關專業(比如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等)都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熱門選擇,計算機工程偏向於計算機硬體,開設在工學院下,一般會和電氣工程開設在一起,而計算機科學偏向於軟體編程,在美國會開設在文理學院、工學院、計算機學院下,我們常申的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實際上是偏於計算機工程,而大多申請計算機科學的學生,則更多的是計算機下軟體工程
  • 出路在哪裡?
    出路在哪裡?電工的準入門檻低,幾乎人人都能入門。外行聽說電工需求量大,就業非常容易,而且能月入上萬,像老鼠見到大米一樣,一窩蜂地湧入電工行業。入行才發現電工作業不僅十分辛苦,錢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不僅感到茫然:做電工有前途嗎?電工出路在哪裡?
  • 北師大"科幻文學"招博士 唯一導師:就業有兩個出路
    北師大"科幻文學"招博士 唯一導師:就業有兩個出路 2014-11-26 08:18:36計劃明年招收博士是因為我有了招收博士生的資格。原來只能帶碩士,現在可以帶博士。  招進來的理科生僅一成  記者:從2003年開始招「科幻文學」研究方向的碩士生開始,目前已經招了近20個碩士生,每年的報名人數是多少呢?  吳巖:報考的學生挺多的,每年我能看到參加考試有分數的學生名單有一頁紙。
  • 生物博士行業薪酬墊底
    結果顯示約有40%的人最終都進入專業相關的工業界。原因在於相比學術界,工業界的待遇更好。而並不是所有的PhD都能有一個體面的收入。調查人員在調查了畢業一年之後的博士之後發現不同專業的薪酬有很大差距。其中數學、計算機以及工程學專業領跑薪酬榜,該專業博士生的年薪約為65000美元左右。而60%的工程學專業畢業生的年薪達到了8萬美元之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物領域博士年薪墊底,僅為36000美元。
  • 華人學者再獲 SIGGRAPH 優秀博士論文獎:「每章都能作為博士論文」
    那時他就曾表示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科學的方法——目標性、計劃性、勞逸結合,即對自己能力有清晰認識並制定合理目標,然後進行科學高效的規劃安排,通過勞逸結合將效率最大化,最後實現目標。因此,閆令琪高考結束,就進入了它的目標院校——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並在 2013 年順利畢業,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學士學位。
  • 大學最坑的4類專業:不要讓孩子讀到博士,每月工資還不如本科生
    如非家中有礦,否則不要報考,千萬不要孩子讀到博士,每月工資還不如本科生!這4類專業就是簡稱「生化環材」的四大天坑專業,即生物類、化學類、環境類、材料類4類專業。生化環材最大的特點就是付出和回報遠遠不成正比,對於高考分數是一種很大的浪費,尤其是能夠進入985、211的學生。
  • 美國計算機科學專業學校介紹
    Engineering 程式語言、形式系統和軟體工程   Scientific Computing 科學計算   在申請要求上,對於先行課的要求是如果本科不是學CS的學生必須有充足的背景基礎:計算機編程、算法和資料庫結構、計算機組織和計算理論(相當於Illinois的計算機科學入門、資料庫結構、離散結構、計算機結構)。
  • 將「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當成了「計算機」專業?
    所以,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他選擇了清一色的計算機相關專業,什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啊、軟體工程啊等等。 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也位列其中。 結果,很不巧的是,由於這位同學高考成績並不高,而計算機相關專業分數線卻都很高。
  • 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後如何選就業方向?斯坦福博士給了幾個建議
    我不希望自己看起來像個勢利之徒,但現實情況是,對於計算機科學等需求旺盛的學科領域,具有學位的畢業生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如何找個工作」,而是「我應該找個什麼工作」。具有選擇並不意味著人們能輕鬆做出決定。而且,這還會讓像我一樣害怕錯過的人陷入恐慌。我反覆不停地問自己這些問題:「我應該讀博嗎?」、「我應該去大公司工作還是去創業公司?」、「我是不是應該自己創立一家公司?」
  • 他計算機本科,如今碩士快畢業,考慮是否再去讀一個人工智慧博士
    之前收到一個問題,是關於繼續讀博士還是直接工作的問題。他說他是一名「雙一流」大學的生物信息碩士在讀生,本科是計算機專業。從他高考考入計算機專業來說,這些年計算機專業走到哪裡都是自帶「光環」的。他通過自身努力而考入了該專業。而且幸運的是他本身大學4年學完後感覺還挺喜歡的,並沒有發現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擅長這個專業。
  • 出路又在哪裡?
    但現在大家再談起農業,關鍵詞瞬間轉變了方向:滯銷、不知種什麼、出路在哪等等。之前高漲的氣氛歷歷在目,轉眼世界已經輪迴了,不經意之間,曾經的希望變成了迷茫。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農業未來的路又該怎麼走呢? 你以為你是地主?其實不過是佃戶! 很多從事農業的人,都是趕著黃金十年在城市裡拋灑汗水無數,然後掙了些錢,抱著對農業的熱愛,聽著各種農業支持政策,懷著無限美好的憧憬,掏了自己的腰包,然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進入西湖大學讀博士?
    2017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9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20名博士研究生。計劃到2021年,西湖大學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數達1220人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第一批或者第二批進入面試,但最終沒能被錄取,則沒有機會參加之後兩輪的申請,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年只有一次機會進入面試。如果沒能被錄取,同時又很想來西湖大學,只能來年再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