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絲直徑50-70微米
空氣中有很多懸浮顆粒,它們的體積有大有小。我們人眼能看到的灰塵就是其中的大顆粒,而PM2.5則是那些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細小顆粒,人眼是看不見的。
2.5微米有多小?南工大安全材料與技術研究院杜峰教授說,1米=1百萬微米,人的頭髮直徑大約在50-70微米左右,而PM2.5還不到人頭髮絲粗細的1/20。PM2.5的單位是微克/立方米,假如某日某城的空氣品質報告中說當日PM2.5數值是100,意思就是在1立方米的空氣中,有100微克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細小顆粒。
「由於PM2.5體積足夠小,它可以攜帶著空氣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直接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危害。」杜峰教授說,粒徑為0.01—0.1微米的大氣超細顆粒物,可通過肺部的氣血屏障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
我們吸一口氣,裡面有些什麼?
我們吸一口氣,看不見、摸不著,可裡面包含的成分卻有很多。它包括由多種氣體混合組成的混合氣體、水分及顆粒物雜質。
混合氣體裡最多的是氮氣,佔一口空氣總體積的78.09%左右。其次是氧氣,佔一口空氣體積的20.95%左右。排在第三位的是氬氣,佔空氣體積的1%不到一點。還有二氧化碳,佔空氣總體積的0.04%左右;另外還有極少量的氖、氦、氫、氡、氙氣等。一口空氣中,水分子的含量變化最大,大致佔空氣總容積的0-4%。
這口空氣裡,PM2.5顆粒佔了多少?
南工大安全材料與技術研究院杜峰教授說,空氣中的顆粒物雜質的含量變化幅度很大,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與當地的汽車保有量、工業汙染、地勢等有關。
「要計算空氣中有多少數量的PM2.5比較困難,比如同樣體積的房間,有人抽菸和沒人抽菸,PM2.5的數量差別會很大!」杜峰說,目前有專門用來檢測每立方米裡的顆粒物數量的粒徑譜,根據它的檢測數據,PM1以下的細小顆粒物數量最多。
為什麼此前沒有納入監測?
2010年的時候,美國NASA的科學家們發布了一張全球空氣品質地圖,展示了長期來全球低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分布狀況。在這張2001- 2006年間平均全球空氣汙染形勢圖上可以看到,全球PM2.5最高的地區從北非一路蔓延到中國。
世衛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微克/立方是安全值,而中國不少地區要高於安全值,尤其是華東和華中的大部分地區。
「北非和中東人家主要受沙漠影響,而我國華東沿海地區數值還那麼高,就不好說了。」南京某位研究大氣安全的業內人士說,未將PM2.5納入監測範圍時,空氣品質數值總體來說還可以「優秀」或「良好」;一旦將這個考核指標納入,空氣品質可能就「難盡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