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Gilles Lapierre的名片,你會發現上面只印了Gilles的名字,少了Lapierre這個姓氏。Lapierre先生曾是Lapierre Bike的總經理,如今「摘下Lapierre的面具,換上了Accell的面具」,於2018年5月1日起,升任荷蘭上市企業Accell集團創新技術總監(Director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同時負責集團旗下26個品牌。美騎記者在2018中國自行車展金輪的展位上採訪到他,聆聽他的人生故事,請教他對Lapierre品牌、對代理商金輪及對騎行文化的看法。
改革開放初期曾睡在中國工廠裡
這不是Lapierre先生第一次來到中國,事實上,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便來到了香港,當年他才二十五歲。時至今日他依然清晰記得通過口岸看到的深圳的樣子——那時就是一個小漁村。「現在可完全不一樣了,」 Lapierre先生笑道。
早期Lapierre先生與臺灣及大陸廠商合作經營生意,為安全起見,甚至選擇睡在工廠的桌子上。「在那個年代,深圳確實就像一個鄉下地方,一個外國人單獨住在外面有些危險。」
當時他的工作團隊中有許多德國人,而他是唯一一個法國人。相比歐洲,他甚至更喜歡亞洲,喜歡這裡的差異化,喜歡這裡的人。
Lapierre不會為了不同而不同
Lapierre有不少標誌性的設計,包括獨特的上管與立管的連接方式——SAT減震機構,Lapierre先生稱這是自己獨特的「家族DNA」,人們可以從很遠的地方認出一輛Xelius。但這種設計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達到剛性與舒適性的最優平衡。
人們期待品牌每年都有許多變化,但Lapierre先生「不喜歡為了改變而改變」,他認為改變必須有正確的理由,要有系統性思維,Lapierre會修改塗裝,會改進材質,會調整細節,但如非必要不會改變自己的DNA。
金輪的市場策略很聰明
已與金輪合作多年的Lapierre先生認為金輪的市場策略一直很聰明,提供的服務質量穩定,合作雙方有著共同的願景,因此合作過程一直很愉快。「對於中國市場,金輪了解得比我多多了,對品牌定位也拿捏得很準。」
Lapierre先生認為消費者體驗非常重要,因此一直在全球各地舉行試騎活動,在中國,金輪也在組織這樣的活動。無論消費者是在亞洲還是在歐洲,他們都有同樣的親身試車的機會。另外Lapierre在全球都很重視門店培訓,保證每家店的服務質量。
歐洲與中國的騎行文化比較
目前全球女性市場的成長正成為改變業界玩法的現象。在歐洲,如今運動自行車人口中的女性佔比已經比五年前高出許多,Lapierre也推出了相應的對策。
「你要知道女車友跟男車友的思維方式迥然不同,女性不會常常把競技話題掛在嘴邊,她們重視騎行生活的社交屬性,她們喜歡傾訴、交流,想要自己在騎行後有些改變。現在中國的女性騎行者也許還不多,但日後一定會像歐洲一樣。」
Lapierre先生注意到已經有一些中國車手進入世界職業車壇,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認為這些車手能為中國自行車文化的發展起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就像一位法國選手贏得一場國際比賽會讓法國人沸騰一樣,中國人也會為自己國家的選手的成功而自豪。「假如有個中國車手能進入FDJ車隊,哇,那會非常棒!可惜篩選車手的決定不是我能影響的,我只能鼓勵車隊招募一名中國車手。」 Lapierre先生熱情地表示。
Lapierre先生認為很難將中國的騎行環境與歐洲國家的進行直接比較,因為中國人生活在一個那麼大的國家裡。對於歐洲人來說,即使住在城鎮裡,出門去找一個風景宜人的地方騎車並不需要跑很遠,但也許對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國人來說這不太可能。
「在這方面,中國更應該參考美國的情況,因為像住在洛杉磯這種大城市的騎行愛好者也需要解決類似問題。」
Lapierre在中國的計劃
未來,Lapierre在中國將繼續加強品牌建設,進一步完善經銷網絡,舉辦更多試騎活動,建設更多Lapierre的展示中心,最終達到Lapierre與金輪的共贏。
「中國消費者不需要遠赴法國去體驗Lapierre的車,他們在國內的展示廳就可以接觸並試騎到最頂級的款式。金輪目前已經在北京開了第一家Lapierre體驗中心,日後還會開設更多這樣的店,並將對經銷商進行組織試騎活動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服務得更專業。」
Lapierre的e-bike新品
電助力自行車是一個目前全球性的熱門品類,Lapierre也參與進了這輪大潮中,目前已推出了多款電助力山地車和電助力城市通勤車,正計劃推出一款電助力公路車。「它會與你此前見過的任何一輛電助力自行車都不一樣,不過研發還需要些時間。」
Lapierre先生認為中國的電助力自行車市場要發展完全要看政策的走向,跟歐洲的情況一樣。「我認為對電助力自行車限速是很不合理的,我希望這一點會有所改變。中國的變化速度非常快,政策的影響力度非常大,因此若政策變得很快,那市場也會急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