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召開「天體、大氣和燃燒環境下的氣相動力學...

2020-12-06 中國科大新聞網

為討論氣相化學動力學領域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前沿進展,201936日至9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辦的「天體、大氣和燃燒環境下的氣相動力學」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as-phase Kinetics in Interstellar , Atmospheric and Combustion Chemistry)召開。會議邀請到了來自海內外9個國家20餘所高校科研單位的40餘名專家學者參會,包括德國科學院院士Katharina Kohse-Höinghaus教授、中科院院士方維海教授等領域內知名專家。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陸亞林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以及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張鳳副研究員共同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開幕式上,陸亞林致辭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他希望以此研討會為契機,各位專家學者共商未來合肥先進光源在氣相動力學領域內的應用前景。

會議期間,20餘位邀請報告人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今後展望。來自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Katharina Kohse-Höinghaus教授詳細討論了當前燃燒診斷化學研究的主要任務,並展望了合肥先進光源未來在燃燒診斷方面的挑戰和機遇。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Alexander M. Mebel教授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hrista Fittschen教授則以點概面,分別介紹了天體物理環境中多環芳烴生長的反應機理以及大氣中的RO2自由基與OH自由基的反應。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Yiguang Ju教授以全新的視角概括了等離子體助燃相關方面的知識,來自匈牙利的Tamás Turányi教授從信息學的視角演繹了動力學模型優化對獲取化學信息的重要性,新穎的視角引起了參會人員的濃厚興趣。會場上討論熱烈,氣氛融洽。

3月8日下午,會議還特別設置了「panel discussion」環節,特別邀請著名氣相化學動力學專家、英國利茲大學Michael J. Pilling教授主持此次討論。討論開始,由在氣相化學動力學領域工作的楊玖重工程師和劉付軼副研究員匯報本實驗室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的研究特色,並展望了合肥先進光源建設。討論過程中,專家們各抒已見,就新的實驗技術、理論方法的發展,化學動力學資料庫的建立以及不同的小領域之間的合作交流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議期間,參會人員參觀了合肥光源。各位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探討了未來與NSRL展開更多實質性的合作。

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國內外的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充分交流,一致認為今後氣相動力學的發展還需要如天體、大氣和燃燒等各個小領域的緊密合作。參會代表會後紛紛表示通過此次研討會收穫良多,也表達了對合肥光源未來發展的殷切期盼。

本次會議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資助。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激情燃燒歲月
    到今年,科大南遷已歷經五十載,讓我們一起回望半個世紀的校史,走近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伴隨著中國科大的成長,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也開啟了輝煌奮鬥的歷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坐落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大西區校園中,這是國家計委批准建設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實驗室擁有的同步輻射光源是國內首臺依託高校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和國家級實驗研究平臺。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新聞—科學網
    「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這個設計太讓人震撼了
  • 【70年安徽之最】第一個國家實驗室:中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位於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有一個同步輻射實驗室,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個國家實驗室,它為我國打開多領域科學探索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撐。每年的暑期都是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進行檢修的時間,當年實驗室建設的主要參與者,今年已經80歲的裴吉元教授每年都會習慣性地來到現場了解檢修情況。
  • 2014年大氣輻射和亞洲雷射雷達觀測網國際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9月10至12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光學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大氣輻射和亞洲雷射雷達觀測網2014年國際研討會在合肥召開。本次研討會是2014年大氣輻射網(SKYNET)和第9屆亞洲雷射雷達觀測網(Asian lidar Network)聯席研討會,會議旨在通過地基網絡化大氣觀測,結合主被動多種遙感手段,對大氣氣溶膠-雲-輻射及其相互作用這一熱點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為區域及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尋求預防和治理對策。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
    4月1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各技術方向17位同行專家參加了會議。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碳氫化合物低溫氧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碳氫化合物低溫氧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齊飛教授研究小組與法國Nancy大學Battin-Leclerc教授研究小組合作
  •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校園,是國家計委批准建設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實驗室建有我國第一臺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簡稱「合肥光源」)。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正在籌建第四代衍射極限光源:合肥先進光源。
  • 兩位國際著名燃燒學者受聘中國科大客座教授
    近日,應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齊飛教授的邀請,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Philippe Dagaut教授和美國阿貢(Argonne)國家實驗室Stephen Klippenstein研究員訪問中國科大,並受聘為中國科大客座教授。
  • 同步輻射光源:比太陽還亮
    我國唯一建立在高校的大科學裝置——中國科技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光源,亮度比太陽還高,成為國家批准建設的第一個國家實驗室。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科技大學在國內率先提出這一科學裝置的構想。1977年,其建造被列入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 農村生活垃圾生物質熱解和燃燒氣相數值模擬
    在恆定體積分數下,由於在較小顆粒的情況下總熱交換面積較高,雙向耦合的影響隨著顆粒尺寸的減小而增加。由於較高的氣體溫度,DNS模型包含的氣相均相反應而減少了生物質熱解時間。相反,包括氣相反應由於顆粒表面氧濃度較低而增加了生物質的燃燒時間。生物質燃料是實現能源可持續清潔生產目標的主要方向之一[1]。為了提高人們對生物質能轉化過程的認識,國內外學者對單顆粒生物質熱解、燃燒與氣化進行了深入研究[2~5]。
  • 【科技動態】蘇州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共建軟X射線能源材料原位分析線站驗收會召開
    11月18日,由蘇州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同步輻射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同步輻射中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以下簡稱「合肥光源」)合作共建的「軟X射線能源材料原位分析線站」驗收會在合肥光源成功召開。這是國內第一條大學牽頭與光源共建的同步輻射線站,目前已順利通過驗收,即將投入使用。
  • ...高性能平臺承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_伺服器業界動態_太平洋電腦...
    日前,具備每秒1.2萬億次計算能力的聯想深騰1800高性能計算機正式入主中國科技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XAFS實驗站,不僅為XAFS實驗站量身打造了具備強大計算能力、高可靠性、易管理且具備標準、開放機群構架的高性能計算平臺,而且為中國科技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XAFS實驗站在高端計算能力方面注入了新鮮「血液」。
  • 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譜是描繪催化中心局域空間和電子結構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能在實際催化環境中實現固、液、氣態樣品的原位探測。因此,高亮度和高靈敏的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為研究這一亟待突破的問題提供了契機。
  •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和美國先進光子源合作交流會召開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和美國先進光子源合作交流會召開 2015-10-08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報】「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坐落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從我國首個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到正在預研的世界首批第四代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實驗室用「神奇之光」點亮科學之路,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
  • ...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
    坐落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從我國首個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到正在預研的世界首批第四代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實驗室用「神奇之光」點亮科學之路,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
  • 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開建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 馬姝瑞 劉美子)12月24日,面向一系列高靈敏度監測、探測關鍵技術的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建設。
  • 裴元吉研究員捐贈支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加速器人才隊伍建設
    2018年我校建校60周年之際,我校59級校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老一輩科學家裴元吉研究員向我校捐贈資金,指定用於支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加速器技術人才隊伍發展。為了充分尊重捐贈人意願,最大發揮捐贈效益,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與裴元吉反覆協商醞釀,最終決定利用捐贈資金設立「青年加速器技術研究獎」,用以表彰鼓勵實驗室在加速器工程技術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年輕科學技術人員和團隊。近日,裴元吉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籤署了捐款備忘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陸亞林教授、校友總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朱洪超等參加了籤署儀式。
  • 「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
    同步輻射是探索微觀世界的「眼睛」。「我們要建世界上最先進的第四代光源,為我國科學和產業創新『擦亮眼睛』。」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封東來立志要與同事們一道建成亞洲首個第四代低能區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從而實現我國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的全能區覆蓋。追求「光源夢」的腳步,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