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司,要「先飛一步」了
然而隨著中國控制住疫情,國內旅遊逐漸放開,中國的航司們可能要「先飛一步」了。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9日報導,中國雖然是第一個受疫情打擊的國家,但最近幾個月內放鬆了國內旅遊的限制,國內航司也隨之受益。 「目前,中國遊客們更加青睞短途的休閒遊,主要的出行工具是汽車或火車。
-
先「飛」一步!美媒關注:由於中國控制住疫情,中國航司恢復速度快於歐美同行
來源:環球網資料圖【環球網報導】全球航空業已經因疫情受到重創,這兩天,美國媒體發現,隨著中國控制住疫情,國內旅遊逐漸放開,中國的航空公司可能與歐美航司相比要先「飛」一步了。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中國是第一個受疫情打擊的國家,但由於疫情被控制住,過去幾個月內中國放鬆了國內旅遊的限制。根據一些投資機構的說法,隨著中國國內旅行的恢復速度快於其他國家,中國航司的恢復可能也會快於許多同行。
-
中國接連傳來喜訊!沙漠下發現新資源,美媒:這將是偉大的工程
經過我國不斷努力,終於接連收到喜訊,這次我國在沙漠地下深處發現了新的礦產資源,美媒表示:一旦完成,這將是偉大的工程。如今隨著我國開採範圍越來越廣,海洋是重大勘測地之一,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沙漠也能找到資源。
-
欠下千億債務瀕臨破產,波音請求中國救場遭拒絕,美媒:報復行為
而在這個危急時刻,波音公司認為,目前只有中國具備救場的實力,所以,其向中國民航局提出了復飛空難機型737max的申請。不過,波音公司的兩次請求都被中國方面果斷的拒絕了。不過,對於為何這樣做,中國方面隨後也給出了回應。
-
美媒:研究發現鯨先無牙才有須 顛覆現有理論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美媒稱,大約3300萬年前的鯨就不是文雅的進食者了。由於沒有牙齒,它們於是就像強有力的史前真空吸塵器一樣,把整條魚或魷魚吸入口中、然後囫圇吞下。報導稱,研究人員考察了一名業餘化石收藏者1977年在美國俄勒岡州發現的一頭古代鯨遺骸。這些遺骸數十年來一直保存在馬裡蘭州的一個倉庫內。迄今為止,人們對這頭鯨的了解是它生活在大約3300萬年前。科學家稱之為「母鯨」(Maiabalaena)。當喬治·梅森大學的研究團隊最終得以審視這些骨頭時,他們驚奇地發現了一個更適合吸吮而不是撕咬或咀嚼的下顎和喉嚨結構。
-
美媒:中國神鷹無人機能發現B2 也能對付DDG1000
美媒稱,中國和俄羅斯似乎都在打造旨在消除美國隱形飛機優勢的無人機。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8月26日報導,2015年早些時候,關於一種新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照片首次出現。它被命名為「神鷹」。外國觀察人士相信,這種來自遙遠中國大陸的無人機的設計目的是檢測和消滅隱形敵機。
-
美媒:中國版「安全與自由」令人羨慕
原標題:美媒:中國版「安全與自由」令人羨慕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5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題為《疫情新常態下,中國版本的「自由」》。克拉克如釋重負地舒了口氣,他要去的是中國。克拉克是一位商人兼作家,他在美國和法國待了9個月後,於2020年10月回到中國。回去的時候,他感覺到了一些新東西:安全、活力和自由。「能過上正常生活真是太棒了。」克拉克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場疫情顛覆了人們的許多認知,包括有關自由的概念。
-
美媒:中國又出大事,南京出現世界首例「萬能血」,意味著什麼?
不過除了這些常見的血型,還有一些比較稀有的「熊貓血」,這類人的血型是非常少見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可能都是一個很小的群體,最多可能也就只有幾十萬上百萬的樣子,之前美媒就報導過,在中國的南京,出現了一種比熊貓血還珍貴的血型,全球目前僅發現一列,這種血型的出現,是否意味著什麼呢?
-
看紀錄片學生物:《中東沙漠之地》之埃及,動物驚奇的身體構造
這一集紀錄片我們要學習的生物主題是動物驚奇的身體構造。在地球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一些動物和植物為了適應周圍的生存環境,逐漸進化出奇特的身體構造,這些身體構造往往在它們與同類或其它物種爭奪食物、伴侶以及生存空間時發揮作用。
-
美媒:看不懂中國,90多國都無法阻攔,「沙漠新村」或將誕生!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美媒:看不懂中國,90多國都無法阻攔,「沙漠新村」或將誕生!雖然這個村莊很貧困,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這個村落,反而開啟扶貧搬遷的任務,讓這些村民全部搬遷到更適合居住的地方。對此,我們派遣大量工人前往建設新住址,耗時2年時間,接近17萬人喜遷新居所,這樣的規模和速度引起外媒的注意,對此美媒疑惑表示:看不懂中國,居然在沙漠裡建設住所,就算阻攔也沒有用。
-
美媒有重大發現:錯怪中國,白宮得給中國一個交代
中國日報網12月4日報導,近日,美國CDC的科研團隊,在美國感染病協會官方刊物《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該文指出,在來自全美9個州的居民血液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美國本土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時間至少往前推進了一個月。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剛發射成功,美媒就來亂彈琴:或是太空武器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當天,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人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刊發了一篇文章,對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相關用途進行了猜測。這家美國媒體認為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版的X-37B」,因為它只是X-37B或歐洲航天局「太空騎士」太空梭的仿製品。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此外,中國近年發展的多種水下潛航器也被美媒視為針對美國水下潛艇部隊的威脅。例如中國研製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能在整個大洋下安靜地巡航數天、數月甚至一年而無需人工幹預」,外媒猜測它們可以攜帶更多類型的傳感器,甚至攜帶破壞或者摧毀軍事目標的武器。
-
美媒:聖誕節爆炸案男子痴迷陰謀論,相信「蜥蜴人」要統治地球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旗下WKRN網站報導,對於12月25日在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市發生的爆炸事件,聯邦調查人員發現,引爆炸彈的男子曾尋找過外星生命和傳說中的「蜥蜴人」,沉迷於陰謀論。美媒圖據美國媒體此前報導,納什維爾市中心25日早晨6時30分左右發生爆炸事件,造成3人受傷。爆炸地點處於該市的旅遊區域,有很多酒吧、餐館和商店,爆炸造成附近數輛汽車被毀,40多棟建築物受損,一些建築的窗戶被炸飛。
-
美媒:英國科學家發現11個新帝企鵝族群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 美媒稱,英國科學家說,根據從太空觀測到的鳥類糞便證據,南極洲帝企鵝群的數量超過了此前的估計。據美聯社柏林8月5日報導,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科學家當地時間周三發表論文,稱這個最南端的大陸上分布著61個帝企鵝群,比以前確認的數字多11個。
-
終於引起中國科學家注意,美媒:中國真的做到了
今天我們要看的是千裡外一聲巨響!終於引起中國科學家注意,美媒:中國真的做到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但隨著對於能源的不斷開採陸地上的能源不斷減少,新能源的開發也是各國科學家熱議的一個話題,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把目標放在了海洋,希望從中可以發現些什麼。
-
美媒:中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全球各國都需要中國這份技術成果
,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早就已經超過了300次了,如今的地球周邊布滿了中國的衛星,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再次 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而就有美媒表示:中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全球各國都需要中國這份技術成果。,在之後的十年時間裡,中國不斷的發射衛星還有探測器對月球進行勘察,直到今年的11月24號,嫦娥五號終於實行了計劃的最後一步,那就是從地面發射登陸月球再採樣然後攜帶樣品回地球。
-
美媒感嘆:量子加密「競賽」,中國已領先美國一步!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美媒稱,從谷歌到阿里巴巴,世界上領先的科技企業都在競相建造第一臺量子計算機,它將比今天的計算機強大得多。量子設備可以破解用於保護數字信息的加密,使所有的數字信息面臨危險,從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商務支付,到存儲在政府資料庫的國家機密。有應對的辦法嗎?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中國在這方面就有著全新的突破,美媒更是評價道: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原來美媒所關注的,正是我國的眾所周知核聚變比起核裂變要安全得多,而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更是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採用了更加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
-
全世界都要羨慕中國,美媒:那時候全球都得求助中國
每次說到中國科技的發展,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的情感,因為在這麼多年來,很少有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用極小的優勢卻產生了最大的效益,從一個很多國家都不看好的發展中國家,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